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話總龜
卷十七
紀實門上
仁宗正月十四日御樓,遣中使傳宣從官曰:「朕非好遊觀,蓋與民同樂。」
翌日,蔡君謨獻詩云:「高列千峰寶炬森,端門方喜翠華臨。
宸遊不為三元夕,樂事還同萬眾心。
天上清光留此夜,人間和氣閣春一陰一。
要知盡慶華封祝,四十餘年惠一愛一深。」
《東齋錄》
李參少有吏材,仁宗奇之,殿柱題其名,有繁劇人所避者,必用參。
自將作監簿擢至右丞、樞密直學士。
元豐中卒。
李師中以詩吊之曰「當年殿柱題名處」,蓋為是也。
《詩史》
嶺南謂村市為墟,柳子厚詩云:「青箬裹鹽歸洞客,綠荷包飯趁墟人。」
《青箱雜記》
夏文莊謫守黃州時,龐穎公為郡掾,文莊識之,優待。
穎公有病,意謂不起,文莊親視之,曰:「異日當為貧宰相,亦有年壽,疾非所憂。」
穎公曰:「宰相豈得貧耶?」
文莊曰:「一等人中貧爾。」
故穎公後作退老詩曰:「田園貧宰相,圖史富書生。」
蓋記此也。
[《青箱雜記》]
張侍郎師錫年八十,有《喜子登第》詩曰:「御榜今朝至,見名心始安。
爾能俱中第,吾遂可休官。
賀客留連飲,家書反覆看。
世科誰不繼,得慰二親難。」
張氏常有中甲科者,故有世科之語。
[《青箱雜記》]
張退傅文懿士遜、趙少保叔平概、張樞相升皆壽八十六,陳丞相文惠堯佐壽八十二,杜丞相正獻衍壽八十一,富丞相文忠弼壽八十。
文惠致政,退傅詩曰:「青雲歧路游將遍,白髮光一陰一得最多。」
[同前]
天聖中李康靖公若谷、慶歷中邯鄲公淑,皆知滑州。
後八年,審言又知。
前此,邯鄲公迎康靖公到滑,康靖題詩於州廨曰:「滑守如今是世官,阿戎出守自金鑾。
郡人莫訝留題別,孫息期同住此看。」
後審言刊石紀其事。
同前
元豐初,王伸效王建作《宮詞》百首獻之,頗有意思,詩云:「太皇生日最尊榮,獻壽宮中未五更。
天子捧觴仍再拜,寶慈侍立到天明。」
寶慈,皇太后宮名。
太后幸景靈宮,駕前露面雙童女,詩曰:「平明彩仗幸靈宮,紫府仙童下九重。
整頓瓏璁時住馬,畫工暗地貌真容。」
《古今詩話》
張九齡在相位,有謇諤匪躬之誠。
明皇怠於政事,李林甫一陰一中傷之。
方秋,明皇令高力士持白羽扇賜焉。
九齡作《歸燕詩》貽林甫曰:「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暫來。
豈知泥滓賤,只見玉堂開。
繡戶時雙入,華軒日幾回。
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
林甫知其必退,恚怒稍解。
《明皇雜錄》
段文昌,廣都縣人,父以賣油為業。
生而多智,長亦有文。
常跨驢行,鄉里笑之。
三十年間,衣錦歸蜀。
蜀人贈詩曰:「昔日騎驢學忍饑,今朝忽著錦衣歸。
等閒畫虎驅紅旆,可畏登龍入紫微!富貴不由公祖解,文章生得羽毛飛。
廣鄉再去應惆悵,猶有一江一 邊舊釣磯。」
《鑒戒錄》
羅史君向,廬州人,不事產業,以至困窮。
常投福泉寺隨僧飯而已,其學未嘗廢。
二十年間持節歸鄉里,及境,至僧房書壁曰:「二十年前此布衣,鹿鳴西上虎符歸。
行時賓從過前事,到處松杉長舊圍。
野老共遮官路拜,沙鷗遙認隼旟飛。
春風一宿琉璃殿,惟有泉聲愜素機。」
同前
雷州及海外瓊崖多香木,夷民以為槽飼雞犬。
鄭文寶詩曰:「沉檀香植在天涯,賤等荊衡水面槎。
何必為槽飼雞犬,不如煨燼向豪家。」
《談苑》
建州山水奇秀,創寺落落相望。
偽唐建安寺三百五十一,建一陽一二百五十二,浦城一百七十八,崇安八十五,松溪四十一,關隸五十二,僅千區。
杜牧《一江一 南》絕句云「南朝四百八十寺」,謂是也。
