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話總龜》卷二十二:李文正公言:少保王仁裕與諸門生飲,出一詩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詩話總龜》卷二十二

詩話總龜

卷二十二

宴游門

李文正公言:少保王仁裕與諸門生飲,出一詩板掛於坐次,曰:「二百一十四門生,春風初長羽毛成。

擲金換得天邊桂,鑿壁偷將榜上名。

何幸不才逢聖世,偶將疏網罩群英。

衰翁漸老兒孫小,異日知誰略有情!」公知舉時年已老,諸於皆亡,惟有幼孫。

又與諸門生春日會飲於繁台,賦詩曰:「柳一陰一如霧絮成堆,又引門生飲吹台。

淑景即隨風雨去,芳樽宜命管弦催。

謾誇列鼎鳴鐘貴,寧免朝烏夜兔摧。

爛醉也須詩一首,不能空放馬頭回。」

《摭遺》

寇萊公有妾曰茜桃,公因會,贈歌者以束綾,茜桃作二詩呈公曰:「一曲清歌一束綾,美人猶自意嫌輕。

不知織女螢窗下,幾度拋梭織得成!」「風勁衣單手屢呵,幽窗軋軋度寒梭。

臘天日短不盈尺,何似燕姬一曲歌!」公和曰:「將相功名終若何,不堪急景似飛梭。

人間萬事何須問,且向尊前聽艷歌。」

《翰府名談》

劉輝為金陵小倅,攝府事。

一日,邀郡僚洎賓客僅百人游蔣山,就太平僧捨開宴賦詩,輝詩曰:「兩道翠一陰一迎騎合,四圍清氣一逼一人來。

林端有路雲千級,物外忘機酒一杯。」

楊蟠詩曰:「猿驚鶴怨不知處蔣山有猿驚鶴怨二谷,虎踞龍蟠空見山。

芳草路隨流水遠,老僧心共白雲閒。」

同前

施肩吾《夜宴》云:「蘭缸如晝買不眠,玉爐夜起沉香煙。

青蛾一行十二仙,欲笑不笑桃花燃。

碧窗弄嬌梳洗晚,戶外不知銀漢轉。

被郎嗔罰琉璃盞,酒入四肢紅玉軟。」

《鑒戒錄》

桑門仲殊赴潤州,郡宴於北固樓,太守命坐客賦詩,殊先成,曰:「北固樓前一笛風,碧雲飛盡建康宮。

一江一 南二月多芳草,春在濛濛煙雨中。」

《雲齋廣錄》

趙叔平退居睢一陽一,歐一陽一永叔致政居穎,叔平來訪永叔。

時呂晦叔知穎,開宴召二公。

永叔自為作致語曰:「欲知盛席繼荀陳,請看當筵主與賓。

金馬玉堂三學士,清風明月兩閒人。

紅芳已過鶯猶囀,青杏初嘗酒正醇。

好景難逢良會少,乘歡舉白莫辭頻。」

《倦游錄》

范鎮自給事中謫官,數年方歸濟南。

城西有張聰寺丞園亭,甲於歷下。

張邀公飲於園中,因作詩云:「園林再到身猶健,官職全拋夢乍醒。

惟有南山與君眼,相逢不改舊時青。」

同前

郭曖,昇平公主婿也。

盛會文士,即席作詩,公主自帷中觀之。

李端中宴詩成,有「薰香荀令偏憐小,傅粉何郎不解愁」之句,眾皆稱妙。

或謂宿思,端自願賦一篇,錢起曰:「請以起姓為韻。」

遂有「金埒」「銅山」之句。

暖出名馬金帛為贈。

《古今詩話》

正月十五日夜,許三夜夜行,金吾巡禁,察其寺觀及前後街巷,會要盛造燈籠,燒燈光明若晝,山堂高百餘尺。

神龍已後,復加嚴飾,士女無不夜遊,罕有居者。

車馬塞路,有足不躡地,被浮行數十步者。

王公之家,皆數百騎行歌。

蘇味道詩曰:「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一妓一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郭利正詩曰:「九陌連燈影,千門度日華。

