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謎
屈肢葬是一種什麼葬儀?
屈肢葬相對直肢葬而言,指的是人死之後一屍一體所擺放的形式。
它是中國文化史特別是中國墓葬制度史上一個奇特現象。
但是,關於它的淵源、流行時間和地區、表現意義等等的解釋又是一個長期懸而未決的問題。
根據已發表的資料,解放以來在陝西和甘肅特別是陝甘交界地區發掘的春秋戰國時代的秦墓中,蜷曲特甚的屈肢葬占70%,直肢葬占12%,葬式不清者有18%。
據此,或以為這種直肢葬與屈肢葬並行的葬儀是秦國特有的文化現象,直肢葬者為秦宗室貴族,屈肢葬者為殉葬的奴隸。
確實,秦國殉葬的風氣特別盛行,《史記。
秦本紀》:「三十九年,繆公卒,葬雍,從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輿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鍼虎,亦在從死之中。」
但根據文獻尚不能直接證明秦國的殉葬一律採用屈肢葬儀。
而且,屈肢葬並非僅流行於秦國,二里頭文化遺址中也有蹲坐、仰屈、側屈等葬式。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辛店文化的屈肢葬與春秋時代秦國的屈肢葬表現出驚人的相似。
如辛店文化姬家川遺址M2,有一屈肢葬者,其足根已靠近一臀一部,屈度特甚。
在齊家文化永靖大何莊遺址中的屈肢葬也與辛店文化和春秋秦文化的表現相同,下肢向上彎曲緊一貼胸前。
在洛一陽一中州路和鄭州二里崗的東周墓中,屈肢葬也佔有絕對的多數。
更有趣的是,在甘肅永靖秦魏齊家文化男一女合葬墓中,還發現女一性一依偎男一性一身旁,採用屈肢葬儀。
不僅如此,在台灣土著諸族,甚至在蘇聯南部的伏爾加河、頓河和第聶伯河下游的草原上,也流行一種屈肢葬,而且年代相當於公元前3000年或前3000年的後半期。
看來,屈肢葬並非中國特產,而是流行於世界部分地區的文化現象。
這樣,就出現一個問題,即中國的屈肢葬是自發產生的,還是受外來文化的影響?有人認為,中國的屈肢葬包括仰韶期的與戰國時代的,當是受外來風俗的影響,它的出現與發達很有受南俄方面影響的可能。
這個解釋或許有道理,因為對文化發展來說,傳播的作用確實要比獨立發明大得多。
可是在嚴重缺乏物證時,我們寧可取鎊自獨立發明的說法,或者用「趨同作用」來解釋。
另一種解釋直率地主張,屈肢葬俗無疑應屬於秦國自身的文化傳統。
理由是:春秋戰國秦墓與西周墓或中原地區東周墓在葬俗上差異很大。
秦墓中流行蜷曲特甚的西首葬俗,西周墓中流行直肢北首葬俗,中原地區東周墓中葬俗比較複雜,春秋時代直肢葬較多,屈肢葬較少,戰國時則屈肢葬數量上有所增加,但像關中秦墓中蜷曲特甚的則很少。
這種意見對於理解秦文化是有幫助的,然而,遺憾的是仍不足以說明中國廣大地區乃至世界部分地區屈肢葬之間的相互關係。
除上述之外,關於屈肢葬意義的猜測向來也為這方面的學者所感興趣,且分歧也最大。
一種意見認為屈肢葬是希圖在墓地內節省地方或節省人力,使一屍一體屈肢則所佔的墓壙便可縮小。
另一種猜測以為屈肢合乎休息或睡眠的自然姿態。
現代民族學的資料也有這種記載:木裡藏族自治縣的普米族的葬俗就是將一屍一體捆縛成蹲坐狀放置屋門側邊,圍繞一屍一體壘成圓拱狀並用泥巴塗抹起來以防臭氣四溢,在墓頂插一入一根圓竹,頂端通往屋頂以外,使臭氣順著竹筒向屋外消散,侍一屍一體腐爛後,始將遺骨埋葬。
這表明生者希望死者能像生前一樣,採取屈肢這種合乎休息或睡眠的自然姿態。
第三種猜測是從宗教學觀點出發,認為生者將死者用繩索捆一綁起來,是為了阻止死者靈魂出走,向生人作祟。
第四種意見認為古人可能根據對暴死、難產而死或其他死於非命現象的觀察,覺得屈肢的姿態像胎兒在胎胞內的樣子,象徵著人死後又回到他們所生的胎胞裡面去。
對於上述4種解釋,或以為純屬臆斷,特別是第四種說法完全是把現代解剖學對胎兒姿態的觀察與古代的屈肢葬硬扯在一起,古代的醫學水平顯然不能達到這樣的高度。
有的雖然主張屈肢葬特別是秦國的屈肢葬只能是殉葬奴隸的葬儀,但又感到這種解釋並不能對中原地區和其他地區的屈肢葬「都給以合理的說明」。
古人已逝,不能起而復生。
屈肢葬的真相只能任憑後來諸君施展想像的翅膀來揭開了。
(勇木)
有沒有過堯舜禪讓? 周太王亶父號「古公」嗎? 武王伐紂究竟在哪一年? 周穆王到過西域嗎? 太伯是吳國的開創者嗎? 越王勾踐是否夏禹的後代? 春秋五霸指的是哪五霸? 曹操赤壁戰敗的原因是什麼? 北朝17位帝后為何出宮為尼? 建文帝的下落如何? 明景帝是有疾而終還是被害身亡? 崇禎皇帝死於何地?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