劉經為虜政事舍人,來奉使,路中有野韭可食,味絕佳,作詩云:「野韭長猶嫩,沙泉淺更清。」
並同前
張弘靖三世掌綸誥,秉鈞軸,楊巨源贈詩云:「伊陟無聞祖,韋賢不到孫。」
時稱其善與張家說家門。
巨源燕居吟詠,年老得疾,頭數搖,人言吟詠一習一 成。
《詩史》
張鎬少有大志,游京師,未始知名。
嗜酒跌宕,人有邀之,策杖而往,大醉即歸,言不及世務。
楊國忠薦為右拾遺,不二年,由諫議大夫擢中書侍郎平章事。
杜少陵云:「張公一生一江一 海客,身長九尺鬚眉蒼。
召起遄遇風雲會,扶顛始知籌策良。」
正謂鎬。
王元之出守黃州,時蘇易簡榜下放孫何等三百五十八人,奏曰:「禹偁禁林宿德,累為遷客,飄泊可念。
臣欲令榜下諸生罷集,綴馬送於郊。」
奏可。
送過四短亭。
諸生列拜於官橋。
元之口占一絕付狀元曰:「為我深謝蘇公。」
其詩曰:「綴行相送我何榮,老鶴乘軒愧谷鶯。
三入承明不知舉,看人門下放諸生。」
時諸親友觀望不敢私近,惟竇元賓執手於閤門曰:「天乎,天乎,得非命歟!」公以詩謝,其略曰:「唯有南宮竇員外,為余垂淚閤門前。」
[《玉壺清話》]
文潞公居伊、洛日,年七十八,同時中散大夫程珦、朝議大夫司馬旦、司封郎中致仁席汝言,皆年七十八,嘗為同甲之會,各賦詩。
潞公詩曰:「四人三百十二歲,況是同生甲午年。
佔得梁園為賦客,合成商嶺采芝仙。
清談亹亹風生席,素發飄飄雪滿肩。
此會從來誠未有,洛中應作畫圖傳。」
[《夢溪筆談》卷十五]
荊公罷相知金陵,有詩曰:「投老歸來一幅巾,君恩猶許備藩臣。
芙蓉堂下疏秋水,聊與龜魚作主人。」
再罷相,以會靈觀使居鍾山,又作詩曰:「乞得膠膠擾擾身,江湖波一浪一替埃塵。
只同鳧雁為閒侶,不與龜魚作主人。」
[《東軒筆錄》卷六]
荊公初拜相,以未謝,坐閣中不見客,一二門生侍坐,但見顰蹙不言,徐題詩於窗曰:「霜筠雪竹鍾山寺,投老歸歟寄此生。」
放筆而起,人莫測其意。
[《東軒筆錄》]
國朝內相服金帶,朱衣一名前引。
兩府則金球文帶佩魚,朱衣二人,謂之重金。
望兩制久者,則曰:「眼前何日赤,腰下幾時黃?」
望兩府久者,則曰:「眼赤何時兩,腰黃甚日重?」
熙寧中,高麗使人至京師求王平甫詩,有旨令京尹元厚之抄錄以賜。
厚之自詣平甫求新著。
平甫以詩戲之曰:「誰使詩仙來鳳沼?欲傳賈客過雞林。」
福唐有老嫗當壚,有舉子謂嫗曰:「吾能與爾致數十千。」
乃令嫗作酒帘,題曰:「下臨廣陌三條闊,斜倚危樓百尺高。」
太守王祠部逵見之大喜,呼嫗,與錢五千、酒一斛。
蓋詩乃王公《詠酒旗詩》,平生最得意者。
大社二祭多差近臣。
王禹玉在兩禁二十年,熙寧間為翰林學士,復被差,題詩於齋宮曰:「鄰雞未動曉驂催,又向靈壇飲福杯。
自笑治聾知不足,明年強健更重來。」
[《倦游雜錄》]
關右人或作京師語音,俗謂之獠語,士大夫亦然。
有太常博士楊獻民,河東人。
時鄜州修城,差望青砍木,作詩寄僚友曰:「縣官伐木入煙蘿,匠石須材盡日磨。」
蓋以鄉音呼忙為磨也。
士人而徇俗不典,可笑。
[《倦游錄》]
魏仲先《贈萊公詩》曰:「有官居鼎鼐,無宅起樓台。」
仁宗即位,北使至,賜宴,惟兩府預焉。
北使歷視坐中,問譯者曰:「孰是『無宅起樓台』相公?」
丁晉公令譯者曰:「南方須大臣鎮撫,寇公撫南夏,非久即還。」
《古今詩話》
元微之自會稽拜尚書左丞,到京未逾月,出武昌,詩贈夫人裴氏曰:「窮冬到鄉國,正歲別京華。
自恨風塵眼,看他遠地花。
碧幢還照耀,紅粉莫咨嗟。
嫁得浮雲婿,相隨即是家。」
夫人答曰:「使門初擁節,御苑柳絲新。
不是悲殊命,惟愁別近親。
黃鸝啼古木,朱履從清塵。
想到千山外,滄一江一 正暮春。」
