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演義》第八回 父子聚麀慘遭剸刃 君臣討逆謀定鋤凶:酒酣興發,遽欲泛舟九曲池,池不甚深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五代史演義》第八回 父子聚麀慘遭剸刃 君臣討逆謀定鋤凶

五代史演義

第八回 父子聚麀慘遭剸刃 君臣討逆謀定鋤凶

五代史演義卻說梁主溫還至洛一陽一,病體少愈,適博王友文,新創食殿,獻入內宴錢三千貫,銀器一千五百兩,乃即就食殿開宴,召宰相及文武從官等侍宴。

酒酣興發,遽欲泛舟九曲池,池不甚深,舟又甚大,本來是沒甚危險,不料蕩入池心,陡遇一陣怪風,竟將御舟吹覆。

梁主溫墮入池中,幸虧侍從竭力撈救,方免溺死。

別乘小舟抵岸,累得拖泥帶水,驚悸不堪。

不若此時溺死,尚免一刀之慘。

時方初夏,天氣溫和,急忙換了尤袍,還入大內,嗣是心疾愈甚,夜間屢不能眠,常令妃嬪宮女,通宵陪著,尚覺驚魂不定,寤寐徬徨。

那燕王劉守光屢陳敗報,一再乞援,梁主病不能興,召語近臣道:「我經營天下三十年,不意太原餘孽,猖獗至此,我觀他志不在小,必為我患,天又欲奪我餘年,我若一死,諸兒均不足與敵,恐我且死無葬地了!」語至此,哽咽數聲,竟至暈去。

近臣急忙呼救,才得復甦。

只怕晉王,誰知禍不在晉,反在蕭牆之內。

嗣是奄臥一床一褥,常不視朝,內政且病不能理,外事更無暇過問了。

是年岐、蜀失和,屢有戰爭。

蜀主王建,曾將一愛一女普慈公主,許嫁岐王從子李繼崇,岐王因戚誼相關,屢遣人至蜀求貨幣,蜀主無不照給。

尋又求巴、劍二州,蜀主王建怒道:「我待遇茂貞,也算情義兼盡,奈何求貨不足,又來求地,我若割地畀彼,便是棄民。

寧可多給貨物,不能割地。」

乃復發一絲茶布帛七萬,交來使帶還。

賠貼妝奩,確是不少。

奈彼尚貪心未饜何?茂貞因求地不與,屢向繼崇說及,有不平意。

繼崇本嗜酒使氣,伉儷間常有違言,至是益致反目。

普慈公主潛遣宦官宋光嗣,用絹書稟報蜀主,求歸成都。

蜀主王建,遂召公主歸寧,留住不遣,且用宋光嗣為閤門南院使。

岐王大怒,即與蜀絕好,遣兵攻蜀興元,為蜀將唐道襲擊退。

岐王復使彰義節度使劉知俊,及從子李繼崇,發大兵攻蜀。

蜀命王宗侃為北路行營都統,出兵搦戰,被知俊等殺敗,奔安遠軍。

安遠軍為興元城西縣號,障蔽興元。

知俊等進兵圍攻,經蜀主傾國來援,大破岐兵,知俊等狼狽走還,後來知俊為岐將所讒,兵權被奪,舉族寓秦州。

越三年,秦州為蜀所奪,知俊因妻孥被擄,又背岐投蜀去了。

後文慢表。

且說梁主溫連年抱病,時發時止,年齡已逾花甲,只一片好色心腸,到老不衰,自從張妃謝世,篡唐登基,始終不立皇后,昭儀陳氏,昭容李氏,起初統以美色得幸,漸漸的色衰一愛一弛,廢置冷宮。

應第二回陳氏願度為尼,出居宋州佛寺,李氏抑鬱而終,此外後宮妃嬪,隨時選入,並不是沒有麗容,怎奈梁主喜新厭故,今日一愛一這個,明日一愛一那個,多多益善,博采兼收,甚至兒媳有色,亦征令入侍,與她苟合,居然做個扒灰老。

博王友文,頗有材藝,雖是梁主溫假子,卻很是憐一愛一,比親兒還要優待,梁主遷洛,留安文守汴梁。

見第五回歷年不遷,惟友文妻王氏,生得一貌似花,為假翁所涎羨,便藉著侍疾為名,召她至洛,留陪枕席,王氏並不推辭,反曲意奉承,備極繾綣,但只有一種交換條件,迫令假翁承認,看官道是何事?乃是梁室江山,將來須傳位友文。

還記得乃夫麼?

