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演義》第十四回 四海歸心誕登帝位 三軍效命直搗元都:祖勝斂兵固守,璟分營築壘,就西江造了浮橋,渡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明史演義》第十四回 四海歸心誕登帝位 三軍效命直搗元都

明史演義

第十四回 四海歸心誕登帝位 三軍效命直搗元都

卻說楊璟、周德興、張彬等,自湖廣出師,南達永州,守將鄧祖勝拒戰,當即敗退,元全州平章阿思蘭赴援,亦被擊走。

祖勝斂兵固守,璟分營築壘,就西江造了浮橋,渡兵攻城。

計歷數旬,城中食盡,祖勝仰藥死,永州遂下。

復由周德興、張彬移攻全州,平章阿思蘭遁去,全州亦陷。

時廖永忠等已平閩地,奉吳王命,會同贛州指揮使陸仲亨,進掠廣東,元左丞何真,遣都事劉克佐,繳上印章,並籍所部郡縣戶口,甲兵錢谷,奉表歸附。

吳王聞報,稱他保境息民,令永忠好生看待,視作漢竇融、唐李勣一般,且特令乘傳入朝。

永忠至東莞,何真出迎,永忠即傳著主命,待以殊禮,遣使與偕,同赴應天,自率兵進廣州。

元參政邵宗愚詐獻降書,被永忠察覺,乘夜往襲,擒住宗愚,立命斬訖。

嗣復會集朱亮祖軍,逕入梧州,擊死元吏部尚書普顏帖木兒,進次籐州,守將吳鏞出降。

亮祖復分兵西進,所向皆捷,連破潯桂鬱林。

元海南海北道元帥羅福等,及海南分府元帥陳乾富等,均望風納款,情願輸誠。

只楊璟、周德興、張彬等,自永州進攻靖江,數旬不下。

朱亮祖亦領兵往會,各駐象鼻山下,四面圍攻,仍然未克。

楊璟憤極,令將西江濠水,一律放干,從濠中築起土堤,通城北門,然後誓師猛撲,一鼓登城。

惟內城兀守如故,元平章也兒吉尼,驅兵出戰,大敗而回。

萬戶皮彥高、楊天壽,被楊璟部將胡海擒住,璟優待彥高,命至城下招降。

城中總制張榮,與彥高善,遂用書系矢,射入璟營,約以是夜出降。

俟至二鼓,榮又遣使裴觀,縋城出見,楊璟即給白皮帽百餘,俾作標識,以免誤殺。

裴觀還城,即於四鼓後啟賓賢門,納楊璟軍。

元平章也兒吉尼,走投無路,竄至伏波門,適遇朱亮祖等殺入,略一交手,便被擒去。

先是張彬攻城,為守將所詬,彬大憤,至是入城,欲將兵民一概屠戮,虧得楊璟下令,不准妄殺一人,彬無可如何,只得罷手,歸美楊璟,意在尚仁。

眾心乃安。

嗣是移師郴州,降兩江土官黃英、岑巴延等,廖永忠亦遣指揮耿天璧,攻破賓州、象州,元平章阿思蘭,偕子僧保,繼印遍誠。

兩廣大定,楊璟等振旅而還,是年為元順帝至正二十八年,即明太祖洪武元年。

特別點醒,畫分朝代。

自方國珍降順後,李善長等復奉表勸進,吳王不允,表至三上,乃命具儀以聞。

李善長等便參酌成制,定了一篇宜古宜今的大禮,呈上吳王察閱。

吳王略加損益,乃由太史令劉基,擇定吉日,准於戊申年正月四日即皇帝位,國號明,改元洪武。

先期三日,築壇南郊,一應禮儀俱備。

吳王覆命群臣,齋戒沐浴,至期同赴南郊,先祭天地,次及日月星辰、風雲雨雷、五嶽四瀆、名山大川諸神。

壇下鼓樂齊奏,壇上香煙繚繞,當由吳王親自登壇,行祭告禮。

旁立太史令劉基,代讀祝文道:

