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調養巧治病》頸椎病的自我調養方法:可因頸椎先天畸形、頸椎管狹窄,或肝腎虧虛,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自我調養巧治病》頸椎病的自我調養方法

自我調養巧治病

頸椎病的自我調養方法

頸椎病是指頸椎椎間盤、頸椎骨關節、軟骨及韌帶肌肉、筋膜等所發生的退行性改變及其繼發改變,致使脊髓、神經、血管等組織受到諸如壓迫、刺激、失穩等損害所發生的以頸、肩、臂部疼痛、麻木或眩暈、癱瘓等為主要表現的一系列臨床症狀,但以頸肩臂疼痛多見,故又稱頸臂綜合征。

可因頸椎先天畸形、頸椎管狹窄,或肝腎虧虛,筋骨衰退等引起,亦可因急性頸椎外傷,慢性勞損,風寒濕邪侵襲,及附近部位瘡腫所致。

頸椎病臨床表現複雜,可分為以下七類:1軟組織性;2神經根性;3脊髓性;4骨關節性;5椎動脈性;6交感神經性;7混合性。

臨床所見,神經根性佔大多數,頸椎間盤突出所致者僅佔5%,而脊髓、椎動脈和交感神經受累則較少見。

神經根性臨床表現,疼痛多局限於一側,為持續性或間歇性,常為刀割或燒灼樣痛,可由頸根部呈電擊樣向肩、上臂、前臂和手、手指放射,有時可放射到頭、耳後、背、胸部。

有麻木、發涼、沉重或蟲爬等感覺。

咳嗽噴嚏、大便用力或上肢伸展、頭頸部過伸、過屈等活動,均可誘發或加劇疼痛。

本病多見於中年以上男性,尤其是長時間低頭工作者。

本病屬於中醫「痺證」、「頭痛」、「眩暈」等病範疇。

(一)起居調養法

本病發病後應注意休息,積極治療。

而調養的關鍵在於預防本病的發生及復發(發作),這一點無論怎樣強調都不過分。

因此,對本病的起居調養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1)防止外傷。

由跌仆、碰擊、擠壓等所致頸部外傷性疾患,應徹底治癒,防止形成慢性勞損而引起反覆發作。

有些外傷不易引起注意,如坐車打瞌睡,遇急剎車時頭部突然前傾後仰可造成頸椎損傷。

父母生氣時隨意擊打、推踢孩子的頭頸、肩背部等,亦可致頸部損傷,以及一些體育運動損傷等,均可使頸部深層肌肉、韌帶和關節囊受到損害,引起椎間失穩而易發展成頸椎病。

(2)糾正生活上的不良姿勢。

頸部軟組織慢性勞損是頸椎病的病理基礎,故預防慢性勞損是預防頸椎病的重要措施。

生活上的不良姿勢是形成慢性勞損的一個主要原因,所以,糾正不良姿勢對預防頸椎病有十分重要的實際意義。

如俯臥睡姿必然扭曲頸部,易傷害1~4頸椎;長期駝背工作、生活,導致背弓大而使頸腰弓加深,從而傷害頸椎的關節囊和韌帶,致頸椎失穩而發病。

長期使用高度不合適的睡枕,及由於睡姿不良而睡枕沒有完全支撐頭枕部或頸肩部,不適合頸部的生理要求,都會傷害頸椎的韌帶和關節囊,成為頸椎病的直接病因。

因此必須糾正各種不良習慣和姿勢,提倡「保健枕調養法」(見後)。

(3)老年人的預防。

50歲以上的人,脊椎已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變存在,更需注意預防。

除注意睡姿與枕頭高度外,天氣寒冷時要注意保暖,減少縮頸聳肩、彎腰等不良姿勢,與別人談話,看書報和電影、電視時,防止過分彎曲背脊,無論坐、立、臥等各種活動,都要重視保持脊椎的正直,以免誘發頸椎病。

