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話總龜》卷四十五:雷有終自平蜀後,人為立祠。又嘗以私財犒士,貧不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詩話總龜》卷四十五

詩話總龜

卷四十五

傷悼門

雷有終自平蜀後,人為立祠。

又嘗以私財犒士,貧不能足,貸錢以給,比捐館舍時尚欠三萬緡,章聖特出內帑錢償之。

故魏仲先悼有終詩曰:「聖代賢臣喪,何人不慘顏!新祠民祭祀,舊債帝填還。

鹵簿塵侵暗,銘旌淚灑斑。

功名誰可繼,敕葬向家山!」《青箱雜記》

杜子美自蜀走湘楚,卒於耒一陽一,時人謂以牛炙白酒脹飲而死,則非也。

僧紹員詩曰:「賢人失志古來有,牛炙因傷是也無?」

耒一陽一宰詩曰:「詩名天寶大,骨葬耒一陽一空。」

耒一陽一有子美墳,時人謂聶令空堆土也。

唐一人詩曰:「一夜 耒一江一 雨,百年工部墳。」

《摭遺》

北虜多有文籍,亦以文雅相尚。

王矩為工部郎中,本燕人,為虜將耶律忘其名書記,常從其出入。

耶律兄及其兄之子太平興國中戰沒於大郡。

後耶律經舊戰處覽其遺跡作詩,矩記其兩句云:「父子盡從蛇陣沒,弟兄空望雁門悲。

《談苑》

徐寅,興化軍莆田人,以秘書省正字歸老鄉里。

既死,節度使王延賓以詩哭之曰:「延壽溪頭歎逝波,古今人事半銷磨。

昔除正字今何在?所謂人生能幾何!」延壽溪,寅所居也。

《詩史》

李遠體物緣情,皆盡臻妙,嘗有《贈箏一妓一伍卿》詩云:「輕輕沒後更無箏,玉腕紅紗到伍卿。

坐客滿筵都不語,一行哀雁十三聲。」

《詠鴛鴦》云:「鴛鴦離別傷,人意似鴛鴦,試取鴛鴦看,多應寸斷腸。」

故人盧尚書哭李詩云:「昨日舟還浙水湄,今朝丹旐欲何為!才收北浦一竿釣,未了西齋半局棋。

洛下已傳平子賦,臨川爭寫謝公詩。

不堪舊裡經行處,風木蕭蕭鄰笛悲。」

《郡閣雅談》

一江一 鄰幾善為詩,清淡有古風。

蘇子美坐進奏院事謫官,後死吳中,一江一 作詩云:「郡邸獄冤誰與辨,皋橋客死世同悲。」

用事甚一精一。

嘗有古詩云:「五十踐衰境,加我在明年。」

論者謂人莫不用事,能令事如己出,天然渾厚,乃可言詩。

一江一 天資淳雅,喜飲酒鼓琴圍棋。

人以酒召之,未嘗不醉。

已醉眠,人強起飲之,亦不辭也。

或不能歸,即宿人家,商度風韻,陶靖節之比雲。

一江一 嘗通判廬州,有酒官善琴,以坐局不得出,一江一 旦旦就之,郡中沙門道士及裡畝能棋者數人呼與同往。

郡人見之一習一 熟,因畫為圖,前列騶導,一人騎馬青蓋,其後沙門,道士、褐衣數人,葛巾芒履,纍纍相尋,意思蕭散。

惜時無名手,此畫不足傳後。

何減嵇阮也!《唐賢抒情》 [《中山詩話》]

