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謎
曹植是曹操的第几子?
讀過「七步詩傳說」的人都知道,曹植是曹丕的同母弟,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毫縣)人。
生於公元192年(漢獻帝初平三年),卒於公元232年(魏明帝太和六年)。
古代帝王都有對自己的親戚、下屬封地封王的習慣,遵此,曹植被封為陳王。
雖然曹丕、曹睿為帝之後都對他倍加猜忌壓迫,但在他鬱鬱而死之後,也還是假惺惺地賜他謚號曰「思」。
我們今天看到史書上都稱「陳思王植」,這陳思王就是這樣來的。
但是這個陳思王到底是曹一操一的第幾個兒子呢?
文學古籍刊行社出版的清代人丁晏所編《曹集銓評》一書的《出版說明》說:「曹植,字子建,是曹一操一的第二個兒子。」
眾所周知,曹丕和曹植都是卞皇后生的,而卞皇后不是曹一操一的結髮妻子,而是曹一操一在光和元年因他妹夫犯罪被殺免官回到譙後納的妾,這是光和二年的事。
曹一操一的結髮妻子為劉夫人,她生有曹昂、曹爍兩個兒子。
據《三國誌。
武帝紀》,建安二年「正月,張繡降,既而悔之,復反。
公與戰,軍敗,為流矢所中,長子昂、弟子安民遇害」。
又據曹滅《典論。
自敘》:「建安初,上南征荊州,至苑。
張繡降,旬日而反,亡兄孝廉子修、從兄安民遇害……」
這裡的亡兄孝廉子修即指曹昂。
《三國誌。
武文世王公傳》中說:「豐愍王昂字子修,弱冠舉孝廉。
「所以,曹丕稱之為亡兄孝廉子修。
可見,曹丕之上還有曹昂,並且是曹一操一的長子,在諸兄弟中他排行最大。
而曹植則又小於曹丕,所以,他不是曹一操一的第二個兒子,至少應當是曹一操一的第三個兒子。
「第三個兒子」是最普遍的一說,就連《辭海》、《辭源》也持此說。
此說好像有根據,因為曹一操一選立太子時,太子之爭主要是在曹丕與曹植之間。
據《三國誌》卷十九載,曹植「年十歲余」就「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
「鄴銅雀台新成,太子悉將諸子登台,使各為賦。
植搖筆立成,可觀,太祖甚異之。」
這篇《銅雀台賦》在一陰一澹所撰的《魏紀》中還有著詳明的記錄。
再加上他「一性一簡易,不治威儀,輿馬服飾,不尚華麗。
每進見難問,應聲而對」。
因為他有如此特別的才情,所以在曹一操一諸子中「特見一寵一愛一」。
曹一操一確曾想立他做太子。
《文士傳》記載,曹一操一曾在丁廙面前親口說過這樣的話:「植,吾一愛一之,……吾欲立之為嗣,何如?」
只由於曹植「任一性一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才使「幾為太子數矣」的自己失去了太子之位。
正因為這樣,曹丕就一直把他視為眼中釘,就是在曹丕稱帝之後,也只是畏於卞氏,才放了他一條生路。
也正是因為這一太子之位的爭奪,使得人們不再追問曹植與曹丕之間是否還有曹植的同母兄或異母兄了。
其實,曹一操一向來是崇尚唯才是舉的,他在選立太子時,並沒有按照排行來定。
他也曾想立曹沖為太子。
《三國誌。
武文世王公傳》載,曹沖「少聰察歧嶷,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一人之智」。
所以,曹一操一「數對群臣稱述,有欲傳後意」。
在曹沖早夭後,曹一操一特別悲哀。
曹丕寬喻他時,他還說:「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據《魏略》記載,曹丕因此常常說:「若使倉舒在,我亦無天下。」
倉舒是曹沖的字。
如果我們翻開《三國誌。
武文世王公傳》,就能夠清楚地看到在「陳思王植」之上還有他的同母兄「任城王彰」。
只因為曹彰沒有什麼特別才情,曹一操一才沒有立他為太子之意,可他自己是想做太子的。
《魏略》說:「太子嗣立,既葬,遣彰之國。
始彰自以先王見任有功,冀因此見受用,而聞當隨例,意甚不悅,不待遣而去。」
他的這份心思於此可以略見一斑。
既然曹植除兄曹昂、曹丕外,還有同母兄曹彰,那麼曹植是曹一操一的第三個兒子之說顯然是立不住腳的。
郭沫若在《論曹植》中指出,「曹植……曹一操一的第四個兒子」。
可是目前要找到證據來證明卻非常難,既然曹昂是「弱冠舉孝廉」,那麼他建安二年正月遇害時最少有21歲,而此時曹植年僅6歲。
曹鑠是曹昂的同母弟,曹昂比曹植年長15歲之多,那也就很難說曹鑠不比曹植年長了。
如果果真曹鑠比曹植大,那曹植就當退居第五了。
而且這第五的椅子也不一定坐得穩,因為誰能夠肯定曹植的異母所生的男孩中沒有比曹植年紀大的呢?說不定只能第六甚至更下也未可知。
總之,曹植究竟在曹一操一諸子中排行第幾,就今天所能見到的材料來說,是無法確定的。
如果以後找不到其他材料的話,那它就永遠是一個不可解的謎!(寧直)
有沒有過堯舜禪讓? 周太王亶父號「古公」嗎? 武王伐紂究竟在哪一年? 周穆王到過西域嗎? 太伯是吳國的開創者嗎? 越王勾踐是否夏禹的後代? 春秋五霸指的是哪五霸? 曹操赤壁戰敗的原因是什麼? 北朝17位帝后為何出宮為尼? 建文帝的下落如何? 明景帝是有疾而終還是被害身亡? 崇禎皇帝死於何地?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