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列傳第十 王竇:祖西域胡,號支頹耨,後徙新豐,死,其妻與霸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新唐書》列傳第十 王竇

新唐書

列傳第十 王竇

王世充字行滿。

祖西域胡,號支頹耨,後徙新豐,死,其妻與霸城人王粲為庶妻。

頹耨子收從之,冒粲姓,仕隋,歷懷、汴二州長史。

生世充,豺聲卷髮,忌刻深阻。

涉書傳,喜兵法,通龜策、推步。

以廕為左翊衛,遷御府直長、兵部員外郎。

從楊素北伐,為幽州長史。

大業初,為民部侍郎,善占對,習法,敢舞文上下。

人或辨駁,世充以口舌緣飾,眾知其非,亦不能屈也。

出為江都贊治,遷郡丞。

煬帝數南幸,世充善伺帝顏色,阿意順旨。

一性一機巧,飾台沼、一陰一奏遠方珍物以媚帝,帝一愛一暱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宮監事。

世充觀隋政方亂,而江左浮剽易動,乃一陰一結豪桀,有系獄者,皆橈法貸減,以樹私恩。

楊玄感反,吳人硃燮、晉陵人管崇起江南應之,兵十餘萬。

隋將吐萬緒、魚俱羅討之不克,世充以偏將募江都萬人,頻擊破之。

每捷必歸功於下。

虜獲盡推與士卒,故人爭為效,由是功最多。

大業十年,齊賊孟讓轉寇諸郡,至盱眙,世充拒之,保都梁山,列五壁不戰,羸兵以示弱。

讓笑曰:「世充文法吏,安知兵?吾今生縛之,鼓行下江都矣!」時百姓皆入保,野無所掠,讓眾餧,又苦五壁閉道不得南,即分兵圍之。

世充數戰,一陽一不利,走壁;讓益驕,數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圍壁。

世充知賊懈,夜夷灶撤幕,為方陣外向,毀垣而出,奮擊,大破之,讓以數十騎去,斬首萬級,虜十餘萬人。

煬帝以世充有將帥略,復委捕諸盜,所向輒定。

會突厥圍帝雁門,世充悉發江都兵赴難,詐為可喜事以邀聲譽。

在軍蓬首垢面,日夜悲泣,不釋甲,臥必席稿。

帝以為忠,愈屬信之。

厭次賊格謙兵十餘萬屯豆子,太僕卿楊義臣殺謙,世充討其餘一黨一,夷之。

進擊賊盧明月於南一陽一,俘係數萬。

還,帝自持酒為勞。

世充啟帝:「江淮良家女願備後廷,無繇進。」

帝喜,令閱端麗者,以庫貲為聘,費不可校,署計簿云「敕別用」,有司不敢聞。

具舟送東都宮,會道路剽奪,使者苦之,或沈舟亡去,世充屏不奏。

李密一逼一東都,詔世充為將軍,以兵屯洛口。

大小百餘戰,無大勝負。

詔即拜右翊衛將軍,趣破賊。

十四年,世充引軍與密戰洛南,有氣若城壓其營,世充大敗,眾幾盡,走保河一陽一。

自系獄,請罪於越王侗,侗以書慰勉,賜金帛安之,召還洛,裒亡散得萬人,屯含嘉城,畏縮不敢出。

會江都殺逆,群臣奉侗為帝,以世充為吏部尚書,封鄭國公。

宇文化及擁兵北還,侗聽內史令元文都、盧楚等謀,以重官畀李密,使討賊,若化及破而密兵亦疲,乘其弊,可得志。

乃遣使以太尉、尚書令即軍中拜密,趣兵北討。

密稱臣奉制,引後從化及黎一陽一,戰勝來告,眾大悅;世充獨謂其下曰:「文都等刀筆才,必為密禽,且我軍與賊戰,多殺其父子兄弟,一旦為之下,吾屬無類矣!」以此言激眾,文都等聞,大懼。

