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演義》第十一回 阿保機得勢號天皇 胡柳陂輕戰喪良將:唐初突厥最大,後來突厥分裂,回鶻、奚、契丹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五代史演義》第十一回 阿保機得勢號天皇 胡柳陂輕戰喪良將

五代史演義

第十一回 阿保機得勢號天皇 胡柳陂輕戰喪良將

五代史演義卻說中國北方,素為外夷所居,歷代相沿,屢有變革。

唐初突厥最大,後來突厥分裂,回鶻、奚、契丹,相繼稱盛。

到了唐末,契丹最強,他本是鮮卑別種,散居潢河兩岸,乘唐衰微,逐漸拓地,成為北方強國,國分八部。

但皆利部,乙室活部,實活部,納尾部,頻沒部,內會雞部,集解部,奚嗢部。

每部各有酋長,號為大人。

又嘗公推一大人為領袖,統轄八部,三年一任,不得爭奪。

居然有選舉遺風。

到了唐朝季年,正值阿保機為八部統領,善騎射,饒智略,嘗乘間入塞,攻陷城邑,擄得中國人民,擇地使耕,闢土墾田,大興稼穡。

不到數年,居然禾麥豐收,戶口蕃息。

阿保機為治城郭,設廛市,立官置吏,仿中國幽州制度,稱新城為漢城,漢人安居此土,不復思歸。

阿保機聞漢人言,謂中國君主,向來世襲,未嘗交替,因此威制諸部,不肯遵行三年一任的老例,悠悠忽忽,已越九年。

八部大人,各有違言,阿保機乃通告諸部道:「我在任九年,所得漢人,不下數萬,現皆居住漢城,我今自為一部,去做漢城首領,不再統轄各部,可好麼?」

各部大人,當然允諾。

阿保機遂徙居漢城,練兵造械,四出略地。

一黨一項在漢城西,他率兵往攻,欲取一黨一項為屬地,不意東方的室韋部,乘虛來襲漢城,城中聞報皆驚,偏出了一個女英雄,披甲上馬,號召徒眾,竟開城搦戰,擊破室韋部眾,追逐至二十里外,斬獲無數,始收眾回城。

這人為誰?就是阿保機妻述律氏。

述律一作舒嚕。

述律氏名平,系回鶻遺裔,小字月理朵,一作鄂爾多。

生得身長面白,有勇有謀,阿保機行兵御眾,多由述律氏暗中參議,屢建奇功,此次阿保機西侵一黨一項,留她居守,她日夕戒備,竟得從容破敵。

及阿保機聞變回來,敵人早已敗走,全城安然無恙了。

梁興有張妃,晉興有劉妃,契丹之興有述律氏,可見開國成家,必資內助。

漢城在炭山西南,素產鹽鐵,所出食鹽,往往分給諸部。

述律氏為阿保機設法,擬借此召集諸部大人,為聚殲計,阿保機遂遣使語諸部道:「我有鹽池,為諸部所仰給,諸部得了鹽利,難道不知有鹽主麼?何不一來犒我!」諸部大人乃各繼牛酒,親詣漢城,與阿保機共會鹽池。

阿保機設筵相待,飲至酒酣,擲杯為號,兩旁伏兵突發,持刀亂殺,八部大人,無一生還。

阿保機即分兵往徇八部。

八部已失了主子,哪個敢來抵擋,只好俯首聽命,願戴阿保機為國主,阿保機遂得雄長北方了。

阿保機併吞八部,敘筆不略。

晉王李克用,聞梁將篡唐,意圖聲討,因欲聯絡契丹,作為臂助,乃遣人往約阿保機,願與聯盟。

阿保機率兵三十萬,來會克用,到了雲州東城,由克用迎入宴飲,約為兄弟,共舉兵擊梁,臨別時贈遺甚厚。

阿保機亦酬馬千匹,不意梁既篡唐,阿保機竟背盟食言,反使袍笏梅老詣梁,袍笏系番官名。

獻上名馬貂皮,求給封冊。

梁主溫遣使答報,令他翦滅晉一陽一,方給封冊,許為甥舅國。

看官!你想李克用得此消息,能不引為大恨麼?克用病終,曾付一箭與存勗,囑他剿滅契丹。

見前第四回。

存勗嗣立,先圖河北,不便與契丹絕交,所以貽書契丹,仍稱阿保機為叔父,述律氏為叔母。

及存勗伐燕,燕王劉守光,使參軍韓延徽往契丹乞師,阿保機不肯發兵。

見前第九回。

但留住延徽,令他為契丹臣。

延徽不拜,惹動阿保機怒意,罰使餵牛飼馬,獨述律氏慧眼識人,徐勸阿保機道:「延徽守節不屈,正是當今賢士,若能優禮相待,當為我用,奈何使充賤役呢!」阿保機乃召入延徽,令延旁坐,與語軍國大事,應對如流。

