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寇志》第九十八回 豹子頭慘烹高衙內 筍冠仙戲阻宋公明:左右急忙叫喚,半晌方才甦醒,早已驚魂離體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蕩寇志》第九十八回 豹子頭慘烹高衙內 筍冠仙戲阻宋公明

蕩寇志

第九十八回 豹子頭慘烹高衙內 筍冠仙戲阻宋公明

卻說高世德在曹州府署後花廳飲酒,聞報梁山泊兵來,大吃一驚,往後便倒。

左右急忙叫喚,半晌方才甦醒,早已驚魂離體,蕩魄去身,連話也說不出了,瞪著兩隻眼睛,向左右道:「……這……這……這便怎處?」

忽又聞報道:「賊兵在北門外殺狗嶺,分三營屯紮。」

原來那殺狗嶺離城尚有五十餘里,世德聽了稍為放心,只是呆坐著椅子上,一無號令。

忽報:「梁都監親來請見,已到廳上。」

高世德只得出迎,一見梁橫,也無別話,便問道:「賊兵回梁山否?」

梁橫見他如此昏憒,心中暗急,便道:「那有這等容易事,賊兵銳氣方盛,明日小將擬開城決一死戰。

探得梁山賊軍,先鋒姓林名沖,好生了得。

小將現已傳令緊閉各門,趕運灰瓶石子,上城堵御,特請相公速為劃策。

戰陣之事在小將,謀畫之權在相公。

軍情緊急,小將要去分派營務,准於五鼓再來,一同上城罷。」

高世德一聽得「林沖」二字,已經三魂失了兩魂;再聽見要他上城,連那嚇剩的一魂也不知去向了,戰兢兢的對梁橫道:「小弟今日有些頭疼發一熱,那個林教頭之事,總托將軍做主調停。

明日如小弟退熱,總陪將軍同去。」

梁橫料其懦弱飾避,只說「再會,再會」,即便起身去了。

回到衙署,只見大小將弁兵丁,已在衙前聽候號令。

梁橫進署,急悶異常,暗想道:「一木焉能支大廈!賊勢如此猖狂,曹州地方遼闊,偏又遇著這一個高知府,本城紳士中又無勇敢之才,又可惜天河樓的武解元上省去了,如何是好?」