洪武元年歲次戊申,正月壬申朔,越四日乙亥,天下大元帥皇帝臣朱元璋,敢昭告於皇天后土,日月星辰,風雲雷雨,天神地祇之靈曰:天地之威,加於四海,日月之明,昭於八方,雲雷之勢,萬物鹹生,雨露之恩,萬民咸仰。

伏以上天生民,俾以司牧,是以聖賢相承,繼天立極,撫臨億兆。

堯舜相禪,湯武吊伐,行雖不同,受命則一。

今胡元亂世,宇宙昏濛,四海有蜂蠆之憂,八方有蛇蠍之禍。

群雄並起,使山河瓜分,寇盜齊生,致乾坤棄滅。

臣生於淮河,起自濠梁,提三尺以聚英雄,統萬民而救困苦。

托天之德,驅一隊以破肆毒之東吳,仗天之威,連千艘以誅梟雄之北漢。

因蒼生無主,為群臣所推,臣承天之基,即帝之位,恭為天吏,以治萬民。

今改元洪武,國號大明,仰仗明威,掃盡中原,肅清華夏,使乾坤一統,萬姓咸寧。

沐浴虔誠,齊心仰告,專祈協贊,永荷洪庥。

尚饗!

祝畢,吳王率群臣拜跪如儀。

是日天宇澄清,風和景霽,氤氳香霧,縹緲祥輝,與連朝雨雪,一陰一霾的氣象,迥不相同。

人人說是景運休征,昇平豫兆。

冠冕堂皇。

祭畢下壇,李善長率文武百官,都城父老,揚塵舞蹈,山呼萬歲。

五拜三叩首畢,吳王引世子及諸王子,文武群臣,祭告宗廟。

追尊高祖考曰玄皇帝,廟號德祖。

尊祖考曰恆皇帝,廟號懿祖。

祖考曰裕皇帝,廟號熙祖。

皇考曰淳皇帝,廟號仁祖。

妣皆皇后。

禮成返蹕,升殿受群臣朝賀,並命劉基奉冊寶,立妃馬氏為皇后,世子標為皇太子,仍以李善長、徐達為左右丞相,劉基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諸功臣皆進爵有差。

自是明室肇基,帝位已定,史家稱他為明太祖,小子也要改稱了。

太祖罷朝還宮,語馬後道:「朕起自布衣,得登帝位,外恃功臣,內恃賢後,每憶從前與郭氏同一居,備嘗艱苦,若非皇后從中調停,日貯糗糒脯修等物,濟朕匱乏,朕亦安有今日?蕪蔞豆粥,滹沱麥飯,時記於心,永久不忘。

