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演義》第十四回 助趙將發兵圍鎮州 嗣唐統登壇即帝位:居然一劉仁恭。每一往游,輒使婦人維繫錦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五代史演義》第十四回 助趙將發兵圍鎮州 嗣唐統登壇即帝位

五代史演義

第十四回 助趙將發兵圍鎮州 嗣唐統登壇即帝位

五代史演義卻說成德節度使趙王王鎔,自與晉連和後,得一強援,因乏外患,他不免居安忘危,因佚思一婬一,大治府第,廣選熬女,又一寵一信方士王若訥,在西山盛築宮宇,煉丹製藥,求長生術。

居然一劉仁恭。

每一往游,輒使婦人維繫錦繡,牽持而上。

既入離宮,連日忘歸,一切政務,委任宦官李弘規、石希蒙。

希蒙素善諂諛,尤見一寵一幸,嘗與鎔同臥起,會鎔宿西山鶻營莊,李弘規進諫道:「今天下強國莫如晉,晉王尚身自暴露,親冒矢石,今大王搜括國帑,充作游資,開城空宮,旬月不返,倘使一夫閉門不納,試問大王將歸依何處?」

鎔聞言頗知戒懼,急命還駕。

偏石希蒙從旁阻住,不令鎔歸。

弘規怒起,竟遣親事軍將蘇漢衡,率兵擐甲,直入莊中,露刃一逼一鎔道:「軍士已勞敝了,願從王歸國!」鎔尚未及答,弘規又繼進道:「石希蒙逢君長惡,罪在不赦,請亟誅以謝眾士。」

鎔仍不應,弘規竟招呼甲士,捕斬希蒙,擲首鎔前。

鎔無奈馳歸,時長子昭祚,已挈梁公主歸趙。

回應卷前。

鎔遂與熟商,謀誅弘規、漢衡。

昭祚轉告王德明,遂將弘規、漢衡拿下,一併梟首,且駢戮二人族屬。

一面搜緝余一黨一,窮究反狀,親軍皆慄慄自危。

德明本來狡獪,至此有隙可乘,即煽誘親軍道:「大王命我盡坑爾曹,從命實不忍,不從又獲罪,應如何區處?」

眾皆感泣,願聽指揮,德明乃密令親軍千人,夜半逾垣,往弒王鎔,適鎔與道士焚香受鎔,想是祈死。

軍士不費氣力,立斷鎔首,攜報德明。

德明索一性一毀去宮室,大殺王氏家族,自昭祚以下,悉數斃命。

惟梁女普寧公主,留下不殺,還有鎔少子昭誨,年方十齡,由親將救出,藏置一穴一中,幸得不死,後來潛往湖南,髡發為僧,易名崇隱。

即卷前晉王許婚之昭誨。

德明仍複姓名為張文禮,向晉告亂,求為留後。

晉王即欲加討,群臣謂方與梁爭,不宜更樹一敵,乃暫准所請。

偏張文禮又密表梁主,但稱王氏為亂兵所屠,幸公主無恙,請朝廷亟發一精一兵萬人,由臣更乞契丹為助,自德隸渡河,往攻河東,晉可從此掃滅了。

梁主友貞,覽表未決,敬翔請乘釁規復河北,趙巖、張漢鼎、漢傑等,謂文禮首鼠兩端,萬不可恃,梁主乃按兵不發。

文禮且一再馳書,多被晉軍中途搜獲。

趙將都指揮使符習,曾率兵萬人,從晉王駐德勝城,文禮一陰一懷猜忌,召令還鎮,願以他將代任。

習入謁晉王,涕泣請留。

晉王與語道:「我與趙王同盟討賊,誼同骨肉,不料一旦遇禍,竟為所戕,我心很是痛悼。

汝若不忘故主,能為復仇,我願助汝兵糧,往討逆賊!」有心討逆,何必許為留後,此次遣習復仇,無非恨他通梁耳。

習與部將三十餘人,舉身投地,且泣且語道:「大王誠記念故主,許令復仇,習等不敢上煩府兵,情願領本部前往,搏取凶豎,報王氏累世隆恩,雖死亦無恨了!」晉王大喜,立命習為成德留後,領本部兵先進,且遣大將閻寶、史建瑭為後應,自邢、鎔北趨,直抵趙州,刺史王鎔,自知不支,開城乞降。

