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謎
劉備的陵墓在何處?
三國創始人,基業最大的是曹一操一,壽命最長的是孫權,可是他們的最終歸宿處:漳河畔西門豹祠的曹一操一墓地,隨之日月春秋逝去而已不可尋;孫權南京蔣陵在明初猶在,但自朱元璋毀雞鳴寺建孝陵,它被留下來看陵門,此後雖然號稱梅花山的孫陵岡尚存,但當年蔣陵的宏偉規模,亦僅是紫金山下一土丘了。
和魏、吳兩個創業者相比,基業最小,稱帝也短的蜀漢昭烈帝劉備,死後所葬的惠陵,已經歷長達1700多年,風風雨雨,夕一陽一漁鼓,至今仍依傍著武侯祠巍然屹立。
比起曹一操一、孫權的最後歸宿,那是幸運得多了,就是從縱向比,也比他前後那兩個曾割據四川稱王立國的公孫述和李雄死無葬身之地要好些,總算有一塊方寸的埋身之處,有詩為證:「君不見公孫躍馬歸烏有,悍骨知他何處朽。
又不見李雄建多珠玉,麒麟古塚無蹤跡。
誰似君王百代思,鬼神呵護無盡時。」
(明劉道開,見《古今圖書集成》第五百九十六卷成都府部)
從現有材料,未見有惠陵被發掘、盜挖的文字記錄。
清褚人蠖《堅瓠集》說:「嘉靖中,盜發蜀先主墓,數盜一穴一墓而入。
見兩人張燈對棋,侍衛十餘。
盜驚拜謝,一人顧謂曰:「爾欲飲乎?『乃各飲以一杯,兼乞與玉帶數條,命速出。
盜出外,口已漆矣,帶乃巨蛇也。
視其一穴一已如舊矣。」
此說借盜墓者進入惠陵受到懲罰事,比喻劉備墓不可盜挖,也說明了劉備墓從未被盜挖。
可是中國歷史幾千年,帝皇幾百個,很少沒有皇帝陵墓被盜挖的,那麼劉備惠陵為什麼沒有被盜挖?因此,兩宋時候就有人懷疑,惠陵不是劉備真墓,它只是紀念劉備的衣冠塚。
劉備的真墓只能是在他病死的白帝城(四川奉節)處。
此說幾百年來多有流傳。
據說,60年代郭沫若路過奉節城時,也說過劉備真墓不在成都,而是在奉節。
1985年,陳劍提出劉備一屍一體葬在奉節說。
他有三條理由:第一,奉節四月份後天氣炎熱,一屍一體最易腐爛發臭,要將它送到千里之遙的成都,實在不易;第二,據宋元以來典籍和地方志記載,甘皇后葬於奉節。
而據《三國誌》,甘皇后是與劉備合葬的,但她卻沒有葬在惠陵,可見劉備也是葬在奉節的;第三,劉備墓在奉節,在歷史上多有傳說,近年奉節城裡多處出現人工隧道口,很像墓道,而且其走向均指向原府署(現縣人民政一府大院)。
(《天府新論》1985年第3期)陳劍還說,近年,文物探測隊曾使用超聲波開展物探,發現在大院所在地底深處,埋藏有兩個建築結構,分別為18米到15米長,高5米。
有專家認為它很可能就是劉備和甘夫人的真正墓葬。
但譚良嘯、呂一飛不同意此說,他們針對陳劍說作了批駁,認為劉備葬於惠陵,史志言之確鑿。
我國早發明一屍一體防腐術;至於甘皇后葬處,《三國誌。
先主甘皇后傳》有詳記,「後卒,葬於南郡(湖北江陵),章武二年,追諡皇思夫人,遷葬於蜀,未至而先主殂隕。
丞相亮上言:……會大行皇帝崩,今皇思夫人(甘皇后)神柩以到,又梓宮在道,園陵將成,安厝有期。
……筆昭烈皇后(甘皇后)宜與大行皇帝合葬,臣請太尉告宗廟,布露天下,具禮儀別奏。
制曰可。」
按劉備是公元223年(蜀漢章武三年)四月,死於白帝城永安宮的。
翌月,他的梓宮自永安宮護運到成都,八月安葬於惠陵,此處稱「梓宮在道,園陵將成」,是指劉備之柩正在由永安運往成都的途中,成都的惠陵正在加速修建中,這份奏章是在白帝城(或正在途中)的丞相諸葛亮給成都的後主劉禪的,可見劉備和甘皇后確是合葬於惠陵的。
譚良嘯等認為,「劉備雖死於奉節白帝城,但確係運回成都安葬。
此事陳壽的《三國誌》記載甚明,陳壽生長在蜀地,曾在蜀國為官,豈能將國君的墓地錯記?」
(《巴蜀之謎》)
四川社科院學者沈伯俊近日也就筆者詢問,持「劉備惠陵系真墓」說,他提出「最簡單的理由有二:(一)史書明言劉備還葬成都;(二)所謂天熱一屍一體難運之說,亦站不住腳。
秦始皇比劉備早死400多年,仍不顧路遙,還葬鹹一陽一,到劉備時,防腐技術大有發展,何不可運一屍一回成都?」
而「所謂奉節地下發掘古墓,實不可信」。
《三國誌》記載應屬可信,陳壽寫《蜀志》且還引用了大批蜀漢檔案材料,但他畢竟不是與劉備、諸葛亮所處同時代的人;而有關帝王陵墓因防百年後盜挖之災,從來就是虛虛實實、假假真真,即使當時人員也未必能梳理清楚,所謂劉備的真墓假墓,那都是本本或傳之於口碑之說。
所謂奉節說,其所以能夠不脛而走,撲朔迷一離,也不能不說是一種文化心理現象。
這裡有人們對於古墓葬的新奇,更有對於劉備這個三國風雲人物、一代梟雄的理念,而奉節確實和劉備有別緻的地域姻緣,人傑地靈,由此推測和附會,以帝王傳統的神秘行為而滋生自己的神秘感念,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既然有關人士已提出這個疑竇,有繫鈴還得解鈴,因此要解一開它,看來仍得要作一番實地勘察才是哩!
(盛巽昌)
有沒有過堯舜禪讓? 周太王亶父號「古公」嗎? 武王伐紂究竟在哪一年? 周穆王到過西域嗎? 太伯是吳國的開創者嗎? 越王勾踐是否夏禹的後代? 春秋五霸指的是哪五霸? 曹操赤壁戰敗的原因是什麼? 北朝17位帝后為何出宮為尼? 建文帝的下落如何? 明景帝是有疾而終還是被害身亡? 崇禎皇帝死於何地?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