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謎
莊是楚國將軍,還是農民領袖?
戰國時代後期,在楚國有一個名聲烜赫、影響頗大的人物——莊。
但是,各種史書關於他的記載十分歧異,因而使後世對莊這個歷史人物的身份、事跡、評價,一直爭論不休。
許多史書記載著莊是楚國將軍。
《史記。
西南夷列傳》說:「楚威王時,使將軍莊將兵」沿著長江西征,一直打到今雲南省的滇池附近,以兵威使該地屬楚。
正要歸國向楚王報功,恰遇秦兵攻入巴、黔中郡(今四川南部和貴州東部一帶),因道路阻塞,莊就在滇池自立為王,晉代堂璩撰寫的《華一陽一國志》,所記與此略同,兩書還明言,莊是「楚莊王苗裔」(即後代子孫)。
《史記。
索隱》更說他是「楚莊王弟」。
可知莊還是一位與楚王室有著親屬關係的貴族。
《荀子。
議兵篇》稱:「齊之田單、楚之莊、秦之衛鞅、燕之繆肌(即樂毅)」都是當時的「善用兵者」。
足見莊在楚國為將,就像田單在齊、商鞅在秦、樂毅在燕一樣,曾因善於攻城略地而立過大功。
然而另一些記載卻表明,莊是楚國的農民起義領袖。
《韓非子。
喻老篇》記,有人向楚王諫道:「主為盜於境內」,官吏不能禁止,這是「政之亂也」。
《論衡。
命義篇》也說:「盜跖、莊,橫行天下,聚一黨一數千,攻奪人物,斷斬人身」,真是太「無道」了。
《荀子。
議兵篇》指出:「莊起,楚分而為三四」;《商君書。
弱民篇》並言:「莊發於內,楚分為五。」
可知,同於莊的起義,楚國內部一片混亂,政權系統受到阻隔而分裂為三、四、五部分。
《呂氏春秋。
異用篇》、賈誼《吊屈原賦》都把莊
與春秋戰國間著名的奴隸起義領袖「盜跖」相提並論。
《呂氏春秋。
介立篇》更提到「莊之暴郢」,彼此「相暴以相殺」。
高誘註:「莊,楚成王之大盜。」
足見莊的農民起義隊伍曾經打到楚的國都郢,在那裡和楚國的統治階級進行過殊死的戰鬥。
在史籍記載中,楚國的莊忽而是聽從國王調遣的能攻善戰的將軍,忽而是向統治者進行武裝鬥爭的農民起義領袖。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目前史學界對這個問題的分析,大致有這樣三種意見。
一、變叛說。
據《荀子》和《商君書》的論述,莊農民起義發生於楚「兵殆於垂沙,唐蔑死」之後,即公元前301年。
這一年,秦、齊、韓、魏四國聯合,大舉攻楚,在垂沙(今河南泌一陽一一帶)把楚軍打得落花流水,主將唐蔑被殺。
這就必然會加深楚國內部的危機和階級矛盾,莊農民起義因之爆發。
至於楚王遣將軍莊西征至滇池,後因秦攻佔黔中郡而道路阻塞,此事當在公元前281年。
據《史記。
秦本紀》載,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攻楚黔中,拔之。」
《後漢書》所記和《藝文類聚》、《北堂書鈔》、《太平御覽》等書所引,遣莊的楚王都作「楚頃襄王」,正與此時的楚王相合。
莊領導起義與莊將兵西征,前後正好相差20年。
故《荀子》楊倞:「初為盜,後為楚將。」
顯然他背叛了農民階級。
二、兩人說。
宋人王應麟所著的《困學紀聞》,在《楚莊有二》條中認為,一個莊是「楚之大盜」,與「盜跖齊名」。
《韓非子》明言「莊為盜於境內」,他的身份是十分明確的;而楚王派出去西征至滇池的將軍,是「楚莊王苗裔」,乃貴族統治者,「此又一莊也」。
近來也有學者認為,如果「為盜」的莊與「將軍」莊是同一個人,那麼一定是莊在起義後投降楚王成為將軍的,但歷史上絕無這方面的記載。
因此,說當時的楚國有兩個同名的莊,比較合理。
三、農民領袖稱王說。
主張這種意見的學者認為,楚國當懷王末年至頃襄王時期,在與秦及中原諸國的戰爭中接連敗北,喪師辱國,內外交困,國勢積弱。
遭遇如此困境,楚國不可能再派重兵遠征至滇池等西南邊地。
因此,楚頃襄王遣將軍莊長驅西南略地之說,當是一種錯誤。
實際的情況應該是,莊在領導了楚國內部的農民大起義,一直打到楚都郢之後,終因敵不過楚國統治階級的強大圍剿,在不利的形勢下,莊毅然率起義軍向楚國統治力量薄弱的西南地區轉移,到達滇池附近與當地民眾結合,建立起農民政權,自立為王。
王充《論衡》所說的莊為盜「橫行天下」,即指此事。
莊稱王、建立農民政權,要比秦末陳勝,吳廣稱王、建立農民政權,早了70多年。
上述三種解釋,究竟哪一說符合於歷史的實際呢?楊寬先生所著《戰國史》,在1955年初版時持變叛說,到1980年修訂重版時又改為兩人說,近年來還不斷有人提出商榷。
看來,莊這一歷史人物的面貌,仍然是一件疑案。
(鄭嘉融)
有沒有過堯舜禪讓? 周太王亶父號「古公」嗎? 武王伐紂究竟在哪一年? 周穆王到過西域嗎? 太伯是吳國的開創者嗎? 越王勾踐是否夏禹的後代? 春秋五霸指的是哪五霸? 曹操赤壁戰敗的原因是什麼? 北朝17位帝后為何出宮為尼? 建文帝的下落如何? 明景帝是有疾而終還是被害身亡? 崇禎皇帝死於何地?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