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話總龜》卷二:世傳馮瀛王詩曰:「窮達皆由命,何勞發歎聲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詩話總龜》卷二

詩話總龜

卷二

達理門

世傳馮瀛王詩曰:「窮達皆由命,何勞發歎聲。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

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

請公觀此理,天道甚分明。」

又曰:「莫為危時便愴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須知海岳歸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

道德幾時曾去世,舟車何處不通津!但教方寸無諸惡,狼虎叢中也立身。」

達者之言也。

《青箱雜記》

張文定公齊賢嘗作詩自戒並貽子孫曰:「慎言渾不畏,忍事又何妨?國法須遵守,人非莫舉揚。

無私仍克己,直道更和光。

此個如端的,天應降吉祥。」

余廣為八詩:其一曰:「慎言渾不畏,言出患常隨。

須信樞機發,寧容駟馬追!三緘事可見,兩舌業當知。

言是起羞本,憑公且再思。」

其二曰:「忍事又何妨,勿令心火揚。

火揚猶可滅,心忿固多傷。

堪歎波羅密,可憐阿利王。

從心更從刃,字意好一精一詳。」

其三曰:「國法須遵守,金科盡詔條。

一毫如有犯,三尺不相饒。

豈用誇一奸一黠,何須恃貴驕!自然逢吉慶,神理亦昭昭。」

其四曰:「人非莫舉揚,萬事且包藏。

殿上涎須掩,車中吐不妨。

在他誠所短,於己有何長!須是常拘檢,回頭自忖量。」

其五曰:「無私仍克己,克己又無私。

二事兼修飭,終身在省思。

公清多斂怨,高一亢易招危。

更切循卑退,方應履坦夷。」

其六曰:「直道更和光,雙修譽乃彰。

直須和輔助,和乃直一交一 相。

恃直終多忤,偏和又少剛。

能和又能直,行己自芬芳。」

其七曰:「此個真端的,除非六句修。

永為幾杖戒,更遺子孫謀。

本立方生道,農勤乃有秋。

茲詩雖淺近,至理可推求。」

其八曰:「天應降吉祥,天理本茫茫。

舒慘雖無定,榮枯卻有常。

益謙尤效驗,福善更昭彰。

籠絡無疏漏,恢恢四網張。」

同前

王文惠公隨深悟一性一理,臨終作詩曰:「畫堂燈欲滅,彈指向誰說!去住本尋常,春風掃殘雪。」

同前

謝諫議臨捐館,作詩云:「平生功業數張紙,千古英雄一窖塵。

何似從來周孔教,解將仁義浸生民!」《見聞錄》

皎然禪師贈吳馮處士詩云:「世人不知心是道,只言道在他方妙。

還如瞽者望長安,室在東南向西笑。」

東坡代答曰:「寒時便具熱時風,饑漢那知食藥功?莫怪禪師向西笑,緣師身在長安東。」

《百斛明珠》

陶淵明《飲酒》詩云:「善養千金軀,臨化消其寶。」

寶不過軀,軀化則寶亡矣。

人言靖節不知道,吾不信也。

余與郭生游寒溪,主簿吳亮置酒。

郭生善作輓歌,酒酣發聲,座為淒然。

郭生言恨無佳詞,因為略改樂天《寒食詩》歌之,坐客有泣者。

其詞曰:「鳥啼鴉噪昏喬木,「鳥」疑當作「烏」。

——惡人谷珠樓哈哈兒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纍纍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路,儘是死生離別處。