竇鞏工為絕句,嘗從軍,有《別家》詩云:「自笑儒生著戰袍,書齋壁上掛弓刀。

如今便是徵人婦,好織《回文》寄竇韜。」

又《悼一妓一東東》一篇云:「芳菲美艷不禁風,未到春殘已墜紅。

惟有側輪車上鐸,耳邊長似叫東東。」

盧瑰《抒情》

令狐楚《宮人斜》詩云:「唯應四仲祭,使者暫悲嗟。」

又《白時詩序》云:自刑部員外郎出,得累歷方鎮,攜挈隨逐。

又有《茨菰花》、《芹花》詩,亦唐賢所罕詠者。

《雜誌》

李郢嘗與賈島、僧無可游。

島沒長一江一 ,僧亦返初,郢感歎題曰:「卻到京師事事傷,惠林歸寂賈生亡。

何人收得文章篋,獨我來一經苔蘚房。

一命未沾為逐客,萬緣初盡別空王。

蕭蕭竹塢斜一陽一在,葉覆空階雪擁牆。」

同前 《雜談》

孟郊卒,韓吏部作志,謚曰貞耀先生,賈島哭之,詩曰:「身沒聲名在,多應萬古傳。

寡妻無子息,破宅帶林泉。

塚近登山道,詩隨過海船。

故人相吊處,斜日下寒天。」

《摭言》

「荒涼城南奉先寺,後宮美人棺葬此。

角樓相望高起墳,草間柏下多石人。

秩卑焚骨不作塚,青石浮屠唱丘壟。

家家墳上作享亭,朱門相向無人聲。

樹頭土梟作人語,月黑風悲鬼搖樹。

宮中養女作子孫,年年犢車來作主。

廢後陵園官道側,家破無人掃陵域。

官家歲給半千錢,街頭買餅作寒食。」

此張文潛《題奉先寺》詩。

晁以道嘗與一江一 子之言文潛近來詩不甚好,子之因誦此詩以對。

以道云:「莫不是文潛詩否?」

洪駒父有《過李公擇尚書墓》一篇,其間云:「鹿場兔徑白晝靜,稻壟松竹青嶂深。」

說者以為大一逼一老杜。

邢居實字惇夫,年少豪邁,所與游皆一時名士。

方年十四五時,嘗作《明妃引》,末句云:「安得壯士霍嫖姚,縛取呼韓作編戶?」

諸公多稱之。

既卒,余收什其殘章,編成一集,號曰《呻一吟》。

惇夫自少便多憔悴感慨之意,其作《秋懷》云:「高歌感人心,心悲將奈何!」其作《棗一陽一道中詩》云:「有意問山仙,此生更來否?」

已而果卒於漢東。

惇夫之卒也,山谷以詩哭之云:「詩到年來更老成,一江一 山為助筆縱橫。

眼看白骨埋黃土,何況人間父子情?」

蓋惇夫與其父歆向也。

蔡天啟亦有詩云:「人物於今歎渺然,孤墳宿草已生煙。

日暮行人道旁會,應逢年少共談玄。」

其餘作者甚眾,皆載於《呻一吟集》後。

邵堯夫之弟名睦者,無疾而化。

前此有《重九詩》云:「擬問東籬事,東籬事渺茫。」

後果殯於東籬之下。

故堯夫哭之云:「自茲明月清風夜,蕭索東籬看斷腸。」

又云:「腸斷東籬何所尋,東籬從此事沉沉。」

余於一雜編中見有《書郵亭事》,既不曉其誰作,但觀其詩有足哀者,故載之於此,其末雲周仲美,不知何許人。

自言世居京師,父游宦,家於成都,既而適李氏子,侍舅姑宦泗上,從良人赴金陵幕。

偶因事棄官入華山,有長住之意。

仲美即寄身合淝外祖家,方求歸未得,會舅遽調任長沙,不免共載而南。

雲水茫茫,去國益遠,形影相吊,灑涕何言,因書所懷於壁。

詩曰:「一愛一妾不一愛一子,為問此何理。

棄官更棄妻,人情寧可已?永訣泗之濱,遺言空在耳。

三載無朝昏,孤幃淚如洗。

婦人義從夫,一節誓生死。

一江一 鄉感殘春,腸斷晚煙起。

西望太華峰,不知幾千里!」並《王直方詩話》

梅聖俞至寧陵寄余詩云:「獨護慈母喪,淚與河水流。

河水冬有竭,淚泉常在眸。」

彥獻、持國譏其作詩太早,余應之以《蓼莪》及傅鹹《贈王何二侍郎》詩。

《雜誌》

劉洞,不知何許人。

一江一 南國破後題池州一亭云:「千里長一江一 唯渡馬,十年養士得何人。

《詩史》

白樂天去世,人以詩吊之曰:「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一胡一 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唐摭言》卷十五]

韓文公少年受蕭存吏部知賞,及自袁州回,入為國子祭酒,道經一江一 州,因游廬山,過吏部山居,知諸子凋零,惟二女在焉。

作詩曰:「中郎有女能傳業,伯道無兒可保家。

今日廬山過舊隱,空將衰淚對煙霞。」

[《因話錄》卷三]

