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演義》第八回 入太湖廖永安陷沒 略東浙胡大海薦賢:元璋問明來人,便令傳諭常、廖二將,說是:「天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明史演義》第八回 入太湖廖永安陷沒 略東浙胡大海薦賢

明史演義

第八回 入太湖廖永安陷沒 略東浙胡大海薦賢

卻說常遇春、廖永忠二將,率水陸兵攻下池州,擒殺天完將洪元帥等,當即遣人告捷。

元璋問明來人,便令傳諭常、廖二將,說是:「天完將士,多不足慮,惟他部下有陳友諒,方在猖獗,不可不防!」言畢,即命來人馳回。

小子前演元史,曾將天完僭國的詳情,及陳友諒出身,一一表白,獨此書未曾敘過,不得不約略說明。

天完兩字,便是第一回中,所說羅田人徐壽輝的國號。

友諒乃漁家子,起自淝一陽一,往攻壽輝,壽輝闇弱,為部帥倪文俊所制,友諒即諂奉文俊,願受指揮。

文俊謀殺壽輝,未克而去,友諒尚佯與委蛇,從至黃州,暗中恰嗾使文俊部眾,說他背主不祥,宜為壽輝除害。

部眾信為真言,倉猝起變,擊死文俊。

當下並有文俊部眾,自稱平章政事,不過通信壽輝,一陽一為報告,壽輝制不住文俊,哪裡制得住友諒?數語了了。

自是友諒順江東下,破安慶,陷龍興、瑞州,分兵取邵武、吉安,自入撫州。

尋又取建昌、贛汀、信衢等地,直搗池州。

池州被陷,遂與太平為鄰。

元璋乃遣常、廖諸將,攻取池州,並因池州已下,傳諭嚴防友諒。

友諒果遣戰艦百餘艘,猛將十數員,來爭池州,幸常遇春等先已籌備,一俟友諒兵到,四面衝擊,殺退各船。

元璋聞池州退敵,調李文忠南下,會同鄧愈、胡大海等,徇建德路。

文忠奉令南趨,略定青一陽一、石埭、旌德諸縣,至徽州昱嶺關,會同鄧愈、胡大海軍,出遂安,抵建德。

沿途屢破敵眾,進一逼一城下,一鼓齊登。

元守將不花等,棄城遁去。

文忠得擢為帳前統制親兵指揮使,入城鎮守,改建德路為嚴州府。

嗣鄧愈往徇江西,胡大海往略浙東,只李文忠扼守孤城,不防張士誠遣將來襲,水陸掩至。

文忠在城外設伏,先把他陸軍殺退,復將所斬俘馘,載巨筏中,乘流而下,連他的水軍,也一哄兒嚇走了。

統是沒用的傢伙。

士誠心總未死,西邊失勢,又到東邊,屢發兵進窺常州。

虧得湯和馳援,連敗敵眾。

未幾又轉寇常熟,復為廖永安擊走。

元璋以宜興密邇常州,此時為士誠所據,常州總未免被兵,遂命大將軍徐達率領將士,往攻宜興。

兵方發,忽聞友諒遣一黨一趙普勝,攻陷池州,守將趙忠戰死。

太平守將劉友仁往援,亦敗沒。

元璋驚悼不已,奈因各路兵將,統去截擊張士誠,一時無可調撥,只好令趙德勝固守太平一帶,防他深入。

一面促徐達速下宜興,以便移攻池州。

此時元璋亦覺受困。

偏徐達等到了宜興,一攻數月,還是未下,急得元璋滿腹焦煩,出濠以來,無此憂勞。

日夕籌畫,定下一計,忙寫就密書,遣使馳至徐達營中,令他察閱。

達展讀道:

宜興城小而堅,未易猝拔,聞其城西通太湖,張士誠餉道所由,若斷其餉道,軍食內乏,破之必矣。

達覽書大喜,發使還報,遵令即行。

遂遣總兵丁德興,分兵遏太湖口,自與平章邵榮等,併力攻城。

果然糧盡兵潰,宜興隨下。

廖永安趁著勝仗,竟率兵深入太湖,舟至半途,卻值士誠麾下的呂珍,鼓舟而至。

冤家遇著對頭,就在湖濱大戰起來。

向來太湖兩岸,水勢深淺不一,蘆葦縱橫,煙波浩渺,呂珍乖一巧得很,令各舟忽出忽沒,忽進忽退,害得永安跋來赴往,使不出甚麼勇勁,頓時焦躁異常,命掌篙的人,盡力趕去。

哪知呂珍輕舟誘敵,實是一條詭計。

永安的坐船,先時很是活潑,撐了里許,忽被淺灘擱住,休想再動分毫,正在著急,驀見蘆葦中蕩出幾隻小舟,舟子統是漁人打扮,永安不辨誰何,命將小舟撐近大船,一舟甫至,永安即一躍而下,尚未立穩,那舟子竟拔一出短刀,把永安砍傷右臂。

永安動彈不得,竟被舟子一聲鼓噪,將永安掀翻縛住。

看官不必細問,便可知這種舟子,統是呂珍手下的將士了。

不解之解。

永安被擒,當由呂珍押獻士誠,士誠頗一愛一永安才勇,勸他歸順。

永安怒目視道:「我豈肯降你這梟目麼?」

寫永安之忠。

士誠遂把他拘住獄中。

至元璋聞耗,立即遺書士誠,願歸所獲三千人,易一永安。

士誠記著亡弟遺恨,拒絕去使,永安卒死於平江。

尋元璋封為楚國公,迎喪郊祭,很是盡禮。

暫且按下不表。

且說永安敗陷,另授楊國興統帶舟師。

國興復出太湖口,收集各艦,迭破張士信兵,平宜堰口二十六寨,一面趕修宜興城,城完守固。

士誠復遣水陸軍夾擊,統由國興殺退,宜興無恙。

元璋方調徐達兵規復池州,達率俞通海、趙德勝等,到池州城下,那時友諒一黨一趙普勝,尚駐紮池州,一聞徐達兵到,即執著雙刀,出來對陣。

俞通海望見普勝,大喝道:「你是我的舊部,為什麼叛歸友諒?」

回應第五回。

普勝道:「人各有志,你休來管我!」通海大憤,遂挺矛與戰。

矛去刀迎,刀來矛抵,惡狠狠的戰了多時,通海幾敗。

德勝見通海戰他不下,忙撥馬往助,雙戰普勝,尚只殺得一個平手。

嗣經徐達麾兵殺上,方將普勝擊退。

徐達回營,語通海道:「普勝那廝,驍勇絕倫,怪不得他叫作雙刀,若明日再戰,我當用計勝他。」

次日,先令偵騎哨探,回報趙普勝瀕江立營,四面豎柵,倚以自固。

徐達道:「有了。

俞將軍可帶領舟師,襲他後面,我與趙將軍領著陸軍,攻他前面,明攻暗襲,不憂不勝。」

俞通海領命前去。

徐達密語趙德勝,令他率兵先出,殺至普勝營前。

普勝即開營抵敵,由趙德勝奮起一精一神,與他酣鬥數十合,普勝越戰越勇,德勝虛晃一刀,勒馬就走。

普勝乘勢趕來,約四五里,適值徐達引軍馳至,接應德勝,德勝又回馬奮鬥,兩下夾攻,普勝倒也不懼。

忽聞後面隱隱有號炮聲,恐是江營有失,不敢戀戰,曉得遲了。

遂捨德勝,馳回原營,將到營前,叫苦不迭。

看官道是何故?乃是營柵上面,已懸著俞字旗號。

原來俞通海乘普勝遠追,已襲入江營,奪了巨艦數艘,把普勝營兵逐去。

普勝見了,懊悔不及,尚欲拚命奪營,怎奈徐達、趙德勝軍趕至,通海軍又復殺出,腹背受敵,勢不能支,沒奈何大吼一聲,向西遁去。