他如為朕司書,為朕隨軍,為朕親緝甲士衣鞋,種種勞苦,不勝枚舉。

古稱家有良婦,猶國有良相,今得賢惠如後,朕益信古語不虛了。」

不忘賢後,固所宜然。

較諸唐明皇之長生殿,情景不同。

馬後道:「妾聞夫婦相保易,君臣相保難,陛下不忘妾同貧賤,願無忘群臣同艱難。」

後來明太祖薄待功臣,已為馬後瞧破。

太祖道:「唐有長孫皇后,嘗諫太宗不忘魏徵,卿亦可謂媲美古人呢。」

馬後道:「妾何敢上比古人。」

太祖道:「卿無父母,尚有宗族,朕當訪召入朝,悉加爵秩,何如?」

馬後叩謝道:「爵祿所以待賢,不應私給外家,妾願陛下慎惜名一器,勿徇私恩!」至理名言。

太祖點首。

是夕無事,越宿視朝,頒即位詔於天下,追封皇伯考以下皆為王,又封後父馬公為徐王,後母鄭媼為王夫人,修墓置廟,四時致祭。

越月丁祭,祀先師孔子於國學,用太牢。

又越數日,詔衣冠悉如唐制,令群臣修女誡,戒后妃毋預政,征天下賢才為守令,命四方毋得妄獻。

所有興利除弊諸事宜,次第增損,筆難盡述。

且說徐達、常遇春等,引兵入山東,至沂州,致書義兵都元帥王宣,諭令速降。

王宣揚州人,曾為司農掾,治河有功,命為招討使。

尋從元平章也速復徐州,授為都元帥。

宣子名信,亦隨察罕帖木兒破田豐,以功敘官,令與乃父同鎮沂州。

信得達書,一面遣使犒軍,一面奉表應天。

太祖即命徐唐臣至沂州,授信江淮平章政事,令從大將軍徐達北征。

哪知王信意在緩兵,並不是真心降順。

他卻密往莒、密募兵,擬來襲擊明師。

至唐臣到後,信尚未返,宣乃佯為迎入,使居客館,夜間調兵興甲,為劫使計。

幸虧唐臣預先防備,易裝走脫,潛入達軍,達即命都督馮勝,即馮國勝。

率師急攻,勝開壩放水,灌入城中,宣料不能支,乃開門迎降。

達令宣作書招信,遣鎮撫孫惟德馳往,反為所殺。

於是達責宣反覆,將他梟首,王信走山西。

嶧州趙蠻子,莒州周黼,海州馬驪,及沭一陽一、日照、贛榆諸縣,俱相率來降。

轉攻益都路,元宣慰使普顏不花,力戰不支,與母妻訣別,出城鏖鬥,卒為明軍所擒,不屈被殺。

元總管胡濬,知院張俊,皆自盡。

普顏不花妻阿魯真,亦抱了子女,同入井中。

夫死忠,妻死節,元季人物,應首屈一指了。

闡揚忠義。

由是下東平,降東阿,拔濟南,陷濟寧,取萊一陽一,各路守將,不是聞風遁去,便是解甲投降。

太祖又遣湯和修造海舟,接濟北征軍餉,並命康茂才再率萬人,援應北征軍,兵多糧足,威焰尤盛。

常遇春分兵克東昌,元平章申榮自縊,徐達引兵徇樂安,元郎中張仲毅投誠。

山東全境,盡為明有。

達乃移軍入河南,與遇春會師並進。

湖廣行省平章鄧愈,亦受命為征戍將軍,率襄、漢軍略南一陽一,遙應達軍。

達克永城、歸德、許州,直入陳橋,元汴梁守將李克彝,聯絡左君弼、竹昌等,互為犄角,力抗明師。

左君弼本廬州盜魁,應第五回。

受元廷招撫,駐兵河南,李克彝令守陳州,聲勢頗也不弱。

太祖聞知,拘住君弼母妻。

一面遣使致書道:

曩者兵連禍結,非一人之失,予勞師暑月,與足下從事,足下乃捨其親而奔異國,是皆輕信群下之言,以至於此。

今足下奉異國之命,與予接壤,若欲興師侵境,其中輕重,自可量也。

且予之國乃足下父母一之國,合肥乃足下邱隴之鄉,天下兵興,豪傑並起,豈惟乘時以就功名?亦欲保全父母妻子於亂世。

足下以身為質,而求安於人,既已失策,復使垂白之母,糟糠之妻,天各一方,以日為歲,足下縱不以妻子為念,何忍忘情於父母哉?功名富貴,可以再圖,生身之親,不可復得。

足下能留意,盍幡然而來?

予當棄前非,待以至誠,決不食言!