侗欲以文都為御史大夫,世充不許,曰:「嘗與公等約,左右僕射、尚書令、御史大夫,留待勳舊。

今各欲得,則流競開矣,何以共守?」

文都憾焉,潛與楚謀,因世充入殿伏甲殺之。

納言段達庸怯,畏不果,馳告世充。

世充夜以兵襲含嘉門,圍宮城。

右武衛大將軍皇甫無逸等遣將費曜、田闍拒戰太一陽一門,曜敗,世充入之,無逸以單騎遁,收楚殺之。

時紫微宮尚閉世充扣門,紿侗曰:「元文都等欲執陛下降李密,臣不反,誅反者耳。」

段達執文都送世充,殺之。

世充悉遣腹心代衛士,然後入謝曰:「文都、楚無狀,規相屠戮,臣急為此,非敢它。」

侗與之盟,進拜尚書左僕射,總督內外諸軍事。

乃去含嘉城,居尚書省,專宰朝政,以其兄世惲為內史令,居禁中,子弟皆將兵。

分官吏為十頭,以主軍政。

未幾,李密破化及,還屯金墉,勁兵良馬多死。

世充欲擊之,恐士心未一,乃謀以鬼動眾,令德一陽一門衛張永通言夢人謂己曰:「我,周公,能以兵助討密。」

世充白侗,立祠洛旁,使巫宣言:「周公令急擊密,有大功;不然,兵且疫。」

世充下皆楚人,信妖,遂請戰。

乃簡一精一卒二萬、騎二千,跨洛水為三橋以度兵。

密軍偃師北山,新破敵,有輕世充心,不設壁壘。

世充夜遣二百騎蔽山伏,因秣馬蓐食,遲明薄之,密陣未成,伏兵上北原,乘高馳下,壓其營,縱焚廬落,密眾大潰,降其將張童仁、陳智略,進拔偃師。

初,密得世充兄世偉及子玄應於化及軍,囚之,至是皆歸。

世充兵次洛口,密長史邴元真、司馬鄭虔象以城降,悉收美人、寶貨而還。

密以數十騎跳奔。

於是,世充自為太尉、尚書令,加黃門印綠綟綬,以尚書省為府,置官屬。

乃設三榜於府外,其一求文學堪濟世務者,其一武干絕眾、推鋒陷陣者,其一能治冤抑不申者。

繇是上書陳事日數百,皆慰勞省接,雖吏卒,必飾詞誘納。

而世充素詭妄,不能仇其語,士大夫遂貳。

初,殺文都,欲詭眾取信,乃請事侗母劉太后為假子,至是加號聖感太后。

散騎常侍崔德本曰:「此王莽文母何異乎?」

後食侗前,得嘔疾,疑見毒,遂不復朝。

以將張績、董浚衛宮城。

武德二年,矯侗詔假黃鉞,相國總百揆,封鄭王,授九錫,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金根車,駕六馬,備五時副車、旄頭雲罕,舞八佾,設宮縣,出入警蹕。

