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演義》第四十九回 降南唐馬氏亡國 征東魯周主督師:周主郭威,聞報驚疑,擬自統禁軍出征,取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五代史演義》第四十九回 降南唐馬氏亡國 征東魯周主督師

五代史演義

第四十九回 降南唐馬氏亡國 征東魯周主督師

五代史演義卻說王峻留駐陝州,並非故意逗撓,他卻另有秘謀,不便先行奏聞。

周主郭威,聞報驚疑,擬自統禁軍出征,取道澤州,與王峻會救晉州。

一面遣使臣翟守素,往諭王峻,峻與守素相見,屏去左右,附耳密語道:「晉州城堅,可以久守。

劉崇會合遼兵,氣勢方銳,不可力爭,峻在此駐兵,並非畏怯,實欲待他氣餒,然後進擊,我盛彼衰,容易取勝。

今上即位方新,藩鎮未必心服,切不可輕出京師!近聞慕容彥超據住兗州,一陰一生異志,若車駕朝出汜水,彥超必暮襲京城,一或被陷,大事去了!幸轉達陛下,勿生他疑!」守素唯唯遵教,即日馳還京城,報知周主郭威,威聞言大悟,手自提耳道:「幾敗我事!」遂將親征計議,下敕取消。

郭雀兒亦有失策時耶?

