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調養巧治病》急性腦血管病的自我調養方法:出血性中風包括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缺血性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自我調養巧治病》急性腦血管病的自我調養方法

自我調養巧治病

急性腦血管病的自我調養方法

急性腦血管病亦稱「中風」或「腦卒中」,可分為出血性和缺血性兩大類。

出血性中風包括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缺血性中風包括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血栓形成和腦栓塞。

臨床上腦血栓形成最為常見,腦出血次之。

腦血栓形成是由於顱內外供應腦部的動脈血管壁發生病理性改變,血流緩慢或血液成分改變和粘度增加而形成血栓,致使血管閉塞。

臨床上一般是在安靜狀態下起病,可出現偏癱、失語、偏盲或有眩暈、耳鳴耳聾、復視、語音不清等,嚴重者可出現神昏。

腦出血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的較大面積出血,又稱腦溢血。

一般在動態下起病,常由情緒激動、用力而誘發,起病急驟,初始多有劇烈頭痛、噁心嘔吐、偏癱,甚至昏迷,嚴重者可很快死亡。

祖國醫學稱這類疾病為「中風」、「卒中」或「真頭痛」,系由臟腑氣血陰陽失調、氣血逆亂於腦所致。

多見於50歲以上有動脈硬化、高血壓病史的中老年人。

此類疾病病情多較重,預後較差,故平時應注意生活調攝,特別是對於高血壓、動脈硬化患者;在發病後更應積極調養鍛煉,盡可能恢復肌體健康。

(一)起居調養法

由於急性腦血管病多由情緒激動或用力時引發,所以平時應保持心情舒暢,注意勞逸適度,不可過分用力,特別是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患者應注意定期測量血壓,堅持服用降壓藥,情緒不可過於激動,平時應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保持大便通暢。

在秋冬之季,注意保暖,早晨鍛煉時不要外出過早,可進行一些不太劇烈的活動,如慢跑、散步、打太極拳等。

在發病後的急性期,患者多有意識障礙,應注意絕對安靜臥床,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動,可使患者頭部略抬高,稍後仰,頸部不可向前傾斜,以防局部血管受壓而導致腦水腫。

同時注意保持室內安靜,空氣新鮮,避免對流風和噪音對患者的刺激。

在恢復期,有肢體癱瘓的患者應進行肢體功能鍛煉,失語患者應加強語言訓練。

(二)心理調養法

由於情緒過於激動、惱怒會導致腦出血的發生,所以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的人應注意保持心情平和。

在疾病的恢復期,多數患者由於癱瘓在床或活動不利、語言障礙等,常悲觀沮喪,心情煩躁,這時應注意轉移其注意力,使其思想從病痛中解脫出來,可與之談天、下棋、讀書等,使患者心緒穩定,重新樹立生活信心,積極致力於疾病的康復。

(三)飲食調養法

在飲食方面,應以清淡素食為主,不宜食用高脂肪、高膽固醇、高熱量的食品。

因晚上暴飲暴食易誘發中風,尤應注意;烈酒、吸咽或辛辣刺激之品如咖啡、濃茶、辣椒等可興奮大腦,升高血壓,應盡量避免食用。

中風患者的飲食應以清淡為宜,急性發作期昏迷的患者應當禁食,如病者逐漸清醒,可鼻飼或口服全流或半流少渣飲食,如稀粥、綠豆湯、豆漿,並可根據季節選用一些果汁,如西瓜汁、梨汁、荸薺汁等,蔬菜可選用白菜、菠菜、芹菜、冬瓜、黃瓜等調配煮湯服食。

恢復期,可進食半流低脂肪飲食,宜選用稀粥、麵條、荷葉粥、赤豆苡米粥,並可配加低脂、低膽固醇、高蛋白的肉類,如兔肉、蛙肉、魚肉等,不論在急性期或恢復期,均不宜食辛辣刺激厚味之品,並戒煙酒。

茶方一例:綠茶、槐花、菊花各3克,共置杯中,白開水沖泡,加蓋5分鐘,代茶頻頻飲用,對高血壓有頭痛、眩暈等症者尤好,對中風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四)藥物調養法

1.驗方單方:

(1)蓖麻子適量,搗爛貼敷患部,左歪貼右,右歪貼左。

適用於中風後口眼歪斜,語言不利者。

(2)秦艽10克,桑枝15克,地骨皮10克,炒石斛15克,水煎服,每日1劑。

適用於中風半身不遂,肢體麻木,活動不利者。

2.中成藥:

