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話總龜》卷十八:趙平叔客漣水軍,郡守召置門下,數年,平叔以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詩話總龜》卷十八

詩話總龜

卷十八

紀實門中

趙平叔客漣水軍,郡守召置門下,數年,平叔以館職守漣水。

後守以所居為豹隱堂。

石曼卿有詩云:「熊非清渭逢何暮,龍臥南一陽一去不還。

年少客遊今郡守,蔚然惟在立談間。」

士大夫留詩甚多,莫可偕者。

《古今詩話》

煬帝好食蛤,忽有一蛤,椎擊不破,異之,置於幾下。

一夜 有光,肉乃自脫,有一佛、二菩薩象,悔之,乃不食蛤。

段成式有詩云:「雖因雀變化,不逐月虧盈。

縱有天中象,神功詎可成!」又云:「相好全如梵,端嚴只為誰?寧同蚌頑惡,且與鷸相持。」

西洛上清宮混元後有吳生畫五聖,杜甫詩云:「五聖聯龍袞,千官列雁行。」

謂是也。

刁純使契丹詩曰:「押燕移離畢,看房賀跋支。

餞行三匹裂,密賜十貔狸。」

皆紀實也。

移離畢,官名,如中國執政官;賀跋支如執衣防閤;匹裂,小木罌,以色綾木為之,如黃漆;貔狸,形如鼠而大,一穴一居,食谷粱,嗜肉,狄人為珍膳,味如豚肉而脆。

川陝呼梢工篙手為三長。

老杜詩云:「長年三老歌聲裡,白馬灘前白一浪一中。」

土氣有早晚,天時有愆伏,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四月方花。

樂天《游大林寺》云:「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同前

張乖崖鎮宛丘,邸報王文正大拜,不悅,謂坐客曰:「朝廷肯用經綸康濟人乎?余少以直節自誓,束髮登用,無兩府心。」

幕中杜壽隆曰:「固知公無兩府意。」

公曰:「吾胸中事,爾安得知?」

杜曰:「嘗見公《柳詩》云:『安得辭榮同范蠡,綠絲和雨系扁舟!』」

雍陶知簡州,自比謝宣城、柳吳興,賓至則挫辱,投贄者少得見之。

馮道明下第請謁,給閽者曰:「與太守故舊。」

及見,呵責曰:「與公昧平生,何故舊之有?」

道明曰:「誦公詩,得相見,何隔平生?」

遂吟雍詩曰:「立當青草人初見,行近白蓮魚未知。」

「閉門客到常如病,滿院花開未是貧。」

「一江一 聲秋入峽,雨葉夜侵樓。」

雍厚之。

元和十一載,李源公榜三十三人皆取寒素,時有詩曰:「元和天子丙申年,三十三人同得仙。

袍似爛銀文似錦,相將白日上青天。」

(並同前)

撫州有放生池,禁采捕。

忽有乘小舟釣於其上,太守蔡大夫令人捕之。

釣者為詩曰:「投卻長竿卷卻絲,手攜蓑笠獻新詩。

明知太守清如鏡,不是漁人下釣時。」

乃野人張項。

同前

薛能尚書鎮彭門,時溥、劉巨容、周岌俱在麾下。

未數年,溥領徐,巨容鎮襄,岌領許,俱假端揆。

故能詩:「舊將已為三僕射,病身猶是六尚書。」

(同前)

王拱辰守長安日,初禮上理掾口號云:「人間合作大丞相,天下猶呼小狀元。」

梅摯知錢塘,有一掾官撰禮上曲子云:「黃閤方開,金鼎調羹只待梅。」

皆著題。

(同前)