君弼得書未報,太祖又特遣使臣,送君弼母歸陳州,母子相見,免不得有一番談話。

況明太祖雖拘他母妻,仍舊以禮相待,他母到了陳州,自然據實曉諭,就使君弼素一性一驍鷙,至是也感激流涕,便邀同竹昌,率所部詣徐達營,情願歸降。

這是太祖權術動人。

李克彝失了犄角,孤立無助,頓時棄城西走,徐達遂安安穩穩的收了汴梁城,留僉事陳德居守,自率步騎入虎牢關。

至河南塔兒灣,元將脫目帖木兒,領兵五萬,在洛水北岸列陣,旗幟整齊,刀矛森峙。

常遇春怒馬當先,左手執弓矢,右手執長槍,突入敵陣。

敵軍二十餘騎,各執長戟,來刺遇春,遇春彎弓射箭,喝一聲著,將他前鋒射斃,餘騎倒退。

遇春麾動大軍,奮力掩擊,殺得敵軍七零八落,東倒西歪。

脫目帖木兒竄去,達遂進薄河南城下。

元河南行省平章梁王阿魯溫,顧命要緊,也不管什麼氣節,只好送款軍門,開城迎降。

蒙族臣子,理應與城存亡,乃望風崩角,無乃非忠。

筆誅之以聲其罪。

嵩、陝、陳、汝諸州,次第平定。

明太祖聞河南已平,乃親至汴梁,會大將軍徐達,謀取元都。

達與遇春等,俱至行在謁見,由太祖慰勞畢,便議進取元都的計畫。

徐達道:「臣自平齊、魯,下河、洛,王保保即擴廓帖木兒,詳見上,後仿此。

逡巡太原,觀望不進,張良弼、李思齊等,侷促西陲,毫無遠略,元都聲援已絕,就此進兵,必克無疑。」

太祖攜圖指示道:「卿言固是,惟北土平曠,騎戰為先,今宜先選驍將,作為先鋒,將軍率水陸兩軍,作為後應,發山東粟米,充給饋餉,由秦趨趙,轉臨清而北,直搗元都,那時絕他外援,自然內潰,都城可不戰即下了。」

又語馮勝道:「卿可發兵往取潼關,潼關得手,勿遽西進,且選將守關,阻他出來,爾即回汴梁,聲應大將軍,毋得有誤!」達與勝受命而出。

勝即日出師,往攻潼關,元將李思齊、張良弼,已率師分遁關外,勝未至關,先遣健卒夜攜火具,潛至良弼營前,放起一把火來,燒得營帳通紅。

良弼自夢中驚起,總道敵兵潛來劫營,立飭各兵披甲上馬,出營迎戰,誰知殺了一場,統是自家人馬,連忙收兵,已傷亡了數百名,自知立營不住,退入關內。

李思齊聞這消息,也驚慌起來,即移軍葫蘆灘。

此之謂勇於私鬥,怯於公戰。

兩軍遷移未定,那馮勝已率兵掩去,殺進潼關。

思齊棄輜重,走鳳翔,良弼也遁入鄜城去了。

馮勝入關,引兵西至華州,守將多遁去。

勝因奉太祖命,不得不中道輟回,調指揮於光、金興旺等留守,自率軍還汴梁。

太祖聞潼關得手,北伐軍已無後慮,乃自回應天,命徐達等進取元都,以毋妄殺人為約。

達遂檄都督同知張興祖,平章韓政,都督副使孫興祖,指揮高顯等,調集益都、濟寧、徐州諸軍,會集東昌,規定計畫,分道徇河北地,連下衛輝、彰德、廣平,進次臨清,獲元將李寶臣,都事張處仁,用為嚮導。

使傅友德帶著輕兵,開陸路,通步騎,顧時浚河通舟師,水陸並進,直抵長蘆,元守將左僉院遁去。

達分兵下德州、青州,復會師進達直沽,得海舟七艘,用架浮橋,借通人馬。

常遇春、張興祖等,各率舟師沿河而進,步騎遵陸而前,元丞相也速防禦海口,未曾交戰,部眾先奔,也速也只好遁去。

達又進兵通州,立營河東岸,遇春立營河西岸,諸將欲乘銳攻城,指揮郭英進言道:「我師遠來,敵軍居守,勞逸相殊,不宜急攻。

何若乘其不意,掩擊為是。」

翌晨,天忽大霧,四面一陰一霾,英用千人伏道旁,自率一精一騎三千,直抵城下。

元知樞密院事卜顏帖木兒,率敢死士萬餘名,張兩翼而出。

英與戰數合,佯作敗走狀,卜顏帖木兒率兵來追,中途遇伏,被他截作兩橛。

郭英又轉身殺來,卜顏帖木兒猝不及防,由英挺手中槍,刺墜馬下,當經英軍縛住,牽了過去。

元軍沒了主帥,哪個還敢爭鋒,頓時大潰。

英乘勝追殺,斬首數千級。

及收兵回來,統帥徐達,已引兵入城,擒住的卜顏帖木兒,已梟首懸竿,號令軍前。

休息三日,復出師進搗元都,不意元順帝已先出走,只有淮王帖木兒不花,及左丞相慶童等,尚是留著。

小子有詩歎元順帝道:

彼昏日甚太無知,都下淪胥悔已遲。

爭說蒙兒好身手,昔何強盛後何衰。

未知元都如何被陷,容至下回續詳。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明史演義
簡介目錄自序第一回 揭史綱開宗明義 困涸轍避難為僧第二回 投軍伍有幸配佳人 捍孤城仗義拯主帥第三回 攻城掠地迭遇奇材 獻幣釋嫌全資賢婦第四回 登雉堞語驚張天祐 探虎穴約會孫德崖第五回 郭家女入侍濠城 常將軍力拔採石第六回 取集慶朱公開府 陷常州徐帥立功第七回 朱亮祖戰敗遭擒 張士德縶歸絕粒第八回 入太湖廖永安陷沒 略東浙胡大海薦賢第九回 劉伯溫定計破敵 陳友諒挈眷逃生第十回 救安豐護歸小明王 援南昌大戰偽漢主第十一回 鄱陽湖友諒亡身 應天府吳王即位第十二回 取武昌移師東下 失平江闔室自焚第十三回 檄北方徐元帥進兵 下南閩陳平章死節第十四回 四海歸心誕登帝位 三軍效命直搗元都第十五回 襲太原元擴廓中計 略臨洮李思齊出降第十六回 納降誅叛西徼揚威 逐梟擒雛南京獻俘第十七回 降夏主蕩平巴蜀 擊元將轉戰朔方第十八回 下征書高人抗志 洩逆謀奸相伏誅第十九回 定雲南沐英留鎮 征漠北藍玉報功第二十回 鳳微德杳再喪儲君 鳥盡弓藏迭興黨獄第二十一回 削藩封諸王得罪 戕使臣靖難興師第二十二回 耿炳文敗績滹沱河 燕王棣詐入大寧府第二十三回 折大旗南軍失律 脫重圍北走還都第二十四回 往復貽書囚使激怒 倉皇挽粟遇伏失糧第二十五回 越長江燕王入京 出鬼門建文遜國第二十六回 拒草詔忠臣遭慘戮 善諷諫長子得承家第二十七回 梅駙馬含冤水府 鄭中官出使外洋第二十八回 下南交殺敵擒渠 出北塞銘功勒石第二十九回 徙樂安皇子得罪 鬧蒲台妖婦揭竿第三十回 窮兵黷武數次親征 疲命勞師歸途晏駕第三十一回 二豎監軍黎利煽亂 六師討逆高煦成擒第三十二回 棄交趾甘隳前功 易中宮傾心內嬖第三十三回 享太平與民同樂 儆權閹為主斥奸第三十四回 王驥討平麓川蠻 英宗敗陷土木堡第三十五回 誅黨奸景帝登極 卻強敵于謙奏功第三十六回 議和餞別上皇還都 希旨陳詞東宮易位第三十七回 拒忠諫詔獄濫刑 定密謀奪門復辟第三十八回 於少保沈冤東市 徐有貞充戍南方第三十九回 發逆謀曹石覆宗 上徽號李彭抗議第四十回 萬貞兒怙權傾正後 紀淑妃誕子匿深宮第四十一回 白圭討平鄖陽盜 韓雍攻破籐峽第四十二回 樹威權汪直竊兵柄 善譎諫阿丑悟君心第四十三回 悼貴妃促疾亡身 審聶女秉公遭譴第四十四回 受主知三老承顧命 逢君惡八豎逞讒言第四十五回 劉太監榜斥群賢 張吏部強奪彼美第四十六回 入檻車叛藩中計 縛菜廠逆閹伏辜第四十七回 河北盜橫行畿輔 山東賊畢命狼山第四十八回 經略西番鎮臣得罪 承恩北闕義兒導淫第四十九回 幸邊塞走馬看花 入酒肆游龍戲鳳第五十回 