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列傳第八十一 楊戴陽二李韓杜邢:楊朝晟,字叔明,夏州朔方人。興行間,以先鋒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新唐書》列傳第八十一 楊戴陽二李韓杜邢

新唐書

列傳第八十一 楊戴陽二李韓杜邢

列傳第八十一 楊戴一陽一二李韓杜邢

楊朝晟,字叔明,夏州朔方人。

興行間,以先鋒功授甘泉府果毅。

建中初,從李懷光討劉文喜涇州,斬獲多,加驃騎大將軍。

李納寇徐州,從唐朝臣往討,常冠軍。

懷光赴難奉天,屬朝晟兵千人下鹹一陽一,賜實封百五十戶。

懷光反,韓游瑰退保邠、寧,賊一黨一張昕守邠州,大索軍實,多募士,欲潛歸之。

朝晟父懷賓為游瑰將,夜以數十騎斬昕及同謀者。

游瑰遣懷賓告行在,德宗勞問,授兼御史中丞。

朝晟泣見懷光曰:「父立功於國,子當誅,不可以主兵。」

懷光縶之。

及諸軍圍河中,游瑰營長春一宮,而懷賓戰甚力。

懷光平,帝原朝晟,因為游瑰都虞候。

父子皆開府、賓客、御史中丞,軍中以為榮。

吐蕃犯邊,游瑰自將守寧州,而御士寬,軍驕。

及張獻甫來代,軍遂亂,朝晟逃於郊。

眾脅監軍,請以范希朝為節度使。

希朝時已在京師。

明日,朝晟出,紿眾曰:「予來賀所請之當也。」

眾稍定。

朝晟結諸將謀誅首惡者。

居三日,紿遣人自邠來,曰:「前請報罷,張公已捨邠矣,反者皆當死,吾不願盡誅也,第取首惡者。」

眾所雚指,斬二百餘人,獻甫遂入於軍。

帝以希朝為節度副使,而朝晟加御史大夫。

貞元九年,城鹽州,發卒護境,朝晟屯木波堡。

會獻甫卒,有詔代為邠寧節度使。

朝晟請城方渠,合道,木波以遏吐蕃路。

詔問:「須兵幾何?」

報曰:「部兵可辦。」

帝問:「前日城五原,興師七萬,今何易邪?」

對曰:「鹽州之役,虜先知之。

今薄戎而城,虜料王師不十萬,勢難輕入。

若發部兵,十日至塞下,未三旬城畢,積芻聚糧,留卒守之,寇至不可拔,萊野翦夷,虜且走,此萬全計也。

若大發兵,閱月乃至,虜亦來,來必戰,戰則不暇城矣。」

帝納其策。

師次方渠,水乏。

有青蛇降險下走,視其跡,水從而流,朝晟使築防環之,遂為渟淵,士飲仰足,圖其事以聞。

有詔置祠,命泉曰應聖。

已城,吐蕃悉眾至,度不能害,乃引去。

復城馬嶺而歸,開地三百里。

十七年,卒於屯。

戴休顏,字休顏,夏州人。

家世尚武,志膽不常。

郭子儀引為大將,諭平一黨一項羌,以安河曲。

試太常卿,封濟一陰一郡公,進封咸寧郡王,兼朔方節度副使。

城邠州功最,遷鹽州刺史。

硃泚反,率兵三千晝夜馳,奔問行在,德宗嘉之,賜實戶二百。

與渾瑊、杜希全、韓游瑰等扞御有勞。

帝進狩梁、洋,留守奉天。

李懷光屯鹹一陽一,使人誘之,休顏斬其使,勒兵自守。

懷光眙駭,自涇一陽一夜走。

遷檢校工部尚書、奉天行營節度使。

合渾瑊兵破泚偏師,斬首三千級,追至中渭橋。

京師平,又與瑊率兵趨岐一陽一,邀泚殘一黨一。

加檢校尚書右僕射,進戶四百。

從乘輿至京師,賜女樂、甲第,拜左龍武軍統軍。

卒,贈揚州大都督。

弟休璿,歷開府儀同三司,封東一陽一郡王;休晏,歷輔國大將軍,封彭城郡公。

俱以將略稱。

一陽一惠元,平州人。

以趫勇奮,事平盧軍。

從田神功、李忠臣浮海入青州。

詔以兵隸神策,為京西兵馬使,鎮奉天。

德宗初立,稍繩諸節度跋扈者。

