千古之謎
誰是三元裡杭英鬥爭的組織者?
三元裡前聲若雷,千眾萬眾同時來。
因義生憤憤生勇,鄉民合力強徒摧。
近代進步詩人張維屏的這首詩(刊《鴉片戰爭》資料叢刊第4冊),描寫的是鴉片戰爭中廣州郊區三元裡群眾英勇抗擊英國侵略軍的壯烈場面。
三元裡抗英鬥爭是近代中國人民反侵略鬥爭的第一仗,表現了中華兒女同仇敵汽、誓死捍衛家園的浩然正氣。
但是,三元裡抗英鬥爭的組織者是誰?歷來有幾種說法:其一,菜農韋紹光是三元裡抗英鬥爭的組織者。
解放後的多數論著都持此說。
所據是韋紹光的孫子韋祖的回憶。
1951年6月廣州市人民政一府民教科有人赴三元裡調查,韋祖說:「本人祖父韋紹光首先發難,四處宣傳、寧死不辱,大家憤起搏鬥,死傷英軍三四人」。
1958年11月,韋祖又說:「我祖父韋紹光是耕田種菜的農民,身強力壯,練習武藝。
當時英軍到三元裡一奸一婬一擄掠,我祖父首先發難,由他帶頭,村人都奮勇參加殺敵,就在這東華里口空地,殺死英軍10餘人。
事後,將那些英軍的一屍一體丟進我祖父住屋旁邊的豬屎坑裡。
我祖父還在我村及各村進行抗敵宣傳,得到各村群眾的熱烈參加,打敗了英國鬼子。」
(《三元裡人民抗英鬥爭史料》,本文未注出處者均見該書)
其二,韋紹光是發難者,但不是鬥爭的組織者。
所據則是三元裡老人李偉的回憶。
他在1951年寫的一篇筆記中說:英軍10餘人到三元裡東華里,見韋紹光之妻,恣意調一戲。
鄉人見狀,忍無可忍,群憤而擊之,殺死敵兵八九人,將一屍一棄於裡口之豬屎坑裡。
12年後,李老又對廣東文史館的同志說:那一天正值農村的節日,韋紹光的妻子到東華里口大榕樹下社壇拜神,被英軍攔截調一戲。
韋紹光見其妻受辱而與英軍搏鬥,鄉人遂群起助戰,當場消滅了來擾敵軍的大部,大戰便因此展開。
可見韋紹光至多是發難者,而英軍調一戲韋紹光新婚妻子則是鬥爭的導火線。
其三,舉人何玉成才是組織者。
因為梁廷楠的《夷氛聞記》卷三有這樣一段話:英軍「闖至泥城、西村、蕭岡諸村落,大肆一婬一掠,一奸一及老婦,村民大嘩。
舉人何玉成即柬傳東北南海、番禹、增城連絡諸村,各備丁壯出護」。
也許柯玉成及梁廷楠都是地主階級知識分子之故,持此說的專家學者為數甚少。
其四,鬥爭是驟然興起,無人組織,只是在鬥爭過程中何玉成聯絡各鄉,組織鄉民抗英的。
《廣東軍務記》說:逆夷往三元裡及蕭岡各鄉復行擾害,由是鄉民共憤,鳴鑼聚眾,殺死逆夷六七人,余逆脫回。
因率眾而下,約數百人,鄉民復鳴鑼集各鄉約數千人,與夷決戰。
見過何玉成的蕭岡老人湯澄安也說:「後來又來了許多英國兵,企圖報復,我鄉何玉成號召大家奮起抵抗。」
「殺死一個番鬼,賞十滿雞(十元)」。
記載三元裡抗英鬥爭組織者的史料大抵如此。
孰是孰非,請讀者評議。
(夏林根)
劉永福為何稱其所部為黑旗軍?