貞元中,李摯以宏詞振名,與李行敏同姓,同年登第,又同歲及同門。
摯答行敏詩曰:「因緣三紀異,契分四般同。」
武宗怒一宮嬪,謂柳公權曰:「得學士一詩,當釋之。」
遂進詩曰:「不忿前時誤主恩,已甘寂寞守長門。
今朝卻得君王顧,重入椒房拭淚痕。」
柳公權從事未央宮,文宗謂曰:「有一喜事。
邊上賜衣久不時,今年二月已給。
公可賀我以詩。」
公權進詩曰:「去歲雖無戰,今年未得歸。
皇恩何以報,春日得春衣?」
嚴續僕射請韓熙載為父撰神道碑。
珍貨外,仍綴一姬為潤筆。
韓受姬。
及文成,但敘譜系品秩及薨葬哀贈之典而已。
續嫌之,乃封還,意其改竄。
熙載亟以歌姬並珍贈還之。
姬登車,書一絕於泥金雙帶云:「風柳搖搖無定枝,一陽一台雲雨夢中歸。
他年蓬島音塵斷,留取尊前舊舞衣。」
同前
雄州安一撫都監稱宣事云:「虜中好樂天詩。
聞虜有詩云:『《樂天詩集》是吾師。
』」
白樂天一舉登第,作詩曰:「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九人中最少年。」
時年二十七。
大和二年,崔郾侍郎東都放榜,西都過堂。
杜紫微第五人登第,作詩曰:「東都放榜未花開,三十三人走馬回。
秦地少年多釀酒,卻將春一色 入關來。」
寶歷中,楊嗣復相,具慶下繼放甲榜。
時先僕射自東洛入覲,嗣復率生徒迎於潼關,宴於新昌裡第,元白在焉,皆即席賦詩。
楊汝士詩後成,元白覽之失色。
詩曰:「隔座應須賜御屏,盡將仙翰入高冥。
文章舊價留鸞掖,桃李新一陰一在鯉庭。
再歲生徒陳賀宴,一時良史盡傳馨。
當時疏傅雖雲盛,詎有茲筵醉醁醽!」汝士是日大醉,歸謂諸子曰:「今日壓倒元白。」
何扶,大和元年登第,明年再捷,以一篇寄同年曰:「金榜題名墨尚新,今年依舊去年春。
花開每被紅妝問:何事重來只一人?」
並同前
紫閣山老僧文聰說,晏相來遊山,獼猴萬數遍滿山谷。
僧言未嘗如此之多。
晏詩尋添獼猴之句。
《雜誌》
王沂公與李文定公連榜取殿魁,又相繼秉鈞軸。
文定鎮並門,公均勞逸本鄉,作詩寄之,略曰:「錦標得雋曾相繼,金鼎調元亦薦更。
並土兒童公再見,會稽幢紱我先榮。」
或曰:「如此名實,何由企及!」《續歸田錄》
潘閬在舒州潛山寺為行者,題詩鐘樓云:「繞寺千千萬萬峰,忘第二句頑童趁暖貪春睡,忘卻登樓打曉鐘。」
孫僅為郡官,見詩曰:「此潘逍遙也。」
告寺僧呼行者,潘已亡去。
《貢父詩話》
越州鰻井在應天寺。
井在一盤石上,高數丈,井才方數寸,乃一石竅也,深不可知。
徐浩詩云:「深泉鰻井開」,即此也。
其來亦遠。
鰻時出遊,人取之置衣袖間,了無驚猜,如鰻而有鱗耳。
其大尾有刃跡,相傳黃巢曾以劍砍之。
凡鰻出,必有水旱疫癘之疾,鄉人以此候之。
(《筆談》)
學士院有雙鵲,嘗棲於西軒海棠枝上。
每學士會食,必徘徊翔集於玉堂之上,略無驚畏,因謂之靈鵲。
時或鳴噪,必有大詔令或宣召之事。
故晁公見和詩云「卻聞靈鵲心應喜」,並予宿直詩云「靈鵲先依玉樹棲」。
二詩出《樞庭集》。
《金坡遺事》
鼎州甘泉寺介官道之側,泉甚佳,便於漱酌,行客無不留者。
寇萊公南遷,題東檻曰:「平仲經此,望北闕,黯然而行。」
未幾,丁晉公又過,題西檻曰:「謂之酌泉禮佛而去。」
後范諷補之安一撫湖北,題詩曰:「平仲酌泉方北望,謂之禮佛向南行。
煙嵐翠鎖門前路,轉使高人厭一寵一 榮。」
《古今詩話》
退傅張文懿晚春乘安輿出南薰門,繚繞都城,游金明池,抵宿詣宜春門入。
關吏捧牌請官位。
書云:「閒遊靈沼送春回,關吏何須苦見猜!八十老翁無品秩,三曾身到鳳池來。」
同前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