是時已為廣順元年十二月,天氣嚴寒,雨雪霏霏。

峻乃下令各軍,速即進發,到了絳州,也無暇休息,便語都排陣使藥元福道:「晉州南有蒙阮,地最險惡,若為敵兵所據,阻我前進,卻很費事。

汝引部卒三千,趕緊前行,得能越過蒙阮,便可無憂了!」元福應命前驅,冒雪急進,到了蒙阮相近,見地勢果然險惡,幸無敵兵把守,便縱馬飛越,出了蒙阮,方才紮住。

令部校回報王峻,峻私喜道:「我事得成了!」因即麾軍繼進,過了蒙阮徑路,與藥元福相會,向晉州進兵。

北漢主劉崇,及遼將蕭禹厥,正慮攻城不下,糧食將盡,更兼大雪漫天,野無所掠,未免智窮力盡,日思退歸。

忽接哨騎探報,知王峻已逾蒙阮,不由的心驚膽戰,立命燒去營壘,夤夜返奔。

至王峻到了晉州,敵兵早遁。

城內王萬敢、史彥超、何徽等,出迎王峻,導入城中。

彥超便稟王峻道:「寇兵雖去,相距未遠,若使輕騎追擊,必得大勝。」

峻答說道:「我軍遠來勞乏,且休養一宵,明日再議。」

彥超乃退。

翌晨值峻升廳,彥超又來稟白,藥元福等亦從旁慫恿,峻乃令藥元福統兵,與指揮使仇弘超,左廂排陣使陳思讓、康延詔,策馬出追,馳至霍邑,追及敵眾,便奮擊過去。

敵軍後隊,統是北漢兵,一聞追兵到來,都越山四跑,急不擇路,或墜崖,或墮谷,死了無數。

元福催後軍急進,偏偏延詔懦怯,沿途逗留,且語元福道:「地勢險窄,恐有伏兵,且回兵徐圖進取。」

元福忿然道:「劉崇挾胡騎南來,志吞晉絳,今氣衰力憊,狼狽遁還,不乘此時掃滅,必為後患。」

言未已,那王峻遣人到來,說是窮寇勿追,飭令回軍,元福長歎數聲,收軍而還。

王峻亦非真良將。

遼兵還至晉一陽一,人馬什喪三四,蕭禹厥自恥無功,諉罪一部酋,釘死市中。

劉崇亦喪兵無數,復因遼兵歸去,不得不畀他厚贐,害得府庫空虛,人財兩失,只好付諸一歎,緩圖報怨罷了。

智力原不及郭威。

且說楚王馬希萼,得據長沙,刑戮無度,已失人心。

更且縱酒荒一婬一,盡把軍府政事,委任希崇。

小門使謝彥顒,系家僮出身,面目清揚,姣如處一女,希萼很是一寵一愛一,嘗令與妃嬪雜坐,視同男妾。

不怕作元緒公麼?彥顒恃一寵一生驕,凌蔑大臣,就是手握大權的王弟希崇,他亦未加尊敬,或且拊肩搭背,戲狎一靡一常,希崇引為恨事。

向例王府開宴,小門使只能伺候門外,希萼獨使彥顒與座,甚至列諸將上,諸將亦憤憤不平。

希萼因府捨被焚,命朗州指揮使王逵,副使周行逢,率部曲千餘人修葺府署,執役甚勞,毫無犒賜。

士卒統有怨言,逵與行逢密語道:「眾怒已深,不早為計,禍將及我兩人了!」遂率眾逃歸朗州。

希萼沈醉未醒,左右不敢白,越宿始報知希萼。

希萼大怒,立遣指揮使唐師翥,領兵往追,直抵朗州城下,被王逵等伏兵邀擊,士卒盡死,師翥孑身逃歸。

逵入朗州城,逐去留後馬光贊,別奉希萼兄子光惠知朗州事,尋且立為節度使。

光惠愚懦嗜酒,不能服眾,逵與行逢,商諸朗州戍將何敬真,廢去光惠,推立辰州刺史劉言,權知留後,逵自為副使。

因恐希萼往討,特向南唐求請旌節,唐主不許。

乃奉表周廷,自稱藩臣,周主也不給覆諭,置諸不聞。

希萼本與許可瓊密約,分治湖南,及攻入潭州,背約食言,且恐可瓊怨望,暗通朗州,遽出為蒙州刺史。

一面派馬步指揮使徐威,左右軍馬步使陳敬遷,水軍指揮使魯公綰,牙內侍衛指揮使陸孟俊,率兵出城西北隅,立營置柵,預備朗兵。

徐威等勞役經旬,並未撫問,免不得怨聲又起。

希崇已知眾怒,未嘗進諫。

一日希萼置酒端一陽一門,宴集將吏,徐威等不得預宴,希崇亦稱疾不至,威等遂共謀作亂。

先使人驅踶嚙馬數十匹,闖入府署。

自率徒眾持械相隨,待馬奔入府中,即託言縶馬,掩入座上,縱橫擊人,顛踣滿地,希萼駭奔,逾垣欲走,被威等追及,縛置囚車,並執小門使謝彥顒,自頂至踵,銼成虀粉。

南風不競,致罹此禍。

遂推希崇為武安留後,大掠兩日,方才安民。

希崇欲借刀殺人,特令彭師昺押住希萼,解往衡山縣錮禁,隨時管束。

希萼已去,隨接到朗州檄文,數希崇篡逆罪狀,希崇方覺心驚。

忽又聞朗州留後劉言,派馬步軍至益一陽一,將一逼一潭州,頓時倉皇失措,急發兵二千往御,且遣人赴朗州求和,願為鄰藩。

平時很是刁滑,此時奈何若此。

劉言見了潭使,頗費躊躇,掌書記李觀象進議道:「希萼舊將,尚在長沙,必不欲與公為鄰,公不若先檄希崇,令他取鎊首來獻,然後可和。

希崇若從此議,取湖南如反掌了。」

言依議而行,即令潭使返報,果然希崇畏言,殺死希萼舊臣楊仲敏、魏光輔、魏師進、黃勍等十餘人,函首送朗州,派前辰一陽一令李翊為使,翊至朗州納入首級,統已血肉模糊,不可辨認。

言與王逵,遂說他以偽冒真,呵叱李翊。

翊且憤且懼,撞死階下。

言也為心動,暫許希崇和議,調回益一陽一等軍。

希崇聞朗軍調回,安然無忌,樂得縱一情酒色,終日尋一歡。

不意彭師昺押送希萼,到了衡山,竟與衡山指揮使廖偃,共立希萼為衡山王,改縣為府,斷江立柵,編竹成戰艦,居然與希崇為敵。

這都是希崇弄巧成拙,反害自身!原來師昺受希崇差遣,明知是借刀殺人,及與廖偃相見,慨然與語道:「要我弒君,我卻不願,寧可以德報怨,不甘枉受惡名!」廖偃也以為然,即與師昺擁立希萼,召募徒眾,旬日間得萬餘人,且遣判官劉虛己,向唐乞援。

