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演義》第四十四回 弟兄構釁湖上操戈 將相積嫌席間用武:吳越王弘倧,秉一性一剛嚴,統軍使胡進思,驕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五代史演義》第四十四回 弟兄構釁湖上操戈 將相積嫌席間用武

五代史演義

第四十四回 弟兄構釁湖上操戈 將相積嫌席間用武

五代史演義卻說漢主承祐,因三叛已平,內外無事,自然欣慰異常,除賞賜諸臣外,復加封吳越、荊南、湖南三鎮帥。

吳越王弘倧,秉一性一剛嚴,統軍使胡進思,驕橫不法,為弘倧所嫉視,密與指揮使何承訓商議,謀逐進思。

承訓佯為定計,出與進思說明。

進思即帶領親兵,夤夜叩宮,戎服入見。

弘倧驚問何事?進思以下,語多狂悖,急得弘倧駭奔,跑入義和院,閉門避禍。

進思反鎖院門,矯傳王命,詭言猝得瘋痰,不能視事,可傳位王弟弘俶等語。

弘倧本出鎮台州,當弘倧嗣立時,召入錢塘,賜居南邸,參相府事。

進思既頒發偽敕,即召集文武大吏,至南邸迎謁弘俶。

弘俶愕然道:「能全我兄,方敢承命。

否則寧避賢路,幸勿強迫!」進思拜手道:「願遵王言!」諸官吏亦俯伏稱賀。

弘俶乃入元帥府南廳,受冊視事,徙故王弘倧至錦衣軍,遣都頭薛溫率兵保護。

且戒溫道:「此後有非常處分,均非我意,汝當死拒,不得相從!」溫受命而去。

進思屢勸弘俶害兄,弘俶始終不從,且嚴防進思。

何承訓希承意旨,復請弘俶速誅進思。

弘俶恨他反覆無常,猝命左右拿下承訓,推出斬首。

殺得爽一快。

進思聞承訓賣己,卻也說是該殺,惟日慮弘迴報復,又捏稱弘俶命令,飭薛溫毒死弘倧。

溫抗聲道:「溫受命時,未聞此言,不敢妄發!」進思復夜遣私一黨一二人,逾垣突入,持刀前進。

虧得弘迴日夜戒懼,聞聲大呼,溫急率眾趨救,捉住二賊,剁斃庭中。

詰旦面報弘俶,弘俶大驚道:「保全我兄,全出汝力。」

乃賞溫金帛,仍令加意。

進思無從下手,憂懼日積,猝然間疽發背上,呼號而死。

命該如此。

弘俶仍奉漢正朔,奏達弘倧傳位情形。

漢主承祐,授弘俶為東南面兵馬都元帥,兼鎮海、鎮東等軍節度使,封吳越國王。

未幾以平亂覃恩,加授尚書令,弘倧得弘俶優待,移居東府,優遊二十年,安然告終,吳越號為讓王。

友一愛一家風,足矯亂世。

這是後話。

同時荊南節度使高從誨病歿,子保融嗣。

先是漢高祖起兵太原,高從誨嘗遣使勸進,一面且入貢大梁,取媚遼主。

至漢已定國,從誨上表稱賀,並求給郢州,未得俞允。

從誨遂潛師寇郢,被刺史尹實擊退。

又發水軍襲襄州,也為節度使安審琦所破,敗歸荊南。

從誨兩次失敗,恐漢兵南討,急向唐、蜀稱臣,求他援助。

時人見他東奔西走,南投北降,見利即趨,見害即避,呼他為高無賴。

乾祐元年,從誨因與漢失和,北方商旅不通,境內貧乏,復上表漢廷,自陳悔過,願修職貢。

漢廷方慮三叛構兵,無暇詰責,乃派使臣宣撫荊南。

既而從誨寢疾,命三子保融判內外兵馬事。

從誨旋歿,保融嗣知留後,告哀漢廷,漢授保融荊南節度使,同平章事。

越年漢平三叛,推恩加封,命保融兼官侍中,與吳越同時頒詔。