阿保機大喜,遂待若上賓,用為謀主,延徽感懷知遇,竭力贊襄,教他戰陣,導他侵略,東馳西突,收服一黨一項、室韋諸部,又制文字,定禮儀,置官號,一切法度,番漢參半,尊阿保機為契丹皇帝。

阿保機自稱天皇王,令妻述律氏為天王皇后,改元天贊。

即以所居橫帳地名為姓,叫作世裡,由中國文翻譯出來,便是耶律二字。

別在漢城北方,營造城邑宮室,稱為上京,上京四近,各築高樓,為往來游畋,登高憩望的區處,俗尚拜日崇鬼,每月逢朔望,必東向禮日,所以阿保機蒞朝視事,亦嘗東向稱尊。

這是梁貞明二年間事。

韓延徽卻潛歸幽州,探視家屬,乘便到了晉一陽一,入見晉王李存勗。

存勗留居幕府,命掌書記。

偏有燕將王緘,密白晉王,說他反覆無常,不宜信任。

反覆無常四字,確是延徽定評。

晉王因也動疑,延徽瞧透隱情,便借省母為名,復走契丹。

阿保機失了延徽,如喪指臂,及延徽復至,幾疑他從天而下,大喜過望,即令延徽為相,叫作政事令。

延徽致晉王書,歸咎王緘,且雲延徽在此,必不使契丹南牧,惟幽州尚有老母,幸開恩贍養,誓不忘德。

晉王存勗,乃令幽州長官,歲時問延徽母,不令乏食。

那知契丹竟大舉南寇,自麟、勝二州攻入,直抵蔚州。

晉振武軍節度使李嗣本,發兵往拒,眾寡不敵,嗣本被擒。

又值新州防禦使李存矩,驕惰不恤軍民,為偏將盧文進等殺死,文進亡入契丹,引契丹兵入據新州,留部校劉殷居守,雲、朔大震。

晉王李存勗,正自河北歸來,接連得著警報,亟調幽州節度使周德威,發兵三萬,往拒契丹。

德威至新州城下,望見契丹兵士,一精一悍絕倫,已有退志。

嗣聞契丹皇帝阿保機,率兵數十萬,前來援應,料知不能抵敵,引兵退還。

到了半途,突聞後面喊聲大震,契丹兵已經殺到。

德威回馬北望,那胡騎漫山遍野,踴躍奔來,急忙下令佈陣,整備對仗,陣方布定,敵騎已至,憑著一股銳氣,突入陣中,德威招架不住,沒奈何麾軍再走。

偏敵騎馳騁甚速,霎時間又被衝斷,裹去了無數人馬,僅得數千人保住德威,狼狽急奔,始得回入幽州。

德威老將,也有此敗。

契丹兵乘勝進薄城下,聲言有眾百萬人,氈車毳幕,瀰漫山澤,沿途俘獲兵民,統用長繩捆住,連頭帶足,似縛豚相似,懸諸樹上。

恰是好看。

兵民到了夜間,往往潛自解脫,伺隙逸去,契丹主也不過問,但督兵圍攻幽州。

周德威一面乞援,一面固守。

契丹降將盧文進,請造火車地道,仰攻俯掘,德威用銅鐵鎔汁,上下揮灑,敵眾多被沾染,無不焦爛,因此攻勢少懈。

相持至百餘日,晉將李嗣源、閻寶、李存審等,奉晉王命令,率步騎七萬,進援幽州,嗣源與存審商議道:「敵利野戰,我利據險,不若自山中潛行,趨往幽州,倘或遇敵,亦可依險自固,免為所乘。」

存審稱善,遂逾大防嶺東行,由嗣源與養子從珂率三千騎為先鋒,銜枚疾走,距幽州六十里,與契丹兵相值,力戰得進,行至山口,契丹用萬騎阻住去路,嗣源僅率百餘騎,至契丹陣前,免胄揚鞭,口一操一胡語道:「汝無故背盟,犯我疆土,我王已麾眾百萬,直抵西樓,滅汝種族,汝等還在此做什麼?」