張祜一性一酷好太湖石,三吳太守多以贈遺之。

故陸魯望以詩哭之曰:「一林石筍散豪家。」

[《陳輔之詩話》]

顧況字逋翁,暮年有一子,字非熊,忽暴亡,況哀悼不勝,乃作詩曰:「老人喪一愛一子,日暮淚成血。

老人年七十,不作多時別。」

非熊冥間聞之,以情告冥官,冥官閔之,卻令生於況家。

三歲,能言冥間聞父苦吟求再生事歷歷然。

長成應舉擢第。

[《北夢瑣言》卷八]

盧延遜《哭李郢端公》詩曰:「軍門半掩槐花宅,每過猶聞哭臨聲。

北固暴亡兼在路,東都權葬未歸塋。

漸窮老僕慵看馬,著慘佳人暗理箏。

詩侶酒徒消散盡,一場春一夢 越王城。」

劉夢得《虎丘山見元微之二年過題名愴然有感》云:「滻水送君君不還,見君題字虎丘山。

因知早貴兼才子,不得多時在世間。」

又《有所嗟二首》云:「庾令樓中初見時,武昌春一色 似腰肢。

相逢相識空如夢,為雨為雲今不知。」

「鄂渚濛濛煙雨微,女郎魂逐暮雲歸。

只應長在漢一陽一渡,化作鴛鴦一隻飛。」

石守道為國子監直講,天下呼為徂徠先生。

作《慶歷聖德頌》,大為時所忌。

會徐賊孔直一溫一 叛,搜其家有介書,坐貶而卒。

時疑其詐死,欲剖棺驗之。

近臣言介實死得免。

永叔以詩哭之曰:「埋猶不信死,終免斷其棺。」

楊章安雲章安或為章亦:「誰道蓋棺人事定,是非猶及土中身。」

[《魏公別錄》]

劉夢得《傷友人亡姬》詩曰:「見學琵琶見藝成,今來追想倍傷情。

捻弦花下呈新曲,放撥燈前謝改名。

大抵好花終易落,從來尤物不長生。

蘭台夜直衣衾冷,雷雨無因入禁城。」

劉得仁出入屋場三十年,卒無所成而逝。

僧棲白以詩吊之曰:「忍苦為詩來到此,冰魂雪魄已難招。

直教桂子落墳上,生得一枝冤始消。」

[《唐摭言》卷十]

張禕侍郎有一愛一姬早亡,念之不已。

猶子為右補闕,因其入朝未歸,為《浣溪沙》詞置於幾上曰:「枕帳熏爐隔繡幃,二年終日兩相思。

好風明月爾應知。

天上人間何處去,舊歡新夢覺來時。

黃昏微雨畫屏垂。」

禕見曰:「此必阿灰詞。」

阿灰,補闕小字也。

[《北夢瑣言》卷八]

錢熙,泉南才士也。

曾作《四夷來王賦》獻,太宗一愛一其才。

又嘗撰《三酌酸文》,世稱一精一絕,後亦不達而故。

鄉人李慶孫以詩吊之曰:「《四夷》妙賦無人繼,《三酌酸文》舉世傳。」

[《玉壺清話》卷七]

唐武宗有才人孟氏,嘗對武宗泣下,作《何滿子》而卒。

張祜作詩云:「偶因清唱詠歌頻,奏入深宮十二春。

卻為一聲《何滿子》,下泉須吊孟才人。」

《劇談錄》

秦國公主薨,神考賜輓詞曰:「海闊三山路,香輪定不歸。

帳深閒翡翠,佩冷失珠璣。

明月留歌扇,殘霞散舞衣。

都門送車反,宿草自春菲。」

「曉發城西道,靈車望更遙。

春風寒魯館,明月斷秦簫。

塵入羅衣暗,香隨玉篆消。

芳魂無北渚,那復可為招?」

又曰:「慶自天源發,恩從國一愛一深。

歌鍾雖在館,桃李不成春。

水折空還沁,樓高亦隔秦。

區區會稽市,無復獻珠人。」

《冷齋夜話》

僖宗幸蜀,拾遺孟昭門上疏切直,蹈於非罪。

時狄常侍歸蜀,以詩悼之曰:「一何罪死一何名,獨向湘一江一 吊屈平。

從此蜀川春夜月,杜鵑啼作兩般聲。」

盧瑰《抒情》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詩話總龜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