(4)注意體育鍛煉。

青壯年可選擇適合自己體質狀況和興趣的運動項目,如跑步、拳術、健身體操和游泳等。

老年人已有椎間結構變性的,不宜進行大運動量的跑和跳,以免引起椎間關節錯位或滑脫而發生本病,可選用太極拳、廣播操、快步走(雙手擺動大步走)或倒行、氣功等活動。

(二)心理調養法

主要採用自我暗示方法。

認為自己頸部關節穩固,肌肉有力,骨質健壯,脈絡通暢,氣血和平。

確信自己有足夠的抗病力,頸部疼痛逐漸被局限、減輕,一天比一天感覺良好。

(三)藥物調養法

基礎方:熟地30克,肉蓯蓉30克,雞血籐30克,淫羊藿12克,玳瑁30克,豨薟草30克,威靈仙18克,骨碎補18克。

本方以補腎氣、強筋骨、通經絡、活氣血而止痺痛立意,臨床上如證屬虛寒者,需加制川烏、桂枝等藥;兼有熱象者可稍加羚羊角、水牛角,老桑枝之類;兼脾虛氣弱者宜加黨參、白朮;兼失眠夢多者可加酸棗仁、珍珠母等。

(四)針灸調養法

1.毫針刺法

取穴:相應病變頸椎夾脊、大椎、風池、肩井、肩腢、外關、養老等穴。

針法:中度刺激,留針20~30分鐘,每日針1次或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

其中頸椎夾脊穴用0.5~1寸毫針,進針時針尖微向脊柱斜刺,當觸及椎體時,將針稍提起,再將針身彎向正中,使針尖呈垂直刺入,針感向頸肩部放射。

並可加溫針灸。

大椎穴用2寸毫針直刺,刺入時針尖微斜向上,深1~1.5寸,局部酸脹感向兩肩或背、肩胛部放散;風池穴用2寸針刺,針尖向對側眼眶斜刺,深1~1.5寸,使局部產生脹感並向頭頂、顳部、前額及眼眶放散;外關用3寸針向上斜刺,進針1.5~2寸,當出現酸脹感向上肢擴散時,再大幅度捻針數下,力爭使針感傳至肘、肩部;養老穴取穴時,必須屈肘,掌心對胸,刺時可向內關方向斜刺,進針1~1.5寸,使手腕產生酸麻感,並盡量向肘、肩傳導。

2.耳穴按壓法

取穴:頸椎、後項、肩、腎。

方法:常規貼壓王不留行籽於所取穴上,膠布固定。

囑患者每日自行按壓藥籽3~4次,每次5分鐘左右。

5日更換藥物1次。

3.溫針灸

主穴:病變頸椎夾脊、大椎、肩腢、曲池、三里、絕骨。

配穴:身柱、腎俞、環跳、陽陵泉、肩井、天宗、陽池、中渚。

方法:每次選4~6個穴位。

皮膚常規消毒後,毫針常規刺入,得氣後施以平補平瀉手法,留針不動,將長2厘米的艾絨段點燃後套在針柄上(燃端在下),為1壯。

每針每穴施灸2壯,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

療程間隔3~5天。

4.隔姜灸

取穴:同溫針灸。

方法:每次選3~6穴。

取鮮生薑切取厚約0.3厘米的薄片,用針刺穿數孔,上置一棗核大小的艾炷,放於穴位上點燃施灸。

灼熱難忍時可將薑片稍稍提起,稍停後,再放下施灸,直至皮膚潮紅濕潤為止。

每穴每次3~6壯,每日灸治1次,7~10次為1療程。

(五)按摩調養法

本病應用按摩手法治療,多能收到良好療效。

本文介紹的按摩手法以牽引為主,有整復椎體滑脫,擴大椎體間隙,消除腫脹,分解粘連,緩解神經根壓迫和交感神經刺激症狀,解除肌肉和血管痙攣等功能。

但必須注意以下兩點:一是注意排除禁忌證如頸椎結核、腫瘤等病;二是手法必須溫柔和緩,操作耐心細緻,禁用猛烈急驟地旋轉扳動頭頸的手法,以免造成骨折、脫位,引起顱底血循環障礙的危險。