晉王仍令為刺史,即飭移軍攻鎮州。

文德已經病疽,聞趙州失守,便即嚇死,子處瑾秘不發喪,與他將韓正時等,悉力拒晉。

晉兵渡滹沱河,進薄鎮州,城上矢石雨下,史建瑭中箭身亡。

晉王得建瑭死耗,擬分兵自往策應,湊巧獲得梁軍諜卒,俯首乞降,且言梁北面招討使戴思遠,將乘虛來襲德勝城,晉王亟命李存審屯兵德勝,李嗣源伏兵戚城,先用羸騎往誘梁兵,待他入境,鼓起伏發。

李嗣源先出接仗,已將梁兵衝亂,李存審又從城中殺出,晉王復自率鐵騎三千,迎頭痛擊,斬獲梁兵二萬餘人。

思遠竄去,晉王乃擬自往鎮州,忽接到定州來書,勸阻進兵,轉令晉王動起疑來,暗暗自忖道:「王處直從我有年,奈何阻我!」乃即取出文禮與梁蠟書,寄示處直,且傳語道:「文禮負我,不能不討!」看官道處直為何勸阻晉王?原來處直聞晉討文禮,即與左右商議道:「鎮、定二州,互為唇齒,鎮州亡,定州不能獨存,此事不可不防。」

乃致書晉王,請赦文禮。

偏晉王覆詞拒絕,害得處直日夕耽憂。

處直有庶子名郁,素來無一寵一,亡奔晉一陽一,晉王克用,曾妻以一愛一女,累遷至新州防禦使。

此時處直貳晉,潛遣人語郁,令他重賂契丹,乞師南下,牽制晉軍。

郁求為繼嗣,方才聽命,處直不得已許諾。

怎奈定州軍士,都不欲召入契丹,就中又有處直養子劉雲郎,改名為都,向為處直所一愛一,有嗣立意。

至是聞郁得為嗣,眼見得定州節鉞,被他取去,心下甚是不安,適有小吏和昭,勸都先行發難,都遂率新軍數百人,闖入府第,挾刃大噪道:「公誤信孽子,私召外寇,大眾無一讚成,昏謬如公,不能再理軍事,請退居西宅,聊盡天年!」處直正要面駁,那知軍士一哄而上,把他擁出府中,竟往西第,又一逼一勒處直妻妾,同至西第中,一併錮住。

所有王氏子孫,及處直心腹將士,殺戮無遺。

引狼入室,宜遭此禍。

都遂遣使報晉王,晉王以處直被幽,免為晉患,即令都代握兵權。

都罪不亞文禮,胡為一討一賞?都得晉王書,詣西第見處直,處直投袂奮起,捶胸大呼道:「逆賊!我何負爾?」

說至此,四顧無械,竟牽住都袂,張口噬鼻。

都慌忙躲閃,掣袖外走,處直憂憤竟死。

都復撥兵助晉,晉王即留李存審、李嗣源居守德勝,自率大軍攻鎮州,城中防守頗嚴,旬日不克。

驀得幽州急報,契丹大舉南下,涿州被陷,幽州亦在圍中了。

晉王擬分兵往援,偏定州亦來告急,報稱契丹前鋒,已入境內,那時晉王不能兼顧,只好先救定州,當下率軍北進,行至新城,聞契丹兵已涉沙河,士卒皆有懼容,或潛自亡去,嚴刑不能止。

