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話總龜》卷一:太宗好文,進士及第賜聞喜宴,常作詩贈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詩話總龜》卷一

詩話總龜

卷一

聖制門

太宗好文,進士及第賜聞喜宴,常作詩贈之,景祐朝因以為故事。

仁宗在位四十二年,賜詩尤多,然不必盡上所作。

景祐元年賜詩,落句云:「寒儒逢景運,報德合如何?」

論者謂質厚宏壯,真詔旨也。

《貢父詩話》

李文正昉,太祖在周朝已知其姓,及即位,用以為相。

嘗語文正曰:「卿在周朝,未曾傾陷人,可謂善人君子。」

故太宗遇之亦厚。

年老罷相,每內宴,必先赴坐。

嘗獻詩曰:「微臣自愧頭如雪,也向鈞天侍玉皇。」

太宗和之以賜,曰:「珍重老臣純不已,我慚寡昧繼三皇。」

為時之美傳。

《青箱雜記》,又《談苑》《玉壺清話》皆謂扈蒙應制。

呂正惠端,太宗朝為參知政事,多獨對便殿,語必移刻。

因宴後苑,上《釣魚》詩斷句云:「欲餌金鉤殊未達,蹯溪須問釣魚人。」

意已屬公矣。

公和詩進曰:「愚臣鉤直難堪用,宜用濠粱結網人。」

不數日,拜平章事。

《詩史》,又《古今詩話》謂正惠已作戶部侍郎平章事。

時呂文穆蒙正告老甚切,因此詩遂冠台席。

福唐蔡伯禧,四歲,對真宗誦書,授校書郎春一宮伴讀,齒猶未三周,故曰三歲神童。

賜之詩曰:「七閩山水一多才俊,三歲奇童出盛時。

家世應傳清白訓,嬰兒自得老成資。

初嘗學步來朝謁,方及能言解誦詩。

更勵孜孜圖進益,青雲千里有前期。」

《續歸田錄》

蘇易簡在翰林,太宗一日召對,賜酒,甚歡暢,曰:「君臣千載遇。」

蘇應聲曰:「忠孝一生心。」

太宗大悅,以所御金器盡席賜之。

《掇遺》

夏侯嘉正好爐火,仍以不得兩制為恨。

太宗御樓觀燈,進詩十韻,末句云:「兩制誠堪羨,青雲侍玉輿。」

太宗和賜曰:「薄德終難舉,通才例上居。」

嘉正嘗曰:「使我得水銀銀半兩,知制誥一日,平生足矣。」

二願俱不遂而卒。

《玉壺清話》

李廷臣官於瓊管,有夷人攜錦臂絛,上織成一聯云:「恩袍草色動,仙籍桂香浮。」

乃仁廟賜進士及第舉人詩也。

廷臣以千金易之,藏為珍寶。

《青瑣集》

忠義門

張巡守睢一陽一,明皇已幸蜀。

一胡一 羯方熾,城孤勢促,人食竭,以紙布切煮而食之,時以茶汁和食,而意自如。

其《謝金吾將軍表》曰:「想峨眉之碧峰,遊豫西蜀;追綠耳於玄圃,保壽南山。

逆賊祿山,戮辱黎獻,膻腥闕廷。

臣被圍四十九日,凡三千二百餘戰。

主辱臣死,乃臣致命之時;惡稔罪盈,是賊滅亡之日。」

忠勇如此,激厲壯士。

嘗賦詩曰:「接戰春來苦,孤城日漸危。

合圍侔月暈,分守效魚麗。

屢厭黃塵起,時將白羽揮。

裹瘡猶出陣,飲血更登陴。

忠信應難敵,堅誠自不移。

無人報天子,心計欲何施?」

又《夜聞笛》曰:「岧嶢試一臨,虜騎附城一陰一。

不辨風塵色,安知天地心!營開星月近,戰苦陣雲深。

旦夕更樓上,遙聞橫笛音。」

《有宋佳話》

趙師旦潛叔,皇祐中守康州,儂賊犯城,死。

於是士大夫作詩者眾,而元厚之、李擇思中詩最佳。

元詩云:「轉戰譙門日再晡,空弮猶自冒戈殳。

身垂虎口方安坐,命棄鴻毛更疾呼。

柱下杲卿存斷節,褲間杵臼得遺孤。

可憐三尺英雄氣,不愧西山士大夫。」

李詩云:「賊壯兵孤眾膽驚,忠臣此日見專城。

負君罪大寧如死,守土誠堅不問生。

報國存心惟自愧,呼天壯氣幾時平!潺湲多少英雄淚,千古封一江一 不斷聲。」

《雲齋廣錄》

王維字摩詰。

天寶末,祿山陷兩京,明皇出幸,維扈從不及,為賊所得。

維服藥取利,偽稱喑病。

祿山素憐之,遣人迎置洛一陽一,拘於普施寺,迫以偽命。

祿山宴其徒於凝碧宮,其樂乃梨園弟子、教坊工人。

維聞之悲惻,潛為詩曰:「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弦。」

賊平,陷賊官者三等定罪。

維以《凝碧詩》聞於行在,肅宗嘉之,特宥之,授太子中允。

維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

劉約《拾遺》

晉天福三年與戎和。

晉祖曰:「當遣輔相為使。」

趙瑩、桑維翰同堂,皆未言,以戎雖通好而反覆難測,鹹懼於將命。

馮道與諸公中書食訖,分廳堂吏前白道言北使事,吏人色變手顫。

道索紙一幅,書云:「道去。」

即遣寫敕。

屬吏泣下。

道遣人語妻子,不復歸家,捨都亭驛,不數日即行。

晉祖餞,語以家國之故,煩耆德使遠,自酌卮酒飲之。

