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謎
唐朝「神龍」年號是誰制定的?
公元705年1月22日,唐都洛一陽一城的玄武門內人奔馬突,刀光劍影,傳來陣陣喊殺聲。
大臣張柬之、崔立、桓彥范、袁恕己、敬暉等人,經過密謀策劃,率領部分羽林兵發動了宮廷政變。
他們殺死武氏一寵一臣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擁立中宗李顯復位,迫使統治了20餘年的武則天退出朝政,在唐朝歷史上,一年中出現兩位君主,並非絕無僅有,但皇帝更替,而同年的年號只有一個,卻是這次事變後帶來的一個少見的現象。
由此也就產生了這樣的問題:這個聯繫兩朝的神龍年號,究竟是誰制定的?
要回答這個問題,不能不到當時的文獻典籍中去尋找答案。
現存的唐史典籍中,資料最豐富、體例最完備、敘事最詳盡,當推五代時劉昫等人編撰的《舊唐書》和北宋時宋祁、歐一陽一修等人編撰的《新唐書》。
這兩部唐書對神龍年號的建制都有所記載,但令人困惑的是,兩書的記載卻截然不同。
《舊唐書》卷六載:「(武則天)神龍元年,春,正月,大赦,改元(即更換年號)……癸亥,麟台監張易之與弟司僕卿昌宗謀反,皇太子(李顯)率左右羽林軍桓彥范、敬暉等,以羽林兵人禁中誅之……甲辰,皇太子監國,總統萬機,大赦天下。」
由此可見,《舊唐書》認為神龍年號是武則天所制定,唐中宗李顯繼續沿用了它。
《新唐書》卷四卻摒棄上說,改記為:「(唐中宗)神龍元年正月,張柬之等以羽林兵討亂。
甲辰,皇太子監國,大赦,改元。
丙午,復於位。」
按《新唐書》的意見,神龍年號是由唐中宗建立的,它與武則天無緣。
新、舊兩部唐書,雖然成書年代有先有後,著書目的也互有側重,但所依的資料,各有根據;撰書之人,都是當時的名家;一旦書成,又是尺短寸長,自有千秋,因此,對於兩書的任何一種記載,都不能隨意地予以否定。
那麼,如何來分辨這個歷史的是非曲直呢?後來的一些史學研究者(如著作《新唐書糾繆》的北宋人吳縝)對新、舊唐書各自記載上的錯誤,曾做過一些考訂,但對神龍年號問題,則大都忽略了。
對這個問題引起足夠重視、並且做出了重要貢獻的,應當首推為《資治通鑒》作「注」的南宋人胡三省。
他看到了新、舊唐書這個記載上的不同,並沒有簡單地肯定其中的一說,而是運用「它證」的方法,從其它唐史材料中去找根據。
他發現《舊唐書》、《唐歷》、《統記》、《紀年通譜》等書
的記載都是相同的,而《新唐書》則一幟獨樹,缺乏旁證,據此,他才判斷道:「新紀(《新唐書》本紀卷)誤也。」
胡三省是一錘定音。
因為他的論斷言之有理,也因為唐史的不少原始材料後來都佚落了,很難再作考訂,所以以後許多學者,大都襲用了胡三省的這個意見。
神龍年號的問題,看來似乎是解決了。
但是,近年來出版的一些歷史書籍,特別是一些歷史年表,對於神龍年號的「歸宿」,又有了若幹不同的表述和意見。
如方詩銘編的《中國歷史紀年表》、榮孟源編的《中國歷史紀年》、萬國鼎編的《中國歷史紀年表》等書,都將神龍年號從武則天朝列起,連續到唐中宗朝;而河南博物館編的《中國歷史年表》、文物出版社的《中國歷史年代簡表》,翦伯贊主編的《中外歷史年表》等書,則把神龍年號完全標在唐中宗名下。
無論這些著作的名稱有同有異,內容也有詳有略,但它們所表達的意見,大都有一定的根據,在學術界也有一定的影響。
並且令人注目的是,這些名目諸多的著作,又將意見大體歸結到新、舊唐書那兩種不同的記載上去了。
這是一種重複?還是一種失誤?或是一種昇華的研究?這些都值得思索。
但不管怎麼說,神龍年號的問題,是又一次被提出來了。
中國歷史上的年號向題,可以說是百枝千葉,不勝枚舉。
若把研究歷史的全部一精一力,都集中在這些問題上,那是重蹈清朝乾嘉考據學者的老路,當然不足取;若是對這些問題全然不顧,則又會使歷史的研究失卻真實的基礎。
從這個意義上說,花費一定的一精一力,作出認真的努力,來解答神龍年號以及類似的問題,看來也是有必要的。
(李東)
有沒有過堯舜禪讓? 周太王亶父號「古公」嗎? 武王伐紂究竟在哪一年? 周穆王到過西域嗎? 太伯是吳國的開創者嗎? 越王勾踐是否夏禹的後代? 春秋五霸指的是哪五霸? 曹操赤壁戰敗的原因是什麼? 北朝17位帝后為何出宮為尼? 建文帝的下落如何? 明景帝是有疾而終還是被害身亡? 崇禎皇帝死於何地?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