師昺以德報怨,已屬矯枉過正,更且引敵亡楚,尤覺失策。

希崇得悉此變,也遣使奉表唐廷,請兵拒朗。

唐主璟立命袁州戍將邊鎬,西趨長沙。

楚將徐威等又欲殺希崇。

被希崇先期察覺,左思右想,無可為計,只好趕緊迎鎬,尚可自全。

忽聞鎬軍已至醴陵,適如所望,急發庫款犒軍。

去使回報希崇,傳述鎬言,謂此來擬平楚亂,並非代滅朗兵,如欲自保,速即迎降。

希崇聽了,半晌無言,嗣且淚下。

沒奈何迫令前學士拓跋恆,奉箋鎬軍,情願降唐。

恆悵然道:「我久不死,徒為小兒等繼送降表,豈不可歎!」乃詣鎬軍請降。

究竟貪生。

鎬率兵抵潭州,希崇率弟侄出城,望塵迎拜。

鎬下馬宣慰,與希崇等同入城中,寓居瀏一陽一門樓,湖南將吏,相率趨賀,鎬即發湖南倉庫,取出金帛粟米,金帛給將吏,粟米賑饑民,闔城大悅。

慷他人之慨,何樂不為。

唐武昌節度使劉仁贍,乘勢取岳州,安一撫吏民,輿情翕然。

捷報馳入金陵,唐百官額手稱慶,獨起居郎高遠道:「乘亂取楚,原是容易,但觀統兵各將,均非良才,恐易取卻難守哩。」

為後文伏線。

唐主璟獨喜出望外,授邊鎬為武安節度使,征馬氏全族入朝。

希崇不欲東行,聚族相泣,並願重賂邊鎬,令他代為奏請,仍准留居長沙。

鎬微笑道:「我朝與公家世為仇敵,屈指將六十年,但未嘗大舉入境,欲滅公家。

今公兄弟鬩牆,窮蹙乞降,這是天意欲歸我朝。

公若再圖反覆,恐人肯恕鮑,天也未肯恕鮑了!」可作世人棒喝。

希崇無詞可答,只得挈領宗族,及將佐千餘人,號哭登舟,共赴金陵。

誰叫你陷害骨肉?