躊躇一回,便發令派將領兵鎮守各門,左右將兵都紛紛得令而去。

一面吩咐防禦張金彪、提轄王登榜:「速選弓一弩一手三百名,防守北門;再選一精一兵八百名,明日黎明隨同出北門。

齊心協力,剿除草寇。」

二人同聲答應。

當夜分派已定,一面再遣細作探聽梁山來將兵馬人數。

原來宋江依吳用之計,將大兵屯在兗州,先遣凌振、戴全往曹州按計行一事,再與吳用商議派將點兵之事。

只見林沖立起身來道:「小弟願效微力,取這城池雙手奉上。」

宋江、吳用齊道:「甚好。」

便令林沖領二千人馬為前隊。

一面傳令到濮州,調劉唐、杜遷,帶隨身軍漢四百名,來輔佐林沖,一同前去。

卷旗息鼓,潛師進發。

吳用便對宋江道:「此事還須兄長同小弟親自一行。」

宋江道:「這是何故?」

吳用道:「小弟初意,原不貪曹州土地。

但曹州地近黃河,為東京出入之通衢。

破得曹州,且弗退兵,看形勢可據則據之。

此亦兵家得尺則尺,得寸則寸之道也。」

宋江大喜,便道:「就是林兄弟這枝人馬,也須小可與軍師親自策應。」

所有兗州的兵將都不調動,攻猿臂寨的兵將都發回山寨,獨留呂方、郭盛、戴宗、時遷四人,調撥二千人馬,隨同接應。

不日,林沖的前隊已到了曹州府北門外殺狗嶺,林沖便要攻城。

忽聞後隊流星報馬飛到道:「軍師有令:凌頭領在城內未曾兩打照會,須先差心腹人潛入城中,暗遞號令,然後內外合應施行。」

林沖只得就在殺狗嶺安營屯紮,先遣人密入城中去知會凌振。

這裡林沖領中營,劉唐領左營,杜遷領右營。

安營方畢,只見戴全氣急敗壞奔來。

林沖大驚,忙問何事。

戴全道:「自那日小弟同凌兄先到曹州,恐有人認識,在西門外張魁兄弟家裡,便托張魁差人導引凌兄,入城行計。

只道安排已畢,不知何人在那高知府前告出小弟潛匿之處。

那高知府便來追拿,幸張魁兄弟先將我放走了,只是張魁已被拿入城去了。」

林沖道:「這事怎了?」

戴全道:「幸喜凌兄這條計尚未破出。

小弟此來,特請林兄長急速攻城,深恐凌兄密計再洩,不但張魁兄弟及小兒一性一命不保,就是你我的冤氣又不知何日出也。」

正在商議襲城。

只見先差去的那心腹人飛跑轉來道:「曹州府已各門緊閉,嚴兵把守,小人無從進去。」

林沖驚道:「我們潛師前來,路上人不知,鬼不覺,怎麼吃那廝先曉得了?」

戴全道:「梁橫那廝甚是一精一明,此地離城不遠,焉有不知!」正說間,宋江、吳用後軍已到。

林沖便將心腹人不能入城的話告知吳用,吳用躊躇半晌道:「如凌振失陷,我從前那番劃策已置之無用了,只有煩眾兄弟悉力攻城,再相機宜。

如凌兄弟不曾失陷,我前計仍好施行。

此刻曹州城裡已曉得我梁山兵到,豈凌兄弟反有不知之理,我們只管攻城,也不必知會凌振了。

今日已晚,孩兒們辛苦,何爭這一一夜,明日五更再行定計。

但我本意原欲襲城,今番變作攻城也。」

忽捻髭沉思一回,便吩咐左右快往後營,叫時遷前來。

須臾時遷進來,吳用道:「你從城角僻靜處,悄悄越城進去。

如會著了凌振,你可幫同舉事;如已知凌振失陷,我計已破,有你在內,亦可相機策應。」

這邊吳用正在施設事務,那邊高世德在廳上見梁橫已去,便一步步的挨進內房,對妻子道:「夫人,我真個有點發一熱了。」

其妻愁容滿面道:「怎好?相公素來心氣不足,今日又受此大驚。」

世德道:「那個林衝殺來了,梁都監要我同去。

我早知道有這等禍事,那時節不該斡辦曹州的。」

世德懊悶非常,那兩個嬌妾不識時務,還要相會長相公短的溫一存,不知主人命在呼吸,那裡還敢幹那風一流。

世德足足的愁到五更,僕婦進來傳言道:「外面請相公了,梁將軍在廳上也。」

世德似哭非哭、似笑非笑慢慢的走出外來,只見梁都監站在客廳當中,全身披掛,倒豎濃眉,滿臉殺氣騰騰,雙手叉著腰間,開言道:「天將亮了,人馬已齊,相會速請上馬。」

世德呆了半晌,回言道:「我只好不去。

將軍,你摸一摸一我的頭看,當真受了暑熱了。」

梁橫大聲道:「壞了,壞了!」也不回言,大踏步往外就走。

上了馬,出了知府衙門,帶同張金彪、王登榜並大隊人馬,直到北門。

只聽城外喊聲大振,賊兵已抵北門。

梁橫傳令開門,放下吊橋,一馬當先飛出,那張王二將督領人馬隨後渡過吊橋,擺成陣勢。

那邊林沖、劉唐、杜遷早已列陣等待。

梁橫提槍先出,大叫道:「叛逆狂徒,快來納命!」林沖挺矛而出,看那梁橫身長八尺,年近五旬,額闊腮方,臉如重棗,額下長鬚飄揚腦後,全身黃金盔甲,坐下烏騅名馬,凜凜威風,真是一員虎將。

