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謎
老子是怎樣一個人?《老子》是怎樣一部書?
我國古代著作,常常把道家的老子和儒家的孔子相提並論,而他們的生平事跡材料,流傳下來有關孔子的,雖有一些後人附會的傳說,還能看出一個大概。
至於老子的,卻大多是道家之徒的誇張之詞,難以憑信。
司馬遷作《史記》,彙集見到的材料為老子作傳,全文不過500字,卻說得惝恍迷一離,致使2000年來聚訟紛壇。
老子是哪裡人氏?《史記》說是「楚(國)苦縣厲鄉曲仁裡人」。
對他的籍貫,歷來有一些爭論,不過分歧不大。
《史記》接著說,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這就引起了不少爭議。
既然老子姓李名耳,為什麼要稱他為「老子」?漢代鄭玄在《禮記。
曾子問》的注中說:「老聃,古壽考者之號也。」
三國吳人葛玄則說他「坐而皓首,故稱老子」。
還有的人說「老子老而隱,故自稱老子」。
再有一種說法,「老」是姓,古代有老姓,如《左傳》中載,宋有司馬老佐,魯有司徒老祁。
那為什麼《史記》說他姓李呢?太史公沒有解釋。
為《史記》作索隱的司馬貞據葛玄所說是因為老子的母親姓李,又說「生而指李樹,因以為姓」。
據考查,整個春秋一代240年中沒有李姓,要到戰國時才有。
這樣說來,老子的母親又如何姓李呢?
所以這一說也不可靠。
另外有些人認為老子本姓老,後來因為一聲之轉,音變而為李,可也沒有提出令人信服的證據。
更有一種說法,老子姓李只是承襲《史記》所說,先秦古籍沒有記載,而《史記》的文字有後人羼入、改動的部分,因此,老子一性一不姓李尚有待於確鑿的證據。
「聃」,據《說文》和《廣韻》的解釋是耳漫無輪。
有的書上說老子生得「長耳大目」,這倒是符合古人取名適字相因之義的。
《老子音義》、《列仙傳》因此說他名「重耳,字伯一陽一」。
字稱「伯一陽一」,其他古籍不載,《史記索隱》也認為「非正也」。
很可能是道家之徒的故弄玄虛,藉以把老子附於西周的太史伯一陽一,甚至是唐、虞時傳說人物伯一陽一,以誇耀老子的長壽,是神仙一流人物。
老子的事跡,《史記》本傳中提到的只有兩件:一是「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二是老子出關,遇關令尹喜,「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言五千餘言而去」。
這就是《老子》一書,也稱《道德經》。
孔子向老子問禮,以老子為師這件事,歷代不少人認為是為了抬高道家、壓低儒家而捏造出來的,正如晉代人偽造《老子化胡經》以貶低佛家一樣。
主張此說的人,提出很多論據證明老子晚於孔子,和孔子不是同時代的人,要從根本上否定孔子問禮這件事;有人以《史記》中老子對孔子的一段話來看:「……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一婬一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
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認為孔子是聖人,不會像老子所說那樣會有這些缺點。
當然,這樣的立論是站不住腳的。
另外一些人則認為確有其事,先秦古籍如《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都載有此事。
即使是儒家的著作《禮記。
曾子問》中也載有孔子自述問禮於老子的事四則。
不過,他們之中對孔子問禮的地方、年代等各有不同的說法。
關於《老子》一書,爭論的問題就更多。
最主要的是成書年代。
主張老子早於孔子的人,認為作於春秋末,但書中有後人附加的部分。
而主張後於孔子的人,認為從書中思想內容、文體風格以及用詞等,論證為成於戰國中期,或者末期,甚至有人認為出於漢初。
這就連帶而及老子到底是什麼時代的人。
關於這個問題,司馬遷《史記》的說法,有點含糊其詞,先說老子「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又說見戰國時秦獻公的周太史儋即老子,可是接著又說:「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於是,有些人把太史儋也看作是老子,「聃」「儋」音同通用,就是論據之一。
如果這樣,那末,前後跨越200年左右,誰會相信老子有這麼大歲數?雖然司馬遷說:「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
可是,只要看到書中的「或言」,就可明白太史公不過是錄而存疑而已。
1973年,長沙馬王堆出土甲乙兩種帛書《老子》,根據和今本文字、內容不同之處,證明《老子》成於戰國,而太史儋正是戰國時人說,他是《老子》的作者,多了一個力證。
歷史上早就有過一種調和的說法,說春秋時代確有老子其人,他的學說思想傳到戰國時,為太史儋採納寫成《老子》。
把老子和太史儋說成是兩個人。
是耶,非耶?也無從論斷。
我們今天見到的通行本,是從宋刻本流傳下來的。
帛書《老子》比宋刻本要早1500年左右,它的篇次、章節次序和文字同宋刻本已有很多出入。
由此推想,先秦時的《老子》,經過長期流傳、輾轉抄寫而成的漢代帛書《老子》,其中文字的訛脫衍誤,以及改動,都在所難免,只要看帛書《老子》已有甲乙兩種文字有異的傳本,就可瞭解帛書《老子》的文字肯定會有很多不同於先秦的《老子》,而先秦的《老子》已無從得見。
這樣,後人如果憑《老子》的後世傳本,去推斷它的成書年代,是不是有點像刻舟求劍?
何況再據此去論斷作者其人。
老子的哲學思想在我國的哲學史上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不把它研究清楚,就很難弄清我國哲學史的演變與發展。
然而2000年來,老子問題是一大懸案。
本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學術界曾有過激烈論爭,建國以後的50年代末、60年代初,也開展過討論,但是,仍然沒有破掉這個疑案。
因此,老子究竟姓甚名誰,他的生平事跡又究竟怎樣,以及《老子》成書的年代等等,到今天依舊是我國文化史上沒有解齊的一個謎。
(魏行)
有沒有過堯舜禪讓? 周太王亶父號「古公」嗎? 武王伐紂究竟在哪一年? 周穆王到過西域嗎? 太伯是吳國的開創者嗎? 越王勾踐是否夏禹的後代? 春秋五霸指的是哪五霸? 曹操赤壁戰敗的原因是什麼? 北朝17位帝后為何出宮為尼? 建文帝的下落如何? 明景帝是有疾而終還是被害身亡? 崇禎皇帝死於何地?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