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演義》第三十九回 故妃被逼與子同亡 御史敢言奉母出戍:劉知遠依議辦理,派使至河中宣撫。既而傳說紛紛,言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五代史演義》第三十九回 故妃被逼與子同亡 御史敢言奉母出戍

五代史演義

第三十九回 故妃被逼與子同亡 御史敢言奉母出戍

五代史演義卻說趙延壽為兀欲所拘,帶歸遼京,消息傳至河東,河東軍將,以河中節度使趙匡贊,為延壽子,正好乘勢招諭,勸他歸降。

劉知遠依議辦理,派使至河中宣撫。

既而傳說紛紛,言延壽已死,再由郭威獻策,著人往河中弔祭。

其實延壽還是活著,過了二年,始受盡折磨,瘐死獄中。

只難為永安公主。

知遠遂召集將佐,商議進取,諸將嘩聲道:「欲取河南,應先定河北。

為今日計,不若出師井陘,攻取鎮、魏二州。

鎮州即恆州。

二鎮得下,河北已定,河南自拱手臣服了。」

知遠沈吟道:「此議未免迂遠,我意從潞州進行。」

言至此,有一人抗聲諫阻道:「兩議皆未可行。

今虜主雖死,一黨一眾尚盛,各據堅城。

我出河北,兵少路迂,旁無應援,倘群虜合勢共擊,截我前鋒,斷我後路,我不能進,又不能退,援絕糧盡,如何支持!這是萬不可行的。

若從潞州進兵,山路險窄,粟少兵殘,未能供給大軍,亦非良策。

臣意謂應從陝、晉進發,陝、晉二鎮,新近款附,引兵過境,必然歡迎,餉通路便,萬無一失,不出兩旬,洛、汴可俱定了。」

三議相較,自以此議為善。

知遠點首道:「卿言甚善,朕當照行。」

節度判官蘇逢吉,已升任中書侍郎,獨出班進言道:「史弘肇屯兵潞州,群虜相繼遁去,不如出師天井關,直達孟津,更為利便。」

知遠也以為然。

嗣經司天監奏稱太歲在午,不利南行,宜由晉、絳抵陝。

知遠乃決,准於天福十二年五月十二日,自太原啟鑾。

告諭諸道,一面部署內政,釐定乃行。

遂冊魏國夫人李氏為皇后,皇弟劉崇為太原尹,從弟劉信為侍衛指揮使。

皇子承訓、承祐、承勳,及皇侄承贇為將軍,楊邠為樞密使,郭威為副使,王章為三司使,蘇逢吉、蘇禹珪同平章事。

凡首先歸附諸鎮將,如趙暉、王守恩、武行德等,皆實授節度使。

轉瞬間已是啟鑾期限,即命太原尹劉崇留守北都,趙州刺史李存瑰為副,幕僚李驤為少尹,牙將蔚進為馬步指揮使,佐崇駐守。

知遠挈領全眷,及部下將士三萬人,由太原出發。

越一陰一地關,道出晉、絳,意欲召還史弘肇,一同扈駕。

蘇逢吉、楊邠諫阻道:「今陝、晉、河一陽一,均已向化,虜將崔廷勳、耿崇美,亦將遁去,若召還弘肇,恐河南人心動搖,虜勢復盛,轉足為患了。」

知遠尚在躊躇,使人諭意弘肇,弘肇遣還使人,附呈奏議,與蘇、楊相符。

乃令弘肇屯潞,規取澤州。

澤州刺史翟令奇,堅壁拒守,弘肇已派兵往攻,經旬未下,部將李萬超,願往招降,得弘肇允許,騎至城下,仰呼令奇道:「今虜兵北遁,天下無主,太原劉公,興義師,定中土,所向風一靡一,後服者誅;君奈何不早自計!」令奇遲疑未答,萬超又道:「君為漢人,奈何為虜守節?況城池一破,玉石不分,君甘為虜死,難道百姓亦願為虜死麼?」