尚有湖南節度使楚王馬希廣,亦得進授太尉,算是大漢隆恩。

希廣當然拜命,獨希廣兄希萼,據有朗州,也遣使至漢,表求節鉞。

小子於前四十回中,曾已敘明希萼為兄,希廣為弟,弟承王位,兄獨向隅,勢不免同室一操一戈,想看官當已閱過。

果然為時未幾,即致暴裂。

希廣有庶弟希崇,曾為天策左司馬,素一性一狡險,一陰一遺希萼書,內言指揮使劉彥瑫等,妄稱遺命,廢長立少。

願兄勿為所欺云云。

希萼得書覽畢,激動怒意,遂借奔喪為名,入探虛實。

行至硃石,早被劉彥瑫聞知,請命希廣遣都指揮使周廷誨,帶著水軍,往迎希萼。

兩下會著,由廷誨一逼一他釋甲,然後導入。

希萼見廷誨軍容,不敢不屈意相從,卸甲改裝,隨廷誨入國城,成服喪次,留居碧湘宮。

及喪葬禮畢,希萼求還。

廷誨入白希廣道:「王若能讓位與兄,不必說了;否則為國割一愛一,毋使生還!」勸人殺兄,亦屬非是。

希廣道:「我何忍殺兄,寧可分土與治。」

乃厚贈希萼,遣歸朗州。

希萼大為失望,還鎮後即上訴漢廷,謂希廣越次擅立,事出不經,臣位次居長,願與希廣各修職貢,置邸稱藩。

漢廷以希廣已受冊封,未便再封希萼,乃不允所請,但諭以兄弟一體,毋得失和,所有貢獻,當附希廣以聞。

又別賜希廣詔書,亦無非勸他友一愛一,弭釁息爭。

希廣原是受命,希萼偏不肯從,募鄉兵,造戰艦,將與希廣從事,爭個你死我活。

適南漢主晟,本名弘熙,見三十二回。

殺死諸弟,驕奢一婬一佚,特遣工部郎中鍾允章,赴楚求婚,那知希廣不許,謝絕允章。

允章還報,晟憤憤道:「馬氏尚能經略南土否?」

允章道:「馬氏方啟內爭,怎能害我?」

晟又道:「果如卿言,我正好乘隙進取了。」

允章極口贊成。

晟遂遣指揮使吳珣,內侍吳懷恩,率兵攻賀州。

楚主希廣,忙派指揮使徐知新、任廷暉,統兵往救。

到了賀州城下,見城上已遍豎敵旗,惹起眾憤,立刻攻城,鼓聲一起,各隊競進,忽聽得幾聲怪響,地忽裂開,前驅兵士,統墜入地下去了。

令人驚訝。

徐知新等忙令收軍,十成中已失去四五成,且恐敵兵出擊,星夜奔回,乞請濟師。

希廣責他不肯盡力,立將徐、任二將處斬。

看官聽著!這徐、任二將的敗衄,並非畏怯,實出鹵莽。

南漢統將吳珣,陷入賀州,就在城外鑿一大阱,上覆竹箔,附以土泥。

復從塹中穿一穴一達阱,設著機軸。

專待禁軍來攻。

若徐、任等能小心查察,當可免禍,誤在麾兵輕進,徒然把前驅士卒,送死阱中。

罪固難貸,情尚可原。

希廣當日,何妨令他帶罪立功,乃驟加顯戮,傷將士心,如何能禦敵固防呢!評斷一精一確。

南漢兵轉攻昭、桂、連、宜、嚴、梧、蒙諸州,多半被陷,大掠而去。

希萼乘勢發兵,督領戰艦七百艘,將攻長沙,妻苑氏進阻道:「兄弟相攻,無論勝負,俱為人笑,不如勿行!」希萼不聽,引兵趨潭州。

即長沙。

希廣聞變,召入劉彥瑫等,慨然與語道:「朗州是我兄鎮治,不可與爭,我情願舉國讓兄。」

言之有理,惜為群小所誤。

劉彥瑫固言不可,天策學士李弘皋、鄧懿文,亦同聲諫阻,乃命岳州刺史王贇為戰棹指揮使,出拒希萼。

即命劉彥瑫監軍。

彥瑫與贇,駛舟至僕射洲,巧值朗州戰船,逆風前來。

