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演義》第四十回 徙建州晉太后絕命 幸鄴都漢高祖親征:到了石橋,正遇遼太后遣來的兵士,為首的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五代史演義》第四十回 徙建州晉太后絕命 幸鄴都漢高祖親征

五代史演義

第四十回 徙建州晉太后絕命 幸鄴都漢高祖親征

五代史演義卻說遼永康王兀欲,在恆州擅立為帝,便即率兵北向,歸承大統。

到了石橋,正遇遼太后遣來的兵士,為首的乃是降將李彥韜。

彥韜隨遼主北去,進謁遼太后,太后見他相貌魁梧,語言伶俐,即令他隸屬麾下。

以貌取人,失之彥韜。

此時聞兀欲進來,便命彥韜為排陣使,出拒兀欲。

兀欲前鋒,就是偉王。

偉王大呼道:「來將莫非李彥韜麼?須知新主是太祖嫡孫,理應嗣位。

汝由何人差遣,前來抗拒?若下馬迎降,不失富貴;否則刀下無情,何必來做殺頭鬼!」彥韜見來軍勢盛,本已帶著懼意,一聞偉王招降,樂得滾鞍下馬,迎拜道旁。

偉王大喜,更曉諭彥韜部眾,教他一體投誠,免受屠戮。

大眾亦拋戈釋甲,情願歸降。

兩軍一合,倍道急進,不到一日,便達遼京。

述律太后方派彥韜出戰,總道他肯盡死力,不意才閱一宵,即聞偉王兵到,驚得手足失措,悲淚滿頤。

老婆一娘一亦有此日耶!