劉永福(1837~1917年),字淵亭,本名義。
祖籍廣東欽州(今屬廣西),後隨父母遷徙廣西上思,是我國近代史上著名一愛一國將領。
在他漫長的戎馬生涯中,無論在中法戰爭或中日戰爭中,為了抗擊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他率領所部黑旗軍建立了彪炳史冊的赫赫戰功,使侵略者聞風喪膽。
那麼,劉永福為什麼要將自己的部隊命名為黑旗軍呢?對此,史家眾說紛壇。
歸納起來,有以下三種:其一,黑旗軍原是太平軍的餘部,太平軍分為中、東、南、西、北五營。
當時劉永福在北營,北營屬水,所以用黑旗,因此,他所率領的部隊也稱黑旗軍。
其二,據曾參加過黑旗軍的老人及他們的後裔口述材料論定,說劉永福曾對別人說過自己生來很黑,又不識字,只有黑色才適合。
其三,劉永福曾經是上恩綠林好漢梁八的部下,梁八一貫活動在中越邊境,以黑旗為號,稱黑旗軍。
梁八死後,劉永福做了「大哥」,繼續用黑旗,仍稱黑旗軍。
然而,最近讀了由廣西通志館編寫、廣西博物館修訂的《中法戰爭調查資料實錄》一書,據該書編者向一些黑旗軍後代及家屬調查,對此又有另一種說法。
廣西靖西縣安德圩梁文生老人說:「劉二(劉永福一乳一名)來安德時,駐紮在北帝廟,廟中有三個神像,中間是北極玄天大帝,赤腳,左腳踏龜,右腳踏蛇;右側是花婆神;左側是周公,周公手拿黑旗,旗身是三角黑布,邊沿鑲狗牙形白布。
旗上繡有北斗星,像骨牌的雜七一般。
劉二仿照廟裡的黑旗做旗號,就在廟裡祭旗。」
「廟裡的那面黑旗,以前每碰到蝗蟲作害,鄉里人就拿去治蝗蟲,說它神威大,蝗蟲一見它,不死即逃。」
這個材料與由劉永福口述,經黃海安記錄,羅香林校注的《劉永福歷史草》的記載不謀而合。
廣西,是太平天國革命的搖籃。
洪秀全取得了金田村起義成功,率部北伐時,廣西天地會為了響應起義,紛紛組織起來。
他們雖然公開都是打著太平天國農民軍某部的旗號,但是並不直接接受太平天國農民軍的領導。
因此,1857年劉永福投軍,雖幾易其主,但所投部隊多是這一一性一質的義軍、民一團一。
直到1868年秋,他投奔到廣西境內聲勢頗大的吳亞終所部,吳亞終見劉永福機智勇敢,多謀善策,為了表示對劉永福的信任,遂命令劉永福領導與指揮和他一起來投軍的窮苦兄弟。
吳亞終情真意摯地對劉永福說:「爾既帶家,即由爾管轄,以一事權。」
還命令劉永福率部前往安德圩北帝廟駐紮。
經過長時間的顛沛,劉永福深知,自己之所以每每壯志難酬,就是沒有一支由自己領導和指揮的部隊。
如今,吳亞終的決定,使自己「如願以償」。
劉永福大喜過望、領命後,即率領前往安德圩。
有了一支由自己管轄的部隊,總得有個名稱吧。
劉永福本人信神奉佛,所以當他的部隊駐紮在此,他聽住在這裡的百姓們說,這北帝廟「很是靈驗,有求必應」,特別是廟中周公像的手中拿著的那面小黑旗,更能「除邪避難」,於是劉永福決定以此旗為軍旗,稱自己所率部隊為黑旗軍。
如上所述,即是《劉永福歷史草》中所載的:「安德有一北帝廟,最應。
公在廟前制七星黑旗一面(黑旗軍之始也)」。
中法戰爭爆發,唐景崧萬里請纓,初見劉永福及他所領導的黑旗軍,後來他所撰寫的《請纓日記》第二卷中這樣寫道:「旗純黑,有『三宣提督』軍務旗,篆書『劉』字旗,七星旗,八卦旗」。
顯然,「三宣提督」和「劉」字旗是劉永福因被清政一府迫害,率部流亡到越南境內,幫助越南政一府抗擊法帝國主義侵略者,而給劉永福封了官爵後繡上去的。
綜上所述,無論從口碑材料及《劉永福歷史草》及唐景崧的《請纓日記》所敘,都與前三種說法大相逕庭。
孰是孰非,尚難論斷。
劉永福為什麼以黑旗為軍旗?他所領導的部隊為什麼稱之為黑旗軍?還待專家、學者進一步探討。
(樹楊)
有沒有過堯舜禪讓? 周太王亶父號「古公」嗎? 武王伐紂究竟在哪一年? 周穆王到過西域嗎? 太伯是吳國的開創者嗎? 越王勾踐是否夏禹的後代? 春秋五霸指的是哪五霸? 曹操赤壁戰敗的原因是什麼? 北朝17位帝后為何出宮為尼? 建文帝的下落如何? 明景帝是有疾而終還是被害身亡? 崇禎皇帝死於何地?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