馬希萼據住衡山,還想經略嶺南,特命龍峒戍將彭彥暉,移屯桂州。

桂州節度副使馬希隱,系是馬殷少子,不願彥暉前來,急檄蒙州刺史許可瓊,同拒彥暉。

可瓊引兵趨桂州,與希隱合兵,殺退彥暉。

彥暉奔回衡山,希萼大驚。

適唐將李承戩,奉邊鎬命,引兵數千至衡山,促希萼入朝金陵,一逼一得希萼憂上加憂。

就是廖偃、彭師昺,也想不出救急方法,索一性一投順南唐,乃是無策中的一策,乃與希萼沿江東下,往朝南唐。

先是湖南有童謠云:「鞭打馬,馬急走!」至是果驗。

馬希隱聞二兄降唐,還想據守嶺南,負嵎自固,偏南漢主劉晟,遣內侍吳懷恩入境,先乘虛襲入蒙州,繼乘勝進一逼一桂州。

希隱與許可瓊,保守不住,乘夜斬關,帶領遺眾,向全州遁去。

吳懷恩得了蒙、桂,復略定連、梧、嚴、富、昭、流、象、龔等州,於是南嶺以北屬南唐,南嶺以南屬南漢。

只有朗州一隅,尚為劉言所據,但亦不復屬馬氏。

自馬殷據有湖南,至希崇降唐,共得六主,合成五十六年。

希萼兄弟,先後至金陵。

唐主璟嘉他恭順,命希萼為江南西道觀察使,駐守洪州,仍封楚王。

希崇為永泰軍節度使,駐守揚州。

其餘湖南將吏,以次拜官,且因廖偃、彭師昺二人,忠事故主,特授偃為左殿直軍使兼萊州刺史、師昺為殿直都虞侯。

湖南刺史,俱望風朝唐。

最可惜的是前岳州刺史王贇,至此已改調永州,獨傷心故國,不忍降唐。

經唐廷一再徵召,勉強入覲。

唐主璟責他後至,賜鴆而死。

人生到此,天道難論,這叫做有幸有不幸呢!褒貶咸宜。

南唐既並有湖南,復議北略。

參軍韓熙載,入任戶部侍郎,獨上書諫阻道:「郭氏一奸一雄,不亞曹、馬,得國雖淺,守境已固。

我若妄動兵戈,恐不獨無成,反且有害呢!」唐主璟乃罷兵不發。

偏是兗州節度使慕容彥超,叛周起兵,向唐求援,遂令唐主璟觸一動雄心,出兵五千人,令指揮使燕敬權為將,往援彥超。

從南唐出援,接入彥超叛周事,綰合無痕。

彥超自汴京逃歸,心常疑懼,晝夜不安,特遣人貢獻方物,自表歉忱,探試周主意向。

周主加授彥超為中書令,並遣翰林學士魚崇諒,至兗州傳旨撫一慰。

略云:

向以前朝失德,少主用讒。

倉猝之間,召卿赴闕,卿即奔馳應命,信宿至京,救國難而不顧身,聞君召而不俟駕。

以至天亡漢祚,兵散梁郊,降將敗軍,相繼而至,卿即便回馬首,逕返龜一陰一。

為主為時,有終有始,所謂危亂見忠臣之節,疾風知勁草之心。

若使為臣者皆復如是,則有國者誰不欲大用斯人!朕潛龍河朔之際,平難浚郊之時,緣不奉示諭之言,亦不得差人至行闕。

且事主之道,何必如斯?若或二三於漢朝,又安肯效忠於周室,以此為懼,不亦過乎?卿但悉力推心,安民體國,事朕之節,如事故君,不惟黎庶獲安,抑亦社稷是賴!但堅表率,未易替移,由衷之誠,言盡於此,卿其勿疑!