城中將吏,又素感兀欲厚恩,爭先出迎。

原來兀欲平日,一性一情豪爽,散財下士。

前由德光賜絹數千匹,便悉數分散,頃刻而盡。

所以將士多受籠絡,相率一愛一戴。

偉王入城,兀欲繼至,述律太后束手無策,只好聽他處置,當有數騎入宮,擁出太后,脅往木葉山。

木葉山就是阿保機葬處,墓旁多築矮屋,派人守護。

那述律太后被迫至此,沒奈何在矮屋棲身,晝聽猿啼,夜聞鬼哭,任她鐵石心腸,也是忍受不住,況且年力已衰,猝遭此變,自己也情願速死,憂能致疾,未幾告終。

是前殺酋長之報。

兀欲易名為阮,自號天授皇帝,改元天祿。

國舅蕭翰馳至國城,大局已經就緒,孤掌當然難鳴,也只能得過且過,進見兀欲,行過了君臣禮,才報稱張礪謀反,已與中京留守麻合,將他伏誅。

兀欲也不細問,但令翰復職了事。

看官道張礪被殺,是為何因?礪隨遼主德光入汴,嘗勸德光任用鎮帥,勿使遼人,翰因此懷恨。

及自汴州還至恆州,即與麻合說明,麾騎圍張礪第,牽礪出問道:「汝教先帝勿用遼人為節度使,究懷何意?」

礪抗聲道:「中國人民,非遼人所能治,先帝不用我言,所以功敗垂成。

我今還當轉問國舅,先帝命汝守汴,汝何故不召自來呢?」

理論固是,但問他何故引虜入寇,殘害中原?翰無言可詰,惟益加忿恚,飭左右將礪鎖住。

礪又恨恨道:「欲殺就殺,何必鎖我!」翰置諸不理,但令左右牽他下獄。

越宿由獄卒入視,礪已氣絕仆地,想已是氣死了。

看官記著!張礪、趙延壽,同是漢一奸一,同是虜倀。

礪拜相,延壽封王,為虜效力,結果是同死虜手。

古人有言:「惠迪吉,從逆凶。」

這兩人就是榜樣呢!苦口婆心。

兀欲已經定國,乃為先君德光安葬,仍至木葉山營陵,追諡德光為嗣聖皇帝,廟號太宗。

臨葬時遣人至恆州召晉臣馮道、和凝等會葬,可巧恆州軍亂,指揮使白再榮等,逐出麻答,並據定州。

馮道等乘隙南歸,仍至中原來事新主,免為異域鬼魂。

這正是不幸中的大幸。

惟恆州亂源,咎由麻答一人。

麻答為遼主德光從弟,平生好殺,在恆州時,殘酷尤甚,往往虐一待漢人,或剝面抉目,或髡發斷腕,令他輾轉呼號,然後殺死。

出入必以刑具自隨,甚至寢處前後,亦懸人肝脛手足,人民不勝荼毒,所以釀成變亂。

已而白再榮等,表順漢廷,於是恆、定二鎮,仍為漢有。

這且無庸細表。

惟遼負義侯石重貴,自徙居黃龍府後,曾奉述律太后命令,改遷至懷密州,州距黃龍府西北千餘里。

重貴不敢逗留,帶領全眷,跋涉長途。

故後馮氏,不堪艱苦,密囑內官搜求毒一藥,將與重貴同飲,做一對地下鴛鴦。

可奈毒一藥難求,生命未絕,不得不再行趲路。

行過遼一陽一二百里,適遼嗣皇兀欲入都,幽禁述律,特下赦文,召重貴等還居遼一陽一,略具供給。

重貴等仍得生機,全眷少慰。

越年四月,兀欲巡幸遼一陽一,重貴帶著母妻,白衣紗帽,往謁帳前,還算蒙兀欲特恩,令易常服入見。

重貴伏地悲泣,自陳過失。

兀欲令人扶起,賜他旁坐。

當下擺起酒席,奏起樂歌,令重貴入座與飲,分嘗一臠。

那帳下的伶人從官,多由大梁擄去,此時得見故主,無不傷懷。

至飲畢散歸,各繼衣服藥餌,餉遺重貴。

重貴且感且泣,自思被擄至此,才覺得苦盡笆來,倒也安心過去。

想馮氏亦不願服藥了。

偏偏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兀欲住居旬日,因天氣已近盛夏,擬上陘避暑,竟向重貴索取內官十五人,及東西班十五人,還要重貴子延煦,隨他同行,重貴不敢不依,心中很是傷感,最苦惱的是膝下嬌雛,也被蕃騎取去。

