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話總龜》卷二十九:唐高宗承貞觀之後,天下無事,上官儀侍郎獨持國政,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詩話總龜》卷二十九

詩話總龜

卷二十九

書事門

唐高宗承貞觀之後,天下無事,上官儀侍郎獨持國政,嘗凌晨入朝,巡洛水堤,步月徐轡,詠詩云:「脈脈廣川流,驅馬入長洲。

鵲飛山月曉,蟬噪野風秋。」

音韻清亮,群公望之,如神仙焉。

《小說舊聞》

長和國使人布燮《聽蜀一妓一洞雲歌》詩云:「嵇叔夜,鼓琴飲酒無閒暇。

若使當時聞此歌,拋擲廣陵都不藉。

劉伯倫,虛生一浪一死過青春。

一飲一石猶自醉,無人為爾卜深塵。」

又《思鄉》詩曰:「虜北行人絕,雲南信未還。

庭前花不掃,門外柳誰攀。

坐久銷銀燭,愁多減玉顏。

懸心秋夜月,萬里照關山。」

《鑒戒錄》

一江一 南人多畬田,先熂爐,熂音餼,縱火燎草也。

爐,火燒山界也;俟經雨乃下種。

歷三歲,土脈竭,不可復種藝,但生草木,復熂旁山。

宋西一陽一王子尚所部鄞縣有疁田音嘐留,畬田也,子尚言山湖之俗熂山封水澤,山須熂爐後種。

劉禹錫謫連州,作《畬田詩》云:「一團一 一團一 縵山腹。

鑽龜得兩卦,上山燒臥木。」

又云:「下種暖灰中,乘一陽一拆芽櫱。

蒼蒼一雨後,苕穎如雲發。」

白樂天《子規歌》云:「畬田有粟何不啄?石楠有枝何不棲?」

畬音羊諸反,《爾雅》云:「一歲曰菑,二歲曰新,三歲曰畬。」

《易》曰:「不菑畬。」

皆同音。

凡三歲而不可復種,蓋取畬之義也。

《談苑》

進士科始隋大業中,盛於貞觀、永徽之際。

搢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不以為美。

其推重謂之白衣卿相,又曰一品白衫。

其不利者,謂之三十老《五經》,五十少進士。

有老於文場者亦無恨焉。

故有詩云:「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

《摭言》

浮玉老師元公欲為,吾昔有詩云:「一江一 山如此不歸山,山神見怪驚我頑。

我謝一江一 神豈得已,有田不歸如一江一 水。」

今有田矣而不歸,無乃食言於神耶?《百斛明珠》

世常傳云:「欲人不知,莫若不為。」

以謂既為之也,安得人之不知。

夫至隱至密者,莫若中冓之事,豈欲人之知耶?然而不能使人不知。

以此,凡事之不循理者,雖毛髮之細,不可為也。

明皇舊制五王帳,長枕大被,與兄弟同處於其間。

無何,妃子輒竊寧王笛吹之。

始亦不彰,因張祜詩云:「梨花靜院無人處,閒把寧王玉笛吹。」

妃因此忤明皇,不懌,乃遣中使張韜光送歸楊銛宅。

妃子涕泣謂韜光曰:「托以下情繳奏。

妾罪固當萬死,衣服之外,皆聖恩所賜。

惟發與膚,生從父母爾。

今當即死,無以謝上。」

乃引刀剪髮一結附韜光以獻。

自妃之放逐,皇情憮然;妃發至,張韜光取搭之肩上。

明皇見之,大驚惋。

遂令高力士就召以歸。

嗟乎,道路之言,亦可畏也。

使張祜不為此語,事亦何由彰顯之如此!然張亦何從得此為之說?以此可驗其「欲人不知,莫若不為」亦名言電。

(同前)