於是李正己屯曹州,田悅增河上兵,河南大擾。

詔移兵萬二千戍關東,帝御望春樓誓師,因勞遣諸將。

酒至神策,將士不敢飲。

帝問故,惠元曰:「初發奉天,臣之帥張巨濟與眾約:『是役也,不立功,毋飲酒!』臣不敢食其言。」

既行,有饋於道,惟惠元軍瓶罍不發。

帝咨歎不已,璽書慰勞。

俄以兵三千會諸將擊田悅,戰御河,奪三橋,惠元功多。

以兵屬李懷光。

及硃泚反,自河朔赴難,解奉天圍,加檢校工部尚書,攝貝州刺史。

詔惠元與神策行營節度使李晟、鄜坊節度使李建徽及懷光聯營便橋。

晟知懷光且叛,移屯東渭橋。

翰林學士陸贄諫帝曰;「四將接壘,晟等兵寡位下,為懷光所易,勢不兩完。

晟既慮變,請與惠元東徙,則建徽孤立。

宜因晟行,合兩軍皆往,以備賊為解,趣裝進道,則懷光計無所施。」

帝不從,使神策將李升往伺。

還奏:「懷光反明甚。」

是夕,奪二軍,惠元、建徽走奉天,懷光遣將冉宗馳騎追及於好畤。

惠元被發呼天,血流一出眥,袒裼戰而死。

二子晟、暠匿井中,皆及害。

建徽獨免。

詔贈惠元尚書左僕射,晟殿中監,暠邠州刺史。

少子旻,字公素。

惠元之死,被八創,墮別井,或救得免。

歷邢州刺史。

盧從史既縛,潞軍潰,有驍卒五千,從史嘗以子視者,奔於旻,旻閉城不內。

眾皆哭曰:「奴失帥,今公有完城,又度支錢百萬在府,少賜之,為表天子求旌節。」

旻開諭禍福遣之,眾感悟,遂還軍。

憲宗嘉之,遷易州刺史。

王師討吳元濟,以唐州刺史提兵深入二百里,薄申州,拔外郛,殘其垣。

以功加御史中丞。

容州西原蠻反,授本州經略招討使,擊定之。

進御史大夫,合邕、容兩管為一道。

卒,贈左散騎常侍。

李元諒,安息人。

本安氏,少為宦官駱奉先養息,冒姓駱,名元光。

美鬚髯,鷙敢有謀。

以宿衛積勞試太子詹事。

李懷讓節度鎮國,署奏以自副。

居軍十年,士心憚服。

德宗出奉天,賊遣將何望之襲華州,於是刺史董晉棄城走。

望之欲聚兵以絕東道,元諒自潼關引兵徑薄其城,拔之。

時兵興倉卒,裹罽為鎧,剡蒿為矢,募兵數日至萬餘,軍氣乃振。

賊來攻,輒卻。

時尚可孤守藍田,元諒屯昭應,王權壁中渭橋,賊兵不能逾渭南。

未幾,遷鎮國軍節度使,封武康郡王。

先是,詔發豳、隴兵東討李希烈。

師方出關,泚使劉忠孝召還;至華一陰一,華一陰一尉李夷簡說驛官捕之,追及關,元諒斬以徇,所召兵不得入,由是華州獨完。

俄詔元諒與李晟收京師,次滻西。

元諒先奮鏖賊,敗之,進屯苑東,晟使壞苑垣入。

泚連戰皆北,遂大潰,京師平。

讓功於晟,退壁近郊。

加檢校尚書左僕射,實封戶五百,賜甲第、女樂、一子六品官。

李懷光反,與馬燧、渾瑊討之。

其將徐廷光素易元諒,數嫚罵,為優胡戲,斥侮其祖。

又使約降,曰:「我降漢將耳。」

及馬燧至,降於燧。

元諒見韓游瑰曰:「彼詬吾祖,今日斬之,子助我乎?」

許諾。

既而遇諸道,即數其罪,叱左右斬之,詣燧謝。

燧大怒,將殺元諒,游瑰見曰:「殺一偏裨尚爾,即殺一節度,法宜如何?」

燧默然。

元諒請輸錢百萬勞軍自贖,瑊亦為請,燧赦之。

帝以專殺,恐有司劾治,前詔勿論。

貞元三年,吐蕃請盟,詔以軍從瑊會平涼,元諒軍潘原、游瑰軍洛口以為援。

元諒曰:「潘原去平涼七十里,虜詐不情,如有急,何以赴?請與公連屯。」

瑊以違詔,不聽。

瑊壁盟所二十里,元諒密徙營次之。

既會,元諒望雲物曰:「不詳,虜必有變!」傳令約部伍出陣。