術士桓法嗣自言能決讖,乃上《孔子閉房記》,畫男子持一竿驅羊狀,因說世充曰:「隋,楊姓也;於文,『干一』為『王』,王處羊後,大王代隋之符。」

又陳莊周《人間世》、《德充符》二篇曰:「上下篇與大王名協,明受符命,德被人間,為天子也。」

世充喜曰:「天命也!」拜受之。

以法嗣為諫議大夫。

又羅取飛鳥,書符命於帛,系鳥頸縱之,有彈捕得鳥而獻者亦拜官。

諷百官勸進。

時納言蘇威老就第,世充以威隋大臣,有素望,每表必署威名。

使段達等脅侗曰:「天命不常,今鄭王功德甚盛,請揖讓,用堯、舜故事。」

侗怒曰:「天下者,高祖天下,若隋德未究,此言不可發。

必天命遂改,尚何禪?公非先帝舊臣乎?朕何賴?」

達等流涕。

世充又詐曰:「天下未定,須鎮以長君,待天下安,則復子明辟。」

四月,矯侗策禪位,幽侗於含涼殿,猶三讓。

遣諸將以兵清宮,世充襲戎服,法駕,導鼓吹入宮,每歷一門,從者必呼。

至東上閤,更兗冕,即正殿僭位。

建元開明,國號鄭。

乃封兄世衡為秦王,世偉楚王,世惲齊王,諸族屬以次封拜,以子玄應為皇太子,玄恕為漢王。

世充每聽朝決政,誨喻言語諄復百緒,以示勤篤,百司奏事者聽受為疲。

出則輕騎,無警蹕,遊歷衢肆,行者但止立,徐謂百姓曰:「故時天子居九重,在下之情無繇察。

世充非貪位者,本救時耳。

正若一州刺史,事皆親覽,當與士人共議之。

恐門衛有禁,無以盡通,今止順天門外置座聽事。」

又詔西朝堂聽冤訴,東朝堂延諫者。

繇是章牘真委,觀省不暇,後亦不能復出。

五月,裴仁基與其子行儼及宇文儒童、崔德本等謀劫世充,復立侗,不克,夷三族。

六月,鴆殺侗,以絕眾望。

世充率眾東徇地至滑,以兵臨黎一陽一。

時黎一陽一為竇建德守,故建德亦破世充殷州,以報其役。

三年,下書大赦,築練兵台於伊闕。

守將羅士信、豆盧達稍稍歸國,世充顧下多背己,乃峻誅暴禁以威之。

戶一人逃,家無少長皆坐,父子、兄弟、夫婦許相告免。

令伍伍相保,一家叛,舉伍誅。

樵牧出入皆為限,公私不聊生。

遣台省辟督十二郡營田,行者自謂仙去。

以宮城為大獄,意所猜惡,必收系其人,內家屬宮中。

或命將,亦質其孥乃遣。

既而囚質且萬口,食不足,餓死者日數十。

七月,高祖詔秦王率兵攻之,至新安,屯保多下,敗世充於慈澗城。

八月,王陳兵青城宮,世充悉一精一兵來拒,隔澗言曰:「隋失其國,天下分崩,長安、洛一陽一各有分地,吾常自守,不敢西顧。

熊、谷二州在度內,不取,敦鄰好也。

今王遠涉吾地,越三崤,饋糧千里,勤師遠出,將何求?」

王曰:「四海之人皆承唐正朔,獨公迷不復。

東都士民來請師,陛下重違,我是以來。

公若降,富貴可保;必拒我,勉之,無多言!」世充約割地,不許。

穎州總管田瓚請舉山南二十五郡歸。

九月,王君廓進拔軒轅,徇地至管城,河南州縣以次降定。

始竇建德與世充隙,至是建德遣使結好,並陳赴援意。

世充遣兄子琬、內史令長孫安世報,且乞師。

四年二月,青城宮守將以宮降,王進保之。

世充引兵出方諸門,臨谷水以戰,王陣北邙,令屈突通步士五千逾水擊之。

兵接,王以騎決戰,世充排兵殊死鬥,自辰及午乃潰,俘斬八千人。

王傅城,塹而守之。