令奇被他提醒,方答稱願降,開門迎納官軍。

弘肇聞報,亦馳入澤州。

安民已畢,留萬超權知州事,自還潞州鎮守。

會遼將崔廷勳、耿崇美等,又進一逼一河一陽一,節度使武行德,與戰失利,飛向潞州求援。

弘肇率眾南下,甫入孟州境內,廷勳等已擁眾北遁。

經過衛州,大掠而去。

行德出迎弘肇,兩下聯合,分略河南。

弘肇為人,沈毅寡言,御眾嚴整,將校有過,立殺無赦,兵士所至,秋毫無犯,因此士皆用命,民亦歸心。

劉知遠從容南下,兵不血刃,都由弘肇先驅開路,撫定人民,所以有此容易哩。

反射後文。

遼將蕭翰,留守汴梁,聞知遠擁兵南來,崔、耿諸將,統已遁還,自知大勢已去,不如北歸。

籌畫了好幾日,又恐中原無主,必且大亂,歸途亦不免受禍。

乃從無策中想出一策,捏傳遼主詔命,令許王李從益,知南朝軍國事。

當即派遣部將,馳抵洛一陽一,禮迎從益母子。

王德妃聞報大驚道:「我兒年少,怎能當此大任!」說著,忙挈從益逃匿徽陵城中。

徽陵即唐明宗陵,見前文。

遼將躡跡找尋,竟被覓著,強迫從益母子,出赴大梁。

蕭翰用兵擁護從益,即日御崇元殿。

從益年才十七,膽氣尚小,幾乎嚇下座來,勉強支撐,受蕃、漢諸臣謁賀。

翰率部將拜謁殿上,令晉百官拜謁殿下,奉印納冊,由從益接受。

方才畢禮,王德妃明知不妙,自在殿後立著。

至從益返入,心尚未定。

偏晉臣聯袂入謁,德妃忙說道:「休拜!休拜!」晉臣只管屈膝,黑壓壓的跪下一地。

此時屈膝,比拜虜還算有光。

德妃又連語道:「快……快請起來!」等到大眾盡起,不禁泣下道:「我家母子,孤弱得很,乃為諸公推戴,明明非福,眼見得是禍祟了!奈何奈何!」大眾支吾一番,盡行告退。

翰留部將劉祚帶兵千人,衛護從益,自率蕃眾北去。

王德妃晝夜不安,屢派人偵探河東軍,當下有人入報道:「劉知遠已入絳州,收降刺史李從朗,留偏將薛瓊為防禦使,自率大軍東來了。」

未幾又有人走報,謂劉知遠已抵陝州,又未幾得知遠檄文,是從洛一陽一傳到,宣慰汴城官民。

凡經遼主補署諸吏,概置勿問。

晉臣接讀來檄,又私自聚謀,欲迎新主,免不得伺隙竊出,趨洛投效,也想做個佐命功臣。

丑極。

王德妃焦急萬分,與群臣會議數次,欲召宋州節度使高行周,河一陽一節度使武行德,共商拒守事宜。

使命迭發,並不見到,德妃乃召語群臣道:「我母子為蕭翰所一逼一,應該滅亡,諸公無罪,可早迎新主,自求多福,勿以我母子為念!」說至此,那兩眶鳳目中,已墮一落無數珠淚。