唐末,有宜春人王轂者,以歌詩擅名於時。

嘗作《玉樹曲》云:「碧月夜夜瓊樹春,蓮舌泠泠詞調新。

當時狎客盡豐祿,直諫犯顏無一人。

歌未闋,晉王劍上粘腥血。

君臣猶在醉鄉中,面上已無陳日月。」

此詞大播於人口。

轂未第時,嘗於市廛中忽見同人被無賴輩毆打。

轂前救之,揚聲曰:「莫無禮,識吾否?吾便是解道『君臣猶在醉鄉中,面上已無陳日月』者。」

無賴輩聞之,斂衽慚謝而退。

噫,無賴者,乃小人也,能為此等事,亦可重也。

方其倚力恃勢,勃然以發凶暴之氣,將行毆擊,視其死,且無悔矣;及一聞其名人,則慚謝之色形於外,斯亦難矣。

有改悔之恥,向善之心,得不謂之君子哉!《百斛明珠》

戚綸密學,初仕為吉州太和令。

裡俗頑悍,喜結誣訟。

公至,以術漸磨,先設巨械,嚴固狴犴,其箠梃組索,比他邑數倍,民已自悚駭。

次作《諭民頌》五十絕,不事風雅,皆風俗易曉之語,俾之諷誦,以申規警。

立限日誦,半年,頑心不悛,一以苛法治之。

果因此獄訟大減。

其詩有云:「文契多欺歲月深,更將疆界強相侵。

官中檢出真兼偽,枷鎖鞭笞痛不禁。」

大率類此。

一江一 南往往有本。

《玉壺清話》

今時市語答人真實事則稱見來,此語蓋已久矣。

坡《贈黃山人》詩云:「面頰照人元自白,眉毛覆眼見來烏。」

《王直方詩話》

羅虯、羅鄴、羅隱齊名,號三羅。

李孝恭籍中有紅兒,善肉聲,嘗為二車屬意,聘鄰道,虯請紅兒歌而贈之繒彩,孝恭以副車所貯,不令受所貺。

虯怒,拂衣而起。

詰旦,為絕句百篇,號《比紅兒詩》,盛行於時。

《摭言》

盧仝詩云「何時得去禁酒國」,今吾謫嶺南,萬戶酒家有一婢,昔嘗為酒肆,頗能伺候冷暖。

自今當不乏酒,可以日飲之,何其去禁酒國矣。

《玉局文》

上元夜登樓,貴戚例有黃柑相遺,謂之傳柑。

東坡有《扈從端門觀燈》詩云:「老病行穿萬馬群,九衢人散月紛紛。

歸來一盞殘燈在,猶有傳柑遺細君。」

蓋謂此也。

《王直方詩話》

前輩戲語有「西湖風月,不如東洛軟紅香塵」之語,故東坡《和錢穆父蔣穎叔從駕景靈宮》詩云:「半百不嗟垂項發,軟紅猶戀屬車塵。」

李方叔為坡公客,坡公知貢舉而方叔下第,有詩云:「平生謾說古戰場,過目還迷日五色。」

山谷和之云:「今年持橐佐春官,遂失此人難塞責。」

蓋是時山谷亦在貢院中也。

(同前)

舟人占雲,若炮車雲起,輒急避,雲乃大風候也。

東坡有云:「今日一江一 頭天色惡,炮車雲起風欲作。」

文潛有云:「喜逢山色開眉黛,愁對山雲起炮車。」

冰廳事見《因話錄》雲。

歐一陽一有詩云:「獨宿冰廳夢帝闕。」

余疑李賀云「酒滴珍珠紅」,夏彥剛云:「一江一 南人造紅麴酒。」

白樂天云:「羌管吹《楊柳》,燕姬酌葡萄。」

謂太原出葡萄酒也。

然此乃律詩,用平聲讀則太不律,用側聲讀則近俗耳。

京師芡實最盛於會靈觀之凝祥池,故文忠詩曰:「凝祥池鎖會靈園,僕射荒村安可比!」而東坡又云:「忽憶嘗新會靈觀,滯留一江一 海得加餐。」

僕射坡在鄭州,世亦稱其芡實也。

同前

老杜有「坐開桑落酒」句。

《世說》謂桑落河多美酒,而庾信有《從蒲州刺史乞酒詩》云:「蒲城桑落酒,灞岸菊花秋。」

詩云:「年老身閒無外事,麻衣草坐亦容身。

相逢盡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見一人?」

蓋載於《雲溪友議》,而歐一陽一文忠以謂相傳作俚諺。

慶歷中天章閣待制許元為一江一 淮發運使,因修一江一 岸,得此石於池一陽一江一 水中,始知為靈澈詩,何耶?同前

賓護尚書言,來禽,以味甘眾禽也,而東坡和舒王詩云「青李扶疏禽自來」,何耶?

