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謎
何時出現牛耕?
我國什麼時候開始用牛耕地?有的說西漢中葉,有的說春秋戰國,還有的說早在商朝就開始了。
這些說法究竟孰是孰非?
在人類歷史上,牛被馴養為家畜是很早的事,最初是為了食用,後來為了敬祖媚神,也作祭祀的犧牲,再後用來駕車。
用於耕地在世界耕作史上是較晚的事,而中國牛耕較之外國則更晚些。
主張牛耕始於西漢中葉的人主要根據我國古代著名農學家賈思勰《齊民要術》中的「趙過始為牛耕」說。
《漢書。
食貨志》載:西漢武帝時,搜粟都尉趙過在陝、甘一帶推廣牛耕和「以人挽犁」,提倡「代田法」,進而各。
郡「遣令長、三老、力田及父老善田者受田器,學耕種養苗狀」。
這確實是我國史籍明載的第一次大規模推廣牛耕技術,東漢的王景、任延繼續在廬江郡、九真郡推廣,因而《後漢書。
五行志》開始有「牛疫」的記載。
這表明西漢中葉以後的一段時間,由北到南,已廣泛地推廣牛耕。
江蘇徐州、山東滕縣、陝西綏德出土的漢代牛耕畫像石,更是生動而真實的記錄。
因此,林端詔在《光明日報》《史學》專刊第97號上著文主張:「西漢牛耕己與農民結成不解之緣並普遍使用是沒有疑問的。」
但是,王思治根據自己的研究對此提出了疑問。
他在《再論漢代是奴隸社會》一文中,承認牛耕在西漢已進一步推廣,然而並沒有在各個地區普遍使用。
戎笙在一篇與王文商榷的文章中卻不以為然。
他解釋道:所謂普遍使用應該作這樣的區別,第一是說在各個地區普遍使用牛耕。
第二是說每家每戶普遍使用牛耕。
漢代普遍使用牛耕顯然是指各地區而不是指每家每戶普遍使用牛耕,因為,即使在牛耕很普遍的明代,也仍有「無犁者以刀耕」的現象。
上述幾種意見雖異,但共同點都是不相信賈思勰的「趙過始為牛耕說」。
那麼,牛耕究竟始於何時呢?
學術界流行看法是:戰國時代牛耕已很普遍。
《國語。
晉語》:「夫范氏中行已不恤庶難,欲擅晉國。
令其子孫,將耕於齊,宗廟之犧,為歐畝之勤。」
用祭祀的犧牲去耕地,有人斷為牛耕,時在春秋未年。
《戰國策。
趙策》和《史記。
趙世家》也說:「且秦以牛田,水通糧,其死士列於上地,令嚴政行,不可與戰。」
時在長平之戰前夕,當公元前262年左右。
「以牛
田「顯然是說戰國末秦國已有牛耕。
而且《禮記。
月令》說:」(季冬三月),命有司大難旁碟,出土牛以送寒氣。
「高誘註:」出土牛,今鄉出勸耕之牛於外也。
「許多學者據此認為」土牛「是牛耕在戰國時代普遍現象在風俗上的反映。
對這種流行意見,達人在《有關戰國時代牛耕的幾個問題》中提出不同看法。
他認為,以秦國農業生產為依據的《呂氏春秋》並沒有記載牛耕,戰國時代的牛,主要是用來食用和駕車而不是耕地。
反映當時狀況的《周禮》「牛人」記載:「牛人掌養國之公牛。
以待國之政令,凡祭祀供其享牛、求牛,以授職人而芻之。
凡賓客之事。
共其牢禮積膳之牛,享其賓射,共其膳羞之牛。
軍事共其犒牛,喪事共其奠牛。
幾會同軍旅行役,共其兵車之牛,與其來耗傍,以載公任器。」
唯不提耕牛。
言下之意,達人反對戰國時牛耕很普遍的流行說法。
但在承認牛耕在秦國只是剛剛產生不久的新技術的前提下,主張「大概在西漢中葉以後,牛耕已經普遍」,「戰國時代主要耕具仍是耒耜」。
然而,金景芳在其近著《中國奴隸社會史》中指出:「孔子弟子冉伯牛名耕,司馬耕字子牛,晉國的力士名牛子耕等等。
這種在名字上把『牛』與『耕』連在一起,有力地證明當時已存在牛耕。」
其實,也有人考證,我國早在商代就有牛耕了。
《中國科學技術史稿》說:商代已發明牛耕,卜辭中常見或字。
像犁頭,一些小點像犁頭起土,轡在牛上,就是後來的「犁」字。
商人傳說其祖先王亥能服牛駕車,想必也會用牛拉犁。
但是,最近出版的《殷墟卜辭研究——科學技術篇》指出:在卜辭中,關於牛的記載最大量的是用於祭祀的犧牲和運載的力畜。
當然,殷代既然有了人耕,也就可能有牛耕,只是目前尚無確證,還有待進一步的考察。
(勇木)
有沒有過堯舜禪讓? 周太王亶父號「古公」嗎? 武王伐紂究竟在哪一年? 周穆王到過西域嗎? 太伯是吳國的開創者嗎? 越王勾踐是否夏禹的後代? 春秋五霸指的是哪五霸? 曹操赤壁戰敗的原因是什麼? 北朝17位帝后為何出宮為尼? 建文帝的下落如何? 明景帝是有疾而終還是被害身亡? 崇禎皇帝死於何地?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