(1)大活絡丹:每次1丸,每日服2次,適用於中風痰厥所致的癱瘓。

(2)華佗再造丸:每次8克,每日2~3次,連服10天停藥1天,服30天為1療程,可連服2~3個療程。

適用於中風痰濕瘀血內阻經絡而致癱瘓者。

(五)針灸調養法

1.體針療法

主穴上肢取肩腢、曲池、外關、合谷、後溪;下肢取環跳、髀關、血海、陽陵泉、委中、崑崙、三陰交、太沖、足三里,用平補平瀉法,針刺每日或隔日1次,留針20~30分鐘。

失語加廉泉,並配合頭針;面癱加地捲、頰車、迎香、四白等穴。

2.頭針療法

取穴為患肢對側運動區、感覺區、言語一區、言語二區、言語三區,中度刺激,隔日1次,可根據失語和患肢情況選擇相應部位。

針灸治療急性腦血管病後遺症,對於發病在3個月之內者有較好療效,若病程超過半年則療效多不理想。

針治的同時,可適當配合推拿治療及功能鍛煉。

(六)推拿調養法

推拿療法是腦血管意外後遺症的一種輔助療法,但病情重,神志不清,不能合作的患者則不適於推拿治療。

治療部位多取胸腹部、上下肢、腰背部及頭、面部。

順序如下:

1.患者仰臥,醫者立於右側。

(1)用單手掌從上胸璇璣穴至氣海穴,輕撫幾遍。

(2)用單手拇指或中指按、揉膻中、巨闕、中脘、建裡、氣海等穴。

(3)在胸部左、右乳中穴與膻中穴平線上,在腹部神闕、肓俞、天樞、大橫各穴平線上,從胸部的右側向左平推,然後經腹部由左向右摩挲回來,以上約進行3分鐘,可寬胸利膈,疏理上逆橫逆之肝氣。

2.在患側上肢推拿。

(1)扶起患側上肢,用另一手由上而下輕撫幾遍;

(2)一手握住患手,一手由上而下拿捏上肢一側肌肉,兩手輪流拿;

(3)一手扶患肢,一手用拇指或中指按壓肩腢、臂臛、曲骨、少海、手三里、合谷等穴;

(4)一手活動腕部,一手在陽溪、陽谷、陽池、中泉、大陵、大淵、神門、內關、外關等穴處揉、按、拿、捏等;

(5)一手扶住患側手指,一手在患指上進行輕擦、捻動、搓揉、彈、捊等。

以上共約進行5分鐘。

3.在患側下肢推拿,注意要脫去厚褲。

(1)首先在下肢正前、兩側均由上而下平推幾遍;

(2)用拇指在氣沖、邁步、伏兔、足三里。

解溪、衝門、血海、三陰交等穴上按壓,不便於按的掐拿;

(3)在下肢正前、兩側以空拳、側掌、空掌以及集束的五指進行扣打、拍打、擊刺;

(4)最後輕扶幾遍結束。

約進行5~7分鐘。

4.患者取俯臥位推拿。

在其背、腰部用常規捏脊手法推拿,重點按肝俞、腎俞、腰陽關、命門等穴,約進行5分鐘。

在下肢後面推拿,手法順序如前,重點按壓環跳、風市、承扶、委中、委陽、崑崙、申脈等穴,亦進行約5分鐘。

以上手法不必每次全做,可視具體病情適當選用,每次治療時間一般在15~30分鐘為宜。

注意對關節發僵,曲伸不利的,不要用蠻力強拉,要耐心推拿,一次不行多次進行,使其慢慢恢復功能。

(七)氣功調養法

(1)功法一:靜坐端正,怒目揚眉,然後慢慢轉頭,左顧右盼。

頭在正面時吸氣,頭左右顧盼時念「噓」字,聲調要舒長綿緩。

本法對中風病症有緩解症狀、預防復發的作用。

(2)功法二:仰趾五息法。

站、坐、臥均可,站立時雙腳分開與肩同寬,腳尖向前,兩眼平視;坐式取自然坐位,上體端正地背靠牆壁或椅背,盡可能使髖、膝關節屈曲成90°,兩手輕握,放於大腿中部;臥式取仰臥,上下肢自然伸直。