花見羞要變成花見憐了。

大眾也被感觸,無不泣下。

忽有一人啟口道:「河東兵迂道來此,勢必勞敝,今若調集諸營,與遼將併力拒守,以逸待勞,不致坐失,能有一月相持,北救必至,當可無慮。」

德妃道:「我母子系亡國殘餘,怎敢與人爭奪天下,若新主憫我苦衷,知我為遼所劫,或尚肯宥我餘生。

今別籌抵制,惹動敵怒,我母子死不足惜,恐全城且從此塗炭了!」是謂婦人之仁,但此外亦別無良策。

大眾聞言,尚交相聚論,主張堅守。

三司使劉審交道:「城中公私俱盡,遺民無幾,若更受圍一月,必無噍類。

願諸公勿復堅持,一聽太妃處分!」眾始無言。

德妃再與群臣議定,遣使奉表洛一陽一,迎接劉知遠。

表文首署名銜,乃是臣梁王權知軍國事李從益數字,從益出居私第,專候劉知遠到來。

知遠至洛一陽一後,兩京文武百官,陸續迎謁。

至從益表至,因命鄭州防禦使郭從義,領兵數千,先入大梁清宮。

臨行時密諭從義道:「李從益母子,並非真心迎我,我聞他曾召高行周等,與我相爭,行周等不肯應一召,始窮蹙無法,遣使表迎。

汝入大梁,可先除此二人,切切勿誤!」郭從義奉命即行,到了大梁,便率兵圍住從益私第,傳知遠命,迫令從益母子自一殺。

王德妃臨死大呼道:「我家母子,究負何罪,何不留我兒在世,使每歲寒食節,持一盂麥飯,祭掃徽陵呢!」說畢,乃與從益伏劍自盡。

大梁城中,多為悲惋,惟從義遣人報命。

劉知遠獨歡慰異常,未免太忍。

乃啟行入大梁,汴城百官,爭往滎一陽一迎駕。

遼將劉祚,無法歸國,亦只好隨同迎降。

知遠縱轡入城,御殿受賀,下詔大赦。

凡遼主所除節度使,下至將吏,各安職任,不復變更。

乃稱汴梁為東京,國號大漢,惟尚用天福年號。

顧語左右道:「我實未忍忘晉呢!」還要騙人。

嗣是封賞功臣,犒勞兵士,當然有一番忙碌。

小子述不勝述,姑從闕如。

當時各道鎮帥,先後納款。

就是吳越、湘南、南平三鎮,亦遣人表賀。

大漢皇帝劉知遠,得晉版圖,南面垂裳,又是一新朝氣象了。

可惜不長。

南唐主李璟,當遼主入汴時,曾派使賀遼,且請詣長安修復諸陵,即唐高祖太宗諸陵。

遼主不許。

會晉密州刺史皇甫暉,棣州刺史王建,皆避遼奔唐,淮北賊帥,亦多向江南請命。

唐史館修撰韓熙載上疏道:「陛下恢復祖業,正在今日。

若虜主北歸,中原有主,恐已落人後,必至規復無期。」

唐主覽書感歎,頗欲出師,怎奈福州軍事,尚未成功,反且敗報傳來,喪師不少,自慨國威已挫,哪裡還能規取中原。

福州李達,得吳越援軍,與唐兵相持,小子前已敘過。

見三十五回。

兩下裡攻守逾年,未判成敗。

吳越復令水軍統帥余安,領著戰艦千艘,續援福州,行抵白蝦浦,海岸泥淖,須先布竹簀,方可登岸。

唐兵在城南瞧著,彎弓競射,簀不得施。

余安正沒法擺一布,靜待多時,既而箭聲已歇,便縱兵布簀,悉數登岸,進擊唐兵。

唐將馮延魯,抵擋不住,棄師先走,冤冤枉枉的死了多人,並陣亡良將孟堅。

原來唐兵停射,系是延魯主見,延魯欲縱敵登岸,盡加殲除,孟堅苦諫不從。

至吳越兵登岸,大呼奮擊,銳不可當。

延魯遁去,孟堅戰死。

唐將留從效、王建封等,亦相繼披一靡一,城中兵又出來夾攻,大破唐兵,一屍一橫遍野。

還虧唐帥王崇文,親督牙兵三百人,斷住後路,且戰且行,才得保全殘眾,走歸江南。

這番唐兵敗衄,喪師二萬餘人,委棄軍資器械,至數十萬,府庫一空,兵威大損。

唐主以陳覺矯詔,馮延魯失策,咎止二人,擬正法以謝中外,余皆赦免。

御史江文蔚本系中原文士,與韓熙載同具盛名,熙載奔唐,文蔚亦坐安重榮叛一黨一,懼罪南奔。

安重榮事見三十一回。

唐主喜他能文,令充諫職,他見唐主詔敕只罪陳覺、馮延魯,不及馮延己、魏岑,心下大為不平,遂對仗糾彈,上書達數千言。

說得淋一漓痛快,小子不忍割一愛一,因限於篇幅,節錄如下。

臣聞賞罰者帝王所重。

賞以進君子,不自私恩;罰以退小人,不自私怨。

陛下踐阼以來,所信重者馮延己、延魯、魏岑、陳覺四人,皆擢自下僚,驟升高位,未嘗進一賢臣,成國家之美。

一陰一狡弄權,引用群小,在外者握兵,居中者當國。

師克在和,而四凶邀利,迭為前卻,使一精一銳者奔北,饋運者死亡,谷帛戈甲,委而資寇,取弱鄰邦,貽譏海內。

今陳覺、馮延魯雖已伏辜,而馮延己、魏岑猶在,本根未殄,枝幹復生。

延己善柔其色,才業無聞,憑恃舊恩,遂階任用。

蔽惑天聰,斂怨歸上,以致綱紀大壞,刑賞失中。

風雨由是不時,一陰陽一以之失序。

傷風敗俗,蠹政害人,蝕日月之明,累乾坤之德。

天生魏岑,朋合延己,蛇豕成一性一,專利無厭。

逋逃歸國,鼠一奸一狐媚,讒疾君子,交結小人,善事延己,遂當樞要,面欺人主,孩視親王,侍燕喧嘩,遠近驚駭,進俳優以取容,作一婬一巧以求一寵一,視國用如私財,奪君恩為己惠,上下相蒙,道路以目。