1.準備手法

患者坐位,術者立於患者對面身側。

按壓合谷、陽溪、陽谷、曲池、小海穴各半分鐘。

2.治療手法

(1)按壓天鼎、缺盆穴各半分鐘。

(2)按壓缺盆穴後,拇指向外上方移動約半厘米處,向後下方再按壓半分鐘。

(3)術者拇指沿兩側頸後肌向下滑行至大椎穴處,兩拇指指端相對,用力橫向按壓,患者頭部同時後仰傾斜,按壓半分鐘,然後在兩側肩上部由頸根部至肩井穴處分3點按壓。

(4)按壓附分、魄戶、膏肓、神堂、譆穴各半分鐘。

(5)術者左前臂肘屈,自後側插於患者右腋下,右手持患腕略向下壓,左前臂用力向上向外提肩牽引1分鐘。

(6)按壓極泉、曲池、小海穴各半分鐘。

(7)術者左手四指搭於右肩上,拇指頂於肱骨頸後側。

右手持腕向前外側拔伸,同時左手拇指向前頂送,患肢再向後伸,反覆數次。

以患肩為中心,右手持腕先作順時針方向旋轉,再作逆時針方向旋轉,反覆數次。

再持腕用力向前拔伸數次。

(8)術者兩拇指放於頸後側,兩指相向,由上向下滑行,兩拇指對擠3次。

(9)術者兩拇指放於大椎穴兩側,先向中線推擠,再滑向上,繼而向下用力按壓半分鐘左右,起手時向上壓挑,並向外旋轉放鬆。

(10)術者立於患者背側,兩前臂尺側置於患者兩肩上。

用兩手掌托住兩側下頜,拇指頂於風池穴處,用力向上拔伸頭部,使頭稍向前傾。

拔伸1分鐘後逐漸放鬆,拇指在原處向外旋轉。

然後兩拇指在頸後肌兩側向中線對擠並向下滑行,至第七頸椎平面為止,反覆2~3次。

(11)囑患者用兩手用力抓住坐凳,術者用兩手抱住頭部兩側,拇指置於耳後,向前上方牽引頸椎。

半分鐘後在牽引下,將頭先向健側徐徐旋轉45°,在徐徐轉向患側45°,然後轉回中立位。

在輕度牽引下將頭前屈、後伸,繼而在稍前屈位,將頭再作左右旋轉各1次,速度可稍快些。

最後全部放鬆,回復原位。

(12)術者立於健側後外方,左手扶於頭頂,右手扶於患側肩頂部,兩手做相反方向分離,以牽引其患側頸部。

同法施於對側。

(13)術者兩拇指在頸後肌兩側向中線對擠,並向下滑行,至第七頸椎平面止,反覆2~3次。

手法宜輕快。

(14)術者兩拇指放於第一胸椎棘突兩側旁開1厘米處,兩拇指向中線擠壓,至中線時,拇指向上外方施轉。

下移至第二胸椎平面操作,直至對擠至第十二胸椎平面為止,反覆2~3次。

手法要求深透流暢。

(15)術者兩手分別搭於兩肩根部,拇指在肩後側,四指在肩前側,兩手用力抓捏兩肩部肌肉,並向外側滑行抓至肩峰為止。

反覆3~4次。

手法治療結束。

(六)熱熨調養法

處方:生烏頭(川烏、草烏均可)、生南星、生白附子各等份。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

每30克藥粉和以大蔥50克,鮮生薑15克搗泥調糊,用紗布包好,蒸熱,熨於阿是穴及頸椎兩側夾脊穴,每次20分鐘,每日2次。

(七)洗浴調養法

本法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絡,溫經止痛之功效。

處方:伸筋草12克,五加皮12克,制乳香12克,制沒藥12克,秦艽9克,當歸9克,紅花9克,土鱉蟲9克,路路通9克,骨碎補9克,桑枝9克,桂枝9克,川烏9克。

用法:上藥加水2000毫升,煮沸20分鐘,濾去藥渣,浸洗患部。

每次20分鐘,每日1~2次,7日為1療程。

每劑藥可用2日。

洗浴中及浴後避風寒。

(八)保健枕調養法

人的一生有1/3的時間臥床。

患者若能在睡眠時進行治療,則治療時間既長,效果又好,且不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是最理想的時間選擇。