傾城出馬騎,匝路轉香車。

爛漫惟愁曉,周遊不問家。

更聞清管發,處處《落梅花》。」

崔液詩曰:「今年春一色 勝常年,此夜風光正可憐。

鳷鵲樓前新月滿,鳳凰台上寶燈燃。」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

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神燈佛火百輪張,刻像圖容七寶妝。

影裡惟聞金口悅,空中疑散玉毫光。」

「金勒銀鞍控紫騮,玉輪青蓋駕青牛。

驂驔始散東城外,倏忽遠逢南陌頭。」

「公子王孫意氣驕,不論相識也相邀。

最憐長袖風前裊,更賞新弦暗裡調。」

「星回漢轉月將微,露灑煙飄燈漸稀。

猶惜路旁歌舞處,踟躕相顧不能歸。」

《雍洛靈異記》

枕州辯才老師退居龍井,不復出入。

子瞻往見之,常出至風篁嶺。

左右驚曰:「公復過虎溪矣。」

辯才笑曰:「杜子美不雲乎:『與子成二老,來往亦風一流 。

』」因作亭嶺上,名過溪,亦名二老。

《紀詩》

荊南高從誨字遵聖,季興嫡子也。

久事戎間,及至繼立,頗葉眾望。

始則飾車服,尚鮮華,遠市駔駿,廣招伶倫。

荊渚樂籍間,多有梁園舊物。

季興先時建渚宮於府庭西北隅,延袤十餘里,亭榭鱗次,□此字原書左邊偏旁不清,右邊為婁,疑為樓。

惡人谷珠樓哈哈兒注。

艦翼張,栽種異果名花修竹。

從誨紹立,尤加完葺。

每月夜花朝,會賓客。

從誨明音律,僻好彈一胡一 琴。

有女一妓一數十,皆善其事。

王仁裕使荊渚,從誨出十一妓一彈一胡一 琴。

仁裕有詩美之曰:「紅妝齊抱紫檀槽,一抹朱弦四十條。

湘水凌波慚鼓瑟,秦樓明月罷吹一簫。

寒敲白玉聲何婉,暖一逼一黃鶯語自嬌。

丹禁舊臣來側耳,骨清神爽似聞《韶》。」

《雜詠》

《天下大定錄》載王仁裕兩篇,一篇已載於此,今錄所遺一篇云:「玉纖挑落斷冰聲,散入秋空韻轉清。

三五指中勻塞雁,十三弦上囀春鶯。

譜從陶室偷將妙,曲向秦摟寫得成。

無限細一腰宮裡女,就中偏愜楚王情。」

崔公佐牧名郡,日宴賓僚。

有一客,巾屨不完,衣破肘見,突筵而入。

崔喜其來,令下牙籌,引滿數觥,神色自若。

歌一妓一駭其藍縷,因大噱。

客獻詩曰:「破額帕頭衫也穿,使君猶許對一華 筵。

今朝幸倚文章守,遮莫青蛾笑揭天。」

崔令掩口,無咍賢士。

《郡閣雅談》

杜悰司空牧澧一陽一,宏辭李宣古數陪宴飲,戲謔侮慢,杜不能容,使辱之。

長林公主出而救之,云:「尚書不念諸子學文,待士如此,那得平一陽一之譽?」

遣易衣而赴,中坐,長林請為詩,冀彌縫也。

宣古詩云:「紅燈初上月輪高,照見堂前萬朵桃。

觱篥夜深拋耍令,舞來挼去使人勞。」

杜公賞之。

後二子裔休、儒休皆登第。

人謂之曰:「非其母賢,不能成其子。」

《雲溪友議》

白樂天致仕時,裴晉公夜宴諸致仕官,樂天賦詩云:「九燭台前十二姝,主人留醉任歡娛。

飄颻舞袖雙飛蝶,宛轉歌喉一索珠。

坐久欲醒還酩酊,夜深臨去更踟躕。

南山賓客東山一妓一,此會人間曾有無。」

《古今詩話》

裴令公守東洛,夜宴半酣,公索聯句,元白有得色,公為破題,至楊侍郎曰:「昔日蘭亭無艷質,此時金谷有高人。」

白知不能加,遽裂紙曰:「笙歌鼎沸,勿作此冷淡生活。」

元顧白曰:「樂天可謂全其名也。」

(同前)