父女慘別,怎得不悲!原來兀欲妻兄禪奴,一作綽諾錫裡。

見重貴身旁有一幼一女,雙髻綽約,嬌一小動人,便欲取為婢妾。

面向重貴請求,重貴以年幼為辭。

禪奴轉白兀欲,兀欲竟遣一騎卒,硬向重貴索去,賜給禪奴。

到了仲秋,涼風徐拂,暑氣盡消,兀欲乃下陘至霸州。

陘系北塞高涼地,夏上陘,秋下陘,乃向來遼主慣例。

重貴憶念延煦,探得兀欲下陘消息,即求李太后往謁兀欲,乘便顧視。

李太后因馳至霸州,與兀欲相見,延煦在兀欲帳後,趨謁祖母,老少重逢,悲喜交集。

兀欲顧李太后道:「我無心害汝子孫,汝可勿憂!」李太后拜謝道:「蒙皇帝特恩,宥妾子孫,沒世銜感。

但在此坐食,徒勞上國供給,自問亦未免懷慚,可否在漢兒城廁,賜一隙地,俾妾子孫得耕種為生?如承俯允,感德更無窮了!」向虜主求一隙地,何如速死為是。

兀欲溫顏道:「我當令汝滿意便了。」

又顧延煦道:「汝可從汝祖母同返遼一陽一,靜待後命。」

延煦遂與李太后一同拜辭,仍至遼一陽一候敕。

未幾即有遼敕頒到,令南徙建州,重貴復挈全眷啟行。

自遼一陽一至建州又約千餘里,途中登山越嶺,備極艱辛。

安太妃目早失明,禁不起歷屆困苦,鎮日裡臥著車中,飲食不進,奄奄將盡。

當下與李太后等訣別,且囑重貴道:「我死後當焚骨成灰,南向飛揚,令我遺魂得返中國,庶不至為虜地鬼了!」悲慘語,不忍卒讀。

說著,痰喘交作,須臾即逝。

重貴遵她遺命,為焚一屍一計,偏道旁不生草木,只有一帶砂磧,極目無垠,那裡尋得出引火物!嗣經左右想出一法,折毀車輪,作為火種,乃向南焚一屍一。

尚有餘骨未盡,載至建州。

建州節度使趙延暉,已接遼敕,諭令優待,乃出城迎入,自讓正寢,館待重貴母子。

一住數日,李太后商諸延暉,求一耕牧地,延暉令屬吏四覓,去建州數十里外,得地五千餘頃,可耕可牧。

當下給發庫銀,交與重貴,俾得往墾隙地,築室分耕。

重貴隨從尚有數百人,盡往種作,蒔蔬植麥,按時收成,供養重貴母子。

重貴卻逍遙自在,安享天年,隨身除馮後外,尚有一寵一姬數人,陪伴寂寥,隨時消遣。

一日正與妻妾閒談,忽來了胡騎數名,說是奉皇子命,指索趙氏、聶氏二美人。

這二美人是重貴一寵一姬,怎肯無端割捨!偏胡騎不肯容情,硬扯二人上輿,向北馳去。

看官!你想重貴此時,傷心不傷心麼?重貴伏案悲號,李太后亦不勝淒惋。

馮氏拔去眼中釘,想是暗地喜歡。

大家哽咽多時,想不出甚麼法兒,可以追回,只好撒手了事。

惟李太后睹此慘劇,長恨無窮,蹉跎過了一年,已是後漢乾祐三年。

李太后寢疾,無藥可醫,嘗仰天號泣,南向戟手,呼杜重威、李守貞等姓名,且斥且詈道:「我死無知,倒也罷了,如或有知,地下相逢,斷不饒汝等一奸一賊!」罵亦無益。

嗣是病勢日重,延至八月,已是彌留。

見重貴在側,嗚咽與語道:「從前安太妃病終,曾教汝焚骨揚灰,我死,汝也可照辦,我的燼骨,可送往范一陽一佛寺,我也不願作虜地鬼哩!」語與安太妃略同,恰另具一種口吻。

是夕即歿,重貴與馮氏宮人,及宦官東西班,均被發徒跣,舁柩至賜地中,焚骨揚灰,穿地而葬。

後來重貴夫婦,不知所終。

至後周顯德年間,有中國人自遼逃歸,說他尚在建州,惟隨從吏役,多半亡故,此後遂無消息,大約總難免一死,生作異鄉人,死作異鄉鬼罷了。

卅六鴛鴦同命鳥,一雙蝴蝶可憐蟲。

史家因重貴北遷,號為出帝,或因他年少失國,號為少帝,究竟他何年死,何地死,無從查考。

小子也不能臆造,權作闕文,願看官勿笑我疏忽哩。

敘法周密。

且說劉知遠入主大梁,四方表賀,絡繹不絕。

河南一帶,統已歸順,遼兵或降或遁,遼將高唐英駐守相州,為指揮使王繼弘、楚暉所殺,傳首詣闕。

知遠大悅,免不得有一番封賞。

湖南節度使馬希廣,派人告哀,並報稱兄終弟及,有乞請冊封的意思。

知遠遂加希廣為檢校太尉,兼中書令,行天策上將軍事,鎮守湖南,加封楚王。

希廣即希范弟,希范曾受石晉冊封,歲貢不絕。

生平豪侈,揮金如土,嘗造會春園及嘉宴堂,費至巨萬。

繼築九龍殿,用沈香雕成八龍,外飾金寶,抱柱相向,自言己身亦是一龍,故稱九龍。

遼兵滅晉,中原大亂,湖南牙將丁思瑾,勸希范出兵荊襄,進圖汴洛,成一時霸業。

希范也驚為奇論,但終不能照行。

思瑾意圖一屍一諫,扼吭竟死。

無如希范縱樂忘返,哪裡肯發憤為雄!晝聚狎客,飲博歡呼,夜羅美一女,荒一婬一狎褻,後宮多至數百人,尚嫌不足,甚至先王妾媵,多加無禮。

又往往囑令尼僧,潛搜良家女子,聞有容色,強迫入宮。