世充糧且盡,人相食,至以水汨泥去礫,取啊土糅米屑為餅。

民病腫股弱,相藉倚道上,其尚書郎盧君業、郭子高等皆餓死。

御史大夫鄭頲丐為浮屠,世充惡其言,殺之。

然氣竭,但嬰城須建德之救。

五月,王禽建德,並獲王琬、長孫安世,俘示東都城下,且遣安世入言敗狀。

世充惶惑,將突圍出保襄、漢,謀於諸將,皆不答,遂率將吏降軍門。

王受之,以屬吏,陳兵入城,發府庫賚將士。

其黃門侍郎薛德音以移檄嫚逆,崔弘丹造一弩一多傷士,前誅之;又收段達、楊汪、孟孝義、單雄信、楊公卿、郭士衡、郭什柱、董浚、張童仁、硃粲、王德仁等斬洛渚上。

以世充歸長安,高祖數其罪,世充曰:「計臣罪不容誅,但秦王許臣以不死。」

乃赦為庶人,與其族徙於蜀。

將行,為羽林將軍獨孤修德所殺。

初,修德父機嘗仕越王侗,世充既篡,謀歸唐,為所屠者也。

高祖免修德官。

子玄應,兄世偉,在道謀反,伏誅。

世充篡,凡三年滅。

竇建德,貝州漳南人。

世為農,自言漢景帝太后父安成侯充之苗裔。

材力絕人,少重然許,喜俠節。

鄉人喪親,貧無以葬,建德方耕,聞之太息,遽解牛與給喪事,鄉一黨一異之。

盜夜劫其家,建德立戶下,盜入,擊三人死,余不敢進。

請其一屍一,建德曰:「可投繩系取之。」

盜投繩,建德乃自縻,使盜曳出,躍起捉刀,復殺數人,繇是益知名。

為里長,犯法亡,會赦歸。

久之,父卒,裡中送葬千餘人,所贈予皆讓不受。

隋大業七年,募兵伐遼東,建德補隊長。

方如軍,會邑人孫安祖盜羊,為縣令捕劾笞辱,安祖刺殺令,亡抵建德,建德一陰一捨之。

時山東饑,群盜起,乃謀曰:「往文皇帝時,天下盛強,發百萬眾伐遼東,猶為所敗。

今水潦為災,民力刓敝,主上不是恤,而親駕臨遼。

且往歲西征,十不一返,今創夷未平,又重發兵,人情危駭,易以搖動。

丈夫不死,常建功於世,渠為亡命虜乎!我聞高雞泊廣袤數百里,葭{亂}】阻奧,可以違難;承間竊出,椎埋掠奪,足以自資。

因得聚豪傑,且觀時變,以就大計。」

安祖然之。

建德為招亡兵及民無產者數百,使安祖率之,入高雞為盜,安祖號「摸羊公」。

時鄃人張金稱亦結眾萬餘,依河渚間,蓨人高士達兵千餘屯清河鄙上。

諸盜往來漳南者多剽殺人,焚鄉聚,獨不入建德閭,郡縣意建德與賊通,捕族其家。

建德至河間,聞家屠滅,即率麾下二百人亡歸士達。

士達自稱東海公,以建德為司兵。

安祖為金稱所殺,其下數千人歸建德,眾益盛,至萬人,猶保高雞泊。

然傾身接物,其執苦與士卒均,由是能致人死力。

十二年,涿郡通守郭絢率兵萬人討士達,士達自以智略不及建德,乃推為軍司馬,以兵屬焉。

建德既統眾,思用奇厭伏群盜,乃請士達守輜重,自以一精一兵七千迎絢,詐為亡狀。

士達取所虜,一陽一言建德妻子,殺之。

建德遺絢書約降,請前驅執賊自效。

絢信之,引兵從建德至長河界,欲與盟,兵懈不設備。

建德襲殺其軍數千人,獲馬千匹,絢以數十騎去,追斬於平原,獻首士達,威振山東。

隋遣太僕卿楊義臣討破張金稱於清河,殘一黨一畏誅,復屯嘯歸建德。

義臣乘勝欲遂入高雞泊,窮劃根一穴一。

建德謂士達曰:「隋善將獨義臣耳,新破金稱,其鋒不可當。