虜以道有重名,欲留之,命與其國相同列,所賜皆等。

戎賜臣下以牙笏,及臘月賜牛頭,皆為殊禮,道皆得之。

以詩謝云:「牛頭偏得賜,像笏更容持。」

戎甚喜,潛諭留之。

道曰:「兩朝皆臣,豈有分別?」

賜悉市薪炭,云:「北地寒,老年不堪。」

及還京師,作詩五章以述北使之意。

其首章云:「去年今日奉皇華,只為朝廷不為家。

殿上一杯天子泣,門前雙節國人嗟。

龍荒冬往時時雪,兔苑春歸處處花。

上下一行如骨肉,幾人身死掩風沙!」虜中大寒,賜錦襖、貂襖、羊狐貂衾各一。

每入謁,悉服四襖衣;宿館中,並覆三衾。

詩曰:「朝披四襖專藏手,夜蓋三衾怕露頭。」

《叢苑》

劉吉,一江一 左人,有膂力,尚氣,事李煜為傳詔承旨。

以忠於所奉,歸朝供奉官;以知河渠利害,委以八作務。

太平興國中,河大決,吉護之,與工夫同甘苦。

使者至,訪吉不獲,甚怒。

乃著皂短布褐,獨負二囊土為先導,從吏無敢言,使者密訪得之。

歸奏太宗,厚賜之。

內侍石全振領河堤,甚苛急,自謂「石爆裂」。

嘗侮吉,吉不與校。

一日,吉乘小艇督役,至中流,語石曰:「公恃貴近,見凌甚;不畏死,當與公同見河伯。」

遂盪舟覆之。

全振乞命號泣,乃止。

不復敢侵吉。

吉本燕薊人,自受李氏恩,常分祿以濟其子孫,朔望必拜李煜真,雖童幼必拜之,執臣僚之禮。

後為崇儀使。

其刺字謁吳中親舊,題僧寺驛亭,皆自稱以南人,不忘本也。

有詩三百首,目為《釣鰲集》,徐鉉為序。

其首篇《隱者》詩曰:「一箭不中鵠,五湖歸釣魚。」

人多誦之。

以塞河有方略,人目為「劉跋河」,名震河上。

同前

諷諭門

太平興國中,李繼遷以西夏叛,朝廷興師剪伐,迨十年餘。

至鹹平末,猖獗愈盛,寇陷邊境。

章聖以西民疲於輸挽,有厭兵之意,而無名以罷師伐;議者益紛紜未決。

事固秘密,未聞於外。

處士種放山中有詩云:「一胡一 雛負思信,聖主恥干戈。」

章聖聞之歎美,且愜素志,即遣使繼詔召至,授左司諫,直昭文館。

會景德初,邊臣奏李繼遷死,其子阿移,即德明也,願納款,遂罷兵。

放隱終南山,累詔不起,至拜官復歸。

終於工部侍郎。

《志逸》

淳化中,合州貢桃花犬,甚小而一性一急,常馴擾於御榻之側。

每坐朝,犬必掉尾先吠,人乃肅然。

太宗不豫,此犬不食。

及上仙,號呼涕泗,瘦瘠。

章聖初即位,左右引令前導,鳴吠徘徊,意若不忍。

章聖令諭以奉陵,即搖尾飲食如故。

詔造大鐵籠,施素裀,置鹵簿中。

行路見者流涕。

李至作《桃花犬歌》以寄史官錢若水,末句云:「白麟赤鳳且勿喜,願君書此懲浮俗。」

《古今詩話》

章聖幸汾一陰一回,望林嶺間亭檻幽絕,意非民俗所居。

時魏野方教鶴舞,俄報有中使至,抱琴逾垣而走。

後寇萊公鎮洛,凡三邀,不至。

萊公暇日寫刺訪之,野葛巾布袍,長揖萊公,禮甚平簡。

頃之,議論《一騷一》《雅》,相得甚歡。

將別,謂萊公曰:「盛刺不復還,留為山家之寶。」

萊公再秉鈞軸,野常游門下,顧遇之禮,優異等倫。

一日,獻詩曰:「好去上天辭富貴,卻來平地作神仙。」

萊公得詩不悅,自是,禮日益薄,即辭去。

後二年,貶道州,每題前詩於窗,朝夕吟哦之。

《古今詩話》

王文正公旦,在中書僅二十年。

魏野贈詩曰:「聖朝宰相年年出,公在中書十四秋。

西祀東封今已畢,可能來伴赤松游?」

公袖書以進,累表求退,不許。

《青箱雜錄》

別本云:「昔時宰相年年出,公在中書十一秋。

西祀東封俱已了,如今好逐赤松游。」

治平中,有吉州吉水令,忘其姓名,治邑嚴酷。

有野人馬道為《啄木》詩諷之曰:「翠翎迎日動,紅嘴響煙蘿。

不顧泥丸及,唯貧得食多。

才離枯朽木,又上最高柯。

吳楚園林闊,忙忙爭奈何!」令見其詩,稍緩刑,時人目曰「馬啄木」。

《翰府名談》

蔡君謨守福唐,政尚嚴肅。

陳烈先生過福唐,維舟溪亭,留詩於亭上曰:「溪山龍一虎蟠,溪水鼓角喧。

中宵鄉夢破,六月夜衾寒。

風雨生殘木,蛟螭喜怒瀾。

慇勤告舟子,放棹過前灘。」

亭吏錄以呈公,公遽令追之,已不及矣。

公自此為之少霽威明。

同前

范希文有《贈釣者》詩曰:「一江一 上往來人,盡一愛一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濤裡。」

《觀競渡》詩曰:「小艇破濤去,旁觀亦損神。

他年在平地,無忽險中人。」

皆不徒作也。

同前

宜春王從謙,李璟之第九子,好學,善為詩。

璟於苑中與宰相弈棋,從謙在焉。

令賦《觀棋》詩,曰:「竹林二君子,盡日意沉吟。

相對雖無語,爭先各有心。

恃強知易失,守分固難侵。

若算機籌處,滄溟想未深。」

(《一江一 南野錄》)