冥漠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每句雜以散聲。

「人間無漏仙,兀兀三杯醉;世上無眼禪,昏昏一覺睡。

雖然無一交一 涉,其奈略相似。

相似尚如此,何況真個是!」予奉使關西見邸店壁上書此數句,一愛一而誦之。

故海上作《濁醪有妙理賦》曰:「嘗因既醉之適,方識此心之正。」

此老言心之正,與孟子言人之一性一善何異。

並同前

舒王當位,多進用文士。

蘇台盧中甫作詩以見志云:「青衫白髮病參軍,旋糶官糧買酒尊。

但得有錢留客醉,何須騎馬傍人門?」

《雅言雜載》

杜祁公致政後,作《林下書懷》詩曰:「從政區區到白頭,一生寧肯顧恩仇!雙鳧乘雁常深愧,野馬黃羊亦過憂。

豈是林泉堪佚老?只緣蒲柳不禁秋。

始終幸會承平日,樂聖唯能擊壤謳!」《青箱雜記》

李建勳,年八十,謁宋齊丘於拱州,題一絕於信果觀壁云:「春來漲水流如活,曉出西山勢似行。

玉一洞主人經劫在,攜竿步步就長生。」

歸高安,無病而卒。

《青瑣後集》

東坡游廬山,至東林,作二偈曰:「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看山了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山谷曰:「此老於《般若》,橫說豎說,了無剩語;非筆端有口,安能吐此不傳之妙?」

《冷齋夜話》

博識門

徐鍇仕一江一 左,至中書舍人。

時吳淑為校理,古樂府中摻字者,淑多改為一操一字,蓋章草之變。

鍇曰:「非可一例言。

若《漁一陽一摻》者七鑒切,三撾鼓也。

禰衡作《漢一陽一摻》撾,古歌云:『邊城晏聞《漢一陽一摻》,黃塵蕭蕭白日暗。

』」淑歎服。

《談苑》

商汝山中多麝,絕一愛一其臍。

每為人所逐,勢且急,即自投高巖,舉爪裂出其香,就縶而死,猶拱四足,以保其臍。

李商隱詩曰「投巖麝退香」,許渾詩云「獵麝采生香」是也。

狨類鼠而大,尾長,金色,川峽深山中,人以藥箭射之,取其皮為臥褥鞍被坐毯之用。

甚一愛一其尾,既中毒,即嚙斷其尾以擲之,惡為身患。

杜甫詩云「狨擲寒條馬見驚」,蓋輕捷善緣木,猿猱之類也。

嫠牛出西域,尾長而勁,中國以為纓。

人或射之,亦自斷其尾。

《左氏》所謂雄雞自斷其尾。

同前

李義山詩:「小鼎烹茶面曲池,白鬚道士竹間棋。

何人書破蒲葵扇,記著南窗移樹時。」

蒲葵扇出《謝安傳》,然人不知其何名蒲葵。

蘇子容云:棕櫚也,出《廣雅》,今衢信宣歙間扇是也。

謂彩似蒲葵爾。

《詩史》

梅聖俞《河豚》詩云:「春岸飛楊花。」

永叔謂河豚食楊花則肥。

韓渥詩:「柳絮覆溪魚正肥。」

大抵魚食楊花則肥,不必河豚。

(《詩史》)

隴西地名魚龍,出石魚。

掘地得石,破其中有魚痕,鱗甲纖悉皆具,燒之有魚氣。

蓋魚蟄泥而變為石。

衡州亦有,無異隴西者。

故杜云:「水落魚龍夜,山空鳥鼠秋。」

正隴州詩。

(《詩史》)