徐達、趙德勝即移軍攻城,池州守將洪鈞,不知厲害,尚麾兵出城,與德勝交鋒。

戰未數合,被德勝賣個破綻,把洪鈞活擒過來。

守兵見主帥被擒,都棄城逃走,池州立下。

徐達一面報捷,一面檄調俞廷玉、張德勝等,聯兵進攻安慶。

俞廷玉率舟師先進,不期與趙普勝相遇。

普勝自池州敗走,到了安慶,料知徐達等必乘勝進攻,他便伏兵港中,專待截擊,遙見廷玉到來,便順風吹起胡哨,各舟聞聲競至,圍攻廷玉坐船。

廷玉挺一立船頭,督兵猛戰,約有一兩個時辰,兀自支持得住。

誰知普勝覷住廷玉,猝發標箭,適中廷玉左腮,廷玉忍不住痛,暈僕艙中。

將軍難免陣中亡。

頓時舟中大亂,虧得通海前來接應,才將全舟救出,余舟多被普勝奪去。

廷玉竟痛極身亡。

通海大慟,忙奔回徐達營中,報明敗狀。

徐達也不禁歎息,即令通海送柩還鄉,並遣人馳報應天。

是時元璋以胡大海出師浙東,屢攻婺州未下,正思督兵親往,得著此耗,倒也沉吟起來。

諸將以普勝如此強悍,恐再出池州,為長江患。

元璋道:「普勝勇而寡謀,友諒貪而忮功,若用計離間,一夫已足,何庸過憂?」

隨遣一員牙將,潛至安慶,與普勝門客趙盟,敘起鄉誼,格外交一歡。

嗣復投書趙盟,恰筆意誤送普勝。

普勝私下展閱,語多隱約難詳,心中大疑,遂疏趙盟。

趙盟不能自安,竟與牙將同至應天,來附元璋。

不特普勝中計,連趙盟亦中計。

元璋格外優待,給他重金,令往友諒軍中,散佈謠言,無非是普勝恃功,謀叛友諒等語。

友諒果然動疑,也中計了。

遣使覘普勝虛實。

普勝哪裡得知,見了使人,尚滿口侈述戰功,驕矜不已。

使人返報友諒,友諒即帶著重兵,自至安慶,只說與普勝會師,進攻池州。

普勝忙至雁漢口迎迓,才登舟,即被拿下,一語未完,已經身首異處了。

可報廷玉之仇。

趙盟回稟元璋,元璋大喜,厚賞趙盟。

是豢之也。

遂調回徐達,令與李善長留守應天,自率兵十萬,用常遇春為先鋒,由寧國出徽州,轉向婺州進發。

至蘭溪,有士人王宗顯進謁,並呈上胡大海薦書。

元璋接見,問他籍貫,答稱原籍和州,寄寓嚴州。

元璋道:「君寓此有年,能識婺州內容麼?」

宗顯道:「某有故人吳世傑,居近婺城,可以探問。」

元璋即令他去訖。

不數日,宗顯馳還,報稱:「守將離心,不難攻入。」

元璋喜道:「我得婺州,當令汝作知府。」

宗顯拜謝。

又啟行至婺州,會著胡大海。

大海進謁,行過了禮,便稟道:「婺州與處州為犄角,元參政石抹宜孫,為處州守將,常發兵來援,所以屢攻未下。

現因主公將到,他探知消息,又遣參謀胡深,運著獅子車數百輛,前來抵禦。

目下聞已到松溪了。」

元璋道:「石抹宜孫,用車師來援此城,未免失計。

松溪山多路狹,車不可行,若遏以一精一兵,便可破他。

援兵一破,此城自不勞而下了。」

應該嘲笑。

大海答聲稱是。

元璋又道:「聞你義子德濟,很是驍勇,何不撥與健卒數千,令他去截援師?」

大海應令出去,即遣子德濟,領銳卒數千,竟往松溪。

至梅花門,已遇胡深運車馳到,德濟鼓噪而前,驚得胡深迎戰不及,意欲將車退後,以便廝殺。

