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話總龜》卷二十八:唐矩平生狂於歌酒,不事羈檢,凡為詩章,頗著意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詩話總龜》卷二十八

詩話總龜

卷二十八

寄贈門下

唐矩平生狂於歌酒,不事羈檢,凡為詩章,頗著意思。

《聽亮上人話舊詩》云:「巖房高處萬緣休,往歲拋來憶舊遊。

葉落獨歸臨海寺,風生幾上看潮樓。

遙空去鳥乘湮沒,曲岸征帆帶雨收。

今日相逢喜無事,烹茶為我汲泉流。」

《寒食寓目》云:「也應泉下骨,能醉路傍花。」

《旅中書懷》云:「客思千峰雪,梅香一夜 春。」

淳化中游五羊,卒於旅舍。

雍陶,蜀人,登第後,薄於親一黨一 。

其舅雲安劉欽之罷舉歸三峽,寄詩云:「地近衡一陽一雖少雁,水連巴蜀豈無魚?」

陶得詩愧赧。

《雲溪友議》

渚宮李令,本狡獪之徒。

有歸評事者,掌一江一 陵鹺院,常懷恤士之心。

李令既識歸,累求救貸而皆允諾,又云:欲往湖外尋親,輒假捨以安妻妾。

歸許之。

李旦乘舟而去。

不旬日,其妻告餱糧于歸,而拯其乏絕。

李忽寄書于歸,有贈其家室一絕,意於組織歸,歸怏恨不能自明,與一江一 陵之務以餬其口。

李寄妻詩曰:「有人教我向衡一陽一,一度思歸一斷腸。

為報艷妻並少女,為余覓取鼎州場。」

同前

歐一陽一文忠公不喜游浮屠,《送僧文瑩》云:「孤閒乾竺客,平淡少陵才。」

及斷句有「林間著詩就,應寄日邊來」,人皆怪之。

《湘山野錄》

小歸尚書榜裴起部,與李博先輩舊友,博以詩賀庭裕云:「銅梁千里曉雲開,仙菉先從紫府來。

天上已張新羽翼,世間無復舊塵埃。

嘉祥果中君平卜,賀客須斟卓氏杯。

應笑戎藩刀筆吏,至今泥滓暴魚腮。」

既而復以二十八字謔之曰:「曾隨風水化凡鱗,安上門前字字新。

聞道蜀一江一 風景好,不知何似杏園春?」

裴有六韻答曰:「何勞問我成都事,一報公知便納降。

蜀柳籠堤煙矗矗,海棠當戶燕雙雙。

富春不並窮師子,濯錦全勝旱曲一江一 。

高卷絳紗楊氏宅,半垂紅袖薛濤窗。

浣花泛鷁詩千首,靜眾尋梅酒百缸。

若說絃歌與風景,主人元是碧油幢。」

《摭言》

何澤,曲一江一 人,有文。

乾寧中隨計至三峰行在,永樂崔公即澤之同年丈人也,聞澤來舉,以一絕寄之云:「四十九年前及第,同年猶有老夫存。

今日慇勤送吾子,穩將鬐鬣上龍門。」

《摭言》

羅浮有野人,山中隱者或見之,相傳葛稚川之隸也。

道士一鄧一 守安,有道者也,嘗於庵前見其足跡長二尺許。

余偶讀韋蘇州《寄全椒山中道士詩》云:「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

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

遙持一杯酒,遠慰風雨夕。

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味其風度,則全椒道士其亦一鄧一 君之流乎!因以酒往問,且依蘇州韻作詩以寄之,詩曰:「一杯羅浮春,遠餉采薇客。