贇據住上風,麾眾截擊,大破朗州兵,獲住戰艦三百艘,復順風追趕,將及希萼坐船,忽後面有差船到來,傳希廣命,說是勿傷我兄!既不能讓國,還要戒以勿傷,真是婦人之仁。

贇乃引還,希萼得從赤沙湖遁歸。

苑氏聞希萼敗還,泣語家人道:「禍將到了!我不忍見屠戮呢。」

遂投井自盡。

未免輕生。

靜江軍節度使馬希瞻,系希廣弟,聞兩兄交爭,屢次作書勸戒,各不見從,也病疽而歿。

希萼因敗益憤,招誘辰漵州及梅山蠻,共擊湖南,蠻眾貪利忘義,爭來赴敵,與希萼同攻益一陽一。

希廣遣指揮使陳璠往援,交戰淹溪,璠竟敗死。

希萼又遣群蠻破迪田,殺死鎮將張延嗣,希廣再命指揮使黃處超赴剿,也致敗亡。

希萼連得勝仗,再向漢廷上表,請別置進奏務於京師。

漢主承祐,仍優詔不許,惟勸他兄弟修和。

希萼遂改道求援,臣事南唐。

唐令楚州刺史何敬洙,將兵往助希萼,共攻希廣。

希廣到了此時,哪得不焦灼萬分,慌忙遣使至漢,表稱荊南、嶺南、江南連兵,謀分湖南,乞速發兵屯澧州,扼住江南、荊南要路。

漢廷並未頒發覆諭,急得希廣寢食不安。

劉彥瑫入見希廣道:「朗州兵不滿萬,馬不盈千,何足深懼!願假臣兵萬餘人,戰艦百五十艘,逕入朗州,縛取希萼,為大王解憂。」

言之不怍。

希廣大悅,即授彥瑫為戰棹指揮使,兼朗州行營都統,親出都門餞行。

彥瑫辭別希廣,航行入朗州境,父老各繼牛酒犒軍。

彥瑫總道是民心趨附,定可進取,戰艦既過,即用竹木自斷後路,表示決心。

也想學項羽之破釜沈舟耶!行次湄州,望見朗州戰艦百餘艘,裝載州兵、蠻兵各數千,即乘風縱擊,且拋擲火具,焚燬敵船。

敵兵驚駭,正思返奔,忽風勢倒吹,火及彥瑫戰船,反致自一焚,彥瑫不遑撲救,只好退走,無如後路已斷,追兵又至,士卒窮蹙無路,戰死溺死,不下數千人。

彥瑫單舸走免,敗報傳入長沙,希廣憂泣終日,不知所為。

或勸希廣發帑犒師,鼓勵將士,再行拒敵。

希廣素來吝嗇,沒奈何頒發內帑,取一悅士心。

或又謂希崇流言惑眾,反狀已明,請速誅以絕內應。

希廣又是不忍,潸然流涕道:「我殺我弟,如何見先王於地下。」

迂腐之極。

將士見希廣迂懦,不免懈體。

馬軍指揮使張暉,從間道擊朗州,聞彥瑫敗還,也退屯益一陽一。

嗣因朗州將朱進忠來攻,詭詞誑眾道:「我率麾下繞出賊後,汝等可留城中待我,首尾夾擊,不患不勝。」

說著,引部眾出城,竟從竹頭市逃歸長沙。

進忠聞城中無主,驅兵急攻,遂陷益一陽一。

守兵九千餘人,盡被殺死。

希廣見張暉遁歸,急上加急,不得已遣僚屬孟駢,赴朗州求和。

希萼令駢還報道:「大義已絕,不至地下,不便相見了!」希廣益懼,忽又接朗州探報,希萼自稱順天王,大舉入寇。

那時無法可施,只好飛使入漢,三跪九叩首的,乞請援師。

漢主承祐,倒也被他感動,擬調將遣兵,往援湖南。

偏值外侮猝乘,內變紛起,連自己的宗社,也要拱手讓人,那裡還能顧到南方!說來又是話長,小子按年敘事,不得不依著次第,先述漢亂。

界限劃清,次第分明。

漢主承祐嗣位,倏經三年,起初是任用勳舊,命楊邠掌機要,郭威主征伐,史弘肇典宿衛,王章總財賦,四大臣同寅協恭,國內粗安。

惟國家大事,盡在四大臣掌握,宰相蘇逢吉、蘇尚珪等,反若贅瘤。

二蘇多遷補官吏,楊邠謂虛糜國用,屢加裁抑,遂致將相生嫌,互懷猜忌。