俄而虜劫盟,瑊奔還,元諒兵成列出,而涇原節度使李觀亦以一精一兵五千伏險,與元諒相表裡,虜騎乃解。

元諒遣車重先,而與瑊振旅徐還,時以為有古良將風。

是會也,微元諒、觀二人,瑊且不免。

帝嘉歎,賜善馬金幣良厚,因賜姓及名。

更節度隴右,治良原。

良原隍堞湮圮,旁皆平林薦草,虜入寇,常牧馬休徒於此。

元諒培高浚淵,身執苦與士卒均,菑翳榛莽,辟美田數十里,勸士墾藝,歲入粟菽數十萬斛,什具畢給。

又築連一弩一台,遠烽偵,為守備,進據勢勝,列新壁。

虜至無所掠,戰又輒北,由是涇、隴以安,西戎憚之。

卒,年六十二,贈司空,謚曰莊威。

李觀,其先自趙郡徙洛一陽一,故為洛一陽一人。

少沈厚寡言。

以策干朔方節度使郭子儀,子儀遣佐坊州刺史吳由為防遏使。

以親喪解。

吐蕃內寇,代宗幸陝,觀隱盩厔,率鄉里子姓千人守黑水,虜不敢侵。

嶺南節度使楊慎微奏為偏將,徐浩、李勉代節度,常倚以軍政,數捕平劇賊。

遷大將,試殿中監,召為右龍武將軍。

涇師叛,觀適番上,即領兵千餘扈德宗奉天。

詔盡察諸軍,整飭誰邏,增募五千人,鼙歡豎,士氣益振。

賜封戶二百,授二子八品官。

從至梁州。

帝還,詔總後軍。

擢四鎮、北廷行軍涇原節度使。

在屯四年,訓部伍,儲藏饒衍。

平涼之盟,吐蕃不得志。

是年,觀入朝,前一日就道,虜至期出一精一騎狙擊,不及,去。

以少府監檢校工部尚書。

卒,贈太子少傅。

韓游瑰,靈州靈武人,始為郭子儀裨將。

安祿山反,使阿史那從禮將同羅、突厥五千騎偽降於朔方,出塞門,誘河曲九蕃府、六胡叛,部落凡五十萬。

子儀使游瑰率辛京杲擊破之,九蕃府還附。

累進邠寧節度留後。

奉天之狩,兵未集,游瑰與慶州刺史論惟明以兵三千來赴,自乾陵北趨醴泉,未至,有詔引軍屯便橋。

次泥泉,與泚兵值,游瑰欲還奉天,監軍翟文秀曰:「吾壁於此,賊敢逾我而西,可夾攻取之。

今入奉天,賊亦隨至,是引賊迫天子也。」

游瑰曰:「不然,我寡賊眾。

彼分以亢我,餘眾猶能鼓而西也,不如先入衛天子。

且奉天無強卒,安得夾攻?吾士乏且寒,賊以利誘之,眾且潰。」

遂還奉天。

泚兵躡攻之,戰不利;泚兵奪門,游瑰殊死戰,乃解。

泚大治戰棚、雲橋,士皆懼,游瑰曰:「賊取佛祠干木為攻具,可以火之。」

既而賊大噪攻南雉,游瑰曰:「是分吾力也。」

趨北雉,遣將郭詢、郭廷玉以銳士三百傅滿直出,火其棚,投薪於中,風返,棚皆燼,賊氣沮。

故諸將推游瑰赴難功第一。

帝以衛軍無職局,軍置統軍一員,以游瑰、惟明、賈隱林處之。

李懷光叛,誘游瑰為變,游瑰白髮其書。

帝曰:「卿可謂忠義矣!」對曰:「臣安知忠義?但懷光誤臣,使震驚乘輿,後持臣自解。」

帝嘉其誠,從問:「計欲安出?」

對曰:「懷光總諸府兵,怙以為亂。

今邠有張昕,靈武有寧{亂}景璿,河中有呂鳴岳,振武有杜從政,潼關有李朝臣,渭北有竇覦,皆守將也。

陛下以其眾與地授之,罷懷光權,而尊以元功,諸將仰首,各聽其帥,彼安能以亂?」

帝曰:「罷懷光權而泚益張,若何?」

對曰:「陛下約士以不次之賞,今貢賦方至,發而酬之,其守自固。

邠有萬一精一甲,臣得將之,可以誅賊。

四方杖義而起,賊不足慮。」

帝美其言。

會懷光誘復至,渾瑊得書,稍嚴卒以警。

游瑰不知,發怒,嫚罵瑊。

帝疑有變,即日幸梁州,游瑰使子從帝。

懷光檄假游瑰邠州刺史,欲因張昕殺之。

游瑰既失兵,不知所圖。

有客劉南金說曰:「邠有留甲,可以立功,殆天假也!」游瑰悟,誘舊部兵八百馳入邠,說昕曰:「懷光自蹈禍機,公今可取盎貴,無共污不義也。