一商人婦甚美,為希范所聞,脅令該夫送入,該夫不願,立被殺斃,取熬而歸。

偏該婦顏如桃李,節若冰霜,誓志不辱,投繯自盡。

足與羅敷齊名,可惜不載姓氏。

希范毫不知悔,肆一婬一如故,嘗語左右道:「我聞軒轅御五百婦女,乃得升天,我亦將為軒轅氏呢?」

果然貪歡成癆,一病不起。

瀕危時召入學士拓跋常,常一作恆。

以母弟希廣相屬,令他輔立。

拓跋常有敢諫名,素為希范所嫉視,至是卻囑以後事,想是迴光返照,一隙生明。

但希廣尚有兄希萼,為朗州節度使,捨長立少,仍然非計。

希范歿,希廣入嗣,拓跋常慮有後患,勸希廣以位讓兄,獨都指揮使劉彥瑫,天策學士李弘皋,定欲遵先王遺命,乃即定議。

繼受漢主冊封,似乎名位已定,可免後憂,那知骨肉成仇,鬩牆不遠。

湖南北十州數千里,從此禍亂無已,將拱手讓人了。

插一入楚事,為湖南入唐伏案。

小子因楚亂在後,漢亂在先,且將楚事暫擱,再敘漢事。

天雄軍節度使杜重威,天平軍節度使李守貞等,前奉遼主命令,各得還鎮。

劉知遠入汴,重威、守貞,皆奉表歸命。

適宋州節度使高行周入朝,朝命行周往鄴都,鎮天雄軍,調重威鎮宋州。

並徙河中節度使趙匡贊鎮晉昌軍,調守貞鎮河中,此外亦各有遷調,無非是防微杜漸,免得他深根固蒂,跋扈一方。

各鎮多奉命轉徙,獨有一反覆無常的杜重威,竟抗不受命,遣子弘璲,北行乞援。

時遼將麻答,尚在恆州,即撥趙延壽遺下幽州兵二千人,令指揮使張璉為將,南援重威。

重威請璉助守,再求麻答濟師,麻答又派部將楊袞,率遼兵千五百人,及幽州兵千人,共赴鄴都。

漢主劉知遠,得知消息忙命高行周為招討使,鎮寧軍節度使慕容彥超為副,率兵往討重威。

並詔削重威官爵,飭二將速即出師。

行周與彥超,同至鄴州城下,彥超自恃驍勇,請諸行周,願督兵攻城。

行周道:「鄴都重鎮,容易固守,況重威屯戍日久,兵甲堅利,怎能一鼓即下哩!」彥超道:「行軍全靠銳氣,今乘銳而來,尚不速攻,將待何時?」

行周道:「兵貴持重,見可乃進,現尚不應急攻,且伺城內有變,進攻未遲!」彥超又道:「此時不攻,留屯城下,我氣日衰,彼氣益盛,況聞遼兵將至,來援重威,他日內外夾攻,敢問主帥如何對付?」

行周道:「我為統帥,進退自有主張,休得爭執!」彥超冷笑道:「大丈夫當為國忘家,為公忘私,奈何顧及兒女親家,甘誤國事!」行周聞言,越覺動惱,正要發言詰責,彥超又冷笑數聲,疾趨而出。

原來行周有女,為重威子婦,所以彥超疑他營私,且揚言軍前,謂行週一愛一女及賊,因此不攻。

應有此嫌。

行周有口難分,不得已表達漢廷。

漢主慮有他變,乃議親征。

當下召入宰臣蘇逢吉、蘇禹珪等,商諮親征事宜,兩人模稜未決。

漢主轉詢吏部尚書竇貞固,貞固與知遠同事石晉,素相和協,至是獨贊成親征。

還有中書舍人李濤,未曾與議,卻密上一疏,促御駕即日征鄴,毋誤時機。

漢主因二人同心,並擢為相,便下詔出巡澶、魏,往勞王師。

越二日即擬啟行,命皇子承訓為開封尹,留守大梁,湊巧晉臣李崧、和凝等,自恆州來歸,報稱遼將麻答,已經被逐,可絕杜重威後援。

漢主甚喜,面授崧為太子太傅,凝為太子少保,令佐承訓駐京。

且頒詔恆州,宣撫指揮使白再榮,命為留後。

見上文。

復稱恆州為鎮州,仍原名為成德軍。

號炮一振,鑾駕出征,前後擁衛諸將吏,不下萬人。

行徑匆匆,也不暇訪察民情,一直趨至鄴下行營。

高行周首先迎謁,泣訴軍情。

漢主知曲在彥超,因當彥超謁見時,面責數語,且令向行周謝過。

行周意乃少解,隨即遣給事中陳觀,往諭重威,勸他速降。

重威閉城謝客,不肯放入。

陳觀覆命,觸一動漢主怒意,便命攻城。

彥超踴躍直前,領兵先進,行周不好違慢,也驅軍接應。

漢主登高遙望,但見城上的矢石,好似雨點一般,飛向城下,城下各軍,冒險進攻,也是個個爭先,人人努力。

怎奈矢石無情,不容各軍進步,自辰至午,仍然危城兀立,垣堞依然,那時只得鳴金收軍,檢點士卒,萬餘人受傷,千餘人喪命。

漢主始歎行周先見,就是好勇多疑的慕容彥超,至此亦索然意盡,啞口無言。

行周入帳獻議道:「臣來此已久,城中聞將食盡,但兵心未變,更有遼將張璉助守,所以明持不下。

請陛下招諭張璉,璉若肯降,重威也無能為力了。」

漢主依議,遣人招張璉降,待他不死。

偏偏璉不肯從,一再往勸,始終無效。

遷延至兩旬有餘,圍城中漸覺不支,內殿直韓訓獻上攻具。

漢主搖首道:「守城全恃眾心,眾心一離,城自不保,要用甚麼攻具呢?」

韓訓懷慚而退,忽由帳外報入,有一婦人求見,漢主問明底細,才命召入。

正是:

猖獗全憑強虜助,竊危要仗婦人扶。

畢竟婦人為誰,待至下回表明。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五代史演義
自序第一回 睹赤蛇老母覺異征 得艷鳳梟雄償夙願第二回 報親恩歡迎朱母 探妻病慘別張妃第三回 登大寶朱梁篡位 明正義全昱進規第四回 康懷貞築壘圍潞州 李存勗督兵破夾寨第五回 策淮南嚴可求除逆 戰薊北劉守光殺兄第六回 劉知俊降岐挫汴將 周德威援趙破梁軍第七回 殺諫臣燕王僭號 卻強敵晉將善謀第八回 父子聚麀慘遭剸刃 君臣討逆謀定鋤凶第九回 失燕土偽帝作囚奴 平宣州徐氏專政柄第十回 逾黃澤劉鄩失計 襲晉陽王檀無功第十一回 阿保機得勢號天皇 胡柳陂輕戰喪良將第十二回 莽朱瑾手刃徐知訓 病徐溫計焚吳越軍第十三回 嗣蜀主淫昏失德 唐監軍諫阻稱尊第十四回 助趙將發兵圍鎮州 嗣唐統登壇即帝位第十五回 王彥章喪師失律 梁末帝隕首覆宗第十六回 滅梁朝因驕思逸 冊劉後以妾為妻第十七回 房幃溺愛婢雞司晨 酒色亡家牽羊待命第十八回 得後教椎擊郭招討 遘兵亂劫逼李令公第十九回 郭從謙突門弒主 李嗣源據國登基第二十回 立德光番後愛次子 殺任圜權相報私仇第二十一回 王德妃更衣承寵 唐明宗焚香祝天第二十二回 攻三鎮悍帥生謀 失兩川權臣碎首第二十三回 殺董璋亂兵賣主 寵從榮驕子弄兵第二十四回 斃秦王夫妻同受刃 號蜀帝父子迭稱雄第二十五回 討鳳翔軍帥潰歸 入洛陽藩王篡位第二十六回 衛州廨賊臣縊故主 長春宮逆子弒昏君第二十七回 嘲公主醉語啟戎 援石郎番兵破敵第二十八回 契丹主冊立晉高祖 述律後笑罵趙大王第二十九回 一炬成灰到頭孽報 三帥叛命依次削平第三十回 楊光遠貪利噬人 王延羲乘亂竊國第三十一回 討叛鎮行宮遣將 納叔母嗣主亂一倫第三十二回 悍弟殺兄僭承漢祚 逆臣弒主大亂閩都第三十三回 得主援高行周脫圍 迫父降楊光遠伏法第三十四回 戰陽城遼兵敗潰 失建州閩主覆亡第三十五回 拒唐師李達守危城 中遼計杜威設孤寨第三十六回 張彥澤倒戈入汴 石重貴舉國降遼第三十七回 遷漠北出帝泣窮途 鎮河東藩王登大位第三十八回 聞亂驚心遼主遄返 乘喪奪位燕王受拘第三十九回 故妃被逼與子同亡 御史敢言奉母出戍第四十回 徙建州晉太后絕命 幸鄴都漢高祖親征第四十一回 奉密諭王景崇入關 捏遺詔杜重威肆市第四十二回 智郭威抵掌談兵 勇劉詞從容破敵第四十三回 覆叛巢智全符氏女 投火窟悔拒漢家軍第四十四回 弟兄構釁湖上操戈 將相積嫌席間用武第四十五回 伏甲士駢誅權宦 潰御營竄死孱君第四十六回 清君側入都大掠 遭兵變擁駕爭歸第四十七回 廢劉宗嗣主被幽 易漢祚新皇傳詔第四十八回 陷長沙馬希萼稱王 攻晉州劉承鈞折將第四十九回 降南唐馬氏亡國 征東魯周主督師第五十回 逐邊鎬攻入潭州府 拘劉言計奪武平軍第五十一回 滋德殿病終留遺囑 高平縣敵愾奏奇勳第五十二回 喪猛將英主班師 築堅城良臣破虜第五十三回 寵徐娘賦詩驚變 俘蜀帥得地報功第五十四回 李重進涉水掃千軍 趙匡胤斬關擒二將第五十五回 唐孫晟奉使效忠 李景達喪師奔命第五十六回 督租課嚴夫人歸里 盡臣節唐司空就刑第五十七回 破山寨君臣耀武 失州城夫婦盡忠第五十八回 楚北鏖兵闔城殉節 淮南納土奉表投誠第五十九回 懲奸黨唐主施刑 正樂懸周臣明律第六十回 得遼關因病返蹕 殉周將禪位終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