可奈梅花門依著龍門山,林箐叢雜,嶺路崎嶇,就是未遇敵時,已覺七高八低,難以行車,此時大敵當前,進退失據,沒奈何棄了車輛,引軍逃去。

不出元璋所料。

德濟返營報功,元璋即督兵攻城。

城中守將帖木烈思與石抹厚孫,即石抹宜孫之弟。

兩不相下,無心防禦,裨將寧安慶,知不可守,夜遣都事李相縋城請降,約開東門納兵。

元璋許諾,李相返城,即將東門大啟,常遇春、胡大海等一擁而入,竟把帖木烈思、石抹厚孫等擒住。

全城已破,當由元璋入城,下令禁止侵暴,並改婺州路為寧越府,即用王宗顯知府事。

算是踐言。

開郡學,聘碩儒,延葉儀、宋濂為五經師,戴良為學正,吳沈為訓導。

時喪亂日久,學校湮廢,至此始聞有弦誦聲。

未幾又有樂平儒士許瑗進謁。

瑗有才智,放一浪一吳、越間。

及入見,語元璋道:「方今元祚垂盡,四方鼎沸,竊聞有雄略乃可馭雄才,有奇識乃能知奇士,明公欲掃除僭亂,非收攬英雄,難於成功。」

元璋道:「誠如君言。

我今求賢若渴,方廣攬群材,共圖康濟。」

許瑗道:「果如此,天下不難定了。」

元璋大喜,即授為博士,留居帷幄。

既而元璋欲還歸應天,乃召胡大海與語道:「寧越為浙東重地,我因你才勇,特命你居守。

現聞衢州守將宋伯顏不花,多智術,處州守將石抹宜孫,善用士,紹興為士誠將呂珍所據,數郡與寧越相近,我留常遇春在此,與你協力,乘間往取三郡。

但此三郡守將,俱系勁敵,千萬小心為要!」大海頓首拜受。

元璋又囑咐常遇春數語,令與胡大海協同行一事,乃即日起程,率軍返應天。

元璋去後,常遇春即進攻衢州,用呂公車、仙人橋、長木梯、懶龍爪等攻具,擁至城下,高與城齊。

又於大西門城下潛一穴一地道,高下並攻。

守將宋伯顏不花,煞是厲害,束葦灌油,燒呂公車,用長斧砍木梯,架千斤秤鉤懶龍爪,並築夾城防一穴一道,井井有條,毫不慌忙。

遇春屢攻不克,乃用聲東擊西的法子,明攻北門,潛襲南門。

宋伯顏不花未及防備,竟被突入南門甕城中,毀壞守具,合城驚惶。

院判張斌度不能支,遣使約降,夜出小西門迎大軍入城,守兵盡潰。

宋伯顏不花逃避不及,被常遇春活擒而歸。

遇春還寧越,胡大海留遇春駐守,自約耿再成攻處州。

想因遇春得衢,故亦不甘坐守。

再成曾出兵縉雲,倚黃龍山為根據,立柵屯兵,借遏敵沖。

元參政石抹宜孫,自駐處州,另遣將分守要塞,備御再成。

諸將皆怠玩無鬥志。

胡深時守龍泉,聞胡、耿合兵來攻,料知守地難保,竟棄軍來降。

無非為德濟嚇慌。

大海問他處州詳情,深言兵弱易攻,遂出師樊嶺,與再成會,夾擊桃花嶺、葛渡等寨,應手而下,進薄處州城。

宜孫出戰敗績,走閩中。

大海入城撫民。

再成又出兵西略,建寧七邑皆降。

既而宜孫復收集散卒,欲復處州,至慶元,為再成擊斃。

捷書迭達應天,元璋喜甚,命耿再成駐守處州,胡大海還鎮寧越。

尋復改寧越府為金華府。

大海雅意攬賢,查得金處有四大儒,遂一一登諸薦牘,請元璋立刻徵用。

元璋即遣使繼幣,禮聘四賢,有三人應徵而往,一個就是浦江人宋濂,一個是龍泉人章溢,一個是麗水人葉琛,還有一位青田名士,位置自高,經元璋再三徵求,方出山來輔真主。

彷彿劉備之遇諸葛。

正是:

得逢雷雨經綸日,才識風雲際會時。

欲知此人是誰,且至下回再詳。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明史演義
簡介目錄自序第一回 揭史綱開宗明義 困涸轍避難為僧第二回 投軍伍有幸配佳人 捍孤城仗義拯主帥第三回 攻城掠地迭遇奇材 獻幣釋嫌全資賢婦第四回 登雉堞語驚張天祐 探虎穴約會孫德崖第五回 郭家女入侍濠城 常將軍力拔採石第六回 取集慶朱公開府 陷常州徐帥立功第七回 朱亮祖戰敗遭擒 張士德縶歸絕粒第八回 入太湖廖永安陷沒 略東浙胡大海薦賢第九回 劉伯溫定計破敵 陳友諒挈眷逃生第十回 救安豐護歸小明王 援南昌大戰偽漢主第十一回 鄱陽湖友諒亡身 應天府吳王即位第十二回 取武昌移師東下 失平江闔室自焚第十三回 檄北方徐元帥進兵 下南閩陳平章死節第十四回 四海歸心誕登帝位 三軍效命直搗元都第十五回 襲太原元擴廓中計 略臨洮李思齊出降第十六回 納降誅叛西徼揚威 逐梟擒雛南京獻俘第十七回 降夏主蕩平巴蜀 擊元將轉戰朔方第十八回 下征書高人抗志 洩逆謀奸相伏誅第十九回 定雲南沐英留鎮 征漠北藍玉報功第二十回 鳳微德杳再喪儲君 鳥盡弓藏迭興黨獄第二十一回 削藩封諸王得罪 戕使臣靖難興師第二十二回 耿炳文敗績滹沱河 燕王棣詐入大寧府第二十三回 折大旗南軍失律 脫重圍北走還都第二十四回 往復貽書囚使激怒 倉皇挽粟遇伏失糧第二十五回 越長江燕王入京 出鬼門建文遜國第二十六回 拒草詔忠臣遭慘戮 善諷諫長子得承家第二十七回 梅駙馬含冤水府 鄭中官出使外洋第二十八回 下南交殺敵擒渠 出北塞銘功勒石第二十九回 徙樂安皇子得罪 鬧蒲台妖婦揭竿第三十回 窮兵黷武數次親征 疲命勞師歸途晏駕第三十一回 二豎監軍黎利煽亂 六師討逆高煦成擒第三十二回 棄交趾甘隳前功 易中宮傾心內嬖第三十三回 享太平與民同樂 儆權閹為主斥奸第三十四回 王驥討平麓川蠻 英宗敗陷土木堡第三十五回 誅黨奸景帝登極 卻強敵于謙奏功第三十六回 議和餞別上皇還都 希旨陳詞東宮易位第三十七回 拒忠諫詔獄濫刑 定密謀奪門復辟第三十八回 於少保沈冤東市 徐有貞充戍南方第三十九回 發逆謀曹石覆宗 上徽號李彭抗議第四十回 萬貞兒怙權傾正後 紀淑妃誕子匿深宮第四十一回 白圭討平鄖陽盜 韓雍攻破籐峽第四十二回 樹威權汪直竊兵柄 善譎諫阿丑悟君心第四十三回 悼貴妃促疾亡身 審聶女秉公遭譴第四十四回 受主知三老承顧命 逢君惡八豎逞讒言第四十五回 劉太監榜斥群賢 張吏部強奪彼美第四十六回 入檻車叛藩中計 縛菜廠逆閹伏辜第四十七回 河北盜橫行畿輔 山東賊畢命狼山第四十八回 經略西番鎮臣得罪 承恩北闕義兒導淫第四十九回 幸邊塞走馬看花 入酒肆游龍戲鳳第五十回 覓佳麗幸逢歌婦 