姿勢調好後,使心神安靜,呼吸均勻,然後盡量伸仰兩足趾並意守之,持續5次呼吸時間,放鬆足趾,回復原位。

每次可反覆進行兩三遍。

此法除能治療半身不遂外,還能治療腰背痺痛,改善聽覺。

可每日進行2~3次。

(八)其他調養法

(1)藥浴療法:將生草烏、桂枝、紅花、老鸛草、生薑、辣椒各30克,加水煮1小時許,倒入浴缸,扶病人浸泡入浴,起俗時用溫水沖洗乾淨,隔日1次。

(2)健身球、棍療法:將健身球在手中盤玩,或把圓木棍踩在腳下來回滾動,次數不限,以不勞累為度,此法無病可健身,有病能療疾,用於偏癱尤為適宜。

(3)生活鍛煉法:鍛煉以日常生活起居為中心。

一練翻身、起臥、手足曲伸抬起等床上動作,這些動作有的需要借助於床頭繩帶牽引;二練坐,先在床邊坐,再下床坐椅子,先練平衡坐,後練前傾後仰左右搖晃等動作;三練走,先訓練站立可靠他人扶助,以後拄拐行走,最後可望獨立行走。

在這過程中要注意量力而行,循序而進,切忌急於求成。

高血壓和高血壓性心臟病的自我調養方法 冠心病的自我調養方法 肺原性心臟病的自我調養方法 急性尿瀦留的自我調養方法 睪丸炎的自我調養方法 癔病的自我調養方法 糖尿病的自我調養方法 急性闌尾炎的自我調養方法 急性乳腺炎的自我調養方法 頸椎病的自我調養方法 急性腰扭傷的自我調養方法 銀屑病的自我調養方法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自我調養巧治病
感冒的自我調養方法支氣管炎的自我調養方法大葉性肺炎的自我調養方法肺膿腫的自我調養方法慢性胃炎的自我調養方法胃與十二指腸潰瘍的自我調養方法胃下垂的自我調養方法膈肌痙攣的自我調養方法胰腺炎的自我調養方法細菌性痢疾的自我調養方法乙型肝炎的自我調養方法心律失常的自我調養方法動脈粥樣硬化的自我調養方法高血壓和高血壓性心臟病的自我調養方法冠心病的自我調養方法肺原性心臟病的自我調養方法心功能不全的自我調養方法腎炎的自我調養方法急性尿瀦留的自我調養方法睪丸炎的自我調養方法泌尿系感染的自我調養方法泌尿系結石的自我調養方法陽痿、早洩的自我調養方法前列腺炎的自我調養方法不育症的自我調養方法急性腦血管病的自我調養方法神經衰弱的自我調養方法面神經麻痺的自我調養方法多發性神經炎的自我調養方法癔病的自我調養方法精神分裂症的自我調養方法週期性麻痺的自我調養方法三叉神經痛的自我調養方法糖尿病的自我調養方法缺鐵性貧血的自我調養方法尿崩症的自我調養方法單純性肥胖症的自我調養方法癤的自我調養方法癰的自我調養方法丹毒的自我調養方法地方性甲狀腺腫的自我調養方法急性闌尾炎的自我調養方法膽囊炎、膽石症的自我調養方法脫肛的自我調養方法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自我調養方法頸淋巴結核的自我調養方法急性乳腺炎的自我調養方法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的自我調養方法腸梗阻的自我調養方法痔瘡的自我調養方法落枕的自我調養方法頸椎病的自我調養方法腰椎骨質增生症的自我調養方法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自我調養方法腱鞘炎的自我調養方法肱骨外上髁炎的自我調養方法肋間神經痛的自我調養方法坐骨神經痛的自我調養方法骨折的自我調養方法肩周炎的自我調養方法急性腰扭傷的自我調養方法腕管綜合征的自我調養方法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的自我調養方法足跟痛的自我調養方法骨質疏鬆症的自我調養方法蕁麻疹的自我調養方法濕疹的自我調養方法銀屑病的自我調養方法硬皮病的自我調養方法紅斑狼瘡的自我調養方法皮肌炎的自我調養方法神經性皮炎的自我調養方法帶狀皰疹的自我調養方法過敏性紫癜的自我調養方法斑禿的自我調養方法膿皰瘡的自我調養方法痤瘡的自我調養方法扁平疣的自我調養方法丹毒的自我調養方法多形紅斑的自我調養方法凍瘡的自我調養方法瘙癢病的自我調