覓佳麗幸逢歌婦 罪直諫杖斃言官第五十一回 豢群盜寧藩謀叛 謝盛宴撫使被戕第五十二回 守安慶仗劍戮叛奴 下南昌發兵征首逆第五十三回 伍文定縱火擒國賊 王守仁押俘至杭州第五十四回 教場校射技擅穿楊 古沼觀漁險遭滅頂第五十五回 返豹房武宗晏駕 祭獸吻江彬遭囚第五十六回 議典禮廷臣聚訟 建齋醮方士盈壇第五十七回 伏朝門觸怒世宗 討田州誘誅岑猛第五十八回 胡世寧創議棄邊陲 邵元節祈嗣邀殊寵第五十九回 繞法壇迓來仙鶴 毀行宮力救真龍第六十回 遘宮變妃嬪罹重辟 跪榻前父子乞私情第六十一回 復河套將相蒙冤 擾都門胡虜縱火第六十二回 追狡寇庸帥敗還 開馬市藎臣極諫第六十三回 罪仇鸞剖棺正法 劾嚴嵩拚死留名第六十四回 卻外寇奸黨冒功 媚乾娘義兒邀寵第六十五回 胡宗憲用謀賺海盜 趙文華弄巧忤權奸第六十六回 汪寇目中計遭誅 尚美人更衣侍寢第六十七回 海剛峰剛方絕俗 鄒應龍應夢劾奸第六十八回 權門勢倒禍及兒曹 王府銀歸途逢暴客第六十九回 破奸謀嚴世蕃伏法 剿宿寇戚繼光衝鋒第七十回 誤服丹鉛病歸冥菉 脫身羈紲悵斷鼎湖第七十一回 王總督招納降番 馮中官訴逐首輔第七十二回 莽男子闖入深宮 賢法司力翻成案第七十三回 奪親情相臣嫉諫 規主闕母教流芳第七十四回 王宮人喜中生子 張宰輔身後籍家第七十五回 侍母膳奉教立儲 惑妃言誓神緘約第七十六回 據鎮城哱氏倡亂 用說客叛黨駢誅第七十七回 救藩封猛攻平壤 破和議再戰島山第七十八回 虎將征蠻破巢誅逆 蠹魚食字決策建儲第七十九回 獲妖書沈一貫生風 遣福王葉向高主議第八十回 審張差宮中析疑案 任楊鎬塞外覆全軍第八十一回 聯翠袖相約乞榮封 服紅丸即夕傾大命第八十二回 選侍移宮詔宣舊惡 庸醫懸案彈及輔臣第八十三回 大吃醋兩魏爭風 真奇冤數妃畢命第八十四回 王化貞失守廣寧堡 朱燮元巧擊呂公車第八十五回 新撫赴援孤城卻敵 叛徒歸命首逆伏誅第八十六回 趙中丞蕩平妖寇 楊都諫糾劾權閹第八十七回 魏忠賢喜得點將錄 許顯純濫用非法刑第八十八回 興黨獄緹騎被傷 媚奸璫生祠迭建第八十九回 排後族魏閹謀逆 承兄位信邸登基第九十回 懲淫惡闔家駢戮 受招撫渠帥立功第九十一回 徐光啟薦用客卿 袁崇煥入援畿輔第九十二回 中敵計冤沉碧血 遇歲饑嘯聚綠林第九十三回 戰秦晉曹文詔揚威 鬧登萊孔有德亡命第九十四回 陳奇瑜得賄縱寇 秦良玉奉詔勤王第九十五回 張獻忠偽降熊文燦 楊嗣昌陷歿盧象升第九十六回 失襄陽庸帥自裁 走河南逆闖復熾第九十七回 決大河漂沒汴梁城 通內線恭進田妃舄第九十八回 擾秦楚闖王僭號 掠東西獻賊橫行第九十九回 周總兵寧武捐軀 明懷宗煤山殉國第一百回 乞外援清軍定亂 覆半壁明史收場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