梁主溫既一愛一友文,復一愛一王氏,自然應允。

偏暗中有一反對的雌兒,與王氏勢不兩立,竟存一個你死我活的意見。

這人為誰?乃是友珪妻室張氏。

張氏姿色,恰也妖艷,但略遜王氏一籌,王氏未曾入侍,她已得乃翁專一寵一,及王氏應一召進來,乃翁一愛一情,一大半移至王氏身上,漸把張氏冷淡下去,張氏含酸吃醋,很是不平,因此買通宮女,專伺王氏隱情。

一日合當有事,梁主溫屏去左右,專召王氏入室,與她密語道:「我病已深,恐終不起,明日汝往東都,召友文來,我當囑咐後事,免得延誤。」

為了肉一欲起見,遂擬把帝位傳與假子,扒灰老也不值得。

王氏大喜,即出整行裝,越日登程。

這個消息,竟有人瞧透機關,報與張氏,張氏即轉告友珪,且語且泣道:「官家將傳國寶付與王氏,懷往東都,俟彼夫婦得志,我等統要就死了!」友珪聞言,也驚得目瞪口呆,嗣見一愛一妻哭泣不休,不由的淚下兩行。

正在沒法擺一布,突有一人插口道,「欲要求生,須早用計,難道相對涕泣,便好沒事麼?」

友珪愕然驚顧,乃是僕夫馮廷諤,便把他呆視片刻,方扯他到了別室,談了許多密語。

忽由崇政院遣來詔使已入大廳,他方聞信出來接受詔旨,才知被出為萊州刺史,他愈加驚愕,勉強按定了神,送還詔使,復入語廷諤,廷諤道:「近來左遷官吏,多半被誅,事已萬急,不行大事,死在目前了!」

友珪乃易服微行,潛至左龍一虎軍營,與統軍韓勍密商,勍見功臣宿將,往往誅死,心中正不自安,便奮然道:「郴王指友裕。

早薨,大王依次當立,奈何反欲傳與養子?主上老悖一婬一昏,有此妄想,大王誠宜早圖為是!」又是一個薪上添火。

遂派牙兵五百人,隨從友珪,雜入控鶴士中,唐已有控鶴監,系是值宿禁中。

混入禁門,分頭埋伏,待至夜靜更深,方斬關突入,竟至梁主溫寢室,嘩噪起來。

侍從諸人,四處逃避,單剩了一個老頭兒,揭帳啟視,披衣急起,怒視友珪道:「我原疑此逆賊,悔不早日殺卻!逆賊逆賊!汝忍心害父,天地豈肯容汝麼?」

友珪亦瞋目道:「老賊當碎一屍一萬段!」臣忍殺君,子亦何妨弒父。

惜友珪凶莽,未能反唇相譏!馮廷諤即拔劍上前,直迫朱溫,溫繞柱而走,劍中柱三次,都被溫閃過,奈溫是有病在身,更兼老憊,三次繞柱,眼目昏花,一陣頭暈,倒翻一床一上,廷諤搶步急進,刺入溫腹,一聲狂叫,嗚呼哀哉!年六十一歲。

友珪見他腸胃皆出,血流滿一床一,即命將裀褥裹一屍一,瘞諸一床一下。

秘不發喪,立派供奉官丁昭溥,繼著偽詔,馳往東都,令東都馬步軍都指揮使均王友貞,速誅友文。

友貞不知是假,即誘入友文,把他殺死。

友文妻王氏,未曾登途,已被友珪派人捕戮,一面宣佈偽詔道:

朕艱難創業,逾三十年,托於人上,忽焉六載,中外協力,期於小康。

豈意友文一陰一蓄異圖,將行大逆,昨二日夜間,甲士突入大內,賴郢王友珪忠孝,領兵剿戮,保全朕躬。

然疾因震驚,彌致危殆。

友珪克平凶逆,厥功一靡一倫,宜令權主軍國重事,再聽後命。

越二日,丁昭溥自東都馳還,報稱友文已誅,喜得友珪心花怒開,彈冠登極,再下一道矯詔,托稱乃父遺制,傳位次子,乃將遺骸草草棺殮,準備發喪,自己即位柩前,特授韓勍為侍衛諸軍使,值宿宮中,勍勸友珪多出金帛,遍賜諸軍,取一悅士心,諸軍得了厚賚,也樂得取養妻孥,束手旁觀。