一般習慣用枕睡覺時,枕支重點為顱的枕骨結節(仰臥)和顳骨翼(側臥),在頭顱重心線上,頸椎無依托或牽引力,故頸椎不正直,長期則會引起頸椎勞損。

若將枕支點移近頸項部,讓頭顱重心線在枕支點的遠端,則此枕一方面可對抗支撐頭重,同時產生分力使頸椎正直,維持一牽引力,經測算可獲牽引力2~3公斤,這對頸椎病臥床牽引治療已足夠,且此法持續治療時間長,無牽拉不適感,易於接受,若能養成習慣,則對頸椎病這樣的慢性病,既防且治,令人終身受益。

睡枕調養法除要調整睡姿外,睡枕的製作也很重要。

下面介紹兩種睡枕:

(1)長圓枕:作為頭顱支撐物的睡枕要有一定硬度,受壓變形則使支重點移位而失去效果。

枕的長度為40~50厘米左右,直徑10~12厘米(可根據本人頸部長短選擇,以自感舒適為好)。

使用時還可在圓枕下墊一厚2~3厘米的薄枕,以保持頭顱正直。

圓枕在耳下方,尤其側臥時壓住外耳道,耳內會嗡嗡作響,難以入睡,故側臥時枕支點可放在耳下後方乳突部或下頜部位,習慣後便可無礙。

(2)藥枕:即以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散結、溫經止痛的藥物充填睡枕,在長圓枕的基礎上,可取得更佳效果。

處方:當歸、羌活、稿本、制川烏、黑附片、川芎、赤芍、紅花、地龍、血竭、石菖蒲、燈芯草、細辛、桂枝、丹參、防風、威靈仙各300克,乳香、沒藥各200克,冰片20克。

上藥除冰片外共研細末,和入冰片,裝入枕芯。

(九)體育調養法

本病的體育調養,應以肌肉鍛煉為主,頸椎鍛煉應禁止。

因頸椎病患者的頸椎間盤已退變,椎體有增生。

若進行頸椎鍛煉,會使椎間盤加重負荷而增加損害,還會使突出物對脊髓、神經根和椎動脈增加摩擦而加重症狀。

故頸椎鍛煉不僅是不恰當的,而且是有害的。

肌肉鍛煉主要包括鍛煉僧帽肌的肩部聳動,鍛煉三角肌的抬臂運動,及上肢運動。

另外還可以兩手自我按摩頸後肌群,在按摩下輕緩地活動頸部。

其他頸椎的大幅度前俯後仰及左右旋轉都是不適宜的。

(十)氣功調養法

(1)預備式:站立或坐位。

頸部放鬆,自然呼吸,兩目平視。

(2)疏導風池:以兩拇指按風池穴。

吸氣時和呼氣時各輕揉5次,共14息。

再以兩拇、食、中指擠捏,輕叩風池穴30次.