諸將入帳請道:「契丹鋒盛,恐不可當,又值梁寇內侵,不如還師以救根本。」

晉王卻也難決,或說宜西入井陘,暫避寇鋒。

正在聚議紛紜的時候,忽有一人朗聲道:「契丹前來,意在利人金帛,並非為鎮州急難,誠意相援,大王新破梁兵,威振夷夏,若挫他前鋒,他自然遁走了。」

晉王瞧著,乃是中門副使郭崇韜,方欲答言,又有一人接入道:「強兵在前,有進無退,怎可無故輕動,搖惑人心?」

這數語出自李嗣昭,晉王挺身起座道:「我意亦是如此!」遂出營上馬,自麾鐵騎五千,奮勇先進,諸將不敢不從。

至新城北,前面一帶,統是桑林,晉軍從林中分趨,逐隊馳至,可巧契丹兵驟馬前來,見桑林中塵埃蔽天,幾不知有多少人馬,當即回轡返奔。

晉王分兵追擊,驅契丹兵過沙河,多半溺死,契丹主阿保機子,被晉軍擒還,阿保機退保望都。

晉王收兵入定州,王都迎謁馬前,願以一愛一女妻王子繼岌。

繼岌系晉王第五子,為一寵一妃劉氏所出,嘗隨晉王軍前,晉王慨然許婚。

休息一宵,便引兵趨望都,中途遇奚酋禿餒,一作托輝。

帶著許多番騎,前來攔截。

晉王兵少,被番騎困在垓心,晉王麾軍力戰,出入數四,尚不能解,幸李嗣昭率兵三百騎,上前救應,橫擊奚兵,奚酋乃退。

晉王乘勢奮擊,連敗奚酋,契丹主亦立足不住,北奔易州。

晉王追趕不及,轉入幽州,契丹兵解圍遁去,會大雪經旬,平地數尺,虜兵凍斃甚多,阿保機懊悵而還。

先是契丹出兵,實由王郁乞請,郁曾語阿保機道:「鎮州美一女如雲,金帛如山,天皇即速往取,可以盡得,否則將為晉有了。」

阿保機大喜,獨番後述律道:「我有羊馬千萬頭,坐踞西樓,自多樂趣,為何勞師遠出,乘危徼利呢?況我聞晉王用兵,天下無敵,倘一失敗,後悔難追!」此非述律預能知敗,實恐阿保機取得趙女,自己必致失一寵一,故有此諫。

阿保機躍然道:「張文禮有金五百萬,留待皇后,我當代為取來,供給內費。」

不出郭崇韜所料。

遂不從述律言,悉眾南下,不幸吃了幾個敗仗,嗒然回去,私心懊悶,無處可洩,遂將王郁縶歸,錮住獄中。

晉王聞番兵遠遁,巡閱番營故址,見他隨地布稿,迴環方正,均如編剪,雖去無一枝倒亂,不禁長歎道:「用法嚴明,乃能至此,非我中國所可及,後患正不淺哩!」隱伏後文。

道言甫畢,那德勝城遞到軍報,說是梁兵乘虛襲魏,現正吃緊,亟請濟師。

晉王忙招呼親軍,倍道南行,五日即抵魏州。

梁將戴思遠,燒營遁去。

晉王以南北兩敵,均已擊退,鎮州援絕勢孤,可以立拔,偏偏兵家得失,不能逆料,大將閻寶,竟為鎮州兵所破,退保趙州。

原來閻寶抵鎮州城下,築起長壘,連日圍攻,又絕滹沱水環城,斷絕內外。

城中食盡,夜出五百人覓食,寶亦探知消息,故意縱使出來,擬伏兵掩捕,一鼓盡殲,誰知這五百人鼓噪而至,竟攻長圍。

寶見他兵少,尚不為備,俄頃有數千人繼至,各用大刀闊斧,破圍徑出,來燒寶營。

寶抵擋不住,只好棄營竄去,往守趙州。

營中芻粟甚多,統被鎮州兵搬去,數日不盡。

晉王聞報,急改任李嗣昭為招討使,代寶統軍。

嗣昭馳至鎮州,正值鎮州守將張處瑾遣兵千人,出城迎糧,被嗣昭率軍掩至,殺獲幾盡,有數人避匿牆墟間,嗣昭躍馬彎弓,迭發迭中。

不意城上有暗箭射來,正中嗣昭腦上。

嗣昭忍痛拔箭,返射守卒。

一發即殪,時已日暮,回營裹創,血流不止,竟爾暈斃。

凶信傳到魏州,晉王很是悲悼,好幾日不食酒肉,繼聞嗣昭遺言,暫將澤潞兵授判官任圜,令督諸軍攻鎮州,晉王依言而行,一面調李存進為招討使,進營東垣渡,立柵未就,鎮州將張處球即處瑾弟。

領兵七千人,突來劫寨。

存進慌忙對敵,出斗橋上,殺斃鎮兵無數,自已亦戰歿陣中。

鎮州力竭糧盡,張處瑾等束手無策,只好遣使至魏州乞降,使人方去,晉王已遣李存審到來,揮兵猛撲,兩下相持至暮。

城中守將李再豐,願為內應,乘著夜闌月黑,投縋招引晉軍,晉軍緣縋而上,到了黎明,全軍畢登,擒住張文禮妻,及子處瑾、處球、處琪,及余一黨一高蒙、李翥、齊儉等,擬送魏州,趙人請命軍前,願得此數人,為故主洩恨。