我願以麾下為公先驅。」

昕不聽。

游瑰移疾不出,一陰一結其將高固等。

昕欲殺游瑰,戒左右衷甲入。

昕小史李岌潛白游瑰,伏甲先起,高固等應之,斬昕首以聞。

時懷光子玫在邠,游瑰衛出之,曰:「殺之只以怒敵,至必遽,不如捨之。」

玫至涇一陽一,懷光遂走蒲州。

游瑰屯七盤,受李晟節度。

詔拜邠寧節度使,遂會渾瑊於奉天,與瑊、戴休顏分扼京西要險。

李晟入長安,游瑰破泚兵鹹一陽一。

泚走涇州,游瑰使諭涇將楊澄,澄拒不納,泚遂敗。

京師平,遷檢校尚書左僕射,實封戶四百。

帝至自興元,游瑰及瑊、休顏從,而李晟、尚可孤、李元諒奉迎,論功與瑊等皆第一。

游瑰還屯邠寧。

懷光寇同州,瑊、元諒敗於乾坑。

詔游瑰率兵併力,敗賊眾五千於屯。

遂會瑊、馬燧圍蒲城。

師次焦籬堡,守將尉珪降。

懷光見勢單蹙,乃縊死。

貞元二年,吐蕃入涇、隴、邠、寧,游瑰追至安化,虜營合水北。

游瑰策曰:「賊行無人地,必怠,可襲取之。」

使將史履澄夜領兵五百入其營,斬數百級,取馬五千。

遲明,虜以兵尾擊,游瑰羅幟自衛,鼙鼓四發,虜驚潰去。

是歲,復圍鹽州,刺史杜彥光約與之城,吐蕃許之,又取銀、夏、麟等州。

游瑰請收鹽州以斷戎人走集:「虜入漢,食禾菽,方春而病,此天亡時也。」

有詔李元諒、韓全義率師一萬,會游瑰收鹽州。

吐蕃請修清水盟,以歸侵地,馬燧為之請。

詔問游瑰,答曰:「西戎弱則請盟,強則入寇。

今侵地益深而乞盟,詐我也!」帝不從。

會盟平涼,詔游瑰以軍屯洛口。

盟之日,游瑰以勁騎五百待非常,令曰:「即有變,急趨柏泉以分虜勢。」

瑊被劫,馳以免,虜見兵出,即解去。

後吐蕃寇大回原,游瑰方壁長武,即選騎八百迎擊,自引兵繼之。

監軍以為戎不可易,答曰:「賊攻豐義,今游騎先破,則彼大眾不敢前,豐義全矣!」戰南原,敗之,吐蕃夜遁。

會子欽緒以射生將衛京師,與妖人李廣弘謀反,謀洩,奔邠州,中人捕斬,以狀示游瑰。

游瑰懼,求歸死京師,帝不許。

又執欽緒二息送京師,帝亦原之。

未幾,入朝,素服聽命,有詔復位,勞遇如故。

游瑰盛言城豐義以遏虜侵。

帝悅,趣還軍。

初,游瑰之朝,眾謂且得罪,故繼送殊薄。

既還,舉軍不自安。

大將范希朝善兵,游瑰畏其一逼一,欲誅之,希朝奔鳳翔,帝聞,召入宿衛。

游瑰遣兵築豐義,才二板而潰,寧卒數百大掠,游瑰不能禁。

詔用張獻甫代之。

游瑰畏亂,委軍輕出,還京師,拜右龍武統軍。

卒,謚曰襄。

廣弘者,自言宗室子。

始為浮屠,妄曰:「我嘗見岳、瀆神,當作天子,可復冠。」

男子董昌捨廣弘於資敬寺,召相工唐郛視之,教郛告人曰:「廣弘且大貴。」

乃誘欽緒、神策將魏循、李參、越州參軍事劉昉等作亂。

昉家數具酒大會廣弘所,一陰一相署置。

又妄曰:「神戒我十月十日趣舉。」

約欽緒夜擊鼓,噪凌霄門,焚飛龍廄,循等以神策兵迎廣弘,事捷,大剽三日。

循、參上變,乃禽廣弘及支一黨一鞫仗內,付三司訊實,皆殊死。

廣弘臨刑,色自如。

由是禁人不得入觀、祠。

杜希全,京兆醴泉人。

以裨將隸郭子儀,積功勞至朔方節度使。

軍令整嚴,士畏其威。

奉天之狩,希全與鄜坊節度使李建徽、鹽州刺史戴休顏、夏州刺史時常春引兵赴難。

次漠谷,為賊邀擊,乘高縱石下之,強一弩一雜發。

德宗使援之,不克,還保邠州。

賊平,遷檢校尚書左僕射、靈鹽豐夏節度使,封余姚郡王。

將即屯,獻《體要》八章,砭切政病。

帝嘉納,賜《君臣箴》一篇。