宜引兵避之,彼欲戰不得,軍老食乏,乘之可有功。」

士達不納。

留建德守壁,身將兵逆戰,置酒享士。

建德聞,曰:「東海公未捷,遽自矜大,禍至不日矣。

隋兵勝,必長驅而來,吾不能獨支。」

乃留眾保壁,帥銳士據險待。

後五日,義臣斬士達於陣,追北薄壘,守兵潰。

建德不能軍,以百餘騎走饒一陽一,饒一陽一無備,因取之。

義臣已殺士達,謂余一黨一不足憂,引去。

故建德得還平原,收士達士死胔葬焉。

為士達發喪,軍皆縞素。

招潰卒,得數千人,軍復振,自稱將軍。

初,他盜得隋官及士人必殺之,唯建德恩遇甚備,引故饒一陽一長宋正本為客,尊任之,參決軍議。

隋郡縣吏多以地歸之,勢益張,兵至十餘萬。

上谷賊王須拔自號「漫天王」,以兵略幽州,戰死。

其下魏刀兒號「歷山飛」,壁深澤,眾十萬。

建德以計襲取之,並有其地。

十三年正月,築壇場於河間樂壽,自立為長樂王。

十四年五月,更號夏王,建元丁丑,署官屬,分治郡縣。

七月,隋右翊衛將軍薛世雄督兵三萬討之,屯河間七里井,建德以勁兵伏旁澤中,悉拔諸城偽遁。

世雄以為畏,稍弛備,建德率敢死士千人襲之。

會大霧晝冥,跬不可視,隋軍驚,遂潰,相騰藉,死者如丘,世雄引數百騎亡去。

盡得其眾,獲河間丞王琮,勞遣之。

琮復嬰城,建德進攻未下,而河間食盡,聞煬帝遇殺,琮率吏發喪,乘城大臨,建德遣使入吊,琮因請降。

建德為退捨,飭饌具。

琮率郡屬素服面縛軍門,建德親釋徽纆,與言隋之亡,琮伏哭極哀,建德亦為泣。

麾下或言:「河間久拒守,多殺士,今力窮而下,請烹之。」

建德曰:「琮,誼士也,吾方旌擢以勵事君者。

且往為盜,可妄殺人,今將安百姓,定天下,而害忠臣乎?」

即令其軍曰:「與琮隙者敢輒搖,罪三族!」乃授琮瀛州刺史。

始都樂壽,號金城宮,備百官,准開皇故事。

冬至,大會僚吏,有五大一鳥集其宮,群鳥從之。

又宗城人獻玄圭一,景城丞孔德紹曰:「昔天以是授禹,今瑞與之侔,國宜稱夏。」

建德然之。

改元五鳳,以德紹為內史侍郎。

武德元年,宇文化及至魏縣,建德謂其納言宋正本及德紹曰:「吾,隋民也;隋,吾君也。

今化及殺之,大逆不道,乃吾仇,欲為天下誅之,何如?」

正本等曰:「大王奮布衣,起漳南,隋之列城莫不爭附者,以能杖順扶義、安四方也。

化及為隋姻裡,倚之不疑,今戕君而移其國,仇不共天,請鼓行執其罪。」

建德善之。

即引兵討化及,連戰破之。

化及保聊城,乃縱撞車機石,四面乘城,拔之。

建德入,先謁蕭皇后,語稱臣。

執宇文智及、楊士覽、元武達、許弘仁、孟景等,召隋文武官共臨斬之,梟首轅門;囚化及並其子,載以檻車,至大一陸縣斬之。

建德一性一約素,不喜食肉,飯脫粟加蔬具,妻曹未嘗衣紈綺。

及為王,妾侍裁十數。

每下城破敵,貲寶並散賚將士。

至是,得隋宮人尚千數,悉放去;其文武、驍果尚萬餘,各聽所之。

乃以誅化及報越王侗,侗封之夏王,遂號大夏。

以隋黃門侍郎裴矩為尚書右僕射,兵部侍郎崔君肅為侍中,少府令何稠為工部尚書,余隨才署職,委以政事。

有願往關中及東都者,恣聽不留,仍給道裡費,以兵護出於境。

二年,陷邢、趙、滄三州。

復陷冀州,執刺史曲稜,赦之,復以為刺史。