孟賓於字國儀,連州輔國鄉人。

天福中,自湖湘越京洛應舉。

遠人無援,遂卜命於華山神珓,有如一年乞一珓,凡六擲,得上上大吉。

每年下第有詩,今略舉一聯用表:其第一年云:「蟾宮空手下,澤國更誰來!」二年云:「水國二親應探榜,龍門三月又傷春。」

三年云:「仙島卻回空說夢,清朝未達自嫌身。」

第四年云:「失意從他桃李春,嵩一陽一經過歇行塵。

雲僧不見城中事,問是今年第幾人。」

五年云:「因逢日者教重應,忍被雲僧勸卻歸。」

天福九年禮部侍郎符蒙下及第,果六舉。

後往一江一 南,官至水部郎中,致仕,居吉州玉笥山。

復知豐城縣,年七十餘卒。

!《郡閣雅談》

煬帝時,洛一陽一進合蒂迎輦花,得之嵩山塢中,人不知名,采者異之,因以名迎輦花。

濃艷芬馥,或惹襟袖,移時不散,嗅之令人不睡。

命寶兒持之,號司花女。

寶兒姓袁,長安進御車女,年十五,腰肢纖弱。

時詔虞世南草《征遼德音》於側,寶兒注視久之。

煬帝謂世南曰:「舊傳飛一燕可掌上舞,今得寶兒,方昭前事。

注目於卿,卿才人,可便嘲之。」

世南應詔為絕句曰:「學畫鴉兒半未成,垂肩大袖太憨生。

緣憨卻得君王惜,長把花枝傍輦行。」

帝悅。

龍舟鳳舸,每舟擇妙麗長白女子千人,執雕檀金楫,號殿腳女。

一日,煬帝憑殿腳女吳絳仙肩,喜柔麗不與群輩齒。

一愛一絳仙善畫長眉,將拜婕妤,適早嫁萬邰,故不克。

顧內謁者云:「古人云秀色若可餐,如絳仙真可樂饑矣。」

因吟《持楫篇》賜之曰:「舊曲歌《桃葉》,新妝艷落梅。

將身倚輕楫,知是渡一江一 來。」

詔殿腳女千輩唱之。

越溪進耀花綾,綾文突起,有光彩。

越人乘樵風泛舟石帆山下,收野繭。

繅絲女夜夢神人告云:「禹一穴一三千年一開,所得繭,即《一江一 淹文集》中壁魚所化,絲織為裳,必有奇文。」

織成,果得所夢。

獨賜司花女洎絳仙。

蕭妃恚怒不懌,由是稍稍不親幸。

煬帝嘗醉游宮中,偶戲宮婢羅羅,畏妃,不敢迎帝,辭有程姬之疾,不可薦寢。

帝嘲曰:「個人無賴是橫波,黛染龍顱簇小娥。

幸有留儂伴成夢,不留儂住意如何!」煬帝往往為妖祟所惑,游雞台,恍惚與陳後主相遇,喚帝為殿下。

後主戴單紗皂幘,綽袖長裾,綠錦純緣,紫文方平履。

舞女數十侍左右,一人迥美,煬帝累目之。

後主云:「殿下不識此人!即麗華也。」

以綠文測海蠡酌紅粱新醞勸帝飲。

因請麗華舞《玉樹後一庭花》,麗華辭以拋擲歲久,自井中出,腰肢旅拒,無復往時。

