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話總龜》卷三十三:太祖采聽至明遠,邊事纖悉必知。有間者西蜀還,問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詩話總龜》卷三十三

詩話總龜

卷三十三

詩讖門上

太祖采聽至明遠,邊事纖悉必知。

有間者西蜀還,問劍外有何事,間者曰:「但聞成都滿城誦朱山長《苦熱詩》曰:『煩暑郁蒸無所避,涼風清冷幾時來?』」曰:「此蜀人思我來取也。」

《古今詩話》

偽蜀每歲除日,諸宮門各給桃符,書元亨利貞四字。

時昶子善書札,取本宮策勳府書云:「天垂餘慶,地接長春。」

乾德中伐蜀,明年蜀降。

二月,以兵部侍郎呂餘慶知軍府事,以策勳府為治所。

太祖聖節號長春,此天垂地接之兆也。

[《茅亭客話》]

辛夤遜仕偽蜀孟昶為學士。

王師將致討之前,歲除,昶令學士作詩兩句寫桃符上。

夤遜題曰:「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明年蜀亡,呂餘慶以參知政事知益州;長春乃太祖誕聖節名也。

《談苑》 二說不同,故兩存之。

梁沙門寶志銅牌,多讖未來事,云:「有一真一人在冀川,開口張弓在右邊。

子子孫孫萬萬年。」

一江一 南李璟,其子曰弘冀;吳越錢鏐諸子皆連弘字,期以應之。

而真宗諱正當之。

[《談苑》]

一江一 南將亡數年前,升元寺殿基掘得石記,視之詩也。

辭曰:「若問一江一 南事,一江一 南事不憑。

抱雞升寶位,走犬出金陵。

子建居南極,安仁秉夜燈。

東陵嬌一小女,騎虎渡河冰。」

王師甲戌渡一江一 ;李煜以丁酉年生;曹彬為大將,列柵城南,乃子建也;潘美為副將,城陷恐有伏兵,命卒縱火,乃安仁也;錢俶以戊寅年入朝,盡獻浙西之地,騎虎之謂也。

[《談苑》]

志公嘗畫鹿負按走山中,又云:「兩角女子綠衣裳,卻背太行趨君王。

一止之月必消亡。」

後祿山亂,蓋兩角即鹿,綠即祿,女子即安字,太行即山名,一止之月,果正月敗亡。

《唐宋遺史》

翰林蘇公紳,嘗題潤州金山一聯云:「僧依玉鑒光中住,人在金鰲背上行。」

乃榮入玉堂之兆,已而果然。

位止內相,亦詩之讖也。

《青箱雜記》

李忭,徐一溫一 養子,冒徐姓,名知誥,為升州刺史,為童謠詩曰:「東海鯉魚飛上天。」

後乃繼一溫一 。

[《青箱雜記》卷七]

一江一 南李覯召試制科,嘗作詩曰:「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斷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掩映,碧山更被暮雲遮。」

觀此詩有重重障礙,意恐時命不偶。

果如其言。

[《青箱雜記》卷七]

孟東野《下第詩》曰:「棄置復棄置,情如刀劍傷。」

又《再下第詩》曰:「兩度長安陌,空將淚見花。」

其後登第詩曰:「昔日齷齪不足嗟,今朝曠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進取得失,蓋亦常事。

而東野器宇不宏,偶下第則情隕獲如傷刀劍,以至下淚,既登科則志意充溢,一日之間花即看盡,何其速耶。

後授溧一陽一尉卒。

(《唐宋遺史》)

寇萊公方貴時,送人使嶺南,嘗作詩云:「到海止十里,過山應萬重。」

及貶雷州,吏呈圖經,問去海幾里,吏曰:「十里。」

是南遷之禍已見於詩也。

[《青箱雜記》卷七]

張乖崖公守陳日,嘗游趙氏西園,詩曰:「方信承平無事久,淮南閒殺老尚書。」

後一年捐館,亦詩之讖。

[《青箱雜記》卷七]

蘇緘字宣甫,一性一忠義,喜功名。

皇祐中知英州,儂賊作過,以守禦功換館職,尋坐事貶房州司馬。

嘉祐中復官,知越州諸暨縣。

余與之同僚,嘗贈詩曰:「燕頷將軍欲白頭,昔年忠勇動南州。

心如鐵石老不挫,功在桑榆晚可收。」

十八年再知邕管。

一交一 趾叛,攻城,戰沒,朝廷憫之,贈奉國軍節度使,謚忠勇,則忠勇之謚已見於余詩矣。

[《青箱雜記》卷七]

許州臨穎人成銳應制科,嘗以詩三篇獻丞相王文惠。

《野菊》云:「彩檻應無分,春風不借恩。」

《野花》云:「馨香雖有艷,栽植未逢人。」

公謂辭雖綺一靡一,未有登科意。

別有《贈裴員外》詩云:「憑高看漸遠,更上最高樓。」

公曰:「再舉合踐高第。」

果符其言,其能品藻如此。

李璟游後湖賞蓮花,作詩曰:「蓼花蘸水火不滅,水鳥驚魚銀梭投。

滿目荷花千萬頃,紅碧相雜敷清流。

孫武已斬吳宮女,琉璃池上佳人頭。」

識者謂雖佳句,然宮中有佳人頭非吉也。

《摭遺》

廖融處士,衡山人,有詩云:「雲穿搗藥屋,雪壓釣魚船。」

因自解曰:「屋破而雲穿,其中無人也;船為雪壓,無用也。」

後六十日果卒。

[《摭遺》]