李相國蔚鎮淮南,布素孫處士來謁。

李敦舊分,待之殊禮。

將行,祖送,游河橋下。

舟人回篙,水濺近坐飲一妓一,李公大怒。

孫獻《楊柳詞》曰:「半額鵝黃金縷衣,玉搔頭裊鳳雙飛。

從教水濺羅裙濕,知道巫山行雨歸。」

舟子獲免罪。

又有李嶸獻相國詩云:「雞樹煙含瑞氣深,鳳池波待玉山澄。

國人久倚東關望,擬築沙堤到廣陵。」

後果入相。

同前

雙井黃叔達字知命。

初自一江一 南來,與陳履常俱謁法雲禪師於城南,夜歸過龍眠居士李伯時。

知命衣白衫,騎驢,緣道搖頭而歌,履常負杖挾囊於後,一市皆驚,以為異人。

伯時因畫為圖,而邢敦夫為作歌曰:「長安城頭烏夜棲,長安道上行人稀。

浮雲卷盡暮天碧,但見明月流清輝。

君獨騎驢向何處,頭上倒著白接蘺。

長吟搔首望明月,不學山翁醉似泥。

到得城中燈火鬧,小兒拍手攔街笑。

道旁觀者那得知,相逢疑是商山皓。

龍眠居士畫無比,搖毫弄筆長風起。

酒酣閉目望窮途,紙上軒昂無乃似!君不學長安遊俠誇年少,臂鷹挾彈章台道。

君不能提攜長劍取靈武,指揮猛士驅貔虎。

一胡一 為腳踏梁宋塵,終日飄颻無定所!武陵桃花春欲暮,白水青山起煙霧。

竹杖芒鞋歸去來,頭巾任掛三花樹。」

惇夫時年未二十。

《王直方詩話》

林迥與黃秘教同游連一江一 玉泉,有詩曰:「泉山好翠微,權尹訟庭希。

曉馬破雲去,夜船乘月歸。

一妓一歌珠不斷,人醉玉相依。

薄宦自拘者,咄哉多少非!」《青瑣集》

蜀後主自裹小巾,卿士皆同之。

宮一妓一多衣道服,簪蓮花冠,每侍燕酣醉,則容其同輩免冠,髽然其髻,別為一家之美。

因施胭脂,粉一頰蓮額,號曰醉妝。

國人效之。

又作歌詞云:「這邊走,那邊走,只是尋花柳。

那邊走,這邊走,莫厭金樽酒。」

又嬖佞韓昭、顧珣、潘迎等為狎客,競扠手搖頭令。

唐師入境,遏其報而游幸,師至利州方知。

將士紛然曰:「且打扠手搖頭。」

念周宣帝作歌曰:「自知身命促,把燭夜行遊。」

令宮女連臂踏腳而歌,亦前歌之類。

《北夢瑣言》

湖南馬氏作會春園,開宴,徐東野作詩,有數聯為當時所稱,云:「珠璣影冷偏粘草,蘭麝香濃卻損花。」

「山色遠堆羅黛雨,草梢春戛麝香風。」

「衰蘭寂寞含愁綠,小杏妖嬈弄色紅。」

「旁搜水脈湘心滿,遍揭泉根楚底通。」

「水□滴殘青□瘦,石脂傾盡白雲空。」

「深浦送回芳草日,急灘牽斷綠楊風。」

「藕梢逆入銀塘裡,蘋跡潛來玉井中。」

「敗菊籬疏臨野渡,落梅村冷隔一江一 楓。」

「剪開淨澗分苗稼,劃破漣漪下釣筒。」

《湖湘故事》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詩話總龜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