《南部煙花錄》文理極俗,又載陳叔寶詩云:「夕一陽一如有意,偏傍小窗明。」

此乃唐一人方棫詩,非叔寶作,兼六朝人一大抵不如此。

唐《藝文志》載《煙花錄》乃記廣陵行幸事,此本已無,唐末人偽作此書爾。

《詩史》,又《大業拾遺記》載「夕一陽一如有意,偏傍小窗明」是叔寶作,兼有全篇。

歐一陽一文忠一愛一林逋詩「草泥行郭索,雲木叫鉤輈」,以謂語新而屬對親切。

鉤輈,鷓鴣聲也;郭索,蟹行貌。

《太玄》曰:「蟹之郭索,用心躁也。」

《古今詩話》

古詩云:「博山爐中百和香,郁金蘇合及都梁。」

又:「氍吾水香,迷迭艾納及都梁。」

嘗按《廣志》:都梁香出一交一 廣,形如藿。

迷迭出西域。

魏文帝又有《迷迭賦》。

信乎,不行一萬里,不讀萬卷書,不可看老杜詩也。

《王直方詩話》

前世所稱駔儈,駔子一黨一 切,今人謂之牙。

韓文公贈玉川詩曰:「水北山人得名聲,去年去作幕下士;水南山人又繼往,鞍馬僕從塞閭裡;少室山人索價高,兩以諫官招不起。」

又云:「先生抱才須大用,宰相未許終不仕。」

王向子直謂韓公與處士作牙。

牙,商度物價也。

駔儈為牙者,世不曉所謂。

道原云:「本謂之互,即互市事爾。

唐一人書互字作,字似牙字,因轉讀為牙。」

其理如可信。

或云:何得舉世同辭?蓋不足怪。

今人以萬為萬,以千為,亦人人道之也。

《貢父詩話》

楊大年因奏事論及《比紅兒詩》,大年不能對,甚以為恨。

訪《比紅兒詩》,終不可得。

忽一日,鬻書者有小編,視之,乃《比紅兒詩》也。

自此,士大夫始傳之。

此詩乃羅虯所為,凡百首。

蓋當時但傳其詩,不載名氏,大年偶不記爾。

《筆談》

余靖尚書使虜,為一胡一 詩,契丹一愛一之;再往,情益親。

余詩云:「夜筵設羅侈盛也臣拜洗受賜也,兩朝厥荷通好也情干勒厚重也。

微臣雅魯拜舞也祝若統福佑也,聖壽鐵擺嵩高也俱可忒無極也。」

虜舉大杯謂余曰:「能道此,余為卿飲。」

復舉之,虜大笑,遂為釂觴。

漢史記槃木、白狼詩,漢語則協,夷語則否。

其實夷人先作詩,反用夷語譯出,不如余真一胡一 語也。

《詩史》

山谷云:「余讀《周書月令》云:『反舌無聲,佞人在側。

』」乃解老杜《百舌》詩「過時如發口,君側有讒人」之句。

《王直方詩話》

《永明禪師記》曰:有禪師夜經行,誤踐瓜皮,意其蝦蟆也,死墮惡道。

又有山行人為蛇螫,而意觸樹樁。

行三十里,遇筮醫識之,告曰:「蛇螫也。」

發毒而死。

使行人不遇筮醫,毒遂不發;比丘知是瓜皮,不墮惡道。

古德偈曰:「惡境自虛不須畏,終朝照矚元無對。

設使住持浮幻身,任運都無舌身意。」

《冷齋夜話》