適關西亂起,紛擾不休,中書侍郎兼同平章事李濤,請調楊、郭二樞密,出任重鎮,控御外侮,內政可委二蘇辦理。

這明明是思患預防,調停將相的意思。

不意楊、郭二人,誤會濤意,疑他聯絡二蘇,從旁傾軋,竟入宮泣訴太后,自請留奉山陵。

李太后又疑承祐喜新厭舊,面責承祐,經承祐述及濤言,益增母怒,立命罷濤政一柄一,勒歸私第。

種種誤會,構成隱患。

承祐欲使母生歡,更重用楊、郭、史、王四大臣,除弘肇兼官侍中外,三大臣皆加同平章事兼銜。

二蘇益致失權,愈抱不平。

既而郭威出討河中,朝政歸三大臣主持。

邠司黜陟,重武輕文,文吏陞遷,多方抑制。

弘肇司巡察,怙權專殺,都人犯禁,橫加誅夷。

章司出納,加稅增賦,聚斂苛急,不顧民生。

由是吏民交怨,恨不得將三大臣同時捽去。

及三叛告平,郭威還朝,今日賜宴,明月頒賞,彷彿是四海清夷,從此無患。

承祐年已浸長,一性一且漸驕,除視朝聽政外,輒與近侍戲狎宮中。

飛龍使後匡贊,茶酒使郭允明,最善諂媚,大得主一寵一,往往編造廋詞,雜以媟語,不顧主僕名分,亂嘈嘈的聚做一堆,互相笑謔。

李太后頗有所聞,常召承祐入宮,嚴詞督責。

承祐初尚遵禮,不敢發言,後來聽得厭煩,竟反唇相譏道:「國事由朝廷作主,太后婦人,管甚麼朝事!」說至此,便搶步趨出,徒惹起太后一場煩惱,他卻仍往尋樂去了。

太常卿張昭,得知此事,上疏切諫,大旨在遠小人,親君子。

承祐怎肯聽受,置諸不理。

到了乾祐三年初夏,邊報稱遼兵入寇,橫行河北,免不得召集大臣,共商戰守。

會議結果,是遣樞密使郭威出鎮鄴都,督率各道備遼。

史弘肇復提出一議,謂威雖出鎮,仍可兼領樞密。

蘇逢吉據例辯駁,弘肇憤然道:「事貴從權,豈必定授故例,況兼領樞密,方可便宜行一事,使諸軍畏服。

汝等文臣,怎曉得疆埸機變哩!」逢吉畏他凶威,不敢與較,但退朝語人道:「用內制外,方得為順。

今反用外制內,禍變不遠了!」逢吉能料大局,如何不能料自身?越日有詔頒出,授郭威為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仍兼樞密使,凡河北兵甲錢谷,見威文書,不得違誤。

為此一詔,漢社遂墟。

是夕宰相竇貞固,為威餞行,且邀集朝貴,列座相陪,大家各敬威一樽,才行歸座。

弘肇見逢吉在側,引酒滿觥,故意向威厲聲道:「昨日廷議,各爭異同,弟應為君盡此一杯。」

說畢一飲而盡。

逢吉亦忍耐不住,舉觴自言道:「彼此都為國事,何足介意!」楊邠亦舉觴道:「我意也是如此!」是幾時孟光接了梁鴻案。

遂與逢吉同飲告干。

郭威恰餅意不下,用言解勸。

弘肇又厲聲道:「安朝廷,定禍亂,須恃長槍大劍,一毛一錐子有何用處?」

王章聞言,代為不平,也插嘴道:「沒有一毛一錐子,餉軍財賦,從何而出?史公亦未免欺人了!」真是舌戰,不是餞客。

弘肇方才無言。

少頃席散,各怏怏歸第。

威於次日入朝辭行,伏闕奏請道:「太后隨先帝多年,具有經驗,陛下春秋方富,有事須稟訓乃行,更宜親近忠直,屏逐一奸一邪,善善惡惡,最宜明審!蘇逢吉、楊邠、史弘肇,皆先帝舊臣,盡忠殉國,願陛下推心委任,遇事諮詢,當無失敗!至若疆場戎事,臣願竭愚誠,不負驅策,請陛下勿憂!」承祐斂容稱謝。

