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調養巧治病
小兒厭食症的自我調養方法
厭食症是指小兒較長時間見食不貪,食慾降低,甚則拒食的一種病症。
多發於學齡前兒童。
體內缺鋅、不良的飲食習慣、不正確的餵養方法及急慢性疾病的影響等,均可導致厭食的發生。
臨床主要症狀為食慾減低,不思飲食,腹脹,面色萎黃,精神不振,便溏或大便不成形,舌淡苔黃,脈軟。
中醫認為小兒脾胃嬌嫩,胃腸消化功能不全,若受冷暖刺激、饑飽失調或貪吃生冷,就會損傷脾胃,引起小兒胃口不好,飲食不下。
本症中醫稱之為「納呆」、「惡食」。
病久不愈可轉為「疳積」。
(一)起居調養法
厭食的產生大多與不良的飲食習慣和不正確的餵養方法有關,因此應糾正不良習慣,不能偏食、挑食,飯前禁止零食和水果,以免影響食慾。
孩子進食時,家長既不能無原則地遷就,也不可過分勉強,更不能因孩子不願進食而打罵或恐嚇,避免造成心理創傷而加劇厭食症。
(二)藥物調養法
1.常用驗方
(1)雞內金粉,每日2次,每次1.5克,吞服。
(2)生黃芪6克,白朮6克,茯苓6克,木瓜6克,石斛5克,谷芽5克,神曲3克,冰糖8克,水煎服,7劑為1療程。
(3)生谷芽15克,荷葉6克,香櫞皮6克,佛手6克,白芍15克,甘草3克,使君子15克,冬瓜子12克,水煎內服。
(4)生薑250克,黨參250克,山藥250克,蜂蜜300克。
生薑取汁,黨參、山藥研末,攪勻後慢慢熬成膏。
每次服5克,每日3次,連服數日。
2.中成藥方
(1)香砂養胃丸,每日2次,每次3~6克。
(2)枳術丸,每日2次,每次3~6克。
(3)人參健脾丸,每日2次,每次3~6克。
(三)針灸調養法
(1)毫針速刺中脘、足三里、內關、脾俞、胃俞。
三稜針點刺四縫穴,擠出少量黃白色液體。
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
也可採用艾條溫和灸法,每穴灸5~10分鐘。
(2)耳穴貼壓法:取脾、胃、大腸、內分泌、胰、交感穴,採用貼壓王不留行籽法。
每週2次,10次為1療程。
(四)推拿調養法
主要採用捏脊方法,捏3~5遍,每捏3下將脊背的皮提1下。
亦可輔以揉按足三里、內關、中脘諸穴。
(五)飲食調養法
患厭食症的小兒食慾很差,可在飯前服山楂片或山楂醬以開胃,同時注意避免吃油膩、堅硬、過甜、過冷的食物和飲料,合理安排飲食。
並可配合下列食療方法:
(1)大棗肉250克,生薑50克,生內金60克,白朮120克,桂皮9克,白糖適量。
將上藥焙乾,研末和勻,加糖和麵粉做成小餅,烘熟。
每次服2~3個,空腹作點心食。
(2)鯽魚100克,薏米15克,羊肉50~100克。
鯽魚去鱗及內臟,羊肉切片,與薏米同煮湯後調味食。
隔日1次。
(3)大棗10~20枚,鮮橘皮15克。
將大棗炒焦,與橘皮加沸水沖泡,飯前代茶飲。
每日1次。
(4)山楂50克,炒麥芽50克,大米100克,紅糖15克。
先煎山楂,再入麥芽、大米、紅糖煮粥,每日服2次。
(六)敷臍調養法
對於服藥困難或不願接受其他療法的患兒,可採用藥物敷貼肪部的方法,簡便易行,無痛苦。
選方如下:
炙黃芪、雞內金、焦白朮、五穀蟲各6克,炒山藥10克。
研末,調成糊狀,敷貼於臍部,以膠布固定。
每週2~3次,10次為1療程。
感冒的自我調養方法 支氣管炎的自我調養方法 大葉性肺炎的自我調養方法 肺膿腫的自我調養方法 慢性胃炎的自我調養方法 胃與十二指腸潰瘍的自我調養方法 胃下垂的自我調養方法 膈肌痙攣的自我調養方法 胰腺炎的自我調養方法 細菌性痢疾的自我調養方法 乙型肝炎的自我調養方法 心律失常的自我調養方法
分類:古代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