征討之一柄一,在岑折簡,帑藏取與,系岑一言。

福州之役,岑為東面應援使,而自一焚營壁,縱兵入城,使窮寇堅心,大軍失勢。

軍法逗留畏懦者斬,律云:主將守城,為賊所攻,不固守而棄去,及守備不設,為賊掩覆者皆斬。

昨敕赦諸將,蓋以軍政威令,各非己出。

岑與覺、延魯更相違戾,互肆威權,號令並行,理在無赦。

況天兵敗衄,宇內震驚,將雪宗廟之羞,宜醢一奸一臣之肉。

已誅二罪,未塞群情,盡去四凶,方祛眾怒。

今民多饑饉,政未和平。

東有伺隙之鄰,北有霸強之國。

市裡訛言,遐邇危懼。

陛下宜軫慮殷憂,誅鉏虺蜮。

延己謀國不忠,在法難原,魏岑同罪異誅,觀聽疑惑,請並行典法以謝四方,則國家幸甚!

文蔚上疏時,明知詞太激烈,恐觸主怒,先在江中備著小舟,載送老母,立待左遷。

果然唐主下敕,責他誹謗大臣,降為江州司士參軍。

文蔚即奉母赴江州。

直臣雖去,諫草具存,江南人士,輾轉傳寫,紙價為之一昂。

究竟有名無利,宜乎諛媚日多。

太傅宋齊邱,曾薦陳覺為福州宣諭使,見三十五回。

至是竭力營救,竟得准請。

赦免陳覺、馮延魯死罪,但流覺至蘄州,延魯至舒州。

韓熙載亦忍耐不住,上書並劾齊邱,兼及馮延己、魏岑二人。

唐主但撤延己相位,降為少傅,貶岑為太子洗馬,齊邱全不加譴,一寵一任如故。

熙載又屢言齊邱一黨一與,必為禍亂,齊邱益與熙載為仇,劾他嗜酒猖狂,被黜為和州司士參軍。

是時遼主歸死,遼將蕭翰,亦棄汴北遁,唐主又想經略北方,用李金全為北面招討使。

那知劉知遠已捷足先得,馳入大梁,還要他費什麼心,動什麼兵哩!統是空思想。

吳越軍將,解福州圍,凱旋錢塘。

吳越王弘佐,另派東南安一撫使鮑修讓,助戍福州。

未幾吳越王病歿,年僅二十,無子可承,弟弘倧依次嗣立,頒敕至福州,李達令弟通權知留後,自詣錢塘,朝賀新君。

弘倧加達兼官侍中,賜名孺贇,尋且遣歸。

達已返福州,與鮑修讓兩不相下,屢有齟齬,復欲舉兵降唐,殺鮑自解,偏被修讓察覺。

先引兵往攻府第,一場蹂一躪,不但殺死李達,並將他全家老小,一併誅夷。

凶狡如達,應該至此。

隨即傳首錢塘,報明情狀。

吳越王弘倧,別簡丞相吳程,出知威武軍節度使事。

自是福州歸吳越,建州歸南唐,各守疆域,相安無事。

那北方最強的大遼帝國,偏由兀欲繼統,仇視祖母,彼此爭哄。

兀欲得著勝仗,竟把一位聰明伶俐的述律太后,拘至遼太祖阿保機墓旁,錮禁起來。

小子有詩歎道:

虜廷挺出女中豪,佐主興邦不憚勞,

只為立儲差一著,被孫拘禁禍難逃。

欲知遼太后被幽詳情,且至下回再閱。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五代史演義
自序第一回 睹赤蛇老母覺異征 得艷鳳梟雄償夙願第二回 報親恩歡迎朱母 探妻病慘別張妃第三回 登大寶朱梁篡位 明正義全昱進規第四回 康懷貞築壘圍潞州 李存勗督兵破夾寨第五回 策淮南嚴可求除逆 戰薊北劉守光殺兄第六回 劉知俊降岐挫汴將 周德威援趙破梁軍第七回 殺諫臣燕王僭號 卻強敵晉將善謀第八回 父子聚麀慘遭剸刃 君臣討逆謀定鋤凶第九回 失燕土偽帝作囚奴 平宣州徐氏專政柄第十回 逾黃澤劉鄩失計 襲晉陽王檀無功第十一回 阿保機得勢號天皇 胡柳陂輕戰喪良將第十二回 莽朱瑾手刃徐知訓 病徐溫計焚吳越軍第十三回 嗣蜀主淫昏失德 唐監軍諫阻稱尊第十四回 助趙將發兵圍鎮州 嗣唐統登壇即帝位第十五回 王彥章喪師失律 梁末帝隕首覆宗第十六回 滅梁朝因驕思逸 冊劉後以妾為妻第十七回 房幃溺愛婢雞司晨 酒色亡家牽羊待命第十八回 得後教椎擊郭招討 遘兵亂劫逼李令公第十九回 郭從謙突門弒主 李嗣源據國登基第二十回 立德光番後愛次子 殺任圜權相報私仇第二十一回 王德妃更衣承寵 唐明宗焚香祝天第二十二回 攻三鎮悍帥生謀 失兩川權臣碎首第二十三回 殺董璋亂兵賣主 寵從榮驕子弄兵第二十四回 斃秦王夫妻同受刃 號蜀帝父子迭稱雄第二十五回 討鳳翔軍帥潰歸 入洛陽藩王篡位第二十六回 衛州廨賊臣縊故主 長春宮逆子弒昏君第二十七回 嘲公主醉語啟戎 援石郎番兵破敵第二十八回 契丹主冊立晉高祖 述律後笑罵趙大王第二十九回 一炬成灰到頭孽報 三帥叛命依次削平第三十回 楊光遠貪利噬人 王延羲乘亂竊國第三十一回 討叛鎮行宮遣將 納叔母嗣主亂一倫第三十二回 悍弟殺兄僭承漢祚 逆臣弒主大亂閩都第三十三回 得主援高行周脫圍 迫父降楊光遠伏法第三十四回 戰陽城遼兵敗潰 失建州閩主覆亡第三十五回 拒唐師李達守危城 中遼計杜威設孤寨第三十六回 張彥澤倒戈入汴 石重貴舉國降遼第三十七回 遷漠北出帝泣窮途 鎮河東藩王登大位第三十八回 聞亂驚心遼主遄返 乘喪奪位燕王受拘第三十九回 故妃被逼與子同亡 御史敢言奉母出戍第四十回 徙建州晉太后絕命 幸鄴都漢高祖親征第四十一回 奉密諭王景崇入關 捏遺詔杜重威肆市第四十二回 智郭威抵掌談兵 勇劉詞從容破敵第四十三回 覆叛巢智全符氏女 投火窟悔拒漢家軍第四十四回 弟兄構釁湖上操戈 將相積嫌席間用武第四十五回 伏甲士駢誅權宦 潰御營竄死孱君第四十六回 清君側入都大掠 遭兵變擁駕爭歸第四十七回 廢劉宗嗣主被幽 易漢祚新皇傳詔第四十八回 陷長沙馬希萼稱王 攻晉州劉承鈞折將第四十九回 降南唐馬氏亡國 征東魯周主督師第五十回 逐邊鎬攻入潭州府 拘劉言計奪武平軍第五十一回 滋德殿病終留遺囑 高平縣敵愾奏奇勳第五十二回 喪猛將英主班師 築堅城良臣破虜第五十三回 寵徐娘賦詩驚變 俘蜀帥得地報功第五十四回 李重進涉水掃千軍 趙匡胤斬關擒二將第五十五回 唐孫晟奉使效忠 李景達喪師奔命第五十六回 督租課嚴夫人歸里 盡臣節唐司空就刑第五十七回 破山寨君臣耀武 失州城夫婦盡忠第五十八回 楚北鏖兵闔城殉節 淮南納土奉表投誠第五十九回 懲奸黨唐主施刑 正樂懸周臣明律第六十回 得遼關因病返蹕 殉周將禪位終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