養方法黃褐斑的自我調養方法白癜風的自我調養方法手足癬的自我調養方法單純皰疹的自我調養方法口、眼、生殖器綜合征的自我調養方法疥瘡的自我調養方法日光性皮炎的自我調養方法體癬的自我調養方法阿弗他口腔炎的自我調養方法玫瑰糠疹的自我調養方法月經不調的自我調養方法痛經的自我調養方法經行頭痛的自我調養方法閉經的自我調養方法白帶異常的自我調養方法功能性子宮出血(崩漏)的自我調養方法盆腔炎的自我調養方法子宮脫垂的自我調養方法乳腺增生病的自我調養方法更年期綜合征的自我調養方法胎位異常的自我調養方法產後腹痛的自我調養方法產後身痛的自我調養方法缺乳症的自我調養方法不孕症的自我調養方法性功能低下的自我調養方法小兒肥胖病的自我調養方法小兒營養不良的自我調養方法小兒厭食症的自我調養方法小兒遺尿的自我調養方法鵝口瘡的自我調養方法鵝口瘡的自我調養方法小兒支氣管炎的自我調養方法小兒腹瀉的自我調養方法流行性腮腺炎的自我調養方法麥粒腫的自我調養方法視神經萎縮的自我調養方法原發性青光眼的自我調養方法急性結膜炎的自我調養方法上瞼下垂的自我調養方法白內障的自我調養方法斜視的自我調養方法耳聾的自我調養方法中耳炎的自我調養方法咽炎的自我調養方法牙痛的自我調養方法急性扁桃體炎的自我調養方法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症的自我調養方法聾啞的自我調養方法鼻炎的自我調養方法聲音嘶啞的自我調養方法牙周病的自我調養方法顱內腫瘤的自我調養方法喉癌的自我調養方法乳腺癌的自我調養方法食管癌的自我調養方法腸癌的自我調養方法胰腺癌的自我調養方法膀胱癌的自我調養方法惡性淋巴瘤的自我調養方法肺癌的自我調養方法胃癌的自我調養方法肝癌的自我調養方法宮頸癌的自我調養方法白血病的自我調養方法皮膚癌的自我調養方法腎癌的自我調養方法膽囊癌的自我調養方法骨髓瘤的自我調養方法甲狀腺癌的自我調養方法縱隔腫瘤的自我調養方法鼻咽癌的自我調養方法骨肉瘤的自我調養方法感冒的自我調養方法老年肺炎的自我調養方法肺結核的自我調養方法慢性支氣管炎的自我調養方法肺氣腫的自我調養方法肺心病的自我調養方法老年心律失常的自我調養方法動脈粥樣硬化的自我調養方法高血壓病的自我調養方法冠心病的自我調養方法老年病毒性肝炎的自我調養方法慢性胃炎的自我調養方法消化性潰瘍的自我調養方法便秘的自我調養方法肝硬化的自我調養方法慢性膽囊炎的自我調養方法胃下垂的自我調養方法潰瘍性結腸炎的自我調養方法老年貧血的自我調養方法老年白血病的自我調養方法老年期糖尿病的自我調養方法肥胖病的自我調養方法高血脂症的自我調養方法老年甲狀腺機能亢進的自我調養方法慢性腎炎的自我調養方法腎盂腎炎的自我調養方法腎功能衰竭的自我調養方法下尿道疾病的自我調養方法泌尿系結石症的自我調養方法腦血管疾病的自我調養方法腦動脈硬化的自我調養方法震顫麻痺的自我調養方法老年性癡呆的自我調養方法癲癇的自我調養方法失眠的自我調養方法偏頭痛的自我調養方法精神病的自我調養方法急性闌尾炎的自我調養方法腸梗阻的自我調養方法膽石症的自我調養方法痔瘺的自我調養方法脫肛的自我調養方法老年瘙癢症的自我調養方法銀屑病的自我調養方法脂溢性皮炎的自我調養方法老年性干皮病的自我調養方法接觸性皮炎的自我調養方法藥疹的自我調養方法老年性白髮的自我調養方法老年性脫髮的自我調養方法老年疣的自我調養方法老年角化病的自我調養方法骨質蔬松的自我調養方法骨關節炎的自我調養方法類風濕的自我調養方法頸椎病的自我調養方法肩周炎的自我調養方法腰痛的自我調養方法股骨頸骨折的自我調養方法風濕病的自我調養方法顳頜關節病的自我調養方法美尼爾氏病的自我調養方法老年性耳聾的自我調養方法耳鳴的自我調養方法老年性鼻出血的自我調養方法老年期陽痿的自我調養方法老年男性異常勃起的自我調養方法更年期綜合征的自我調養方法支氣管肺癌的自我調養方法食道癌的自我調養方法胃癌的自我調養方法原發性肝癌的自我調養方法腸癌的自我調養方法陰莖癌的自我調養方法子宮頸癌的自我調養方法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