惟內廷被他籠絡,外鎮卻不受羈縻。

匡國軍聞知內亂,都向節度使告變,時值韓建調任鎮帥,置諸不理,竟為軍士所害。

此匡國軍為陳許軍號,與唐時之同州有別。

楊師厚留戍邢魏,也乘隙馳入魏州,驅出羅周翰,據位視事。

友珪懼師厚勢盛,只好將周翰徙鎮宣義,注見第二回。

特任師厚為天雄軍節度使。

天雄軍就是魏博,唐時舊有此號,屢廢屢行,梁嘗稱魏博為天雄軍,小子因前文未詳,故特別表明。

護國軍治河中。

節度使朱友謙,少時為石壕間大盜,原名只一簡字,後來歸附朱溫,因與溫同姓,願附子列,改名友謙,溫篡位後命鎮河中,加封冀王。

他聞洛一陽一告哀,已知有異,泣對群下道:「先帝勤苦數十年,得此基業,前日變起宮掖,傳聞甚惡,我備位藩鎮,未能入掃逆氛,豈不是一大恨事!」道言未絕,又有洛使到來,加他為侍中中書令,並征他入朝,友謙語來使道:「先帝晏駕,現在何人嗣立?我正要來前問罪,還待徵召麼?」

來使返報友珪,友珪即遣韓勍等往擊河中。

友謙舉河中降晉,向晉乞援。

晉王李存勗統兵赴急,大破梁軍,勍等走還。

看官聽著!這朱友珪的生母,本是亳州一個營娼,從前朱溫鎮守宣武,見第一回。

略地宋亳,與該娼野合生男,取名友珪,排行第二,弟兄多瞧他不起。

況又加刃乃父,敢行大逆,豈諉罪友文,平空誣陷,就可瞞盡耳目,長享富貴麼?至理名言。

糊糊塗塗的過了半年,已是梁乾化三年元旦,友珪居然朝享太廟,返受群臣朝賀。

越日祀圜丘,大赦天下,改元鳳歷。

均王友貞,已代友文職任,做了東都留守,至是復加官檢校司徒,令駙馬都尉趙巖,繼敕至東都,友貞與巖私宴,密語巖道:「君與我系郎舅至親,不妨直告,先帝升遐,外間嘖有煩言,君在內廷供職,見聞較確,究竟事變如何?」

巖流涕道:「大王不言,也當直陳。

首惡實嗣君一人,內臣無力討罪,全仗外鎮為力了。」

友貞道:「我早有此意,但患不得臂助,奈何?」

巖答道:「今日擁強兵,握大權,莫如魏州楊令公,近又加任都招討使,但能得他一言,曉諭內外軍士,事可立辦了。」

友貞道:「此計甚妙。」

待至宴畢,即遣心腹將馬慎,馳至魏州,入見楊師厚,並傳語道:「郢王弒逆,天下共知,眾望共屬大梁,公若乘機起義,幫立大功,這正所謂千載一時呢!」師厚尚在遲疑,慎又述均王言,謂事成以後,當更給犒軍錢五十萬緡。

師厚乃召集將佐,向眾質問道:「方郢王弒逆時,我不能入都討罪,今君臣名分已定,無故改圖,果可行得否?」

眾尚未答,有一將應聲道:「郢王親弒君父,便是亂賊。

均王興兵復仇,便是忠義。

奉義討賊,怎得認為君臣?若一旦均王破賊,敢問公將如何自處哩?」

這人不知誰氏,也惜姓名不傳。

師厚驚起道:「我幾誤事,幸得良言提醒,我當為討賊先驅哩!」遂與馬慎說明,令歸白均王,佇候好音,自派將校王舜賢,潛詣洛一陽一,與龍一虎統軍袁象先定謀,復遣都虞侯朱漢賓屯兵滑州,作為外應。