再三索起,終一曲。

後主詠十數篇,煬帝不記,獨一愛一《小窗詩》及寄《侍兒碧玉詩》。

云:「午醉醒來晚,無人夢自驚。

後二句《詩史》謂是唐一人宋鹹作夕一陽一如有意,偏傍小窗明。」

《碧玉詩》云:「離別腸應斷,相思骨合銷。

愁魂若飛散,憑仗一相招。」

麗華拜求帝一章,辭以不能。

麗華笑曰:「嘗聞『此處不留儂,自有留儂處』,安可言不能!」煬帝強為之一操一觚曰:「見面無多事,聞名爾許時。

坐來生百媚,實個好相知。」

麗華赧然不懌。

後主問:「龍舟之遊樂乎?始謂殿下致治堯舜之上,今日復此逸游!人生各圖快樂,曩時何見罪?三十六封書,使人至今怏怏。」

煬帝叱之,不見。

帝幸月觀,清景晴明,左右皆寢,憑蕭妃肩說東宮時事。

適黃門映薔薇叢調宮婢,衣朒薔薇,吃吃聲笑。

帝望腰肢纖弱,意望寶兒,披單衣亟擒,乃雅一娘一。

蕭妃喟然不止。

帝曰:「往年幸妥一娘一時,情態正如此。

曾效劉孝綽為《離憶詩》,嘗念與妃,記之否?」

蕭妃即念云:「憶睡時,待來剛不來。

卸妝仍索伴,解佩更相催。

博山思結夢,沉水永成灰。」

「憶起時,投簽初報曉。

被惹香黛殘,枕隱金釵裊。

笑動上林春,除卻司晨鳥。」

煬帝云:「日月遄邁,今已幾年事矣。」

《大業拾遺》

襄王僭偽,一逼一李拯為偽官。

拯嘗吟曰:「紫宸朝罷綴鵷鸞,丹鳳樓前駐馬看。

惟有終南山色好,晴明依舊滿長安。」

拯終為亂兵所殺。

《南部新書》

裴皞官至禮部尚書,放三榜,四人拜相:桑維翰、竇正固、張礪、馬裔孫。

清泰二年,馬裔孫知貢舉,才放榜,謝恩,引諸生詣座主宅謁拜,裴公以詩示云:「宦途最重是文衡,天與愚夫著盛名。

三主禮闈年八十,門生門下見門生。」

未開宴,裔孫登庸。

《郡閣雅談》

吳長文使虜詩云:「奚車一牛駕,朝馬兩人騎。」

《雜誌》

昔執政有詩云:「躁因修賀刺,懶為答空書。」

又有省判者云:「省府舊例不答空書。」

同前

文德殿,百官常朝之殿。

宰相奏事畢乃來押班,常至日旰。

守堂卒好以厚樸湯飲朝士。

朝士有久無差遣厭苦常朝者,戲為詩曰:「立殘庭下梧桐影,吃盡階頭厚樸湯。」

《古今詩話》

李德誠加司空,守臨川。

殷文圭草麻。

德誠濡毫之賂,久而未至,以詩督之曰:「紫殿西頭月欲斜,曾草臨川上相麻。

潤筆已曾關奏謝,更飛章句問張華。」

時皆少之。

[《南唐近事》]

