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話總龜》卷四十九:賣墨者潘谷,予不識其人,然聞其所為非市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詩話總龜》卷四十九

詩話總龜

卷四十九

奇怪門下

賣墨者潘谷,予不識其人,然聞其所為非市人也。

墨既一精一妙而價不二,或不持錢米求墨,不計多少與之,此豈徒然者哉!予嘗與詩云:「一朝入海尋李白,空看人間畫墨山。」

一日忽取欠墨錢券焚之,飲酒三日,發狂一浪一走,遂赴井死。

人下視之,蓋趺坐井中,手尚持數珠也。

見張明言如此雲。

《百斛明珠》

太子中允王綸,祥符中登進士第。

有女子年十八歲,一日晝寢中忽魘聲,其父與家人亟往問之,已起,謂父曰:「與汝有洞天之緣,降人間四百年矣。

今又會此。」

自是謂父曰清非生,自稱曰燕華君。

初不識字,忽善三十六體大篆,皆世所未識。

每與清非生唱和,及百餘篇。

有送人詩云:「南去過瀟湘,休問屈氏狂。

而今聖天子,不是楚懷王。」

又《贈清非生》末句云:「自有燕華無限景,清非何事戀東宮!」又《雪詩》云:「何事月娥期不在,亂飛端葉落人間?」

說與人云:「天上端木開花六出。」

《贈清非生》云:「君為秋桐,我為春風。

春風會使秋桐變,秋桐不識春風面。」

《題金山》云:「濤頭風滾雪,山腳石蟠虯。」

又詩云:「落筆非俗子,鼓吹皆天聲。

豈俟耳目既,慰予華燕情。」

蔣穎叔以楷字釋之刻於石。

後嫁為呂氏妻,既嫁則懵然不復能詩。

康定間進篆字二十四軸,仁宗嘉之,有《女仙傳》行於時。

天授二年臘,卿相等詐稱上苑花開請幸。

則天許之,乃遣使宣詔曰:「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於是凌晨名花瑞草皆發,群臣鹹服其異。

《卓異記》

唐太府寺,隋都水門之地,隋平陳,於此置叔寶。

叔寶將亡,有飛鳥集於庭,以觜畫地作詩云:「獨足上高台,腐草化為灰。

欲知我家處,朱門臨水開。」

《雍洛靈異集》

嗽金鳥出昆明國,形如雀,色黃。

魏明帝時其國來獻,飼以珍珠及兔腦。

嘗吐金屑如粟,宮人爭取為釵鈿,謂之辟寒金,以此鳥不畏寒也。

宮人相嘲曰:「不服辟寒金,那得帝王心;不服辟寒鈿,那得帝王憐?《古今詩話》

西蜀張俞嘗游驪山,題二絕云:「金玉樓台插碧空,笙簫遞響入天風。

當時國色並春一色 ,盡在君王顧盼中。」

「玉帝樓前鎖碧霞,終年培養牡丹芽。

不妨野鹿逾垣入,銜出宮中第一花。」

異日宿一溫一 湯,見二黃衣吏召其魂至一宮闕,見仙座殿上,問左右,曰唐太真妃也。

與之論當時事甚詳,覺又為詩曰:「夢魂飛入瑤台路,九霞宮裡曾相遇。

壺天晚景自愁人,春水泛花何處去?」

俞尚留一溫一 湯,閒步野外,有牧童持書一紙,俞乃開封,乃仙所為詩云:「虛堂壁上見清詞,似共幽人說所思。

海上風煙雖可樂,人間聚散更堪悲。

重簾透日一溫一 一溫一 曉,玉漏穿花滴滴遲。

此景此情傳不盡,慇勤囑咐隴頭兒。」

俞詢牧童從何得,對曰:「前日有一婦人過此,遺我百錢授此書,云:『明日有衣冠獨步野外,子與之。

』」俞聞之愈感。

俞多對士君子道此。

《青瑣集》

治平二年,長沙趙琪郎中作廣東憲,公宇西軒有荔枝數本,盛夏方熟,召刺史燕賞。

一夕皆空,皮核滿地。

軒之西壁有詩云:「吾儕今日會嘉賓,滿酌洪鐘飲數巡。

遍地狼藉不知曉,荔枝又是一番新。」

二廣人多傳異之。

(同前)