遙知獨酌罷,醉臥松下石。

幽人不可見,清嘯聞月夕。

聊戲庵中人,飛空本無跡。」

《玉局文》

昔在九一江一 ,與蘇伯固唱和,其略曰:「我夢扁舟浮震澤,雪一浪一橫一江一 千頃白。

覺來滿目是廬山,倚天無數開青碧。」

蓋實夢也。

昨日又夢伯固手持一乳一香嬰兒視余,覺而思之,蓋南華賜物也。

豈復與伯固相見於此耶?得來書已知在南華待數日矣。

感歎不已,故先寄此詩云:「扁舟震澤定何時?滿眼廬山覺又非。

春草池塘惠連夢,上林鴻雁子卿歸。

水香知是曹溪口,眼靜同看古佛衣。

不向南華結香火,此身何處是真依?」

《玉局文》

東坡居士過龍光求大竹作肩輿,得兩竿。

時南華珪首座方受請為北山長老,乃留一偈院中,須其至授之,以為他時語錄中第一問云:「斫得龍光竹兩竿,舁歸嶺上萬人看。

竹中一滴曹溪水,漲起一江一 頭十八灘。」

《玉局文》

章質夫手書送酒六壺,書至而酒不達。

問之使者,初不聞命,其偶忘之耶?戲作小詩督之云:「白衣送酒舞淵明,急掃風軒洗破觥。

豈意青州六從事,《飲說》謂醇酒為青州從事,雲可以至齊下:醨為潞府督郵,雲鬲鬲,注出《晉史》。

化為烏有一先生。

空煩左手持新蟹,謾繞東籬嗅落英。

南海使君今北海,定分百榼餉春耕。」

同前

余發虔州,一江一 水清漲丈餘,贛石三百里無一見者,不覺至永和。

游清都觀,見謝道士鶴髮童顏,自言丙子生,六十六歲矣。

求詩,為賦一首云:「鑒湖敕賜老一江一 東,未似西歸玉局翁。

羈枕未容春一夢 斷,清都宛在默存中。

每逢佳境攜兒去,試問行年與我同。

自笑餘生消底物,半篙清漲百灘空。」

同前

孟賓于歸隱,趙晟贈詩曰:「上國登科建業游,鼎分蹤跡便淹留。

一江一 干旅夢三千里,海內詩名四十秋。

華表柱邊人不識,爛柯山下水空流。

自從叔寶朝天後,贏得安閒養白頭。」

《雅言系述》

黃損《贈劍客》云:「杯酒會雲林,扶邦志亦深。

晶瑩三尺劍,決烈一生心。

見死尋常事,聞冤即往尋。

荊軻不了處,扼腕到如今。」

同前

黃損牧零陵日,衡山廖民先兄弟皆有詩贈之。

廖圖七言寄損云:「莊周指我悟榮生,買得衡山十里青。

卻許野禽棲竹徑,不教凡客扣柴扃。

橫琴獨坐泉圍石,倚棹長吟月滿汀。

珍重零陵舊知己,菱花時把照星星。」

同前

王正己寓衡州,不以仕進為意。

介起一室,不與塵俗往來。

四十未娶,隨行唯筇竹杖、鶴羽扇而已。

與廖融、任鵠、王元一交一 游。

雖詩筆不及鵠,而辭藻亦擅一時。

《贈蘊上人》云:「佛法詩名誰更繼,未聞隨分謁侯王。

洗盂秋澗日華動,搗藥夜堂雲氣香。

苔蘚亂青封疊石,杉松濃影過空牆。

若非火岳□□地,那得吾師住久長!」又《贈廖融》曰:「湖南雖不就卑官,高臥深雲道自安。

病起坐當秋閣迥,酒醒吟對夜濤寒,爐中藥熟分僧服,榻上琴閒借我彈。

幸遇清朝有良鑒,退身爭忍似方干!」潘若沖《贈正己》詩云:「兩捧歌詩寄,公餘即展開。

無時惟北望,何日逐南來?夢裡得芳草,笛中聞《落梅》。

終朝一攜手,一江一 上有樓台。」

廖融贈詩云:「吟高鄙俗流,傲逸訪巢由。

古寺尋僧飯,寒巖衣鹿裘。

園桃山鼠嚙,崖蜜獵人偷。

遂這個清一性一,浮生不苟求。」

廖融《贈狄渙》詩曰:「高臥白雲鄉,崖泉對閣涼。

守貧無屬道,多病數求方。

耕犢驚雷斃,寒蕪入圃荒。

如何帝未夢,吟若頂鋪霜。」

並同前

荊公有集句云:「可惜昂藏一丈夫,從來不讀半行書。

子雲識字終投閣,幸是元無免破除。」

此條與下條疑當合為一條。

——惡人谷珠樓哈哈兒注

趙德父曰:「明誠得葉濤校本,此篇是贈一要人者,今集中所題非也。」

《王直方詩話》

山谷言:「韋蘇州詩云:『憐君臥病思新桔,試摘猶酸色未黃。

書後欲題三百顆,洞庭須待滿林霜。

』余往時以謂蓋取《右軍帖》中『贈子黃柑三百顆』者,比見右軍一帖云:『奉桔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蘇州蓋取諸此。」