林沖便橫矛拱手道:「來者莫非都監梁將軍麼?」

梁橫遭:「然也。」

林沖道:「梁將軍聽者:俺林沖此來,不為別人,你速將那做知府的高小畜生捆縛獻上,免你合城老小一性一命。」

梁橫大怒,罵道:「亂賊狂言,看槍!」說罷拍馬過來,林沖挺矛相拒,兩陣吶喊,鼓角喧天。

二英雄怒馬相交,槍矛並舉,大戰一百餘合,不分勝負。

那邊梁山營裡惱動了赤髮鬼劉唐,潑刺刺一馬橫衝,舉刀助戰。

杜遷見劉唐出陣,也便拍馬相攻。

林沖、劉唐、杜遷三戰梁橫,梁橫手裡尚可招架,心中卻也驚慌。

這邊官軍陣上張王二將,也拍馬前來幫助。

六人六馬,攪作一一團一,兩陣喊聲不絕。

又戰到四十餘合,張金彪、王登榜原非梁山敵手,林沖看他二人漸漸軟一了,便順手掣轉蛇矛,向張金彪咽喉一刺,張金彪早已落馬。

王登榜見張金彪陣亡,慌得手法愈亂,被劉唐乘間一刀,砍傷右臂。

彼時杜遷一逼一得梁橫緊急,林沖一抽一空順手一矛,刺入王登榜左脅,嗚呼哀哉。

梁橫無心戀戰,趁林沖矛尚未起,便把槍向前一架,偷縫兒跳出垓心,回馬便走。

行不數步,只見北門西偏城角天崩地裂的一聲響亮,濃煙衝起,日暗天昏。

那城磚巨石飛入九霄,磨盤也似的虛空旋轉。

城內人聲鼎沸。

卻是凌振奉吳軍師密計,在城內栽埋的地雷,至今發作。

原來凌振埋藏地雷,定了竹竿藥線,方欲等梁山兵到,使好動手。

誰知梁橫防守嚴密,添設營房,那藥線正在營房隙地。

凌振無從措手,暗自叫苦。

恰好時遷進城尋著凌振,凌振大喜,便與時遷說明藥線所在之處,時遷會意。

這日城外鏖戰,那些官兵全神照顧城外,不防時遷帶了火種,偷身踅到營旁,點了藥線。

吃小卒看見急捕,時遷早已跳出營後。

地雷轟炸,城郭崩摧。

林沖見地雷已發,心中大喜,同劉唐、杜遷催動全軍殺上。

梁橫見城池已失,佐將已亡,長歎一聲,道:「天絕我也!」拋槍在地,一抽一佩刀自刎而亡。

吳用便教呂方、郭盛分兵管住各門,以防高衙內逃出。

戴全統領三百步兵,護送宋江、吳用、戴宗入城。

林沖教劉唐、杜遷在城門邊迎接,自己領百餘名嘍囉,飛也似撲到府衙去了。

戴全送了宋江等進城,便帶了數十名嘍囉撲到府監,打開牢門,救出兒子默待;又打入縣監,救出義友張魁,見了紀明,一刀分作兩段。

看官,既然說到紀明,趁此將陰秀蘭案交代完結:那戴春是個花花蕩子,平日只曉得糟蹋身一子,又因大暑天吃官司,日中奔走,受驚著急,一場大病死了;烏阿有後來因投親不遇,流落異地而亡;孫婆、陰婆、秀蘭,破曹州時,亂中失散。

