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謎
「商人」名稱是怎樣產生的?
因為社會分工,人們從事著各種各樣的活動,形成了名目繁多的職業。
而每一種職業名稱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社會歷史因素。
我們通常把專門從事商品買賣、交換活動的人叫作「商人」,把這種活動稱為「商業」。
「商」字緣何而來?含義何在?對此,人們進行了種種推測。
從現有資料來看,人們多把「商人」名稱的由來與商代的歷史聯繫起來。
早在1927年,徐中舒在《國學論叢》第1卷第1號上著文指出:由於商人重視商業和善於經商,所以「商賈之名,疑即由殷人而起」。
其依據是《左傳。
昭公十六年》中的以下一段材料:韓起有一副玉環,其中的一個在鄭國的商人手裡。
韓起向鄭伯請求,子產不給,說:「這不是公家府庫中保管的器物,寡君不知道。」
……韓起向商人購買玉環,已經成交了。
商人說:「一定要告訴君大夫!」韓起向子產請求說:「前些時候我請求得到這隻玉環,執政認為不合於道義,所以不敢再次請求。
現在商人那裡購買,商人說『一定要把這事報告』,謹敢以此作為請求。」
子產回答說:「從前我們先君桓公和商人們都是從周朝遷居出來的,並肩協作來到這塊土地,砍去野草雜木,一起居住在這裡;世世代代都有盟誓,用以互相信賴。
誓辭說:」你不要背叛我,我不要強買你的東西,不要乞求,不要掠奪。
你有賺錢的買賣和寶貴的貨物,我也不加過問。
『仗著這個有信守的盟誓,所以能互相支持到今天。
現在您帶著友好的情誼光臨敝邑,而告訴我們去強奪商人的東西,這是教導敝邑背棄盟誓,未免不可以吧!如果得到玉環而失去諸侯,那您一定是不幹的。
「從這裡可以知道,武王滅殷後,把殷商遺民分給了各諸侯國。
魯、衛等國分到的是手工業者或種田人,而鄭國分到的則是做買賣的生意人。
鄭桓公對待這些殷商遺民,一方面要求他們務農,另一方面又仍允許他們在農事之暇從事商業活動。
李亞農據此明確地指出:」由於殷人善賈,周人重農,後來周人以賤視殷人鄙視賈人,竟通稱賈人為商人了。
這就是中國人稱生意人為『商人』的緣由「。
(《李亞農史論集》,第471頁)同時,李亞農在其《殷代社會生活》書中,多側面地考證和敘述了殷商時期的商業發展概況,以證明商人的重商善賈。
郭沫若在《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一文中,則根據《尚書。
酒誥》的「肇牽車牛遠服賈」一語推測說:「肇者始也,可見在周初人的眼目中認商行為是始於殷。
大約就因為這樣,所以後世稱經營這種行為的人便為『商人』的吧「(《十批判書》第15頁)。
他又在《中國史稿》中說,由於農業、手工業和畜牧業之間的分工與各產業部門內部分工的日趨鞏固和加強,商品生產和交換在商代取得顯著發展,『商人』的名稱可能即由此而來。
可見,郭沫若對」商人「名稱的起源問題雖沒有下肯定的結論,但不認為」商人「之名是周人賤視殷人、鄙視賈人而形成的專有名詞。
近年來,對「商人」名稱的起源問題又有人進行了新研究。
其論證全面、影響較大的是吳慧所著的《中國古代商業史》。
他認為商王朝覆亡後,商族人成了周朝的種族奴隸,被迫遷居到各地,由周朝嚴密監視和統治。
一些原先的商朝貴族和平民雖然仍能「各居其宅,田其田」,保有一部分田宅和享有自一由民的身份,但經濟狀態已不如昔日,甚至不能很好地贍養家屬。
為了增加收入,他們聽從了周公的告誡,把經營商業作為自己的副業,商貴族一向脫離生產,身無長技,不能像其他奴隸一樣可以從事農業或手工業生產,在「殷人重賈」風氣的影響下,只好做他們熟悉的買賣行當。
而那些曾因反抗而被剝奪土地和政治權利的商代遺民,除了受官府的驅使去做買賣外,沒有其它出路。
因此,「做買賣幾乎就成了商遺民以及原先商族的奴隸的主要職業,從事這一行業的也以這些人為多數」。
在周人的心目裡,做買賣的人就是商人,商亡後,這個印象就更深刻了。
以後,雖然商、周兩族的民族界限逐漸泯滅了,買賣人不再以商族人為主體,但人們仍把「商人」作為買賣人的通稱,並把「行商坐賈」也統稱為「商人」。
這裡清楚地指明了周初「商人」的形成原因和構成一人員的身份與「商人」概念的內容,並指出,「商業」、「商品」、「商旅」諸詞的形成,都與商朝的歷史有關。
上述幾種看法雖然觀察角度不同,徵引的史料亦有差異,在一些具體的細節問題上也還存在著差別,認識不盡一致,但就其總體來說,彼此間的共同點是將「商人」名稱的起源與殷商遺民聯繫起來考察。
王志昌發表了與此完全不同的看法。
他一反常規,不談殷商遺民,而是從「商丘」、「商國」這兩個地名與國名入手。
他指出,在夏代,契的孫子相土被封於「商丘」,因此稱為商國,而商國的人則稱為商人。
被封在「商丘」的相土,「他看到商丘地點適中,廣闊平坦,交通方便,便發明了馬車,用馬駕車的方法運輸貨物,往來買賣……當時商國的人們紛紛倣傚,東奔西走,南來北往,到周圍的一些小一柄一、部落做買賣,從事商業活動」。
由於從事商業活動時間最早、人數最多的是商國人,所以「周圍一些小一柄一的人們慢慢地形成了一個習慣的認識,一見做買賣的人便認為是商國人,稱他們為商(國)人。
於是『商人』便成了做買賣的代名詞。
這就是『商人』這個名稱的來歷」。
商國源於「商丘」,「商人」出自商國,此所謂「商丘說」。
此說的一個獨到之處就是認為最初出現「商人」名稱不是通常人們所主張的周初,而要更早;自然,它也不是周人對他們的蔑稱,而是「商周圍一些小一柄一的人們」對買賣人的稱呼。
(《商丘。
商國。
商人——「商人」名稱的來歷》載《北京商學院學報》1982年第3期)在王文刊出之後,又有同志對這個觀點持全盤否定態度(見《「商人」名稱源於商丘說質疑》,載《北京商學院學報》1983年3期)。
可見,「商人」名稱的起源問題仍在探討之中。
(黃顯功)
有沒有過堯舜禪讓? 周太王亶父號「古公」嗎? 武王伐紂究竟在哪一年? 周穆王到過西域嗎? 太伯是吳國的開創者嗎? 越王勾踐是否夏禹的後代? 春秋五霸指的是哪五霸? 曹操赤壁戰敗的原因是什麼? 北朝17位帝后為何出宮為尼? 建文帝的下落如何? 明景帝是有疾而終還是被害身亡? 崇禎皇帝死於何地?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