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謎
《洞仙歌》出於何人之手?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
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
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
試問夜何如?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
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只恐流年,暗中偷換。
這首詞,創造了一幅優美靜謐的夏夜納涼圖。
寫人丰姿綽約;天生麗質;寫景則臨水臨風,天上人間;池上碧波,清風徐來,暗香浮動;夜空深邃,明月窺人,疏星暗渡;庭戶無聲,看星移斗轉,惜流光易逝,好景難久,正所謂人境雙絕,讀來令人回味再三。
難怪昔人認為這是長調中最有意味之曲,音節委婉,妙語如珠。
這就是著名的《洞仙歌》。
但這首名詞究竟出於誰人之手,文學史上卻有一番爭論。
一般認為《洞仙歌》的作者是北宋著名詞人蘇軾。
蘇軾本人在《洞仙歌》前序曰:「余七歲時,見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歲。
自言嘗隨其師入蜀主孟昶宮中。
一日大熱,蜀主與花一蕊夫人,夜納涼摩訶池上,作一詞。
朱具能記之。
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無知此詞者。
但記其首兩句。
暇日尋味,豈《洞仙歌令》乎?乃為足之雲。
「這就是說,蘇軾寫《洞仙歌》,取材於民間傳說,加以自己的想像,雖有所借鑒,但仍經過自己創造一性一的勞動,「乃為足之」,全篇設想蜀主當時情事,全由「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而來。
那麼,眉州老尼記得的首句為「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的《洞仙歌令》究竟是怎樣的一首詞呢?這就引起了後世研究者的興趣,有人還對此作了考證。
南宋趙聞禮所編的《一陽一春白雪》中有這樣一則記載:「宜春潘明叔云:蜀主與花一蕊夫人避暑摩訶池上,賦《洞仙歌》,其詞不見於世。
東坡得老尼口誦兩句,遂足之。
蜀帥謝元明因開摩訶池,得古石刻,遂見全篇。
詞曰:『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
貝闕琳宮恨初遠,玉闌干,倚遍怯盡朝寒。
回首處,何必留連穆滿。
芙蓉開過也,樓閣香融。
千片紅英泛波面。
洞房深深鎖。
莫放輕舟瑤台去,甘與塵寰路斷。
更莫遣流紅到人間,怕一似當時,誤他劉阮。
『「趙聞禮是南宋人,離蘇軾的時代不遠,《一陽一春白雪》保存了不少宋詞作家的資料,假如上述這則資料可靠的話,今傳的《洞仙歌》確係東坡所作,而眉州老尼所傳的則是另一首。
與趙聞禮同時代的王明清在《揮麈余話》中也說:」』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孟蜀主詩,東坡先生度以為詞,「今人俞平伯在《唐宋詞選釋》中也認為《洞仙》一歌,系東坡根據有關材料改寫,」若系原作,則東坡既抄襲了又諱言其所出,這當然是不會有的。
「唐圭章在《唐宋詞簡釋》中也稱蘇軾補足蜀主《洞仙歌令》,」風一流超逸,亦是公得意之作「。
上述材料都證實了蘇軾是今傳《洞仙歌》的作者,較有影響的一些宋詞選本,都把它歸入蘇軾的名下,似乎不再存在疑問了。
實際上,前人對《洞仙歌》是否系蘇軾所作早就提出了異議。
明人田藝蘅所撰《留青日札》中有一段論詩的話,引述「冰肌玉骨清無汗」一首詩,全詩是這樣的:「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
繡簾一點月窺人,欹枕釵橫雲鬢亂。
起來庭戶悄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
屈指西風幾時來,不道流年暗中換。」
其情景文采與《洞仙歌》一般無異,卻道是花一蕊夫人之詩,並無蘇軾的位置。
清代著名詞學家朱彝尊在《詞綜》一書中說:「蜀主孟昶,避暑摩訶池上,作《玉樓春》云云。
按蘇子瞻《洞仙歌》本隱此詞,然未免有點金之憾。」
清代陳栩、陳小蝶在《考正白香詞譜》中也認為孟蜀主詩「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乃《玉樓春》,「且人相傳誦固未佚失」,「東坡此詞(指《洞仙歌》)實全用其本句而成,乃必托之眉山老尼,豈欲避抄襲之誚也?」
這就乾脆說蘇軾的《洞仙歌》是抄襲孟昶的詞,托眉山老尼云云,遁詞而已。
即使在宋朝,也有人認為《洞仙歌》並非蘇軾所作,《墨莊漫錄》(南宋張邦基撰)是一部記載士大夫故事和評述詩文的筆記,其中提到「東坡先生少年遇美人,喜《洞仙歌》,又邂逅處景色暗相似,故(隱木)括稍協律以贈之。」
「(隱木)括稍協律」,即是說蘇軾只根據原作內容稍加改動。
這樣看來,《洞仙歌》的作者不是蘇軾而是五代時蜀主孟昶。
這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千古《洞仙》究誰屬?誰能解一開這個謎呢?
(姚仁海)
有沒有過堯舜禪讓? 周太王亶父號「古公」嗎? 武王伐紂究竟在哪一年? 周穆王到過西域嗎? 太伯是吳國的開創者嗎? 越王勾踐是否夏禹的後代? 春秋五霸指的是哪五霸? 曹操赤壁戰敗的原因是什麼? 北朝17位帝后為何出宮為尼? 建文帝的下落如何? 明景帝是有疾而終還是被害身亡? 崇禎皇帝死於何地?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