楊玢靖夫,虞卿之曾孫也。

仕偽蜀王建至顯官,隨王衍歸後唐,以老,得工部尚書致仕,歸長安。

舊居多為鄰里侵佔,子弟欲詣府訴其事,以狀白玢。

玢批紙尾云:「四鄰侵我我從伊,畢竟須思未有時。

試上含元殿基望,秋風禾黍正離離。」

子弟不復敢言。

《談苑》

舒王得請金陵,門下有人賣魚。

一日放魚,有門生獻詩云:「直須自向池邊看,今日誰非鄭校人?」

公誦久之。

《詩史》

蔣貽恭《蠶詩》云:「辛勤得繭不盈筐,燈下繅絲恨更長。

著處不知來處苦,但貪身上繡衣裳。」

《古今詩話》

華山鄭雲叟有《傷時》一絕云:「帆力劈開滄海一浪一,馬蹄踏盡亂山青。

浮名浮利濃如酒,醉得人心死不醒。」

又《贈霍山秦道士》云:「老鴉啼猿伴采芝,有時長歎獨移時。

翠蛾紅粉嬋娟劍,殺盡世人人不知。」

同前

宋齊丘,一江一 南二世為宰相,璟尤一愛一其才,然知其不正。

一日,於華林園試小一妓一羯鼓,召齊丘同宴。

齊丘獻詩曰:「切斷牙床 鏤紫金,最宜平穩玉槽深。

因逢淑景開佳宴,為出花一奴一奏雅音。

掌底輕璁孤鶴噪,枝頭干快亂蟬吟。

開元天子曾如此,今日將軍好用心。」

同前

唐李日知為黃門侍郎。

安樂公主池館新成,中宗臨幸,從官預宴賦詩,日知尤存規戒,其卒篇云:「所願暫思居者佚,莫使時稱作者勞。」

(《古今詩話》)