契丹兵聽了此語,不免心驚,互相顧視,嗣源乘勢突入,手舞鐵鎔,擊死敵目一人,後軍怒馬繼進,得將契丹兵沖退,逕抵幽州。

契丹主阿保機,攻城不下,又值大暑霖潦,班師回國,止留部將盧國用圍城。

說本《遼史·太祖紀》國用聞救兵到來,列陣待著,李存審命步兵伏住陣後,戒勿妄動,但令羸卒曳柴燃草,鼓噪先進,那時煙塵蔽天,弄得契丹兵莫名其妙,不得已出陣逆戰,存審始令陣後伏兵,齊向前進,趁著煙霧迷一離的時候,人自為戰,蹂一躪敵陣。

契丹兵大敗而逃,由晉軍從後追擊,俘斬萬計,乃收軍入幽州。

前寫嗣源,後寫存審。

德威接見諸將,握手流涕,越日始遣人告捷。

晉王聞契丹敗歸,又決計伐梁,調回李嗣源等將士,指日出師。

會值天寒水涸,河冰四合,晉王大喜道:「用兵數載,只因一水相隔,不便飛渡,今河冰自合,正是天助我了!」遂急赴魏州,調兵南下。

是時梁黎一陽一留守劉鄩,應一召入朝,接應前回。

朝議責他失守河朔,貶為亳州一團一練使。

河北失一大將,沒人抵擋晉軍,晉王視河冰堅沍,即引步騎渡河。

河南有楊劉城,由梁兵屯守,沿河數十里,列柵相望。

晉王麾軍突進,毀去各柵,竟抵楊劉城,飭步兵各負葭葦,填塞城濠,四面攻撲,即日登城,擒住守將安彥之。

梁主友貞,正在洛一陽一謁陵,擬行西郊祀天禮,忽聞楊劉城失守,晉軍將抵汜水,急得不知所措,慌忙停罷郊祀,奔還大梁。

嗣探得晉王略地濮鄆,大掠而還,才得略略放心,安穩過了殘年。

越年為貞明四年,梁主友貞,與近臣會議,欲發兵收復楊劉。

梁相敬翔上疏道:「國家連年喪師,疆宇日蹙,陛下居深宮中,惟與左右近臣,商議軍務,所見怎能及遠?試想李亞子繼位以來,攻城野戰,無不身先士卒,親冒矢石,近聞攻楊劉城,且身負束薪,為士卒先,所以一鼓登城,毀我藩籬。

陛下儒雅守文,宴安自若,徒令後進將士,攘逐寇仇,恐非良策。

為今日計,速宜周諮黎老,別求善謀,否則來日方長,後患正不少哩!」頗切時弊。

梁主覽奏,乃與趙、張諸臣商議。

趙、張諸臣,反說敬翔自恃宿望,口出怨言,竟請梁主下詔譴責。

還是梁主曲意優容,但將奏疏擱起,置諸不理。

過了數日,令河一陽一節度使謝彥章,領兵數萬,攻楊劉城。

晉王存勗,已還寓魏州,接到楊劉警報,亟率輕騎馳抵河上。

彥章築壘自固,決河灌水,阻住晉軍。

晉王泛舟測水,見水勢瀰漫數里,深且沒槍,也覺暗暗出驚,沈吟半晌,始笑顧諸將道:「我料梁軍並無戰意,但欲阻水為固,使我自敝,我豈墮他狡計!看我先驅渡水,攻他不備哩。」

翌晨即調集將士,下令攻敵。

自率魏軍先涉,各軍繼進,褰甲橫槍,整隊後行,可巧水勢亦落,深才及膝,大眾歡躍而前。

梁將謝彥章,率眾數萬,臨水拒戰,晉軍衝突數次,統被擊退。

晉王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即麾軍卻還。

到了中流,回顧梁兵追來,復翻身殺回。

軍士亦皆返戰,奮呼殺賊。

彥章不防這著,竟被晉軍衝散隊伍,及奔還岸上,已是不能成列。

晉王驅軍大殺一陣,流血萬人,河水為赤,彥章倉皇遁走,晉軍遂陷入濱河四寨。

極寫晉王智勇。

晉王欲乘勝滅梁,四面徵兵,令周德威率幽州兵三萬人,李存審率滄、景兵萬人,李嗣源率邢、洺兵萬人,王處直遣將率易、定兵萬人,及麟、勝、雲、朔各鎮兵馬,同集魏州,還有河東、魏博各軍,齊赴校場,由晉王升座大閱,慷慨誓師,各軍齊聲應諾,彷彿似海嘯山崩,響震百里。

