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謎
酒在中國何時有?
不論是喜慶筵席,還是親朋往來,甚至在日常家宴中,酒已成為人們的必備之物。
然而,酒在中國是什麼時間產生的?它是怎樣產生的?未必人人知曉。
這也難怪,因為關於酒的起源問題在學術史上一直存在很大分歧。
最普遍的一種說法認為酒是夏禹時一個叫做儀狄的人製造的。
這個意見最早似乎見於成書於公元前2世紀的《呂氏春秋入後來劉向輯錄的《戰國策》也說:「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
禹飲而甘之,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
『遂疏儀狄而絕旨酒。」
《孟子》裡也有「禹惡旨酒」的話。
戰國時史官所撰《世本》更明確他說「儀狄始作酒」。
這個說法在學術界一直有很大影響,範文瀾甚至根據夏禹時釀酒的出現而推斷夏代已經形成階級社會。
範文瀾的結論受到一些學者的批評。
因為在討論古代社會的許多文章中,似乎都沒有以酒作為階級社會形成的標誌。
而且,大量的民族學資料表明:現在還有一些落後的部族,階級尚未明顯分化,而釀酒和飲酒的習慣卻很普遍。
那麼,中國的釀酒究竟始於何時呢?
戰國時期成書的《黃帝內經。
素問》認為酒在傳說中的黃帝時代就有了。
漢代人寫的《孔叢子》也認為酒的產生在堯舜之時。
這兩種說法雖有不同,但值得注意的是將酒的產生都提到夏禹之前。
唐朝人陸龜蒙在《笠澤叢書》中曾提到舜的盲父瞽叟曾用酒去害舜的傳說。
宋朝人寇宗爽在《本草衍義》中也說:「《本草》中已著酒名,信非儀狄明矣。
又讀《索問》,首先以妄為常,以酒為漿。
如此則酒自黃帝始,非儀狄也。」
在古代,人們由於不能正確理解人與自然界的關係,往往將許多發明創造歸功於某個帝王或英雄,這顯然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
在這些傳說中,影響最大的莫過於所謂杜康或少康造酒之說。
宋朝人高承在其所著《事物紀原》中,引了《博物誌》、魏武帝詩、《玉篇》和陶潛《述酒。
題注入而最後認為「不知杜康何世人,而古今多言其始造酒也。
一曰少康作林酒」。
《世本》裡也提到杜康和少康,但《說文解字。
中部》卻說:「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
少康,杜康也。」
晉朝人江統在《酒誥》中就懷疑過儀狄、杜康造酒的說法。
他說:「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或雲儀狄,一曰杜康。
有飯不盡,委余空桑,鬱積成味,久蓄氣芳。
本出於此,不由奇方。」
江統的意思是說,酒的產生並不是黃帝、儀狄、杜康等人的發明創造,而是人們將煮熟了的剩飯無意中丟在野外樹林裡,「鬱積成味,久蓄氣芳」,是通過自然發酵而成的。
當然,原始社會燒炒或蒸煮穀物的技術和設備不可能和江統時代相比,而是十分簡陋的。
但是,江統「委飯空桑」的說法是符合制曲原理的。
它比起所謂儀狄、杜康作酒的傳說更合乎科學道理。
在人們開始有了農業之後,經過燒炒或蒸煮過的谷粒,如果沒有立即吃掉,殘留擱置就會發霉、長一毛一。
而在我國黃河流域的空氣中,飄動著許多糖化一毛一霉的孢子和酵母的細胞,熟食遇到它們就會變成酒麴。
這種長了一毛一的谷粒泡上水,就會生出酒來。
另外,西漢劉安在《淮南子》裡就認為「清之美,始於來耜」,就是說,釀酒的起源幾乎是和農業同時開始的。
據此,袁翰青在《中國化學史論文集》中就主張,釀酒的起源在人類歷史上應當是很早很早的,在舊石器時代就可能發現野果自行發醇;到了新石器時代,農業開始後不久就可能有穀物造的酒了。
在我們中國,麥曲釀酒乃是超越了其他民族的一項很早的重大發明。
這項發明的時代,應當早於傳說中的夏朝。
然而,應當是一回事,事實又是另一回事。
袁先生的推測到目前還沒有得到其他方面的證據。
因而,關於釀酒的起源仍是一個值得探索的謎。
(勇木)
有沒有過堯舜禪讓? 周太王亶父號「古公」嗎? 武王伐紂究竟在哪一年? 周穆王到過西域嗎? 太伯是吳國的開創者嗎? 越王勾踐是否夏禹的後代? 春秋五霸指的是哪五霸? 曹操赤壁戰敗的原因是什麼? 北朝17位帝后為何出宮為尼? 建文帝的下落如何? 明景帝是有疾而終還是被害身亡? 崇禎皇帝死於何地?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