盧汪門族甲於天下,舉進士,二十上不第,為一絕云:「惆悵興亡系綺羅,世人猶自選青娥。

越王解破夫差國,一個西施已是多。」

同前

範文正公言勁節,知無不言,仁廟朝數出外補。

梅聖俞作《啄木》詩以見意,曰:「啄盡林中蠹,未肯出林飛。

不識黃金彈,雙翎墮落暉。」

同前

夏英公,慶歷中欲真拜,以言者罷,除使相知南京。

到任,以二詩寄執政云:「造化平分荷大鈞,腰間新佩玉麒麟。

南湖不住栽桃李,擬狎沙鷗過十春。」

「海雁橋邊春水深,略無塵土到花一陰一。

忘機不取人知否,自有一江一 鷗信此心。」

復徙西都。

張升知諫院,作《青雀》詩寄之曰:「弱羽傷弓尚未完,孤飛誰敢擬鵷鸞!明珠自有千金價,莫為遊人作彈丸。」

升卒不敢言及之。

同前

於濆為詩,頗干教化,《對花》詩云:「花開蝶滿枝,花謝蝶還希。

惟有舊巢燕,主人貧亦歸。」

又有唐備者,與濆同聲,鹹多比諷。

有詩曰:「天若無雪霜,青松不如草;地若無山川,何人重平道!」《題道傍木》云:「狂風拔倒樹,樹倒根已露。

上有數枝籐,青青猶未悟。」

又曰:「一日天無風,四溟波盡息。

人心風不吹,波一浪一高百尺。」

又《別家》曰:「蟬鳴槐穗落。」

又有《離家》詩曰:「兄弟惜分離,揀日皆言惡。」

皆協《一騷一》《雅》。

盧瑰《抒情》

西京端正木,去馬嵬一驛。

德宗幸奉天,觀其蔽地,錫以美名。

後有文士題之曰:「昔日偏沾雨露恩,德皇西幸賜佳名。

馬嵬此去無多地,好向楊妃塚上生。」

同前

羅鄴工詩,《春遊郁然有懷》云:「芳草如煙處處青,閒門要地一時生。

年來檢點人間事,惟有春風不世情。」

《春雨》詩云:「兼風颯颯灑皇州,能帶輕寒阻勝游。

昨夜五侯池館裡,佳人驚覺為花愁。」

同前

僖宗幸蜀,詞人題於馬嵬驛云:「馬嵬煙柳正依依,重見鑾輿幸蜀歸。

泉下阿蠻應有語,這回休更泥楊妃。」

或雲狄侍郎歸昌詩。

同前 《鑒戒錄》雲是羅隱詩。

盧常侍鈺牧廬一江一 日,郡職曹先生悅營一妓一丹霞者,盧沮不許。

會餞客短亭,曹獻詩曰:「拜玉亭間送客忙,此時孤恨感離鄉。

尋思往歲絕纓事,肯向朱門泣夜長!」盧演為長句,和而勉之曰:「桑扈一交一 飛百舌忙,祖亭聞樂倍思鄉。

樽前有恨慚卑宦,席上無聊一愛一艷妝。

莫為狂花迷眼界,需求真理定心王。

遊蜂采掇何時已,只恐多言議短長。」

盧瑰《抒情》

李羽能詩,五十方擢第。

嘗獻一江一 淮郡守詩曰:「塞詔東來淝水濱,時情惟望秉陶鈞。

將軍一陣為功業,忍見沙場百戰人!」蓋郡守盧公一舉及第。

《南唐近事》

景祐中,羌人叛,西方用兵,朝廷求草澤遺逸;士多獻方略自炫鬻,率皆得官。

其下材無能,往往過望;亦有挾持頡頏觖望不服者。

嘗有人題關西驛捨,為詩曰:「孤星熒熒照寒野,漢馬蕭蕭五陵下。

廟堂不肯用奇謀,天下徒勞聘賢者。

萬里危機入燕薊,八方殺氣沖靈夏。

逢時還似不逢時,已矣吾生真苟且。」

《東齋錄》

汪自能為文章,有《平糶詞》,詩意高古,刺譏中時病,云:「一穴一垣補牆缺,牆成垣已隳;斷屨補穿履,履成屨已虧。」