彥超得了此諭,心終未釋;且聞劉贇暴死,益不自安。

募壯士,蓄芻糧,購戰馬,潛使人通書北漢,為關吏所獲,奏報周廷。

周主郭威,命中書舍人鄭好謙,申諭彥超,與訂誓約。

彥超始終未信,特令都押牙鄭麟詣闕,偽輸情款,實覘機事。

又捏造天平節度使高行周書,說是約他造反,因此出首。

周主郭威,披書審閱,語多指斥朝廷,不禁微笑道:「鬼蜮伎倆,怎能欺人!」遂將書頒示行周,行周果然奏辯,兼且謝恩。

周主即遣閤門使張凝,領兵赴鄆州,為行周助守。

彥超計不得逞,復表請入朝,竟由周主允准。

未幾又得彥超覆奏,偽稱境內多盜,不便離鎮。

周主付諸一笑,但待他發難,興師問罪便了。

並非姑息養一奸一,實是請君入甕。

好容易過了一載,已是廣順二年。

彥超召鄉兵入城,引泗水注入城濠,預備戰守。

且令部吏偽扮商人,混入南唐,求請援師。

一面募集群盜,剽掠鄰境。

尋得朝廷詔敕,命沂、密二州,不復屬泰寧軍。

彥超怎肯失去二州,決計抗命。

判官崔周度諫阻道:「東魯素習《詩》、《書》,自伯禽周公子。

以來,不能霸諸侯,但用禮儀守國,自可長世。

況公對朝廷,並無私憾,何必自疑?主上又再三諭慰,公能撤備歸誠,定可長享富貴,安如泰山。

公豈不聞杜重威、李守貞故事,奈何自取滅亡呢?」

彥超不從,竟爾叛周。

周主命侍衛步軍都指揮使曹英,為兗州行營都部署,齊州防禦使史彥韜為副,皇城使向訓為都監,陳州防禦使藥元福為都虞侯,東討彥超。

彥超聞周廷出師,忙遣人南行,約唐夾攻。

唐將燕敬權已到下邳,恐眾寡不敵,退屯沭一陽一。

不料徐州巡檢使張令彬,潛師襲擊,搗破唐營,竟將燕敬權活捉了去,獻入周廷。

周主郭威,欲借此籠絡南唐,命將敬權釋縛,賜他衣服金帛,放歸本土。

敬權感泣謝罪,周主面諭道:「獎順除逆,各國從同,難道江南獨異致麼?我國賊臣,據城肆逆,殃及萬民,爾國乃出助凶逆,誠為不解。

爾可歸語爾主,勿再失算!」敬權應命辭行,返報唐主。

唐主也覺感激,不敢再援彥超。

彥超失一大援,不得已登城守禦。

曹英等到了城下,猛攻不克,乃築壘圍城。

可巧王峻自晉州還師,也由周主撥至兗州。

彥超見周軍迭至,很是心慌,屢率壯士出城突圍,統為藥元福所敗,只好閉城固守。

周軍四面圍住,困得兗州水洩不通。

自春至夏,守兵疲敝不堪,彥超因庫資告罄,令大括民財,犒賜守兵。

前陝州司馬閻弘魯,傾資出獻,彥超尚說有私藏,命崔周度至弘魯家,實行搜括。

到處搜遍,毫無所得,乃返報彥超。

彥超斥周度包庇弘魯,俱令下獄。

適弘魯家有一乳一母,從泥土中拾得金纏臂,獻與彥超,欲贖弘魯。

彥超益恨弘魯藏金,遣軍校搒掠弘魯夫婦,硬要他獻出私藏,可憐弘魯夫婦,無從取獻,宛轉哀號,同斃杖下。

死在眼前,還要這般毒虐。

周度連坐處斬。

看官聽著!這周度坐罪,尚不是全為弘魯,大半由前日忠諫,觸怒彥超,所以遭此奇禍呢。

周主郭威,因兗州久攻未下,下詔親征。

命李穀、范質同平章事,留李穀權守東京,兼判開封府事,進鄭仁誨為樞密使,權充大內都點檢,郭崇充在京都巡檢。

佈置已定,乃自京城出發,直抵兗州。

先令人招諭彥超,守卒出言不遜,始督諸軍進攻。

諸軍因御駕親臨,當然冒險進取,伐鼓淵淵,振旅闐闐,有分教一座堅城,從此崩陷,凶狡貪橫的慕容彥超,要全家誅戮了。

小子有詩歎道:

休笑人家盡懦夫,蠻橫到底伏天誅!

試看身首分離日,誰惜昂藏七尺軀!

欲知攻克兗州情形,下回再行續敘。

古人有言,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觀馬氏兄弟之鬩牆構釁,遂致全國讓人,舉族入唐,邊鎬兵不血刃,即得三楚,非馬氏之自致覆亡,曷由致此!閱邊鎬言,凡天下之兄弟不和者,亦曷不亟自猛省也!慕容彥超,有勇無謀,亡漢不足,反欲叛周。

