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謎
懸棺葬是怎麼一回事?
人總有一死,一屍一體總要處理。
你知道我國古往今來有幾種葬法?也許你知道有土葬、火葬、還可能知道有水葬、鳥葬、獸葬,然而,你可曾知道還有一種十分奇特的葬法——懸棺葬嗎?
「懸棺葬」就是利用木樁或天然巖縫把棺木懸置在懸崖峭壁之上,或者把棺木放在天然或人工鑿成的巖洞之中的一種葬法。
懸棺的形制主要有船形的和長方形的兩種。
據統計,我國南方廣大地區都有懸棺葬的習俗,時間包括從商周到明清兩千多年。
懸棺葬作為一種古代文化遺存,無疑對民族學、考古學和歷史學的研究有很大的價值,它提一供了有關各民族所處歷史階段、社會物質生活、社會結構和觀念形態等各種珍貴材料。
但是,千仞絕壁上的懸棺真是使人難以想像啊!迸人是怎麼把它們放置上去的?試想這一定需要難度很大的高空運送和營造技術,這個問題直到今天我們仍然無法弄清楚。
傳統的說法認為,南中國廣大的少數民族大多數長期處于氏族部落階段。
從懸棺葬技術和懸棺的隨葬品來看,其物質生產力水平超過了中原地區民族在氏族部落時期的水平。
這些民族是否已經跨出了氏族部落階段的大門,從物質生產力水平上看似乎可以肯定了,但是,這些民族的社會結構仍沒有明顯跡象表明它們跨入了國家的大門。
這或許是一種不平衡,更重要的可能還在於:直到今天,我們對這些民族的社會結構還缺乏深入的瞭解。
置棺於絕崖,懸棺葬要耗費很大的人力、物力,是什麼觀念支配了人們的意志呢?比較基本的看法是:南中國的少數民族長期山行水處,自然環境決定了他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一性一,也在他們的觀念意識中得到折射的反映。
懸棺一般放在靠山臨水的位置,棺形也有作舟形的。
這表明亡靈對山水的依戀和寄托之情。
至於把棺木放得很高,固然有有利的因素:高處可以防潮保一屍一,可以防止人或獸的侵擾等。
但是,其中觀念的成份還是主要的。
唐代張鷟《朝野僉載》說五溪蠻父母死後,置棺木「彌高者以為至孝」,以至形成爭相高掛棺木的習俗。
元代李京《雲南志略》載土僚人死後,懸棺以「先墜為吉」,上述記載可以給我們很大的啟示。
有關採用懸棺葬民族的族別、族源問題是懸棺葬研究的重心所在。
懸棺葬在南方廣大少數民族活動地區都有發現。
這些民族有被稱為越人、百越、諸僚、五溪、侹人、濮人、鶒人等。
懸棺葬葬法會不會和如此眾多的民族都有關係呢?是不是出於不同民族的同一葬法呢?或者是親緣關係相近的民族間共同的葬法呢?抑或是某一民族首先採用而後被其他民族所吸收的一種葬法呢?
有一種意見認為採用這種葬法的各少數民族之間有著親緣的關係,葬式相近本身就可以表明這一點。
如無特殊情況,只有這些民族的親緣關係,才能使這些民族採用這種同一葬法。
然而,另一種意見則認為這些少數民族自古就不是相同或相近的,把眾多的懸棺主人籠統定為「越人」或「百越」、「濮人」或「百濮」、「僚」或「諸僚」都是缺乏歷史根據的。
這些名稱都是眾多民族的泛稱,對這些泛稱包容的單個民族還缺乏瞭解的時候,很難確定懸棺所屬的民族。
懸棺隱身在雲霧繚繞的峭壁之上,充滿了神奇的色彩,它沉積了往日失去的回憶。
盡早解一開懸棺葬之謎,對於填補中國古代乃至現代南方各少數民族研究的空白有著重大的意義。
(方令)
有沒有過堯舜禪讓? 周太王亶父號「古公」嗎? 武王伐紂究竟在哪一年? 周穆王到過西域嗎? 太伯是吳國的開創者嗎? 越王勾踐是否夏禹的後代? 春秋五霸指的是哪五霸? 曹操赤壁戰敗的原因是什麼? 北朝17位帝后為何出宮為尼? 建文帝的下落如何? 明景帝是有疾而終還是被害身亡? 崇禎皇帝死於何地?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