汪氏宦不達,其他著述,不甚留傳。

(《貢父詩話》)

唐文宗曰:「嘗觀晉君臣以夷曠致傾覆,當時卿大夫過耶?」

李石曰:「然。

古詩有之,『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畏不逢也;『晝短苦夜長』,暗時多也;『何不秉燭游』,勸之照也。

臣願捐軀命濟國家,惟陛下鑒照不惑,則安人強國,其庶幾乎!」《鑒戒錄》

余在黃州,與陳慥季常往來。

每過往之際,輒作泣字韻詩一篇。

季常不禁殺,故以此諷之。

季常既不復殺,而裡中皆化之,至有不食肉者。

皆云:「『未死神已泣』,此語使人淒然。」

《百斛明珠》

盧承丘,長沙人,披褐居吳芙蓉山,常著文為《芙蓉集》。

作落韻詩,雖一時諷罵,聞者亦可為戒。

《題花鈿》云:「傅粉銷金剪翠霞,黛煙濃處貼鉛華。

也知曾伴姮娥笑,將來村裡賣誰家?」

又《題渡頭船》云:「刳木功成濟往還,古溪殘照下前山。

看看向晚人來少,猶自須來覓見錢。」

年八十,卒於所居。

《雅言系述》

東坡云:在穎時,陳無己、趙德麟輩適亦守官於彼,而歐一陽一叔弼與季默亦久居閒,日相唱和。

而二歐頗不作詩,東坡以句挑之云:「君家文律冠西京,旋築詩壇按酒兵。

袖手莫欺真將種,致師須得老門生。

明朝鄭伯降誰受?昨夜條侯壁已驚。

從此醉翁天下樂,還須一舉百觴傾。」

蓋為文忠公昔有詩贈梅聖俞、蘇子美云「我亦願助勇,鼓旗噪其旁,快哉天下樂,一嚼宜百觴」也。

《王直方詩話》

景祐中,華州張源作絕句云:「太公年登八十餘,文王一見便同車。

如今若向一江一 邊釣,也被官中配看魚。」

吟此詩畢,入夏州。

其後元昊反,關中有兵者六七年不解。

源作是詩以叛去,亦足為戒。

《東齋錄》

李清臣,北都人,方束髮,則才俊,詞句驚人,老儒輩莫不心服。

一日薄游定州,時韓公為帥,因往見其大祝。

吏報曰:「大祝方寢。」

遂求筆,為詩一絕書於刺,授其吏曰:「大祝覺則投之。」

詩云:「公子乘閒臥彩廚,白衣老吏慢寒儒。

不知夢見周公否,曾說當年吐哺無?」

《青瑣集》

聶夷中《公子》詩云:「種花於西園,花發青一樓 道。

花下一禾生,去之為惡草。」

有《三百篇》之旨。

(《北夢瑣言》)

章子厚謫雷州,過小貴州南山寺,有僧奉忠,子厚見之。

已而倚檻看層雲,曰:「『夏雲多奇峰』,真善比類。」

忠曰:「曾記《夏雲》詩甚奇,曰:『如峰如火復如綿,飛過微一陰一落檻前。

大地生靈干欲死,不成霖雨謾遮天。

』」[《冷齋夜話》]

太祖問罪一江一 南,李後主用謀臣計欲拒王師。

法眼禪師觀牡丹於大內,作偈諷曰:「擁毳對芳叢,由來趣不同。

發從今日白,花是去年紅。

艷曳隨朝露,馨香逐晚風。

何須待零落,然後始知空?」

後主不省,王師渡一江一 。

[《冷齋夜話》]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詩話總龜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