尋兼夏綏銀節度都統,建言:「鹽州據要會,為塞保鄣。

自平涼背盟,城陷於虜,於是靈武勢縣,鄜坊單一逼一,為邊深患,請復城鹽州。」

乃詔希全及朔方、邠寧、銀夏、鄜坊、振武及神策行營諸節度合選士三萬五千屯鹽州,又敕涇原、劍南、山南軍深入吐蕃,牽撓其力,使不得犯塞。

執築凡六千人,閱二旬畢。

由是虜憚,不輕入。

希全居河西久,頗越法橫肆,帝數容掩其短。

豐州刺史李景略名出希全上,疑一逼一己,遂排劾之。

帝為斥以答其意。

素苦風眩,稍劇,益忌忍,遂誣殺判官李起,吏下累息。

卒,贈司空。

邢君牙,瀛州樂壽人。

少從幽薊、平盧軍,以戰功歷果毅、折衝郎將。

安祿山反,從侯希逸涉海入青州。

田神功為兗鄆節度使,使君牙將兵屯好畤防盛秋。

吐蕃犯京師,代宗出陝,以扈從功,累封河間郡公。

建中初,李晟從馬燧討田悅,以君牙為都將,在武安、襄國間凡五戰,斬馘功最。

德宗出奉天,晟率君牙倍道赴難,徙屯渭橋,軍中便宜,惟君牙得豫。

晟在鳳翔,數行邊,常以君牙守。

晟入朝,代為鳳翔觀察使。

俄領節度,檢校尚書右僕射。

吐蕃歲犯邊,君牙劭耕講戰以為備,戎不能侵。

又城隴州平戎川,號永信城。

卒官,贈司空。

初,布衣張汾者,無紹而干君牙,軒然坐客上。

會吏擿簿書,以盜沒宴錢五萬,君牙怒其欺,汾不謝去,曰:「吾在京師,聞邢君牙一時豪俊,今乃與設吏論錢,雲何?」

君牙慚,遽釋吏,引為上客,留月餘,以五百縑為謝。

其屈己好士類此。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新唐書
本紀第一 高祖本紀第二 太宗本紀第三 高宗本紀第四 則天皇后 中宗本紀第五 睿宗 玄宗本紀第六 肅宗 代宗本紀第七 德宗 順宗 憲宗本紀第八 穆宗 敬宗 文宗 武宗 宣宗志第九 禮樂九本紀第十 昭宗 哀帝志第一 禮樂一志第二 禮樂二志第三 禮樂三志第四 禮樂四志第五 禮樂五志第六 禮樂六志第七 禮樂七志第八 禮樂八本紀第九 懿宗 僖宗志第十 禮樂十志第十一 禮樂十一志第十二 禮樂十二志第十三上 儀衛上志第十三下 儀衛下志第十四 車服志第十五 歷一志第十六 歷二志第十七上 歷三上志第十七下 歷三下志第十八上 歷四上志第十八下 歷四下志第十九 歷五志第二十上 歷六上志第二十下 歷六下志第二十一 天文一志第二十二 天文二志第二十三 天文三志第二十四 五行一志第二十五 五行二志第二十六 五行三志第二十七 地理一志第二十八 地理二志第二十九 地理三志第三十 地理四志第三十一 地理五志第三十二 地理六志第三十三上 地理七上志第三十三下 地理七下志第三十四 選舉志上志第三十五 選舉志下志第三十六 百官一志第三十七 百官二志第三十八 百官三志第三十九上 百官四上志第三十九下 百官四下志第四十 兵志第四十一 食貨一志第四十二 食貨二志第四十三 食貨三志第四十四 食貨四志第四十五 食貨五志第四十六 刑法志第四十七 藝文一志第四十八 藝文二志第四十九 藝文三志第五十 藝文四表第一 宰相上表第二 宰相中表第三 宰相下表第四 方鎮一表第五 方鎮二表第六 方鎮三表第七 方鎮四表第八 方鎮五表第九 方鎮六表第十上 宗室世繫上表第十下 宗室世系下表第十一上 宰相世系一上表第十一下 宰相世系一下表第十二上 宰相世系二上表第十二中 宰相世系二中表第十二下 宰相世系二下表第十三上 宰相世系三上表第十三下 宰相世系三下表第十四上 宰相世系四上表第十四下 宰相世系四下表第十五上 