八月,陷洺州,虜刺史袁子干,遂遷都焉,更號萬春一宮。

使人如灌津祠先墓,置守塚三十家。

又遣使朝侗,因與王世充結歡,北聘突厥,士馬益一精一雄。

俄而世充廢侗,乃絕之。

始建天子旌旗,出入警蹕,書稱詔。

追諡隋煬帝為閔帝,以齊王暕子政道為鄖公。

義成公主在突厥,遣使迎蕭後,建德自將千餘騎送之,並獻化及首。

未幾,連突厥侵相州,刺史呂珉死之。

進攻衛州,執河北大使淮安王神通、同安長公主、黎一陽一守將李世勣,釋之。

復使世勣守黎一陽一,館王、公主,饋以客禮。

滑州刺史王軌為奴所殺,奴以首奔建德,建德曰:「奴殺主,大逆。

納之不可不賞,賞逆則廢教,將焉用為?」

命斬奴而返軌首,滑人德之,遂降,齊、濟二州亦降。

兗賊徐圓朗聞風送款。

三年,世勣自拔歸國,吏白建德誅其父,建德曰:「臣勣,唐臣,不忘其主,忠也。

父何罪?」

釋不問。

高祖遣使修好,建德即以公主等歸京師。

嘗執趙州刺史張志昂、邢州刺史陳君賓、大使張道源等,將殺之,國之祭酒凌敬諫曰:「夫犬吠非其主,彼悉力堅守,以窮就禽,伏節士也。

今殺之,無以勸。」

建德怒曰:「我傅其城,猶不下,勞費士旅,何可赦?」

敬曰:「王之大將高士興抗羅藝於易南,兵未交,士興即降,王以為可乎?」

建德悟,即釋之。

然其大將王伏寶數持兵,功略在諸帥上,或讒其反,建德殺之。

伏寶臨死呼曰:「我無罪,王何信讒,自刈左右手乎?」

後戰數不利。

九月,建德自帥師圍幽州,為羅藝所敗,藝乘勝襲其營,建德陣營中,填塹而出,敗藝眾,進薄其城,不能拔,乃還。

濟一陰一賊孟海公兵三萬,據周橋城以掠河南,建德自擊之。

會秦王伐東都,其中書舍人劉斌獻說曰:「唐據關內,鄭王河南,夏有冀方,此鼎足相持勢也。

今唐悉兵臨鄭,出入二年,鄭人日蹙。

二國兵不解,唐強鄭弱,勢必舉鄭,鄭滅則大夏有齒寒之憂。

為大王計,莫若援鄭,使鄭抗其內,我攻其外,唐之兵必卻,唐卻而鄭完,然後徐觀其變。

鄭若可圖,因而取之,並二國兵,乘唐師老,長驅而西,關中可遂有也。」

建德曰:「善。」

乃遣使聘世充,與連和,會世充亦自乞師,即令其臣李大師、魏處繪來朝,請解鄭圍,秦王留之不答。

四年,建德克周橋,虜海公,留其將范願戍之。

悉發海公、徐圓朗之眾,並兵號三十萬救世充,至滑州,世充行台僕射韓弘開城納之。

建德進一逼一元、梁、管三州,皆陷,遂屯滎一陽一。

運糧溯河西上,舟相屬不絕。

壁成皋東原,築營板渚。

遣使與世充約期,又遺秦王以書。

三月,王進據虎牢。

翌日,以騎五百覘建德營,設伏道側,獨以數騎去賊營三里,覺,賊出騎追之,王漸卻,誘至伏所,卒起奮擊。

賊騎驚,引去,追斬三百級,獲其將殷秋、石瓚,乃報建德以書。

建德失二將,又聞唐兵一精一,得書猶豫,頓六十日不敢西。

時世充弟世辯為徐州行台,亦遣將郭士衡、兵數千人從建德,王遣王君廓以輕騎抄其饟,執賊大將張清特。

建德懼,人情攜駭,其諸將又新破海公,掠獲盈給,日夜思歸。

凌敬說建德曰:「今唐以重兵圍東都,守虎牢,我若悉兵濟河,取懷州河一陽一,以重將戍之,然後鳴鼓建旗,逾太行,入上一黨一,傳檄旁郡,進壺口以駭蒲津,收河東地,此上策也。