馮延魯公出討閩中,催督軍糧,急於星火。

李建勳以詩寄之曰:「粟多未必全為計,師老須防有伏兵。」

既而福州之兵,果為越人所敗。

及歸,遷司空,累表乞致政,自稱鍾山公,詔授司徒,不起。

學士殷悅致狀賀之,建勳以詩答曰:「司空猶不作,那敢作司徒。

幸有山公號,如何不見呼?」

先是,宋齊丘自京口求退於青一陽一,號九華先生。

未週期,一詔而起,時論薄之。

建勳年德未衰,時望方隆重,或有以比宋公者,因為詩曰:「桃花流水雖相似,不學劉郎去又來。」

《南唐近事》

化度寺內有無盡藏院。

京城施捨,日漸崇盛。

武德、貞觀後,錢帛金玉,積聚不可勝計。

常使名僧監藏,為等分:一分供天下伽藍修理之用,一分施天下飢餓,一分充舊供無遮之會。

城中士女奔走捨施,爭次不得,至暮收穫亦巨萬。

有大車載錢帛捨了棄去,不知姓名者多矣。

藏內物,天下寺院許容來取供給,亦不可勝數不阻。

貞觀年中,有裴元智戒行修謹,宛是修行高人。

入寺灑掃十年有餘。

寺中觀其行無玷缺,使之守藏。

不覺被盜去黃金極多,將去不可知數。

寺眾見潛走去後不還,眾僧驚異,遂於元智寢房內看,壁上有詩四句曰:「將肉遣狼守,置骨向狗頭。

自非阿羅漢,焉能免得偷!」後莫知所之。

武後遂移藏東都福光寺。

日久,錢物漸耗,卻移歸舊寺。

至開元九年,發散錢帛於京師諸寺。

《二京靈異小錄》

僕在吳興游諸寺卿詩曰:「微雨止還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見日,草木自蒼然。」

非至吳越,不見此景。

《百斛明珠》

舊讀蘇子美《六和寺詩》云:「沿橋待金鯽,竟日獨遲留。」

初不喻此語。

及倅錢塘,乃知寺後池中有此魚如金色。

復游池上,投餅餌,久之,略出不食,後入不可見。

自子美作詩至今四十年,已有遲留之語。

苟非難進易退而不妄食,安能如此壽耶?同前

京師風物繁富,士大夫牽於事役,良辰美景,罕宴游之樂,其詩至有「賣花擔上看桃李,拍酒樓前聽管弦」之句。

《玉堂閒話》

張喬,九華人。

鹹通末,取京兆府解。

李建州時為京兆府參軍主試。

同時有許棠及喬俞坦之、劇燕任濤、吳罕、張蠙、周繇、鄭谷、李棲遠、一溫一 憲、李昌符,謂之十哲。

其年府試《月中桂詩》,喬擅場,詩曰:「與月長洪濛,扶疏萬古同。

根非生下土,葉不墜秋風。

每向圓時足,還隨缺處空。

影高群木外,香滿一輪中。

未種丹霄日,應虛白兔宮。

何當隨羽化,細得問元功。」

其年以許棠在場屋多年,為薦首。

喬許坦之在許下,薛能尚書深知,以詩唁二子云:「何事盡參差,惜哉吾子詩。

日令銷此道,天亦負明時。

有路當重振,無門即不知。

何當見堯日,重與啜澆漓。」

《摭言》

僕初入廬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見,殆應接不暇,遂發意不作詩。

已而,見山中僧俗皆言「蘇子瞻來矣」,不覺作一絕云:「芒鞋青竹杖,自掛百錢游。

可怪深山裡,人人識故侯。」

既自悔前言之謬,又作兩絕云:「青山若無素,偃蹇不相親。

要識廬山面,他年是故人。」

又云:「自昔懷清賞,神遊杳靄間。

如今不是夢,真個在廬山。」

是日,有以陳令舉《廬山記》見寄者,且行且讀,見其中雲徐凝、李白之詩,不覺失笑。

旋入開先寺,僧求詩,因作一絕云:「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惟有謫仙辭。

飛流濺沫知多少,不為徐凝洗惡詩。」

往來南北山十餘日,以為勝絕不可勝談。

擇其尤者莫如漱玉亭三峽橋,故作此二詩。

最後與總老游西林作一絕云:「橫看成嶺側成峰,到處看山了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余廬山詩盡於此。

《百斛明珠》

余在岐下,見秦州進一馬,鬃如牛項垂一胡一 ,側立顛倒,毛生肉端。

蕃人云:「此肉鬃馬也。」

乃知《一鄧一 公驄馬行》云「肉駿碨礧連錢動」,當作「肉鬃」。

唐一人煎茶用姜,故薛能詩云:「鹽損添常戒,姜宜著更誇。」

據此,則又有用鹽者矣。

近世有用此二物者輒大笑之。

然茶之中等者,用姜煎信佳,鹽則不可。

安定郡王以黃柑釀酒,謂之「洞庭春一色 」,色香味三絕,以餉其猶子德麟。

德麟以飲予,為作詩,醉後信筆,頗有沓拖風氣,云:「去年洞庭秋,香霧長噀手;於今洞庭春,玉色疑非酒。

賢王文字飲,醉筆龍蛇走。

既醉念君醒,遠餉為我壽。

瓶開香浮坐,盞凸光照牖。

方傾安仁醽,潘岳賦云:「披黃苞以授甘,傾縹瓷以酌醽」。

莫遣公遠嗅。

要當名字奇,未可論升斗。

應呼釣詩鉤,亦號掃愁帚。

君知葡萄惡,正是嫫母丑。

須君灩海杯,澆我談天口。」

並同前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詩話總龜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