隋煬帝游廣陵,恍惚見陳叔寶來謁曰:「聞已開隋渠引洪河之水東遊維揚。」

因作詩獻之曰:「隋室開茲水,初心謀太奢。

一千里力役,百萬民吁嗟。

水殿不復返,龍舟成火霞。

驚流摧陡岸,濁一浪一噴黃沙。

兩堤人送客,三月柳飛花。

日腳沉雲表,榆梢噪暝鴉。

如今疲子俗,異日便無家。

且樂人間景,休尋漢上槎。

客喧舟艤岸,風細錦帆斜。

莫言無利役,千古壯京華。」

煬帝慍曰:「爾多知為後人之利耶。」

同前

吳興柳歸舜泊舟洞庭君山,見鸚鵡數千翱翱其間,相呼姓字。

有名清越者,名武游郎者,名阿蘇兒者,名武仙郎者,名自在先生者,名踏蓮路者,名鳳凰台者,名戴蟬兒者,名多花子者。

或有唱歌者曰:「吾此曲乃漢武鉤弋夫人常所唱者。」

詞曰:「戴蟬兒,分明傳與君王語。

建章殿裡未得歸,朱箔金缸雙鳳舞。」

名阿蘇兒者曰:「我憶得阿一嬌 深宮唱曰:『昔請馬相如,為作《長門賦》。

徒使費千金,君王終不顧。

』」歸舜歸舟,舟人云:「相失已二日矣。」

[《幽怪錄》]