待威既北去,仍然置諸腦後,不復記憶。

那三五朝貴,卻暗爭日烈,好似有不共戴天的大讎。

一日由王章置酒,宴集朝貴。

酒至半酣,章倡為酒令,拍手為節,節誤須罰酒一樽。

大家都願遵行,獨史弘肇喧嚷道:「我不慣行此手勢令,幸毋苦我!」客省使閻晉卿,適坐弘肇肩下,便語弘肇道:「史公何妨從眾,如不慣此令,可先行練習,事不難為,一學便能了。」

說著,即拍手相示,弘肇瞧了數拍,到也有些理會,因即應聲遵令。

令既舉行,你也拍,我也拍。

輪到弘肇,偏偏生手易錯,不禁忙亂,幸由晉卿從旁指導,才免罰酒。

蘇逢吉冷笑道:「身旁有姓閻人,自無慮罰酒了!」道言未絕,忽聞席上豁喇一聲,兒震得杯盤亂響。

隨後即聞弘肇詬罵聲,大眾才知席上震動,由弘肇拍案所致。

好大的手勢令。

逢吉見弘肇變臉,慌忙閉住了口。

弘肇尚不肯干休,投袂遽起,握拳相向。

逢吉忙起座出走,跨馬奔歸。

弘肇向王章索劍,定要追擊逢吉,楊邠從旁泣勸道:「蘇公是宰相,公若加害,將置天子何地!願公三思後行!」弘肇怒氣未平,上馬徑去。

邠恐他再追逢吉,也即上馬追馳,與弘肇聯鑣並進,直送至弘肇第中,方才辭歸。

看官試想,逢吉雖出言相嘲,也無非口頭套話,並不是甚麼揶揄,為何弘肇動怒,竟致如此?原來弘肇籍隸鄭州,系出農家,少時好勇鬥很,專喜闖禍,惟鄉里有不平事,輒能扶弱鋤強。

酒一妓一閻氏,為勢家所窘,經弘肇用力解決,閻氏始得脫禍。

娼一妓一多情,以身報德,且潛出私蓄,贈與弘肇,令他投軍。

閻氏頗似梁紅玉,可惜弘肇不及韓蘄王。

弘肇投入戎伍,得為小校,遂感閻氏恩,娶為妻室。

到了夫榮妻貴,相得益歡。

逢吉所言,是指閻晉卿,弘肇還道是譏及一愛一妻,所以怒不可遏,況已挾有宿嫌,更帶著三分酒意,越覺怒氣上衝。

還虧逢吉逃走得快,僥倖全生。

逢吉遭此不測,始欲外調免禍,繼且自忖道:「我若出都門,只煩仇人一處分,便成虀粉了。」

乃打消初意。

王章亦鬱鬱不樂,欲求外官。

還是楊邠慰留,也致遷延過去。

統是出去為妙。

漢主承祐,探悉情形,特命宣徽使王峻,設席和解,仍然無效。

小子有詩歎道:

豈真杯酒伏戈矛,攘臂都因宿忿留;

天子徒為和事老,不臨死地不知休!