梁兗州節度使張萬進,望風股慄,遣使納款。

晉王乃帶領全軍,循河直上,立營麻家渡。

梁命賀瑰為北面行營招討使,率師十萬,與謝彥章會兵濮州,出屯州北行台,相持不戰。

原是上策。

晉王屢發兵誘敵,梁營中始終不動,惱得晉王一性一起,自引輕騎數百人,到梁營前,踞坐辱罵。

梁兵卻出營追趕,險些兒刺及晉王,虧得騎將李紹榮,力戰得免。

眾將皆諫,趙王鎔及王處直,亦致書晉王道:「元元命脈,系諸王身,大唐命脈,亦系諸王身,奈何自輕若此!」晉王笑語來使道:「自古到今,平定天下,多由百戰得來,怎可深居帷闥,自溺宴安哩!」來使既去,晉王又出營上馬,親往挑戰。

李存審叩馬泣諫道:「大王當為天下自重,先登陷陣,乃是存審等職務,並非大王所應為!」晉王尚不肯止,經存審攬住馬韁,方下馬還營。

越日覷存審外出,復策馬馳往敵營,隨身仍不過百騎,且顧語左右道:「老子妨人戲,令人惹厭!」既近梁營,營外有長堤,晉王躍馬先登,隨登的騎將,僅及十餘人,不防堤下伏有梁兵,一聲呼噪,持械突發,圍住晉王至數十匝,晉王拚命力戰,一時衝突不出,幸後騎陸續登堤,從外面攻入,方殺開一條血路,策馬飛奔,李存審也領兵來援,方將梁兵殺退,晉王方信存審忠言,待遇益加厚了。

存勗之不得善終,亦未始非輕躁之失。

兩軍相持,轉瞬百日,晉王又暴躁起來,飭令進軍,距梁營十里下寨。

梁招討使賀瑰,屢欲出戰,均被謝彥章阻住。

一日瑰與彥章閱兵營外,對營數里,適有高地,瑰指示彥章道:「此地可以立柵。」

彥章不答,及晉軍進一逼一,果在高地上豎柵屯軍,瑰遂疑彥章與晉通謀,密報梁主,誣稱彥章撓阻軍謀,私通寇敵。

一面與行營都虞侯朱珪密謀,誘殺彥章,並騎將孟審澄、侯溫裕。

當下再奏梁主,只說三人謀叛,已與朱珪定計,將他誅死。

梁主不辨虛實,竟升珪為平盧節度使,兼行營副指揮使。

晉王聞彥章被殺,喜語諸將道:「將帥不和,自相魚肉,這正是有隙可乘!我若引軍直指梁都,他豈能仍然堅壁,不來攔阻?我得與戰,當無不勝了。」

周德威諫阻道:「梁人雖屠上將,兵甲尚是完全,若冒險輕行,恐難得利。」

晉王不從,下令軍中,老弱悉歸魏州,所有一精一兵猛將,一概隨行。

當即毀營亟進,竟向汴梁進發。

至胡柳陂,有偵騎來報道:「梁將賀瑰,也率大兵追來了。」

晉王道:「我正要他追來,好與一戰。」

周德威又諫道:「賊眾倍道來追,未曾休息,我軍步步為營,所至立柵,守備有餘,兵法上所謂以逸待勞,便是此策,請王按兵勿戰,但由德威等分出騎兵,往擾敵壘,使他不得安息,然後一鼓出師,可以立殲,否則梁人顧念家鄉,內懷憤激,銳氣方盛,暮氣未生,驟然與戰,恐未必得志呢。」

晉王勃然道:「前在河上,恨不得賊,今賊至不擊,尚復何待?公何膽怯至此!」說至此,復顧李存審道:「爾等令輜重兵先發,我為爾等斷後,破賊即行。」

勇則有餘,慎則不足。

德威不得已,引幽州兵從行,向子流涕道:「我不知死所了。」

也是命數該終,所以良謀不用。

已而梁軍大至,橫亙數十里,晉王自領中軍,鎮定軍居左,幽州軍居右,輜重兵留屯陳西,晉王率親軍陷入梁陣,所向無前,十蕩十決,往返至十餘次,梁馬軍都指揮使王彥章,支持不住,竟率部眾西走。

晉輜重兵望見梁幟,還道他來襲輜重,頓時驚潰,馳入幽州軍。

幽州軍亦被他擾亂,反令彥章乘隙搗入,斫死許多幽州軍。

周德威慌忙拒戰,已是不及攔阻,再經賀瑰部眾,也來幫助彥章,一場蹂一躪,可憐德威父子,竟戰死亂軍中!小子有詩歎道:

統兵百戰老疆場,具有兵謀保晉王。

誰料渡河偏梗議?將軍難免陣中亡。

德威已死,晉軍奪氣,晉王存勗,忙據住斑邱,收集散兵。

梁兵四面會合,賀瑰亦佔了對面的土山,與晉王再決勝負。

欲知再戰情形,俟小子下回續敘。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五代史演義
自序第一回 睹赤蛇老母覺異征 得艷鳳梟雄償夙願第二回 報親恩歡迎朱母 探妻病慘別張妃第三回 登大寶朱梁篡位 明正義全昱進規第四回 康懷貞築壘圍潞州 李存勗督兵破夾寨第五回 策淮南嚴可求除逆 戰薊北劉守光殺兄第六回 劉知俊降岐挫汴將 周德威援趙破梁軍第七回 殺諫臣燕王僭號 卻強敵晉將善謀第八回 父子聚麀慘遭剸刃 君臣討逆謀定鋤凶第九回 失燕土偽帝作囚奴 平宣州徐氏專政柄第十回 逾黃澤劉鄩失計 襲晉陽王檀無功第十一回 阿保機得勢號天皇 胡柳陂輕戰喪良將第十二回 莽朱瑾手刃徐知訓 病徐溫計焚吳越軍第十三回 嗣蜀主淫昏失德 唐監軍諫阻稱尊第十四回 助趙將發兵圍鎮州 嗣唐統登壇即帝位第十五回 王彥章喪師失律 梁末帝隕首覆宗第十六回 滅梁朝因驕思逸 冊劉後以妾為妻第十七回 房幃溺愛婢雞司晨 酒色亡家牽羊待命第十八回 得後教椎擊郭招討 遘兵亂劫逼李令公第十九回 郭從謙突門弒主 李嗣源據國登基第二十回 立德光番後愛次子 殺任圜權相報私仇第二十一回 王德妃更衣承寵 唐明宗焚香祝天第二十二回 攻三鎮悍帥生謀 失兩川權臣碎首第二十三回 殺董璋亂兵賣主 寵從榮驕子弄兵第二十四回 斃秦王夫妻同受刃 號蜀帝父子迭稱雄第二十五回 討鳳翔軍帥潰歸 入洛陽藩王篡位第二十六回 衛州廨賊臣縊故主 長春宮逆子弒昏君第二十七回 嘲公主醉語啟戎 援石郎番兵破敵第二十八回 契丹主冊立晉高祖 述律後笑罵趙大王第二十九回 一炬成灰到頭孽報 三帥叛命依次削平第三十回 楊光遠貪利噬人 王延羲乘亂竊國第三十一回 討叛鎮行宮遣將 納叔母嗣主亂一倫第三十二回 悍弟殺兄僭承漢祚 逆臣弒主大亂閩都第三十三回 得主援高行周脫圍 迫父降楊光遠伏法第三十四回 戰陽城遼兵敗潰 失建州閩主覆亡第三十五回 拒唐師李達守危城 中遼計杜威設孤寨第三十六回 張彥澤倒戈入汴 石重貴舉國降遼第三十七回 遷漠北出帝泣窮途 鎮河東藩王登大位第三十八回 聞亂驚心遼主遄返 乘喪奪位燕王受拘第三十九回 故妃被逼與子同亡 御史敢言奉母出戍第四十回 徙建州晉太后絕命 幸鄴都漢高祖親征第四十一回 奉密諭王景崇入關 捏遺詔杜重威肆市第四十二回 智郭威抵掌談兵 勇劉詞從容破敵第四十三回 覆叛巢智全符氏女 投火窟悔拒漢家軍第四十四回 弟兄構釁湖上操戈 將相積嫌席間用武第四十五回 伏甲士駢誅權宦 潰御營竄死孱君第四十六回 清君側入都大掠 遭兵變擁駕爭歸第四十七回 廢劉宗嗣主被幽 易漢祚新皇傳詔第四十八回 陷長沙馬希萼稱王 攻晉州劉承鈞折將第四十九回 降南唐馬氏亡國 征東魯周主督師第五十回 逐邊鎬攻入潭州府 拘劉言計奪武平軍第五十一回 滋德殿病終留遺囑 高平縣敵愾奏奇勳第五十二回 喪猛將英主班師 築堅城良臣破虜第五十三回 寵徐娘賦詩驚變 俘蜀帥得地報功第五十四回 李重進涉水掃千軍 趙匡胤斬關擒二將第五十五回 唐孫晟奉使效忠 李景達喪師奔命第五十六回 督租課嚴夫人歸里 盡臣節唐司空就刑第五十七回 破山寨君臣耀武 失州城夫婦盡忠第五十八回 楚北鏖兵闔城殉節 淮南納土奉表投誠第五十九回 懲奸黨唐主施刑 正樂懸周臣明律第六十回 得遼關因病返蹕 殉周將禪位終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