周主郭威,再三慰諭,始終不從,甚且殺崔周度,斃閻弘魯,如此凶戾,不死何為?乃知馬希崇之覆國,與慕容彥超之亡家,無在非自取也。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五代史演義
自序第一回 睹赤蛇老母覺異征 得艷鳳梟雄償夙願第二回 報親恩歡迎朱母 探妻病慘別張妃第三回 登大寶朱梁篡位 明正義全昱進規第四回 康懷貞築壘圍潞州 李存勗督兵破夾寨第五回 策淮南嚴可求除逆 戰薊北劉守光殺兄第六回 劉知俊降岐挫汴將 周德威援趙破梁軍第七回 殺諫臣燕王僭號 卻強敵晉將善謀第八回 父子聚麀慘遭剸刃 君臣討逆謀定鋤凶第九回 失燕土偽帝作囚奴 平宣州徐氏專政柄第十回 逾黃澤劉鄩失計 襲晉陽王檀無功第十一回 阿保機得勢號天皇 胡柳陂輕戰喪良將第十二回 莽朱瑾手刃徐知訓 病徐溫計焚吳越軍第十三回 嗣蜀主淫昏失德 唐監軍諫阻稱尊第十四回 助趙將發兵圍鎮州 嗣唐統登壇即帝位第十五回 王彥章喪師失律 梁末帝隕首覆宗第十六回 滅梁朝因驕思逸 冊劉後以妾為妻第十七回 房幃溺愛婢雞司晨 酒色亡家牽羊待命第十八回 得後教椎擊郭招討 遘兵亂劫逼李令公第十九回 郭從謙突門弒主 李嗣源據國登基第二十回 立德光番後愛次子 殺任圜權相報私仇第二十一回 王德妃更衣承寵 唐明宗焚香祝天第二十二回 攻三鎮悍帥生謀 失兩川權臣碎首第二十三回 殺董璋亂兵賣主 寵從榮驕子弄兵第二十四回 斃秦王夫妻同受刃 號蜀帝父子迭稱雄第二十五回 討鳳翔軍帥潰歸 入洛陽藩王篡位第二十六回 衛州廨賊臣縊故主 長春宮逆子弒昏君第二十七回 嘲公主醉語啟戎 援石郎番兵破敵第二十八回 契丹主冊立晉高祖 述律後笑罵趙大王第二十九回 一炬成灰到頭孽報 三帥叛命依次削平第三十回 楊光遠貪利噬人 王延羲乘亂竊國第三十一回 討叛鎮行宮遣將 納叔母嗣主亂一倫第三十二回 悍弟殺兄僭承漢祚 逆臣弒主大亂閩都第三十三回 得主援高行周脫圍 迫父降楊光遠伏法第三十四回 戰陽城遼兵敗潰 失建州閩主覆亡第三十五回 拒唐師李達守危城 中遼計杜威設孤寨第三十六回 張彥澤倒戈入汴 石重貴舉國降遼第三十七回 遷漠北出帝泣窮途 鎮河東藩王登大位第三十八回 聞亂驚心遼主遄返 乘喪奪位燕王受拘第三十九回 故妃被逼與子同亡 御史敢言奉母出戍第四十回 徙建州晉太后絕命 幸鄴都漢高祖親征第四十一回 奉密諭王景崇入關 捏遺詔杜重威肆市第四十二回 智郭威抵掌談兵 勇劉詞從容破敵第四十三回 覆叛巢智全符氏女 投火窟悔拒漢家軍第四十四回 弟兄構釁湖上操戈 將相積嫌席間用武第四十五回 伏甲士駢誅權宦 潰御營竄死孱君第四十六回 清君側入都大掠 遭兵變擁駕爭歸第四十七回 廢劉宗嗣主被幽 易漢祚新皇傳詔第四十八回 陷長沙馬希萼稱王 攻晉州劉承鈞折將第四十九回 降南唐馬氏亡國 征東魯周主督師第五十回 逐邊鎬攻入潭州府 拘劉言計奪武平軍第五十一回 滋德殿病終留遺囑 高平縣敵愾奏奇勳第五十二回 喪猛將英主班師 築堅城良臣破虜第五十三回 寵徐娘賦詩驚變 俘蜀帥得地報功第五十四回 李重進涉水掃千軍 趙匡胤斬關擒二將第五十五回 唐孫晟奉使效忠 李景達喪師奔命第五十六回 督租課嚴夫人歸里 盡臣節唐司空就刑第五十七回 破山寨君臣耀武 失州城夫婦盡忠第五十八回 楚北鏖兵闔城殉節 淮南納土奉表投誠第五十九回 懲奸黨唐主施刑 正樂懸周臣明律第六十回 得遼關因病返蹕 殉周將禪位終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