將相不和,內變已伏,尚有各種讒構情形,待小子下回再敘。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五代史演義
自序第一回 睹赤蛇老母覺異征 得艷鳳梟雄償夙願第二回 報親恩歡迎朱母 探妻病慘別張妃第三回 登大寶朱梁篡位 明正義全昱進規第四回 康懷貞築壘圍潞州 李存勗督兵破夾寨第五回 策淮南嚴可求除逆 戰薊北劉守光殺兄第六回 劉知俊降岐挫汴將 周德威援趙破梁軍第七回 殺諫臣燕王僭號 卻強敵晉將善謀第八回 父子聚麀慘遭剸刃 君臣討逆謀定鋤凶第九回 失燕土偽帝作囚奴 平宣州徐氏專政柄第十回 逾黃澤劉鄩失計 襲晉陽王檀無功第十一回 阿保機得勢號天皇 胡柳陂輕戰喪良將第十二回 莽朱瑾手刃徐知訓 病徐溫計焚吳越軍第十三回 嗣蜀主淫昏失德 唐監軍諫阻稱尊第十四回 助趙將發兵圍鎮州 嗣唐統登壇即帝位第十五回 王彥章喪師失律 梁末帝隕首覆宗第十六回 滅梁朝因驕思逸 冊劉後以妾為妻第十七回 房幃溺愛婢雞司晨 酒色亡家牽羊待命第十八回 得後教椎擊郭招討 遘兵亂劫逼李令公第十九回 郭從謙突門弒主 李嗣源據國登基第二十回 立德光番後愛次子 殺任圜權相報私仇第二十一回 王德妃更衣承寵 唐明宗焚香祝天第二十二回 攻三鎮悍帥生謀 失兩川權臣碎首第二十三回 殺董璋亂兵賣主 寵從榮驕子弄兵第二十四回 斃秦王夫妻同受刃 號蜀帝父子迭稱雄第二十五回 討鳳翔軍帥潰歸 入洛陽藩王篡位第二十六回 衛州廨賊臣縊故主 長春宮逆子弒昏君第二十七回 嘲公主醉語啟戎 援石郎番兵破敵第二十八回 契丹主冊立晉高祖 述律後笑罵趙大王第二十九回 一炬成灰到頭孽報 三帥叛命依次削平第三十回 楊光遠貪利噬人 王延羲乘亂竊國第三十一回 討叛鎮行宮遣將 納叔母嗣主亂一倫第三十二回 悍弟殺兄僭承漢祚 逆臣弒主大亂閩都第三十三回 得主援高行周脫圍 迫父降楊光遠伏法第三十四回 戰陽城遼兵敗潰 失建州閩主覆亡第三十五回 拒唐師李達守危城 中遼計杜威設孤寨第三十六回 張彥澤倒戈入汴 石重貴舉國降遼第三十七回 遷漠北出帝泣窮途 鎮河東藩王登大位第三十八回 聞亂驚心遼主遄返 乘喪奪位燕王受拘第三十九回 故妃被逼與子同亡 御史敢言奉母出戍第四十回 徙建州晉太后絕命 幸鄴都漢高祖親征第四十一回 奉密諭王景崇入關 捏遺詔杜重威肆市第四十二回 智郭威抵掌談兵 勇劉詞從容破敵第四十三回 覆叛巢智全符氏女 投火窟悔拒漢家軍第四十四回 弟兄構釁湖上操戈 將相積嫌席間用武第四十五回 伏甲士駢誅權宦 潰御營竄死孱君第四十六回 清君側入都大掠 遭兵變擁駕爭歸第四十七回 廢劉宗嗣主被幽 易漢祚新皇傳詔第四十八回 陷長沙馬希萼稱王 攻晉州劉承鈞折將第四十九回 降南唐馬氏亡國 征東魯周主督師第五十回 逐邊鎬攻入潭州府 拘劉言計奪武平軍第五十一回 滋德殿病終留遺囑 高平縣敵愾奏奇勳第五十二回 喪猛將英主班師 築堅城良臣破虜第五十三回 寵徐娘賦詩驚變 俘蜀帥得地報功第五十四回 李重進涉水掃千軍 趙匡胤斬關擒二將第五十五回 唐孫晟奉使效忠 李景達喪師奔命第五十六回 督租課嚴夫人歸里 盡臣節唐司空就刑第五十七回 破山寨君臣耀武 失州城夫婦盡忠第五十八回 楚北鏖兵闔城殉節 淮南納土奉表投誠第五十九回 懲奸黨唐主施刑 正樂懸周臣明律第六十回 得遼關因病返蹕 殉周將禪位終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