宰相世系五十表第十五下 宰相世系五下列傳第一 后妃上列傳第二 后妃下列傳第三 宗室列傳第四 高祖諸子列傳第五 太宗子列傳第六 三宗諸子列傳第七 十一宗諸子列傳第八 諸帝公主列傳第九 李密列傳第十 王竇列傳第十一 薛李二劉高徐列傳第十二 蕭輔沈李梁列傳第十三 劉斐列傳第十四 屈實尉遲張秦唐段列傳第十五 二劉殷許程柴任丘列傳第十六 溫皇甫二李姜崔列傳第十七 杜闞王李苑羅王列傳第十八 二李勣列傳第十九 侯張薛列傳第二十 高竇列傳第二十一 房杜列傳第二十二 魏徵列傳第二十三 王薛馬韋列傳第二十四 二李戴劉崔列傳第二十五 陳楊封裴宇文鄭權閻蔣姜張列傳第二十六 蕭瑀列傳第二十七 岑虞李褚姚令狐列傳第二十八 蘇世長(良嗣 弁) 韋雲起 孫伏伽 張玄素列傳第二十九 於高張列傳第三十 長孫褚韓來李上官列傳第三十一 杜二崔高郭趙崔楊盧二劉李劉孫邢列傳第三十二 傅呂陳列傳第三十三 劉裴婁列傳第三十四 崔楊竇宗祝王列傳第三十五 諸夷蕃將列傳第三十六 郭二張三王蘇薛程唐列傳第三十七 王韓蘇薛王柳馮蔣列傳第三十八 唐張徐列傳第三十九 崔徐蘇豆盧列傳第四十 狄郝硃列傳第四十一 二瑋 陸二李杜列傳第四十二 裴劉魏李吉列傳第四十三 張韋韓宋辛二李裴列傳第四十四 武李賈白列傳第四十五 五王列傳第四十六 劉鍾崔二王列傳第四十七 魏韋郭列傳第四十八 李蕭盧韋趙和列傳第四十九 姚宋列傳第五十 蘇張列傳第五十一 魏盧李杜張韓列傳第五十二 張源裴列傳第五十三 蘇尹畢李鄭王許潘倪席齊列傳第五十四 裴崔盧李王嚴列傳第五十五 裴陽宋楊崔李解列傳第五十六 宗室宰相列傳第五十七 劉吳韋蔣柳沈列傳第五十八 二郭兩王張牛列傳第五十九 宇文韋楊王列傳第六十 哥舒高封列傳第六十一 李光弼列傳第六十二 郭子儀列傳第六十三 二李馬路列傳第六十四 房張李列傳第六十五 崔苗二裴呂列傳第六十六 崔鄧魏衛李韓盧高列傳第六十七 李楊崔柳韋路列傳第六十八 高元李韋薛崔戴王徐郗辛列傳第六十九 來田侯崔嚴列傳第七十 元王黎楊嚴竇列傳第七十一 二李列傳第七十二 三王魯辛馮三李曲二盧列傳第七十三 令狐張康李劉田王牛史列傳第七十四 劉第五班王李列傳第七十五 李常趙崔齊盧列傳第七十六 關董袁趙竇列傳第七十七 張姜武李宋列傳第七十八 段顏列傳第七十九 李晟列傳第八十 馬渾列傳第八十一 楊戴陽二李韓杜邢列傳第八十二 陸贄列傳第八十三 韋張嚴韓列傳第八十四 鮑李蕭薛樊王吳鄭陸盧柳崔列傳第八十五 徐呂孟劉楊潘崔韋列傳第八十六 張趙李鄭徐王馮庾列傳第八十七 姚獨孤顧韋段呂許薛李列傳第八十八 孔穆崔柳楊馬列傳第八十九 歸奚三崔盧二薛衛胡丁二王殷列傳第九十 三鄭高權崔列傳第九十一 賈杜令狐列傳第九十二 白裴崔韋二李皇甫王列傳第九十三 韋王陸劉柳程列傳第九十四 杜裴李韋列傳第九十五 二高伊硃二劉范二王孟趙李任張列傳第九十六 李烏王楊曹高劉石列傳第九十七 於王二杜范列傳第九十八 裴度列傳第九十九 二李元牛楊列傳第一百 竇劉二張楊熊柏列傳第一百一 韓愈列傳一百二 錢崔二韋二高馮三李盧封鄭敬列傳第一百三 劉蕡列傳第一百四 李鄭二王賈舒列傳第一百五 李德裕列傳第一百六 陳三李曹劉列傳第一百七 二李崔蕭二鄭二盧韋週二裴劉趙王列傳第一百八 畢崔劉陸鄭硃韓列傳第一百九 馬楊路盧列傳第一百一十 鄭二王韋張列傳第一百一十一 周王鄧陳齊趙二楊顧列傳第一百一十二 二王諸葛李孟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楊時硃孫列傳一百一十四 高趙田硃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三劉成杜鍾張王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忠義上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忠義中列傳第一百一十八 忠義下列傳第一百一十九 卓行列傳第一百二十 孝友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隱逸列傳第一百二十二 循吏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儒學上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列傳第一百二十五 儒學下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文藝上列傳第一百二十七 文藝中列傳第一百二十八 文藝下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方技列傳第一百三十 列女列傳第一百三十一 外戚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宦者上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宦者下列傳第一百三十四 酷吏列傳第一百三十五 籓鎮魏博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籓鎮鎮冀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籓鎮盧龍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籓鎮淄青橫海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籓鎮宣武彰義澤潞列傳第一百四十上 突厥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下 突厥下列傳第一百四十一上 吐蕃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一下 吐蕃下列傳第一百四十二上 回鶻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二下 回鶻下列傳第一百四十三 沙陀列傳第一百四十四 北狄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東夷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上 西域上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下 西域下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上 南蠻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中 南蠻中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