舜賢至洛,可巧趙巖亦自汴梁回來,至象先處會商,巖為梁主溫婿,像先為梁主溫甥,當然有報仇意,妥商大計,密報梁魏。

先是懷州龍驤軍系梁主溫從前隨軍。

三千,推指揮劉重霸為首,聲言討逆,據住懷州,友珪命將剿治,經年未平,汴梁戍卒,亦有龍驤軍參入,友珪也召令入都。

均王友貞也遣人激眾道:「天子因龍驤軍嘗叛懷州,所以疑及爾等,一概召還,爾等一至洛下,恐將悉數坑死。

均王處已有密詔,因不忍爾等駢誅,特先布聞。」

戍卒聞言,統至均王府前,環跪呼籲,乞指生路。

友貞已預書偽詔,令他遍閱,隨即流涕與語道:「先帝與爾等經營社稷,共歷三十餘年,千征萬戰,始有今日。

今先帝尚落人一奸一計,爾等從何處逃生呢?」

說至此,引士卒入府廳,令仰視壁間懸像。

大眾望將過去,乃是梁主溫遺容,都跪伏廳前,且拜且泣。

友貞亦唏噓道:「郢王賊害君父,違天逆地,復欲屠滅親軍,殘忍已極,爾等能自趨洛一陽一,擒取逆豎,告謝先帝,尚可轉禍為福呢!」

大眾齊聲應諾,惟乞給兵械,以便趨洛。

友貞即令左右頒發兵器,令士卒起來,每人各給一械,大眾無不踴躍,爭呼友貞為萬歲,各持械而去。

此計想由趙巖等指授。

友貞遣使飛報趙巖等人,趙巖、袁象先夜開城門,放諸軍入都,一面賄通禁卒千人,共入宮城,友珪倉猝聞變,慌忙挈妻張氏,及馮廷諤共趨北垣樓下,擬越城逃生。

偏後面追兵大至,喧呼殺賊。

自知不能脫走,乃令廷諤先殺妻,後殺自己。

廷諤亦自剄。

都中各軍,乘勢大掠,百官逃散。

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杜曉,侍講學士李珽,均為亂兵所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於兢,宣政院使李振代敬翔。

被傷。

一騷一擾了一日餘,至暮乃定。

袁象先取得傳國寶,派趙巖持詣汴梁,迎接均王友貞。

友貞道:「大梁系國家創業地,何必定往洛一陽一。

公等如果同心推戴,就在東都受冊,俟亂賊盡除,往謁洛一陽一陵廟便了。」

巖返告百官,百官都無異辭。

乃由均王友貞,即位東都,削去鳳歷年號,仍稱乾化三年,追尊父溫為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母張氏為元貞皇太后,給還友文官爵,廢友珪為庶人,頒詔四方道:

我國家賞功罰罪,必協朝章,報德伸冤,敢欺天道?苟顯違於法制,雖暫滯於歲時,終振大綱,須歸至理。

重念太祖皇帝嘗開霸府,有事四方,迨建皇朝,載遷都邑,每以主留重務,居守需才,慎擇親賢,方膺寄任。

故博王友文,才兼文武,識達古今,俾分憂於在浚之郊,亦共理於興王之地,一心無易,二紀於茲,嘗施惠於士民,實有勞於家國。

去歲郢王友珪,嘗懷逆節,已露凶鋒,將不利於君親,欲竊窺夫神器,此際值先皇寢疾,大漸日臻,博王乃密上封章,請嚴宮禁。

因以萊州刺史授於郢王,友珪才睹宣綸,俄行大逆,豈有自縱兵於內殿,翻諉罪於東都?偽造詔書,枉加刑戮,且奪博王封爵,又改姓名,冤恥兩深,欺罔何極!伏賴上穹垂祐,宗社降靈,俾中外以葉謀,致遐邇之共怒。

尋平內難,獲誅元兇,既雪恥於同天,且免譏於共國,朕方期遁世,敢竊臨人?遽迫推崇,爰膺纘嗣。

冤憤既伸於幽顯,霈澤宜及於下泉。

博王宜復官爵,仍令有司擇日歸葬。

友珪兇惡滔天,神人共棄,生前敢為大逆,死後且有餘辜,例應廢為庶人,以昭炯戒。

特此布敕,俾遠近聞知。

此詔下後,又改名為鍠,進天雄軍節度使楊師厚為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加封鄴王。

西京左龍一虎統軍袁象先為檢校太保同平章事,加封開國公。

這兩人最為出力,所以封爵最優。

余如趙巖以下,各陞官晉爵有差。

又遣使招撫朱友謙。

友謙仍復歸藩,稱梁年號。

惟對晉仍然未絕,算是一個騎牆派人物。

梁廷至此,才得苟安。

越二年始改元貞明,梁主友貞,又改名為瑱。

小子有詩歎道:

多行不義必遭殃,稽古無如鑒後梁,

乃父一婬一凶子更惡,屠腸截脰有誰傷?