寶應中,有元無有春末獨行廣陵郊野,夜入路旁村舍,宿北軒下。

忽聞西廊有人行聲,見四人出,衣冠各異,相與吟詠。

一衣冠長人曰:「齊紈魯縞如霜雪,寥亮高聲為子發。」

一黑衣短陋者曰:「家貧良會清夜時,熒煌燈燭我能持。」

一故敝黃衣者曰:「清冷之泉俟朝汲,長綆相牽長出入。」

一黑衣冠身亦短陋者曰:「爨薪煮水常煎熬,充他口腹我為勞。」

遲明方散。

起而視之,乃有一杵、燭台、水桶、破鐺而已。

《幽怪錄》

彭州天台禪院,前致仕焦將軍彥賓所創也。

天台僧行燈掌之。

刺史安思謙男守范與賓客遊,聯句以紀其來。

守范出首句曰:「偶到天台院,因逢物外僧。」

定武軍推官楊鼎夫繼曰:「忘機同一祖,出語離三乘。」

前懷遠軍周述曰:「古德玄意遠,外窗虛景澄。」

前眉州判官李仁肇尾聯曰:「片時松影下,聯續百千燈。」

遂請閒僧教大師義西八分書於牌。

翌日有貧子乞食於院,見而高聲讀之曰:「人道有初無尾,此則有尾無初。

後五年首頷俱碎,不如尾句者乎?」

院僧驅逐,貧子曳杖四顧曰:「此後僧不遠千里,即欲到來。」

人以為狂言。

果五年誅思謙,守范伏法,鼎夫暴亡,此則首頷俱碎之義也。

行燈歸寂,寺僧蜀王盡遣出之。

後住持院僧適自興元歸,則是不遠千里之義也。

貧子之說,一無謬焉。

楊鼎夫,成都人。

嘗游青城山,過皂一江一 ,溺而又出,登岸,遽有老人以杖接引且笑曰:「原是鹽裡人,本非水中物。」

旋失老人所在,因作詩以紀之曰:「青城山峭一江一 水寒,欲渡當時值急湍。

棹急狂風趨遠岸,舟逢怪石碎前灣。

手攀弱杖倉皇處,命在洪濤頃刻間。

今日深恩無以報,令人羞說雀啣環。」

至成都,與知己言,竟莫究鹽裡人之義。

後為居安思謙幕,判成都榷鹽院,感疾暴亡,以鹽裹其一屍一,歸於蜀。

《野人閒話》

海南城東有兩井,相去咫尺而異味,號雙井。

井源出山源山石罅中。

東坡酌水異之,曰:「吾尋白龍不見,今家此水乎?」

同游怪問其故,曰:「白龍當為東坡出。」

俄見其脊尾,如爛銀蛇狀,忽水渾有氣浮水面,舉首如插玉箸,乃泳而去。

余至兩井,太守張子修為造庵井上,號思遠,亭號泂酌。

崖有怪樹,樹枝腋有詩曰:「巖泉未入井,蒙然冒沙石。

泉嫩洄為靨,石老生罅隙。

異哉寸波中,露此橫海脊。

先生酌泉笑,泉香龍神蟄。

舉首玉箸插,忽去銀釘擲。

大身何時見,夭矯翔霹靂。

誰言鵬背大,更覺宇宙窄。」

字畫如顏書,無名銜日月。

此詩氣格似東坡,而言泉嫩石老,似非東坡。

又語散緩,疑學而為之也。

龍為蛇形,小如玉箸。

同上 [《冷齋夜話》]

鬼神門上

大歷十三年,李道昌為姑蘇太守,忽一日城南虎丘山有鬼題二詩於石壁上,其一云:「青松多悲風,蕭蕭聲且哀。

南山接幽壟,幽壟空崔嵬。

白日徒昭昭,不照長夜台。

雖知生者樂,魂魄安能回?況復人所親,慟哭心膽摧。

慟哭復何言,哀哉復哀哉。」

其二云:「神仙不可學,中化空遊魂。

白日非我朝,青松為我門,雖復隔幽壟,猶知念子孫。

何以遣悲怨,萬物歸其根。

寄語世上人,莫厭臨芳尊。

莊生問枯骨,生樂徒虛言。」

其詞甚奇愴。

道昌錄奏,准敕致祭,祭畢其詩乃滅。

後數日又隱出詩一首曰:「幽冥雖異路,平昔忝攻文。

欲知高臥處,山北兩孤墳。」

尋於山後得兩墳極高廣,荊蓁叢蔚,詢諸耆老,莫知何人所葬。

至今存焉。

《唐宋遺史》

許周士泊舟淮一陰一,醉題淮一陰一廟曰:「脫身仗劍歸明主,授鉞登壇是得人。

千騎爭馳擒虎口,萬囊不斷堰龍津。

拔旗破趙如摧朽,一鼓搶齊速若神。

功業蓋時雖不賞,威名震主即危身。

時來且佩三齊印,勢去翻輸一婦人。

得意不思防後患,窮居何用結邊臣。

名留青史成何事,血污西鍾幾掬塵。

遂使後來征戰者,卻愁他日似將軍。」

還舟方寐,夢介士擁見侯,侯曰:「足下詩固好,然未合於理也。

信去楚歸漢,起自行伍,高祖結壇授鉞,雖立功名,一旦自蘊忿躁之氣,外結邊臣,內謀大叛,死為萬世丑。

吾今血食於此,亦出望外,而子之詩,重吾過焉。

儒無所守,將安用也?」

《摭遺》

賈魏公尹京日,忽有人來展刺謁曰「前一江一 南國主李煜」,相見則一清瘦道士爾。

公曰:「太師已物故,何得及此?」

曰:「某幼探釋氏未達,誤有所見,今為師子國王。

偶思鍾山而來。」

懷中取一詩授公,曰:「異國非所志,煩勞殊清閒。

驚濤千萬里,無乃見鍾山」公讀之,隨身灰滅。

張孝和,關中人。

淳化壬辰年游淮南,在壽春,與張、李二生被酒及淮漘,入就龍女祠,取桐葉寫詩兩句云:「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雲。」