罪直諫杖斃言官第五十一回 豢群盜寧藩謀叛 謝盛宴撫使被戕第五十二回 守安慶仗劍戮叛奴 下南昌發兵征首逆第五十三回 伍文定縱火擒國賊 王守仁押俘至杭州第五十四回 教場校射技擅穿楊 古沼觀漁險遭滅頂第五十五回 返豹房武宗晏駕 祭獸吻江彬遭囚第五十六回 議典禮廷臣聚訟 建齋醮方士盈壇第五十七回 伏朝門觸怒世宗 討田州誘誅岑猛第五十八回 胡世寧創議棄邊陲 邵元節祈嗣邀殊寵第五十九回 繞法壇迓來仙鶴 毀行宮力救真龍第六十回 遘宮變妃嬪罹重辟 跪榻前父子乞私情第六十一回 復河套將相蒙冤 擾都門胡虜縱火第六十二回 追狡寇庸帥敗還 開馬市藎臣極諫第六十三回 罪仇鸞剖棺正法 劾嚴嵩拚死留名第六十四回 卻外寇奸黨冒功 媚乾娘義兒邀寵第六十五回 胡宗憲用謀賺海盜 趙文華弄巧忤權奸第六十六回 汪寇目中計遭誅 尚美人更衣侍寢第六十七回 海剛峰剛方絕俗 鄒應龍應夢劾奸第六十八回 權門勢倒禍及兒曹 王府銀歸途逢暴客第六十九回 破奸謀嚴世蕃伏法 剿宿寇戚繼光衝鋒第七十回 誤服丹鉛病歸冥菉 脫身羈紲悵斷鼎湖第七十一回 王總督招納降番 馮中官訴逐首輔第七十二回 莽男子闖入深宮 賢法司力翻成案第七十三回 奪親情相臣嫉諫 規主闕母教流芳第七十四回 王宮人喜中生子 張宰輔身後籍家第七十五回 侍母膳奉教立儲 惑妃言誓神緘約第七十六回 據鎮城哱氏倡亂 用說客叛黨駢誅第七十七回 救藩封猛攻平壤 破和議再戰島山第七十八回 虎將征蠻破巢誅逆 蠹魚食字決策建儲第七十九回 獲妖書沈一貫生風 遣福王葉向高主議第八十回 審張差宮中析疑案 任楊鎬塞外覆全軍第八十一回 聯翠袖相約乞榮封 服紅丸即夕傾大命第八十二回 選侍移宮詔宣舊惡 庸醫懸案彈及輔臣第八十三回 大吃醋兩魏爭風 真奇冤數妃畢命第八十四回 王化貞失守廣寧堡 朱燮元巧擊呂公車第八十五回 新撫赴援孤城卻敵 叛徒歸命首逆伏誅第八十六回 趙中丞蕩平妖寇 楊都諫糾劾權閹第八十七回 魏忠賢喜得點將錄 許顯純濫用非法刑第八十八回 興黨獄緹騎被傷 媚奸璫生祠迭建第八十九回 排後族魏閹謀逆 承兄位信邸登基第九十回 懲淫惡闔家駢戮 受招撫渠帥立功第九十一回 徐光啟薦用客卿 袁崇煥入援畿輔第九十二回 中敵計冤沉碧血 遇歲饑嘯聚綠林第九十三回 戰秦晉曹文詔揚威 鬧登萊孔有德亡命第九十四回 陳奇瑜得賄縱寇 秦良玉奉詔勤王第九十五回 張獻忠偽降熊文燦 楊嗣昌陷歿盧象升第九十六回 失襄陽庸帥自裁 走河南逆闖復熾第九十七回 決大河漂沒汴梁城 通內線恭進田妃舄第九十八回 擾秦楚闖王僭號 掠東西獻賊橫行第九十九回 周總兵寧武捐軀 明懷宗煤山殉國第一百回 乞外援清軍定亂 覆半壁明史收場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