余安道自番禺詔赴闕,過韶一陽一,《游龍光寺詩》云:「暫離人世界,且至佛家鄉。」

議者謂非吉兆,果卒於秦淮亭下。

嘗有日者謂曰:「到秦地當有災。」

果如其言。

[《摭遺》]

蘇子美《滄一浪一亭觀魚》詩云:「自嗟不及游魚樂,虛作人間半世人。」

非吉意也。

又有云:「山蟬帶響穿疏戶,野蔓蟠青入破窗。」

雖佳句,然窗破野蔓蟠其中,似無人居矣。

子美竟卒於謫籍。

[《摭遺》]

王處厚字元美,益州華一陽一縣人。

嘗遇一老僧論浮世苦空事。

登第後出郭,徘徊古陌,軫懷長吟曰:「誰言今古事難窮,大抵榮枯總是空。

算得生前隨夢蝶,爭如雲外指冥鴻。

暗添雪色眉根白,旋落花光臉上紅。

惆悵荒原懶回首,暮林蕭索起悲風。」

及暮還家,心疾而卒。

《洞微志》

楊貴妃嘗以假髻為首飾而好服黃裙。

天寶末童謠曰:「義髻拋河裡,黃裙逐水流。」

《明皇雜錄》

李遐周有道術,居玄都觀,嘗題詩數千言,皆記明皇巡幸西蜀及祿山僭竊之事,時人皆不之悟。

詩曰「燕市人皆去」,祿山以薊門之事而來也;「函關馬不歸」,哥舒翰敗潼關也;「可憐山下鬼」,嵬也;「環子系羅衣」,貴妃小字玉環,及馬嵬之死,高力士以羅衣縊焉。

[《太真外傳》]

崔曙嘗作《明堂火珠》詩,其中有佳句曰:「夜來雙月滿,曙後一星孤。」

為文士推服。

崔既夭歿,有一女名星而無男子,當時異之。

[《本事詩》]

李煜暮歲乘醉書於牖曰:「萬古到頭歸一死,醉鄉葬地有高原。」

醒而見之大悔,不久謝世。

《翰府名談》

邵拙字拙之,雁門人,好學博通經史。

水曹郎趙慶有詩贈之曰:「邁古文章金鴛鴦,出群行止玉麒麟。」

仕宦不達而卒。

有詩傳於時,其間有云:「萬國不得雨,孤雲猶在山。」

此其應歟!《一江一 南野錄》

何昌陵宰廬陵,郡有衙將楊克儉能媚州牧而移其權。

昌齡以兄事之。

嘗游其池館,貽其詩曰:「經旬因雨不重來,門有蛛絲徑有苔。

再向白蓮亭上望,不知花木為誰開。」

未幾克儉連延范貸死而刑,其家破焉。

議者以為其詩之讖也。

賈島嘗為《病蟬》詩曰:「病蟬飛不得,向我掌中行。

折翼猶能搏,酸音尚極清。

露華應在腹,塵點誤侵睛。

黃雀並烏鳥,俱懷害爾情。」

議者謂無摶風之意,果為禮闈所斥。

淳化中,崇文院直櫨絕高處,有人題兩句云:「秋風送炎去,庭木葉齊落。」

是年立秋日宋炎罷,來年立秋葉齊黜。」

[《乘異記》]

張退傅年七十八,除夜有詩云:「八十光一陰一有二年,煙蘿門戶喜開關。

近來無奈山中相,頻寄書來許綴班。」

後四年而薨,乃八十二之讖也。

此答陳文惠之詩。

《詩史》

沈詢夜宴僚友,歌著辭令曰:「莫打南來雁,從他向北飛。

打時雙打取,莫遣兩分離。」

是夕為一奴一歸秦所殺,夫妻並死。

[《南部新書》庚]

張忠定少年游華山,謁陳圖南,遂欲隱華山,謂圖南曰:「欲就分先生山半住,可否?」

圖南曰:「他人即不可,如公者,吾當分半山相奉,然公方有宦職,未可釋此。

其勢如家人張筵,笙歌鼎沸,忽庖中火起,待公救之,豈可不赴!」贈之詩曰:「自吳入蜀是尋常,歌舞筵中救火忙。

乞得金陵養閒散,也須多謝鬢邊瘡。」

始皆不諭。

後忠定更鎮杭、益。

晚年發瘡於腦,不瘥,乞金陵,悉如其詩。

大中祥符七年乙卯七月二十日終。

《古今詩話》

滕倪善詩,宗人滕郎中守吉州,往謁之,會秋試告別,為詩云:「秋風一江一 上別旌旗,故國無家淚欲垂。

千里未知投足地,前程應是聽猿啼。

誤攻文字身空老,卻返漁樵計已遲。

羽翼凋零歸不得,丹青無路接差池。」

守得詩云:「此生不與子相見。」

別後卒於旅邸。

倪又有詩云:「白髮不知容相國,也同閒客滿頭生。」

又《題鷺鷥障子》雲,「映水有深意,見人無懼心。」

同前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詩話總龜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