幼敏門

楊文公,年十一歲,建州送入闕下,章聖親試一賦二詩,頃刻而成。

令送中書再試。

參政李至狀:「臣等言:押送建州十一歲一習一 進士楊億到中書,其人來自江湖,對天陛殊無震惕,蓋聖祚承平,神童間出。

臣等令賦《喜朝京闕詩》五言六韻,頃刻而成。」

詩曰:「七閩波渺漠,雙闕勢岧嶢。

曉登雲外嶺,夜渡月中潮。」

斷句:「願秉清忠節,終身立聖朝。」

又,楊文公數歲不能言,一日,家人抱登樓,忽觸其首,便能語。

家人曰:「既能言,可為詩乎?」

曰:「可。」

遂吟《登樓詩》云:「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古今詩話》

夏文莊試制科,廷對,出殿門,楊徽之見其年少,遽邀與語曰:「老夫它則不知,唯喜吟詩,願丐賢良一篇,以卜他日之志。」

忻然為書曰:「殿上袞衣明日月,硯中旗影動龍蛇。

縱橫禮樂三千字,獨對丹墀日未斜。」

《青箱雜記》

明皇御勤政樓,大張音樂。

教坊王大一娘一善戴竿,於百尺上為木山,狀瀛洲方丈,命小兒持絳節出入其間,舞亦不輟。

劉晏以神童為秘書省正字,年十歲,慧悟過人。

召於簾中坐貴妃膝上,為施粉黛與戴巾櫛。

問晏:「汝為正字而來,正得幾字?」

曰:「天下字皆正,唯有朋字未正。」

貴妃令詠王大一娘一戴竿,晏曰:「樓前百戲競爭新,惟有長竿妙入神。

誰謂綺羅翻有力,猶自嫌輕更著人。」

《明皇雜錄》

蘇瑰未知男頲,有人獻兔,掛於廊廡間。

召頲詠詩:「兔子死闌彈,將來掛竹竿。

試將明鏡照,何異月中看?」

由是稱為小許公。

《開元傳信記》

京兆尹訪蘇瑰,既去,瑰令男頲詠尹字。

乃曰:「丑雖有足,甲不成身。

見君無口,知伊少人。」

其敏捷如此。

明皇問瑰:「草書難其人,誰可?」

瑰曰:「臣不知其他。

臣男頲,為文甚速,可備使令。

然一性一嗜酒,倖免沉醉,足以了事。」

令召至,則酒未解,猶嘔殿下。

命中貴人扶臥御幄前,明皇親舉衾覆之。

既醒,援筆立就。

明皇撫其背曰:「知子莫若父。」

《明皇雜錄》

徐鍇字楚金,年十餘歲,群從宴集,分題賦詩,令為《秋詞》,援筆立成,其略曰:「井梧分墮砌,塞雁遠橫空。

雨久莓苔紫,霜濃薜荔紅。」

《詩史》

林傑字智周,五歲,與父同游王仙君壇。

父曰:「能詩乎?」

傑曰:「羽客已登雲路去,丹砂草木盡凋殘。

不知千歲歸何日,空使時人掃舊壇。」

又謁唐中丞,作《七夕》詩曰:「七夕今朝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唐公曰:「真神童也。」