且有三利:乘虛壽境,師有萬全,一也;拓土得眾,二也;鄭圍自解,三也。」

建德將從之,而王琬、長孫安世日請兵西,每言必流涕,又一陰一繼金玉啗諸將,以撓其謀。

眾乃曰:「凌敬書生,豈知戰?」

建德乃謝曰:「今士心銳,天讚我也,師將大捷。

方用眾議,不得如公言。」

敬固爭,建德怒,命扶出。

其妻諫曰:「祭酒計甚善,王盍用之?夫自滏口道乘唐之虛,連營漸進以取山北,因招突厥西抄關中,唐必還師自救,鄭難紓矣。

今頓兵虎牢下,徒自苦,恐無功。」

建德曰:「此非女子所知。

且鄭朝暮待吾來,既許之,豈可見難而退,且示天下不信。」

五月,建德自板渚出為陣,西薄汜南,屬鵲山,亙二十里,鼓而前。

郭士衡為遊兵。

秦王登虎牢城望其軍,按甲不戰,曰:「賊起山東,未嘗見大敵,今度險士囂,令不肅也;一逼一城而陣,有輕我心。

待其饑,破之果矣。」

日中,建德士皆坐列,渴爭飲,意益怠。

王麾軍先登,騎怒,塵大漲,乃率史大奈、秦叔寶纏麾幟,弛出賊陣後,建德軍顧而驚,遂大潰。

建德被重創,竄牛口谷。

車騎將軍白士讓、楊武威獲之,傳而西,斬長安市,年四十九。

初,其軍有謠曰:「豆入牛口,勢不得久。」

至是果敗。

建德妻與其左僕射齊善行以騎數百遁還洺州。

余一黨一欲立其養子為主,善行曰:「夏王奄定河朔,號為威強,今一出不復,非天命有歸哉?不如委心請命,無為塗炭生民也!」遂分府庫散給將士,令各解去。

善行乃與右僕射裴矩、行台曹旦率官屬及建德妻奉山東地並傳國八璽來降。

建德起兵至滅凡六年。

贊曰:煬帝失德,天丑其為,生人辜,群盜乘之,如胃一毛一而奮。

其劇者,若李密因黎一陽一,蕭銑始江陵,竇建德連河北,王世充舉東都,皆磨牙搖毒以相噬螫。

其間亦假仁義,禮賢才,因之擅王僭帝,所謂盜亦有道者。

本夫孽氣腥焰,所以亡隋,觸唐明德,折北不支,禍極凶殫,乃就殲夷,宜哉!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新唐書
本紀第一 高祖本紀第二 太宗本紀第三 高宗本紀第四 則天皇后 中宗本紀第五 睿宗 玄宗本紀第六 肅宗 代宗本紀第七 德宗 順宗 憲宗本紀第八 穆宗 敬宗 文宗 武宗 宣宗志第九 禮樂九本紀第十 昭宗 哀帝志第一 禮樂一志第二 禮樂二志第三 禮樂三志第四 禮樂四志第五 禮樂五志第六 禮樂六志第七 禮樂七志第八 禮樂八本紀第九 懿宗 僖宗志第十 禮樂十志第十一 禮樂十一志第十二 禮樂十二志第十三上 儀衛上志第十三下 儀衛下志第十四 車服志第十五 歷一志第十六 歷二志第十七上 歷三上志第十七下 歷三下志第十八上 歷四上志第十八下 歷四下志第十九 歷五志第二十上 歷六上志第二十下 歷六下志第二十一 天文一志第二十二 天文二志第二十三 天文三志第二十四 五行一志第二十五 五行二志第二十六 五行三志第二十七 地理一志第二十八 地理二志第二十九 地理三志第三十 地理四志第三十一 地理五志第三十二 地理六志第三十三上 地理七上志第三十三下 地理七下志第三十四 選舉志上志第三十五 選舉志下志第三十六 百官一志第三十七 百官二志第三十八 百官三志第三十九上 百官四上志第三十九下 百官四下志第四十 兵志第四十一 食貨一志第四十二 食貨二志第四十三 食貨三志第四十四 食貨四志第四十五 食貨五志第四十六 刑法志第四十七 藝文一志第四十八 藝文二志第四十九 藝文三志第五十 藝文四表第一 宰相上表第二 宰相中表第三 宰相下表第四 方鎮一表第五 方鎮二表第六 方鎮三表第七 方鎮四表第八 方鎮五表第九 方鎮六表第十上 宗室世繫上表第十下 宗室世系下表第十一上 宰相世系一上表第十一下 宰相世系一下表第十二上 宰相世系二上表第十二中 宰相世系二中表第十二下 宰相世系二下表第十三上 宰相世系三上表第十三下 宰相世系三下表第十四上 宰相世系四上表第十四下 宰相世系四下表第十五上 宰相世系五十表第十五下 宰相世系五下列傳第一 后妃上列傳第二 后妃下列傳第三 宗室列傳第四 高祖諸子列傳第五 太宗子列傳第六 三宗諸子列傳第七 十一宗諸子列傳第八 諸帝公主列傳第九 李密列傳第十 王竇列傳第十一 薛李二劉高徐列傳第十二 蕭輔沈李梁列傳第十三 劉斐列傳第十四 屈實尉遲張秦唐段列傳第十五 二劉殷許程柴任丘列傳第十六 溫皇甫二李姜崔列傳第十七 杜闞王李苑羅王列傳第十八 二李勣列傳第十九 侯張薛列傳第二十 高竇列傳第二十一 房杜列傳第二十二 魏徵列傳第二十三 王薛馬韋列傳第二十四 二李戴劉崔列傳第二十五 陳楊封裴宇文鄭權閻蔣姜張列傳第二十六 蕭瑀列傳第二十七 岑虞李褚姚令狐列傳第二十八 蘇世長(良嗣 弁) 韋雲起 孫伏伽 張玄素列傳第二十九 於高張列傳第三十 長孫褚韓來李上官列傳第三十一 杜二崔高郭趙崔楊盧二劉李劉孫邢列傳第三十二 傅呂陳列傳第三十三 劉裴婁列傳第三十四 崔楊竇宗祝王列傳第三十五 諸夷蕃將列傳第三十六 郭二張三王蘇薛程唐列傳第三十七 王韓蘇薛王柳馮蔣列傳第三十八 唐張徐列傳第三十九 崔徐蘇豆盧列傳第四十 狄郝硃列傳第四十一 二瑋 陸二李杜列傳第四十二 裴劉魏李吉列傳第四十三 張韋韓宋辛二李裴列傳第四十四 武李賈白列傳第四十五 五王列傳第四十六 劉鍾崔二王列傳第四十七 魏韋郭列傳第四十八 李蕭盧韋趙和列傳第四十九 姚宋列傳第五十 蘇張列傳第五十一 魏盧李杜張韓列傳第五十二 張源裴列傳第五十三 蘇尹畢李鄭王許潘倪席齊列傳第五十四 裴崔盧李王嚴列傳第五十五 裴陽宋楊崔李解列傳第五十六 