存審報明晉王,准如所請,趙人將數人醢為肉泥,頃刻食盡,又掘發張文禮一屍一,寸磔市曹。

且向故宮灰燼中,檢出趙王王鎔遺骸,以禮祭葬。

授趙將符習為成德節度使,習泣辭道:「故使無後,習當斬衰送葬,俟禮畢聽命。」

既而葬畢,仍詣魏州,趙人請晉王兼領成德軍。

晉王許諾,另擬割相、衛二州,置義寧軍,即命習為節度使。

習復辭道:「魏博霸府,不應分疆,願得河南一鎮,歸習自取,方不虛糜廩祿呢。」

乃以習為天平節度使,兼東南面招討使,加李存審兼侍中。

是時晉魏州刺史李存儒,原姓名為楊婆兒,以俳優得幸。

既為刺史,專事剝民,州民交怨,梁將段凝、張朗等,引兵襲入,執住存儒,遂拔衛州,又與戴思遠攻陷淇門、共城、新鄉,於是澶州以西,相州以南,復為梁有。

還有澤潞留後李繼韜,竟叛晉降梁,受梁命為節度使。

繼韜系李嗣昭次子,嗣昭曾任澤潞節度使,及戰歿鎮州,長子繼儔襲職。

因秉一性一懦弱,為弟繼韜所囚。

晉王以用兵方殷,無暇過問,權命繼韜為留後。

澤潞本置昭義軍,至是改稱安義軍。

繼韜雖得竊位,心中終不自安,幕僚魏琢,牙將申蒙,復語繼韜道:「晉朝無人,將來終為梁所並,不如先機歸梁為是。」

繼韜弟繼遠亦勸兄降梁。

繼韜乃遣繼遠奉表梁廷,梁主喜甚,立授繼韜節度使。

惟昭義舊將裴約,曾戍澤州,涕泣誓眾道:「我服事故使,已逾二紀,嘗見故使分財享士,志滅仇讎,不幸一旦捐館,柩尚未葬,乃郎君遽背君親,甘心降賊,誠不可解?我寧死不肯相從哩!」也是符習流亞。

遂據城自守,梁遣偏將董璋往攻,久不能克。

繼韜散財募士,堯山人郭威應募,嘗殺人系獄,繼韜惜他才勇,縱令逸去。

郭威事始此。

一面發新募各兵,往助董璋,裴約向魏州乞援,偏晉王李存勗,創行帝制,鎮日間編訂禮儀,竟無心顧及澤州。

看官閱過上文,應知晉臣勸進,已不止一二次,只因監軍張承業,力加諫阻,又延宕了一兩年。

偏承業得病不起,奄臥年餘,竟致逝世,晉王雖似含哀,卻帶著三分喜意,僚佐覷透隱情,因復上箋勸進。

五台山僧人,又獻入古鼎,目為祥瑞。

晉王乃命有司制置百官省寺,仗衛法物,定期四月舉行,派河東判官盧質為大禮使,就在魏州牙城南面,築起壇幄,行即位禮。

晉王本奉唐正朔,稱為天祐二十年,至四月上旬,升壇稱帝,祭告天神地祇,改元同光,國號唐。

宣制大赦,授行台左丞相豆盧革為門下侍郎,右丞相盧澄為中書侍郎並同平章事,中門使郭崇韜、昭義監軍使張居翰並為樞密使,判官盧質、掌書記馮道俱充翰林學士,升魏州為東京興唐府,號太原即晉一陽一。

為西京,鎮州為北都,令魏博判官王正言為興唐尹,都虞侯孟知祥為太原尹,充西京副留守,澤潞判官任圜為真定尹,充北京副留守,凡李存審、李嗣源等一班功臣,統加官進秩,兼任節度使如舊。

追尊曾祖執宜為懿祖皇帝,祖國昌為獻祖皇帝,父克用為太祖皇帝,立廟晉一陽一。

除三代外,又奉唐高祖、太宗、懿宗、昭宗四主,分建四廟。

與懿祖以下,合成七室,尊生母曹氏為皇太后,嫡母劉氏為皇太妃。

劉氏毫不介意,依著故例,向太后曹氏處稱謝,曹氏恰有慚色,離坐起迎,露出那跼蹐不安的狀態,劉氏獨怡然道:「願吾兒享國無窮,使我得終天年,隨先君於地下,已是萬幸!此外還計較甚麼?」

曹氏亦相向欷歔。

嗣命宮中開宴,彼此對坐,略跡言情,盡歡而罷。

後人共稱劉太妃的美德。

小子恰有一詩道:

並後猶防禍變隨,況經嫡庶亂尊卑;

私圖報德成愚孝,亞子開基禮已虧!