投於帳中而去。

一旦獨至其祠,忽簾中有婦人邀而置酒,贈孝和詩一絕曰:「落帆且泊小沙灘,霜月無波淮上寒。

若向江湖得消息,為傳風水到長安。」

孝和告去,行數十步,忽小女一奴一叫曰:「娘子令還桐葉,勿復置念。」

孝和得之,回顧惟古祠敗捨而已。

[並《洞微志》]

李珦字一溫一 叔,都官外郎之幼一女也。

八歲能詩,嘗作《榴花》一絕云:「烈火真紅輕皺面,晨霞碎剪貼枝條。

金刀刺出猩猩血,濺落芳叢久不銷。」

後適一江一 夏人王常,同泛舟射利江湖間。

婁徹為《一江一 州清風亭記》,常方歎美,珦曰:「未之盡也。

何不雲好山淥水,萬里有盡處;清風明月,千古無老時!」一日舉其文於徹,徹卒用其言為破題。

不久常死而珦溺舟於三山磯下。

後三日,一屍一忽出於水中,士人異之,為立廟。

熙寧間都人張芝過廟作三絕焚於廟中,一云:「風軟潮生一江一 水平,遙峰隱隱浸寒青。

自從香骨沉波底,獨我為詩吊爾靈。」

二云:「軋軋櫓聲離遠浦,蕭蕭帆影落寒濤。

慇勤滴酒陳佳果,將此深心慰寂寥。」

三云:「一江一 雨初晴遠岸低,心因啼鳥陡思歸。

爾如會我題詩意,魂夢相求一處飛。」

既夜,一青衣召云:「娘子奉俟久矣。」

芝曰:「娘子為誰?」

青衣曰:「早來獻詩與誰耶?」

芝乃悟。

見一婦人謂芝曰:「早來佳章,欲托以夢寐,是或不真,不能盡所懷,故求面見。

妾溺此時,水官令賦詩及校《九一江一 會源錄》,一夕而畢;水官大悅,令一江一 神出其一屍一顯其靈,今有祠在此,血食於人。

謝子之詩,意所不敢當。」

答以詩曰:「梅天半霽一江一 水漲,水搖花影紅蕩漾。

東風拋雨過一江一 西,截一江一 一瞬生銀一浪一。

闃然不見鷗鷺飛,漁唱四沉煙暝蕩。

忽然晴霽碧虛闊,水色天光月下上。

柳風和軟一浪一無聲,客櫓嘔軋中流鳴。

兩岸沙頭拾翠女,嬉笑攜手相將行。

秋入空一江一 潦水靜,澄一江一 一碧如寒鏡。

遠帆滅沒入雲中,菱唱微茫晚風暝。

西風脫木露三山,隱隱樵歸亂石間。

霜猿哀落巖前月,杜宇枝間更啼血。

蓬窗風緊客衣單,中夜危腸幾欲絕。

我本名家閨中女,聘得良人共途路。

相將雲水二十年,所得歡心亦無數。

豈其天禍及一身,夫死身沉大一江一 去。

猛風吹雲無定蹤,盡日一陰一愁難得雨。

秋高水冷白骨寒,孤兒稚女歸何處?因公遺我白玉篇,慰此窮泉生和煦。

明朝仙舸宿何州,回首寒一江一 煙雨暮。」

芝見詩,歎賞久之。

又出白金二百星贈芝曰:「煩礱一石載妾前事,亦有奉報,如何?」

芝受其金。

送芝出幄,則已五鼓矣。

芝後因循不能為立石,舟再過三山下,幾至傾覆,是夜又夢其女深詬,責之負其事。

《翰府名談》

李群玉校書過二妃廟題詩曰:「小孤洲北浦雲邊,二女明妝共儼然。

野廟向一江一 春寂寂,古碑無字草芊芊。

東風近墓吹芳芷,落日深山哭杜鵑。

猶似含顰望巡狩,九嶷如黛隔湘川。」

《題黃陵廟》詩曰:「黃陵廟前芳草春,黃陵女兒茜裙新。

輕舟小楫唱歌去,水遠山長愁殺人。」