宗室宰相列傳第五十七 劉吳韋蔣柳沈列傳第五十八 二郭兩王張牛列傳第五十九 宇文韋楊王列傳第六十 哥舒高封列傳第六十一 李光弼列傳第六十二 郭子儀列傳第六十三 二李馬路列傳第六十四 房張李列傳第六十五 崔苗二裴呂列傳第六十六 崔鄧魏衛李韓盧高列傳第六十七 李楊崔柳韋路列傳第六十八 高元李韋薛崔戴王徐郗辛列傳第六十九 來田侯崔嚴列傳第七十 元王黎楊嚴竇列傳第七十一 二李列傳第七十二 三王魯辛馮三李曲二盧列傳第七十三 令狐張康李劉田王牛史列傳第七十四 劉第五班王李列傳第七十五 李常趙崔齊盧列傳第七十六 關董袁趙竇列傳第七十七 張姜武李宋列傳第七十八 段顏列傳第七十九 李晟列傳第八十 馬渾列傳第八十一 楊戴陽二李韓杜邢列傳第八十二 陸贄列傳第八十三 韋張嚴韓列傳第八十四 鮑李蕭薛樊王吳鄭陸盧柳崔列傳第八十五 徐呂孟劉楊潘崔韋列傳第八十六 張趙李鄭徐王馮庾列傳第八十七 姚獨孤顧韋段呂許薛李列傳第八十八 孔穆崔柳楊馬列傳第八十九 歸奚三崔盧二薛衛胡丁二王殷列傳第九十 三鄭高權崔列傳第九十一 賈杜令狐列傳第九十二 白裴崔韋二李皇甫王列傳第九十三 韋王陸劉柳程列傳第九十四 杜裴李韋列傳第九十五 二高伊硃二劉范二王孟趙李任張列傳第九十六 李烏王楊曹高劉石列傳第九十七 於王二杜范列傳第九十八 裴度列傳第九十九 二李元牛楊列傳第一百 竇劉二張楊熊柏列傳第一百一 韓愈列傳一百二 錢崔二韋二高馮三李盧封鄭敬列傳第一百三 劉蕡列傳第一百四 李鄭二王賈舒列傳第一百五 李德裕列傳第一百六 陳三李曹劉列傳第一百七 二李崔蕭二鄭二盧韋週二裴劉趙王列傳第一百八 畢崔劉陸鄭硃韓列傳第一百九 馬楊路盧列傳第一百一十 鄭二王韋張列傳第一百一十一 周王鄧陳齊趙二楊顧列傳第一百一十二 二王諸葛李孟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楊時硃孫列傳一百一十四 高趙田硃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三劉成杜鍾張王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忠義上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忠義中列傳第一百一十八 忠義下列傳第一百一十九 卓行列傳第一百二十 孝友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隱逸列傳第一百二十二 循吏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儒學上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列傳第一百二十五 儒學下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文藝上列傳第一百二十七 文藝中列傳第一百二十八 文藝下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方技列傳第一百三十 列女列傳第一百三十一 外戚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宦者上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宦者下列傳第一百三十四 酷吏列傳第一百三十五 籓鎮魏博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籓鎮鎮冀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籓鎮盧龍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籓鎮淄青橫海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籓鎮宣武彰義澤潞列傳第一百四十上 突厥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下 突厥下列傳第一百四十一上 吐蕃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一下 吐蕃下列傳第一百四十二上 回鶻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二下 回鶻下列傳第一百四十三 沙陀列傳第一百四十四 北狄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東夷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上 西域上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下 西域下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上 南蠻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中 南蠻中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