晉王李存勗,已改號為唐,當然稱為唐主,其時尚留魏州,意欲攻梁,巧值梁鄆州將盧順密奔唐,獻襲取鄆州策,唐主乃召群臣會議,議決後如何進止,待至下回表明。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五代史演義
自序第一回 睹赤蛇老母覺異征 得艷鳳梟雄償夙願第二回 報親恩歡迎朱母 探妻病慘別張妃第三回 登大寶朱梁篡位 明正義全昱進規第四回 康懷貞築壘圍潞州 李存勗督兵破夾寨第五回 策淮南嚴可求除逆 戰薊北劉守光殺兄第六回 劉知俊降岐挫汴將 周德威援趙破梁軍第七回 殺諫臣燕王僭號 卻強敵晉將善謀第八回 父子聚麀慘遭剸刃 君臣討逆謀定鋤凶第九回 失燕土偽帝作囚奴 平宣州徐氏專政柄第十回 逾黃澤劉鄩失計 襲晉陽王檀無功第十一回 阿保機得勢號天皇 胡柳陂輕戰喪良將第十二回 莽朱瑾手刃徐知訓 病徐溫計焚吳越軍第十三回 嗣蜀主淫昏失德 唐監軍諫阻稱尊第十四回 助趙將發兵圍鎮州 嗣唐統登壇即帝位第十五回 王彥章喪師失律 梁末帝隕首覆宗第十六回 滅梁朝因驕思逸 冊劉後以妾為妻第十七回 房幃溺愛婢雞司晨 酒色亡家牽羊待命第十八回 得後教椎擊郭招討 遘兵亂劫逼李令公第十九回 郭從謙突門弒主 李嗣源據國登基第二十回 立德光番後愛次子 殺任圜權相報私仇第二十一回 王德妃更衣承寵 唐明宗焚香祝天第二十二回 攻三鎮悍帥生謀 失兩川權臣碎首第二十三回 殺董璋亂兵賣主 寵從榮驕子弄兵第二十四回 斃秦王夫妻同受刃 號蜀帝父子迭稱雄第二十五回 討鳳翔軍帥潰歸 入洛陽藩王篡位第二十六回 衛州廨賊臣縊故主 長春宮逆子弒昏君第二十七回 嘲公主醉語啟戎 援石郎番兵破敵第二十八回 契丹主冊立晉高祖 述律後笑罵趙大王第二十九回 一炬成灰到頭孽報 三帥叛命依次削平第三十回 楊光遠貪利噬人 王延羲乘亂竊國第三十一回 討叛鎮行宮遣將 納叔母嗣主亂一倫第三十二回 悍弟殺兄僭承漢祚 逆臣弒主大亂閩都第三十三回 得主援高行周脫圍 迫父降楊光遠伏法第三十四回 戰陽城遼兵敗潰 失建州閩主覆亡第三十五回 拒唐師李達守危城 中遼計杜威設孤寨第三十六回 張彥澤倒戈入汴 石重貴舉國降遼第三十七回 遷漠北出帝泣窮途 鎮河東藩王登大位第三十八回 聞亂驚心遼主遄返 乘喪奪位燕王受拘第三十九回 故妃被逼與子同亡 御史敢言奉母出戍第四十回 徙建州晉太后絕命 幸鄴都漢高祖親征第四十一回 奉密諭王景崇入關 捏遺詔杜重威肆市第四十二回 智郭威抵掌談兵 勇劉詞從容破敵第四十三回 覆叛巢智全符氏女 投火窟悔拒漢家軍第四十四回 弟兄構釁湖上操戈 將相積嫌席間用武第四十五回 伏甲士駢誅權宦 潰御營竄死孱君第四十六回 清君側入都大掠 遭兵變擁駕爭歸第四十七回 廢劉宗嗣主被幽 易漢祚新皇傳詔第四十八回 陷長沙馬希萼稱王 攻晉州劉承鈞折將第四十九回 降南唐馬氏亡國 征東魯周主督師第五十回 逐邊鎬攻入潭州府 拘劉言計奪武平軍第五十一回 滋德殿病終留遺囑 高平縣敵愾奏奇勳第五十二回 喪猛將英主班師 築堅城良臣破虜第五十三回 寵徐娘賦詩驚變 俘蜀帥得地報功第五十四回 李重進涉水掃千軍 趙匡胤斬關擒二將第五十五回 唐孫晟奉使效忠 李景達喪師奔命第五十六回 督租課嚴夫人歸里 盡臣節唐司空就刑第五十七回 破山寨君臣耀武 失州城夫婦盡忠第五十八回 楚北鏖兵闔城殉節 淮南納土奉表投誠第五十九回 懲奸黨唐主施刑 正樂懸周臣明律第六十回 得遼關因病返蹕 殉周將禪位終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