同前

丹一陽一陳輔,浙西佳士也。

每歲清明過金陵上塚,事畢則至蔣山,過謁湖一陰一先生之居,清談終日而去,歲率為常。

元豐辛酉、癸亥,頻歲訪之不遇,因題一絕於門,曰:「北山松粉末飄花,白下風吹麥腳斜。

身似舊時王謝燕,一年一度到君家。」

湖一陰一歸見其詩,吟賞久之。

曾稱於舒王,聞之,輒笑曰:「此正戲君為尋常百姓爾。」

湖一陰一亦大笑。

蓋古詩云:「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同前

余最一愛一蘇黃門奉使朔方寄東坡一絕云:「誰將家集過幽都,每見一胡一 人問大蘇。

莫把文章動蠻貊,恐妨談笑臥江湖。」

同前 蘇黃門該作蘇於由。

王慶源以恩榜得官,居於青神,來從東坡求紅帶。

坡為作長篇,要山谷與少游同賦。

坡詩云:「香衫半作霜葉枯,遇民如兒吏如一奴一。

吏民莫作官長看,我是識字耕田夫。

妻啼兒號刺史怒,時有野人來挽須。

拂衣自注下下考,芋魁豆飯吾豈無!」山谷云:「庭堅最一愛一此韻。」

同前

晁以道有詩寄余,余最喜其兩句云:「懷抱故人云外盡,一交一 游今日眼前稀。」

同前

晁以道嘗以詩寄田承君云:「百事古人能鹵莽,一錢今日試商量。」

注拜張司業詩云:「此生已是蹉跎去,百事從他鹵莽休。」

商量,京師舊俚語。

余以謂商量兩字,古今人用之多矣,豈獨為京師舊俚語耶?同前

丹一陽一陶宏景,永平中謝職,隱居茅山,一性一愛一林泉,尤好著述。

齊高祖曰:「山中何所有?」

宏景賦詩以答曰:「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

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

《詩藪》

吳郡陸龜蒙字魯望,父賓虞,中進士甲科,浙東從事。

家於蘇台,與顏蕘、皮日休、羅隱、吳融為益友。

一性一高潔,家貧,思養親之祿,與張摶為廬一江一 靈興二郡倅,丞相李蔚重之。

羅隱《寄龜蒙詩》云:「龍樓李丞相,昔歲仰高文。

黃卷今無主,青山竟不焚。

夜船乘海月,秋寺伴一江一 雲。

只恐塵埃裡,浮名點污君。」

《南部新書》

詩云:「意氣百年內,平生一寸心。

欲一交一 天下士,未面已虛襟。

君子重名義,直道冠衣簪,風雲何可托,懷抱自然深。

落霞淨霜景,墜葉下風林。

若上南登岸,希傍北山岑。」

此賀遂亮贈乾思彥詩也。

《成都學館記》,遂亮撰,顏有意書,書辭皆奇雅。

常意不見遂亮文辭,偶讀《國史譜》得此詩,遂錄之。

《紀詩》

張燕公《寄姚司馬》云:「共公春種瓜,本期清夏暑。

瓜成一人 已去,失望將何語。」

《古今詩話》

蔣堂侍郎告老歸姑蘇,有僧謁雲求書往謁杭帥呂濟叔。

公曰:「無書,有詩一絕餞師行。」

云:「告老於君惟掩戶,年來無事老一江一 干。

吾師莫訝無書去,閒慢緘題必不看。」

僧得詩遂行。

濟叔得詩,厚遇其僧,而以書謝公。

《青瑣集》

丹崖在永州北一百里零陵瀧下,其石赤色,故曰丹崖。

永泰中,有唐節者曾為龍水令,去官,家於崖下,自稱丹崖翁。

元結為道州刺史,路出崖下,見節,甚重之,因為之作詩云:「扁舟欲到瀧口湍,春水灘隴上水難。

投竿來訪丹崖下,得與崖公盡一歡。

崖上之亭當石顛,破竹半山引寒泉。

泉林掩映在木杪,時有白鳥飛其間。

往往隨風作霧雨,濕人衣屨滿亭前。

丹崖公,一愛一丹崖,棄官幾年崖下家。

兒棹孫船抱酒甕,醉里長歌揮釣車。

吾將求退與公游,學君沉醉臥魚舟。

官吏隨人往未得,卻望丹崖慚復羞。」

舒王女,吳安持之妻蓬萊縣君,有詩寄舒王曰:「西風不入小窗紗,秋氣應憐我憶家。

極目一江一 山千里恨,依然和淚看黃花。」

舒王以《楞嚴經新釋》寄之,和之曰:「青燈一點映窗紗,好讀《楞嚴》莫念家。

能了諸緣如幻夢,世間唯有《妙蓮花》。」

《冷齋夜話》

鄒志完歸常州,余在蔣山,以書見招,有長短句曰:「慧眼舒光無不見,塵中一一藏經卷。

閒話大千攤已遍。

門方便,法一輪 盡向毛端轉。

月掛燭籠知再見,西方可履休回盼。

要與老岑同掣電。

新與岑禪師游。

酬所願,欣逢十二觀音面。」

余未相識,作偈答之曰:「知有道鄉何處是?鄒自號道鄉居士。

個中歸路滑於苔。

方機罷後見城郭,一念不生金鎖開。」

「丹霞未見彭居士,已有言詞滿四方。

何似他時親面識,不勞語默強遮藏。」

同前

一溫一 關西,解州人。

余渡丹一陽一,一溫一 荷布囊,如世所畫布袋和尚,其豐碩如此。

來附舟,好談蘇黃,大訝之。

余住臨汝景德,一溫一 來謁曰:「吾食荔子於閩,飽飫而還。

過此,舂白粳米,欲入西川看未見碑。」

余贈詩曰:「鐵面關西氣送勤,平生蹤跡付浮雲。

瓜洲渡口曾同載,石廩峰前又見君。

荔子招邀閩嶺外,白粳留滯汝一江一 濆。

拄籐更欲西川去,要讀豐碑未見文。」

余謫海外,中間傳余死,一溫一 誦《華嚴經》泣拜薦福。

已而聞未死,又喜余還自南荒,館石門山寺,一溫一 來省,余作詩曰:「雀羅門巷榻凝塵,千里相尋駭四鄰。

好事真誠虹貫日,照人情氣水含一春。

忽言我淨今無比,高笑君癡亦絕倫。

此別遙知對標格,斷雲殘處擁冰輪。」

同前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詩話總龜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