酴醾,本酒名也,新開花,本以其顏色似之,故以取名。

山谷所以有「名字因壺酒,風一流 付枕幃」之句。

又云:「風一流 徹骨成春酒,夢寐宜人入枕囊。」

宜或作疑。

京師舊無鴨腳,李文和自南方來,移植於私第,因而著子,自後稍稍蕃多,不復以南方者為貴。

歐一陽一文忠作詩云:「鴨腳生一江一 南,名實未相浮。

絳囊因入貢,銀杏貴中州。

致遠有餘力,好奇自賢侯。

因令一江一 上根,結實夷門秋。

始摘才三四,金奩獻凝旒。

公卿不及識,天子百金酬。

歲久子漸多,纍纍枝上稠。

玉人名好客,贈我比珠投。

博望昔所徙,葡萄安石榴。

想其初來時,厥價與此侔。

今也遍中國,籬根及牆頭。

物一性一久雖在,人情逐時流。

惟當貴其始,後世知來由。

是亦史官法,豈徒續君謳?」

劉太真《與韋蘇州書》云:「顧著作來,以足下《郡齋燕集》相示,雲何情致暢茂遒逸之如此!宋齊間沈謝吳何始一精一於理意,緣情體物,備詩人指。

後之傳者,甚失其源。

惟足下制其橫流。

『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於足下之文見之矣。」

則知蘇州詩為當時所貴如此。

燕集所作乃「兵衛森畫戟,宴寢凝清香」也。

昔文潞公來朝,裕陵待以殊禮,禁從三省皆為賦詩。

李籍云:「三公歷拜榮無敵,二府更居貴莫倫。」

畢仲游云:「十年三冊命,四海一師臣。」

皆為能敘其官爵。

錢長卿云:「三一陪藻燕簪裾上,五對龍顏日月邊。」

又云:「黼座勸觴鈞樂逸,雲章屬韻侍貂傳。」

此為敘其恩禮。

蓋公自初覲至出關,賜特燕者三,登對者五,上親勸以御觴而後復和其所賦,故長卿云爾。

詩云:「白藕作花風已愁或作秋,不堪殘睡更回頭。

晚雲帶雨歸飛急,去作西窗一夜 秋或作愁。」

此趙德麟細君王氏所作也。

德麟既鰥居,因見此篇,遂與之為親。

余以為乃二十八字媒也。

秦少游為黃本校勘,錢穆父為戶部,皆居於東華門之堆垛場。

少游春日嘗以詩遺穆父云:「三年京國鬢如絲,又見新花發故枝。

日典春衣非為酒,家貧食粥已多時。」

穆父以米二石送之,復為二十八字云:「儒館優賢蓋取《頤》,校讎猶自困朝饑。

西鄰俸祿無多少,希薄才堪作淖糜。」

時人以少游有如此才而亦食粥,似不相稱耳。

東坡寄柳子玉云:「聞道床 頭惟竹几,夫人應不解卿卿!」又送竹几與謝秀才云:「留我同行木上座,贈君無語竹夫人。」

蓋俗謂竹几為竹夫人也。

山谷云:「竹夫人乃涼寐竹器,憩臂休膝,非夫人之職。

而冬夏青青,竹之所長,故為名曰青一奴一。」

嘗作詩曰:「穠李四弦風拂席,昭華三弄月侵床 。

我無紅袖堪娛夜,正要青一奴一一味涼。」

穠李、昭華,貴人家兩女一奴一也。

張文潛後作《竹夫人傳》。

「宣勸」字東坡數使之:其一《和王仲至喜雪御筵詩》曰:「宣勸不多心自醉」;其一《和蔣穎叔端門觀燈詩》云「十分宣勸恐難勝」。

東坡謫黃州,居於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而獨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東坡為作長篇,其中最警策者「朱一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