梁室粗定,晉已滅燕,欲知燕亡情形,且至下回再敘。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五代史演義
自序第一回 睹赤蛇老母覺異征 得艷鳳梟雄償夙願第二回 報親恩歡迎朱母 探妻病慘別張妃第三回 登大寶朱梁篡位 明正義全昱進規第四回 康懷貞築壘圍潞州 李存勗督兵破夾寨第五回 策淮南嚴可求除逆 戰薊北劉守光殺兄第六回 劉知俊降岐挫汴將 周德威援趙破梁軍第七回 殺諫臣燕王僭號 卻強敵晉將善謀第八回 父子聚麀慘遭剸刃 君臣討逆謀定鋤凶第九回 失燕土偽帝作囚奴 平宣州徐氏專政柄第十回 逾黃澤劉鄩失計 襲晉陽王檀無功第十一回 阿保機得勢號天皇 胡柳陂輕戰喪良將第十二回 莽朱瑾手刃徐知訓 病徐溫計焚吳越軍第十三回 嗣蜀主淫昏失德 唐監軍諫阻稱尊第十四回 助趙將發兵圍鎮州 嗣唐統登壇即帝位第十五回 王彥章喪師失律 梁末帝隕首覆宗第十六回 滅梁朝因驕思逸 冊劉後以妾為妻第十七回 房幃溺愛婢雞司晨 酒色亡家牽羊待命第十八回 得後教椎擊郭招討 遘兵亂劫逼李令公第十九回 郭從謙突門弒主 李嗣源據國登基第二十回 立德光番後愛次子 殺任圜權相報私仇第二十一回 王德妃更衣承寵 唐明宗焚香祝天第二十二回 攻三鎮悍帥生謀 失兩川權臣碎首第二十三回 殺董璋亂兵賣主 寵從榮驕子弄兵第二十四回 斃秦王夫妻同受刃 號蜀帝父子迭稱雄第二十五回 討鳳翔軍帥潰歸 入洛陽藩王篡位第二十六回 衛州廨賊臣縊故主 長春宮逆子弒昏君第二十七回 嘲公主醉語啟戎 援石郎番兵破敵第二十八回 契丹主冊立晉高祖 述律後笑罵趙大王第二十九回 一炬成灰到頭孽報 三帥叛命依次削平第三十回 楊光遠貪利噬人 王延羲乘亂竊國第三十一回 討叛鎮行宮遣將 納叔母嗣主亂一倫第三十二回 悍弟殺兄僭承漢祚 逆臣弒主大亂閩都第三十三回 得主援高行周脫圍 迫父降楊光遠伏法第三十四回 戰陽城遼兵敗潰 失建州閩主覆亡第三十五回 拒唐師李達守危城 中遼計杜威設孤寨第三十六回 張彥澤倒戈入汴 石重貴舉國降遼第三十七回 遷漠北出帝泣窮途 鎮河東藩王登大位第三十八回 聞亂驚心遼主遄返 乘喪奪位燕王受拘第三十九回 故妃被逼與子同亡 御史敢言奉母出戍第四十回 徙建州晉太后絕命 幸鄴都漢高祖親征第四十一回 奉密諭王景崇入關 捏遺詔杜重威肆市第四十二回 智郭威抵掌談兵 勇劉詞從容破敵第四十三回 覆叛巢智全符氏女 投火窟悔拒漢家軍第四十四回 弟兄構釁湖上操戈 將相積嫌席間用武第四十五回 伏甲士駢誅權宦 潰御營竄死孱君第四十六回 清君側入都大掠 遭兵變擁駕爭歸第四十七回 廢劉宗嗣主被幽 易漢祚新皇傳詔第四十八回 陷長沙馬希萼稱王 攻晉州劉承鈞折將第四十九回 降南唐馬氏亡國 征東魯周主督師第五十回 逐邊鎬攻入潭州府 拘劉言計奪武平軍第五十一回 滋德殿病終留遺囑 高平縣敵愾奏奇勳第五十二回 喪猛將英主班師 築堅城良臣破虜第五十三回 寵徐娘賦詩驚變 俘蜀帥得地報功第五十四回 李重進涉水掃千軍 趙匡胤斬關擒二將第五十五回 唐孫晟奉使效忠 李景達喪師奔命第五十六回 督租課嚴夫人歸里 盡臣節唐司空就刑第五十七回 破山寨君臣耀武 失州城夫婦盡忠第五十八回 楚北鏖兵闔城殉節 淮南納土奉表投誠第五十九回 懲奸黨唐主施刑 正樂懸周臣明律第六十回 得遼關因病返蹕 殉周將禪位終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