年十七,方秋初,忽有雙鶴盤空而下,忻然下階,抱得一隻,父恐非祥,令放之,鶴升堂而去。

是夕,得疾而卒。

鄭立之以詩哭之曰:「才高未及賈生年,何事孤魂逐逝川?螢聚帳中人已去,鶴離台上月空圓。」

《古今詩話》

李琪,十歲通《六經》,父佐王鐸滑州幕,聞而異之。

會府燕,鐸遣人以《三傑賦》試之。

琪作賦,尾句云:「得士則昌,非賢罔共。

龍頭之友斯貴,鼎足之臣可重。

宜哉項氏之所以亡,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鐸曰:「大器也。」

他日謁師,帥謂琪曰:「蜀中詔到,用夏州拓跋思恭為北京收復都統,可作詩否?」

琪曰:「飛騎日邊來,何時玉輦回?早平關右賊,莫待詔書催。」

鐸益異之。

王元之內翰,五歲已能詩。

因太守賞白蓮,倅言元之能與,語於太守,因召而吟一絕云:「昨夜三更後,姮娥墮玉簪。

馮夷不敢受,捧出碧波心。」

又云:「佳人方素面,對鏡理新妝。」

守曰:「天授也。」

丘瑃十歲,謁陳州太守曰:「前日寺中聞射,因成詩云:『殿宇時聞燕雀喧,虛庭盡日少人行。

孤吟獨坐情何限?時喜風傳中鵠聲。

』」守喜,令對「弱柳絲絲一搓一綠線」,曰:「春雲片片揭新綿。」

蔣堂侍郎,方六歲,父令作《梔子花詩》,曰:「庭前梔子樹,四畔有椏杈。

未結黃金子,先開白玉花。」

崔鉉相為童時,隨父謁韓滉,指架上鷹令作詩,曰:「天邊心膽架頭身,欲擬飛騰未有因。

萬里碧霄終一去,不知誰是解絛人?」

李賀字長吉,唐諸王孫。

七歲,以長短之制名動京師。

韓文公、皇甫湜過其父晉肅,見其子,總角荷衣而出,二公不之信,因而試一篇。

賀承命欣然,一操一觚染翰,旁若無人,仍目曰《高軒過》:「華裾織翠青如蔥,金環壓轡搖玲瓏。

馬蹄隱耳聲隆隆,入門下馬氣如虹。

雲是東京才子文章巨公,二十八宿羅心胸。

殿前作賦聲摩空,筆補造化天無功,元一精一炯炯貫當中。

龐眉書客感秋蓬,誰知死草生華風!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

二公大驚,以所乘馬聯鑣而還所居,親為束髮。

年未弱冠,丁內艱。

他日,舉進士,或謗賀不避家諱,韓文公特著《諱辯》一篇,不幸未壯室而終。

並同前

寇元弼言:徐州通判李綯有子七歲,不善詩,忽詠《落花詩》云:「流水難窮目,斜一陽一易斷腸。

誰同砑光帽,一曲舞《山香》。」

父驚問之,若有物憑者,自雲是謝中捨。

問砑光帽事,云:西王母宴群仙,有舞者戴砑光帽,帽上簪花,舞《山香》,曲未終,花皆落。

《百斛明珠》

賈黃中乃唐相造《華夷圖》丞相耽之遠孫。

七歲童子舉關頭及第,李昉贈之詩云:「七歲神童古所難,賈家門戶有衣冠。

七人科第排頭上,五部經書誦舌端。

見榜不知名字貴,登筵未識管弦歡。

從茲穩上青霄路,萬里誰能測羽翰!」太平興國中參大政。

《玉壺清話》

蘇州童子劉少逸,年十一,文辭一精一敏,有老成體。

其師潘閬攜以見長洲宰王元之、吳縣宰羅思純,以所作贄二公。

二公名重當時,疑所贄假手,未之信,因試之;與之聯句,略不淹思。

思純曰:「無風煙焰直。」

少逸曰:「有月竹一陰一寒。」

又曰:「日移竹影侵棋局。」

少逸曰:「風遞花香入酒尊。」

元之曰:「風雨一江一 城暮。」

少逸曰:「波濤海寺秋。」

元之曰:「一回酒渴思吞海。」

少逸曰:「幾度詩狂欲上天。」

凡數十聯皆敏,二公驚異,至聞於朝,賜進士及第。

官止尚書員外郎。

《續歸田錄》

孫周翰一精一敏,亦少逸之流。

其父穆之,攜以見郡侯。

時賞春作會,座客簪花。

郡侯屬周翰曰:「口吹楊葉成新曲。」

翰曰:「頭戴花枝學後生。」

郡侯笑曰:「何遽便戲老夫!」賜童子出身。

馬希振為鼎州節度使,馬氏諸子中白眉也。

與門下客何致雍、僧貫徽聯句。

希振曰:「青蛇每用腰為力。」

貫徽曰:「紅莧時將葉作花。」

又見蟻子緣砌,希振曰:「蟻子子銜蟲子子。」

雍曰:「貓兒兒捉雀兒兒。」

實一代之雋。

並同前

黃鑒學士,七歲而不言,其祖一愛一之,以謂風骨之美,當大吾門,不宜如是也。

每遇景物,必道其名達其理以指教之;然終不言。

一日,又謂之曰:「楊文公幼而不言,文公之父告之曰:『後園梨落籬,神童知不知?』文公發聲曰:『不是風搖樹,便是鵲驚枝。

』汝風骨若此,何為不言?」

鑒竟不對。

後攜行河上,其祖曰:「水馬池中走。」

鑒曰:「游魚波上浮。」

後任館閣。

《李康靖見聞錄》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詩話總龜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