平生喜為人寫,蓋人間刊石者自有五六本,云:「吾平生最得意詩也。」

杭州有西湖,而穎亦有西湖,皆為游賞之勝。

而東坡連守二州。

其初得穎也,有穎人在坐云:「內翰只消遊湖中,便可以了郡事。」

蓋言其訟簡也。

秦覯少章因作一絕以獻云:「十里荷花菡萏初,我公所至有西湖。

欲將公事湖中了,見說官閒事已無。」

後東坡到穎有《謝執政啟》亦云:「入參兩禁,每玷北扉之榮;出典二邦,輒為西湖之長。」

並同前

唐德州刺史王倚家有筆一管,粗於常筆,刻《從軍行》,人馬毛髮,亭台山水,無不一精一絕,刻兩句曰:「亭前琪樹已堪攀,塞北徵人尚未還。」

《古今詩話》

北方白雁,似雁而小,色白,秋深乃來。

白雁至則霜降,河北人謂之霜信。

杜甫詩云「故國霜前白雁來」,即謂此。

同前

大丞相劉公沆赴舉,道過獨木鎮,有老人出曰:「知公赴舉,有一聯相贈。」

曰:「今年直跨窮驢去,異日當乘寶馬歸。」

公曰:「何以知之?」

叟曰:「公自是羅浮山玉源道君。」

公愧謝,叟乃去。

《青瑣集》

王仁裕嘗養一猿,名之曰野賓。

久而放之,因作詩曰:「放爾丁寧復故林,舊來行處好追尋。

月明巫峽堪憐靜,路隔巴山莫厭深。

棲宿免勞青嶂夢,躋攀應愜白雲心。

三秋果熟松梢健,任抱高枝徹曉吟。」

後入蜀,過嶓塚祠前漢水之一陰一,有群猿聯臂而下飲清流。

有巨猿捨群而前,從者指之曰:「此野賓也。」

呼之猶應,哀吟而去。

又作一篇云:「嶓塚祠邊漢水濱,山猿連臂下嶙峋。

漸來仔細窺行客,認得依稀似野賓。

月宿應勞羈旅夢,松棲那復稻粱身。

數聲腸斷和雲叫,識得前年舊主人。」

《脞說後集》

東坡南遷,有侍兒王朝雲請從行,坡佳之,作詩,有序曰:「世謂樂天有《鬻駱馬放楊枝》詞,佳其至老病不忍去也。

然夢得詩云:『春盡絮飛留不得,隨風好去落誰家?』樂天亦曰:『病與樂天相伴住,春同樊素一時歸。

』則樊素竟去也。

余有數妾,四五年相繼辭去。

獨朝雲隨余南遷。

因讀樂天詩,戲作此贈之:『不學楊枝別樂天,且同通德伴伶玄。

伯仁絡秀方同老,天女維摩總解禪。

經卷藥爐新活計,舞裙歌板舊因緣。

丹成隨我三山去,不作巫山雲雨仙。

』蓋紹聖元年十一月也。

三年七月,朝雲卒,葬於西禪寺松林中,直大聖塔,和前詩曰:『苗而不秀豈其天,不使烏童與我玄。

駐景恨無千歲藥,贈行唯有小乘禪。

傷心一念償前債,彈指三聲斷後緣。

歸臥竹根無遠近,夜燈勤禮塔中仙。

』」《冷齋夜話》

杜甫贈高適詩云:「脫身簿尉中,始與捶楚辭。」

韓退之《贈張功曹》詩云:「判司卑官不堪說,未免捶楚塵埃間。」

杜牧《寄小侄阿宜》詩云:「參軍與簿尉,塵土驚皇皇。

一語不中治,鞭捶身滿瘡。」

以此明唐之參軍簿尉有過即受笞杖之刑,猶今之胥吏也。

《遁齋閒覽》

俗云:「槐花黃,舉子忙。」

謂槐之方花,乃進士赴舉之時,而唐詩人翁承贊詩云:「雨中妝點望中黃,勾一引 蟬聲送夕一陽一。

憶得當年隨計吏,馬蹄終日為君忙。」

乃知俗語亦有所自也。

[《遁齋閒覽》]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詩話總龜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