又曰:「黃陵廟前春已空,子規啼血滴春風。

不知一精一爽落何處,疑是行雲秋色中。」

群玉自以第三篇春空便到秋色,踟躕欲改,二女俄出焉。

群玉悉其所陳而題於後。

涉重湖,至潯一陽一,太守段成式索為詩酒侶,具述其事。

後二年而群玉逝。

故哭李詩曰:「酒裡詩中三十年,縱橫唐突世喧喧。

明時不作禰衡死,傲盡公卿歸九泉。」

又曰:「曾說黃陵事,今為白日催。

老無男一女累,誰哭向泉台?」

虔州布衣賴仙芝言連州有黃損僕射,五代時人,僕射蓋仕南漢也。

未老退歸,一日忽遁去莫知所在,子孫畫像事之。

凡三十三年乃歸,坐阼階上呼家人,其子不在,孫出見之,索筆書壁上云:「一別人間歲月多,歸來人事已銷磨。

惟有門前鑒池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投筆而去不可留。

子歸問其狀貌,云:「甚似影堂中人也。」

連州相傳如此,其後頗有祿仕者。

艾子病熱稍昏,夢中神遊一陰一府,見閻王升殿治事,有數鬼招一人至,一吏前白曰:「此人在世惟務持人一陰一事,思於財物。

雖無過者必巧造端以誘陷之,然後摘抉。

准法合以五百億萬斤柴於鑊湯中煮之。」

王曰:「可令赴獄。」

有一牛頭捽執之而去。

其人私謂牛頭曰:「君何人?」

曰:「吾鑊湯獄主,獄之事皆吾主之。」

其人又曰:「既為獄主,固首主也。

而豹皮褌若是弊?」

鬼曰:「冥中無此皮,若一陽一人焚化方得。

吾名不顯於人間,故無焚貺者。」

其人又曰:「某之外氏,獵徒也,家常有此皮。

若蒙主見憫,少減柴數,得還,即焚化十皮為獄主作褌。」

其鬼喜曰:「為汝去億萬二字以敗其徒,則汝得速還,兼免沸煮之苦。」

二三人於是又入鑊煮之。

其牛頭者時來相問。

小鬼見如此必欲庇之,亦不敢令火熾,遂報柴足。

既出鑊束帶將行,牛頭曰:「勿忘皮也。」

其人乃明顧曰:「有詩一首奉贈。」

云:「牛頭獄主要知聞,權在閻王不在君。

減刻官柴猶自可,更求枉法豹皮褌!」牛頭大怒,叉入鑊湯,益薪煮之。

艾子既寤,語於徒曰:「須信口是禍之門。」

並《百斛明珠》

周祖起於鄴。

范魯公遁跡民間,執紙扇,偶題云:「大熱去酷吏,清風來故人。」

坐茶肆中,忽一形貌怪陋者前揖之曰:「相公,相公,勿慮,勿慮。」

揮其扇曰:「輕重無准,吏得舞文,何止大熱耶?公當深究獄弊。」

持扇急去。

公惘然,後至一廟,見一土木短鬼手中持其扇,乃茶肆中見者。

未幾,周祖果得公於民間,遂大用焉。

公憶陋鬼之言,首議刑典,疏曰:先王所恤,莫重於刑。

今繁苛失中,輕重無准,民罹橫刑,吏得舞法。」

周祖從其言,命公與知雜張湜等刊定,五年書成,目曰《刊統》。

《玉壺清話》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詩話總龜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