(3)推導天柱:頭微低,以一手四指面在頸後正中,呼氣時由上向下推抹7次,吸氣時暫停,共做8息。

(4)推導血浪:用右手四指指面從頜下順胸鎖乳突肌推抹至鎖骨處。

呼氣時做,吸氣時停,男先推左側,女先推右側。

(5)轉頸導氣:吸氣時頭頸從左前轉至後,呼氣時回轉;再次呼吸向右側前後轉頸。

共8次,注意呼吸緩慢均勻。

(6)與頸爭力:兩手十指交叉抱於後項,吸氣時兩手用力向前拉,頭頸向後抗力,並仰視。

呼氣時放鬆。

共9息。

感冒的自我調養方法 支氣管炎的自我調養方法 大葉性肺炎的自我調養方法 肺膿腫的自我調養方法 慢性胃炎的自我調養方法 胃與十二指腸潰瘍的自我調養方法 胃下垂的自我調養方法 膈肌痙攣的自我調養方法 胰腺炎的自我調養方法 細菌性痢疾的自我調養方法 乙型肝炎的自我調養方法 心律失常的自我調養方法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自我調養巧治病
感冒的自我調養方法支氣管炎的自我調養方法大葉性肺炎的自我調養方法肺膿腫的自我調養方法慢性胃炎的自我調養方法胃與十二指腸潰瘍的自我調養方法胃下垂的自我調養方法膈肌痙攣的自我調養方法胰腺炎的自我調養方法細菌性痢疾的自我調養方法乙型肝炎的自我調養方法心律失常的自我調養方法動脈粥樣硬化的自我調養方法高血壓和高血壓性心臟病的自我調養方法冠心病的自我調養方法肺原性心臟病的自我調養方法心功能不全的自我調養方法腎炎的自我調養方法急性尿瀦留的自我調養方法睪丸炎的自我調養方法泌尿系感染的自我調養方法泌尿系結石的自我調養方法陽痿、早洩的自我調養方法前列腺炎的自我調養方法不育症的自我調養方法急性腦血管病的自我調養方法神經衰弱的自我調養方法面神經麻痺的自我調養方法多發性神經炎的自我調養方法癔病的自我調養方法精神分裂症的自我調養方法週期性麻痺的自我調養方法三叉神經痛的自我調養方法糖尿病的自我調養方法缺鐵性貧血的自我調養方法尿崩症的自我調養方法單純性肥胖症的自我調養方法癤的自我調養方法癰的自我調養方法丹毒的自我調養方法地方性甲狀腺腫的自我調養方法急性闌尾炎的自我調養方法膽囊炎、膽石症的自我調養方法脫肛的自我調養方法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自我調養方法頸淋巴結核的自我調養方法急性乳腺炎的自我調養方法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的自我調養方法腸梗阻的自我調養方法痔瘡的自我調養方法落枕的自我調養方法頸椎病的自我調養方法腰椎骨質增生症的自我調養方法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自我調養方法腱鞘炎的自我調養方法肱骨外上髁炎的自我調養方法肋間神經痛的自我調養方法坐骨神經痛的自我調養方法骨折的自我調養方法肩周炎的自我調養方法急性腰扭傷的自我調養方法腕管綜合征的自我調養方法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的自我調養方法足跟痛的自我調養方法骨質疏鬆症的自我調養方法蕁麻疹的自我調養方法濕疹的自我調養方法銀屑病的自我調養方法硬皮病的自我調養方法紅斑狼瘡的自我調養方法皮肌炎的自我調養方法神經性皮炎的自我調養方法帶狀皰疹的自我調養方法過敏性紫癜的自我調養方法斑禿的自我調養方法膿皰瘡的自我調養方法痤瘡的自我調養方法扁平疣的自我調養方法丹毒的自我調養方法多形紅斑的自我調養方法凍瘡的自我調養方法瘙癢病的自我調養方法黃褐斑的自我調養方法白癜風的自我調養方法手足癬的自我調養方法單純皰疹的自我調養方法口、眼、生殖器綜合征的自我調養方法疥瘡的自我調養方法日光性皮炎的自我調養方法體癬的自我調養方法阿弗他口腔炎的自我調養方法玫瑰糠疹的自我調養方法月經不調的自我調養方法痛經的自我調養方法經行頭痛的自我調養方法閉經的自我調養方法白帶異常的自我調養方法功能性子宮出血(崩漏)的自我調養方法盆腔炎的自我調養方法子宮脫垂的自我調養方法乳腺增生病的自我調養方法更年期綜合征的自我調養方法胎位異常的自我調養方法產後腹痛的自我調養方法產後身痛的自我調養方法缺乳症的自我調養方法不孕症的自我調養方法性功能低下的自我調養方法小兒肥胖病的自我調養方法小兒營養不良的自我調養方法小兒厭食症的自我調養方法小兒遺尿的自我調養方法鵝口瘡的自我調養方法鵝口瘡的自我調養方法小兒支氣管炎的自我調養方法小兒腹瀉的自我調養方法流行性腮腺炎的自我調養方法麥粒腫的自我調養方法視神經萎縮的自我調養方法原發性青光眼的自我調養方法急性結膜炎的自我調養方法上瞼下垂的自我調養方法白內障的自我調養方法斜視的自我調養方法耳聾的自我調養方法中耳炎的自我調養方法咽炎的自我調養方法牙痛的自我調養方法急性扁桃體炎的自我調養方法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症的自我調養方法聾啞的自我調養方法鼻炎的自我調養方法聲音嘶啞的自我調養方法牙周病的自我調養方法顱內腫瘤的自我調養方法喉癌的自我調養方法乳腺癌的自我調養方法食管癌的自我調養方法腸癌的自我調養方法胰腺癌的自我調養方法膀胱癌的自我調養方法惡性淋巴瘤的自我調養方法肺癌的自我調養方法胃癌的自我調養方法肝癌的自我調養方法宮頸癌的自我調養方法白血病的自我調養方法皮膚癌的自我調養方法腎癌的自我調養方法膽囊癌的自我調養方法骨髓瘤的自我調養方法甲狀腺癌的自我調養方法縱隔腫瘤的自我調養方法鼻咽癌的自我調養方法骨肉瘤的自我調養方法感冒的自我調養方法老年肺炎的自我調養方法肺結核的自我調養方法慢性支氣管炎的自我調養方法肺氣腫的自我調養方法肺心病的自我調養方法老年心律失常的自我調養方法動脈粥樣硬化的自我調養方法高血壓病的自我調養方法冠心病的自我調養方法老年病毒性肝炎的自我調養方法慢性胃炎的自我調養方法消化性潰瘍的自我調養方法便秘的自我調養方法肝硬化的自我調養方法慢性膽囊炎的自我調養方法胃下垂的自我調養方法潰瘍性結腸炎的自我調養方法老年貧血的自我調養方法老年白血病的自我調養方法老年期糖尿病的自我調養方法肥胖病的自我調養方法高血脂症的自我調養方法老年甲狀腺機能亢進的自我調養方法慢性腎炎的自我調養方法腎盂腎炎的自我調養方法腎功能衰竭的自我調養方法下尿道疾病的自我調養方法泌尿系結石症的自我調養方法腦血管疾病的自我調養方法腦動脈硬化的自我調養方法震顫麻痺的自我調養方法老年性癡呆的自我調養方法癲癇的自我調養方法失眠的自我調養方法偏頭痛的自我調養方法精神病的自我調養方法急性闌尾炎的自我調養方法腸梗阻的自我調養方法膽石症的自我調養方法痔瘺的自我調養方法脫肛的自我調養方法老年瘙癢症的自我調養方法銀屑病的自我調養方法脂溢性皮炎的自我調養方法老年性干皮病的自我調養方法接觸性皮炎的自我調養方法藥疹的自我調養方法老年性白髮的自我調養方法老年性脫髮的自我調養方法老年疣的自我調養方法老年角化病的自我調養方法骨質蔬松的自我調養方法骨關節炎的自我調養方法類風濕的自我調養方法頸椎病的自我調養方法肩周炎的自我調養方法腰痛的自我調養方法股骨頸骨折的自我調養方法風濕病的自我調養方法顳頜關節病的自我調養方法美尼爾氏病的自我調養方法老年性耳聾的自我調養方法耳鳴的自我調養方法老年性鼻出血的自我調養方法老年期陽痿的自我調養方法老年男性異常勃起的自我調養方法更年期綜合征的自我調養方法支氣管肺癌的自我調養方法食道癌的自我調養方法胃癌的自我調養方法原發性肝癌的自我調養方法腸癌的自我調養方法陰莖癌的自我調養方法子宮頸癌的自我調養方法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