城裡通判、知縣等官,盡皆殉難。

前案已完。

再說那林沖率眾撲到府衙,一聲吶喊,擁進宅門,逢人便捆,將高衙內一門良賤,盡行提下,單單不見了高衙內。

林沖頓足懊恨道:「怎麼吃他走了?」

隨後宋江、吳用已到,吳用對林沖道:「賢弟且請寬心,我已教呂郭二兄弟監守各門,這小畜生怕他插翅飛去不成。」

亭午,眾頭領在府行開筵暢飲,戴全領張魁見了宋江,宋江大喜。

宋江便同吳用商議佔據曹州之事,正在開言,忽見轅門軍校進來報稱:「有一人自稱曉得高衙內藏躲處。」

林沖大喜,忙令喚入。

那人上前叩頭,林沖急問:「高小畜生那裡去了?」

那人道:「小人住在府衙後牆小衖內,本年三月曾吃他的屈打,冤屈難伸。

今日聞知頭領……」林沖道:「你但說那賊畜生躲藏何處。」

那人道:「正是冤家路窄,刻下小人登牆探看,望見那間壁一毛一廁裡,正是他躲著。

因見他身邊有個教頭,所以不敢……」林沖不及聽完,放下酒杯,霍的立起身來,大踏步便走。

吳用忙叫那人緊緊跟隨上去做眼,又著小嘍囉急忙備帶麻繩,飛速追上。

林沖已撲到那人指引之所,只聽一毛一廁裡叫一聲「阿呀」,猛見那鳥教頭圓睜怪眼,大喝道:「什麼人敢來!」林沖順手抓來,摜出街心,早已頭顱粉碎。

那小嘍囉早已走進一毛一廁裡,將高衙內相捉了出來,林沖大喜。

只見高衙內沒口的林伯伯林爹爹,叫饒命。

林沖罵道:「賊畜生!早知今日,悔不當初!」吩咐小嘍囉好生捆來,自己先回府行,宋江、吳用等眾頭領降階迎賀。

吳用便傳令教呂方、郭盛收兵進城,同赴慶宴。

林沖便吩咐重賞那報信人,那人道:「小人不願金帛,但願將他兩個美妾賞與小人足矣。」

林沖道:「這有何不可。」

便叫左右將出高衙內的兩妾,又加些金帛,賞與那人。

那人領了,叩謝去了。

林沖便請宋江軍令,將衙內一門良賤,盡行斬首,那富吉、牛信自然也在其內。

林沖激了眾位頭領,重複入席。

只見小嘍囉已將高衙內四馬攢蹄,捆縛獻上。

林沖見了衙內,眼睜睜看了半晌,卻沒擺一布處,恨不得夾生的碎嚼了他。

忽猛然得一個計較,便叫左右:「去訪尋高衙內平日用的廚子,前來問話。」

不一時,尋得廚子來。

林沖便問道:「你主人平時吃豬羊肉怎樣吃法?」

廚子道:「豬耳卷如餃,羊眼熱油炒,羊肉做羊膏,豬肉做燒烤。」

林沖道:「好極。」

便吩咐將衙內牽下去洗刮乾淨,再上來聽用。

宋江便吩咐撤去酒筵,當中供起林沖一娘一子的神位來。

林沖遜謝。

只見左右已將洗淨的衙內箝口反縛獻上,宋江便吩咐:「先取三杯血酒來祭奠林一娘一子。」

左右一聲答應,衙內身上早已三個窟窿。

左右將血灑捧上,宋江率眾頭領依次祭奠。

林沖一一回謝了。

送了神位,重開筵席,宋江、吳用、林沖、劉唐、杜遷、呂方、郭盛、戴宗、凌振、時遷、戴全、張魁,共十二位頭領,依次坐列。

林沖命先將豬羊牛馬內上來飲酒。

飲至三巡,林沖方命用羊眼熟炒之法,一個嘍囉便把尖刀向衙內眼眶一挖,鮮血滿面。

又命取耳朵,只見嘍囉持刀復向衙內去割,不知這耳朵不消割得,一扯便落。

嘍囉持著笑道:「啟稟頭領:這耳朵是假的。」

林沖笑道:「怎麼假的,敢是那個先割過了?」

眾頭領哄堂大笑。

看那衙內,早已魂歸烏有。

吳用笑著勸道:「林兄弟大恨已洩,這小賊一屍一身亦無用再割。」

林沖一聲長笑,把頭向外一看,喝道:「拉出去!」手下人同聲答應,拖出一屍一首,掃淨血跡。

宋江便滿斟一杯,獻與林沖道:「今日恭賀林兄弟報仇雪恨。」

林衝起謝,一飲而盡。

吳用也滿斟一杯道:「小可還有一事恭賀賢弟。」

林衝起問何事,吳用道:「小賊已死,老賊必來。

老賊來時,就此設計擒住,劈一屍一萬段,豈不更快人心!」林沖喜謝,亦接飲而盡。

三人復坐,宋江便問吳用道:「軍師,欲擒高俅,計將安出?」

吳用道:「此須臨時應變,計難預定。

小弟看這曹州形勢,足可佔據,小弟擬派董平在此安扎。

所有倉庫錢糧,不必運回山寨,就此交付董平,以便軍餉支銷,便宜行一事。」

吳用說到此際,注目宋江而笑道:「倘從此因利乘便,渡過黃河,直取寧陵,則歸德一府震動,而河南全省可圖矣。」

宋江大喜,便道:「軍師所見甚大,但此州南距黃河,尚有數百里,若無高山峻嶺安頓人馬,黃河亦未易渡。」

只見張魁開言道:「此地只有曹南山最為高峻,去黃河不遠。」

吳用便問張魁道:「曹南山形勢何如?」

張魁道:「論形勢小弟不能理會得,至於路徑,小弟卻最熟悉。

軍師如欲往看,小弟願為嚮導。」

時遷道:「說起曹南山,小弟也有些認識。」

宋江、吳用皆喜,便議於明日同張魁、時遷共往曹南。

計議已定,大家暢飲,盡歡而散。

當今林沖、劉唐、杜遷、凌振、戴宗、戴全六位頭領,權守曹州。

一面差人去濮州調雙槍將董平,又去山寨裡調喪門神鮑旭、沒面目焦挺,同來接理曹州軍務。

次日黎明,宋江、吳用乘朝爽起行,命呂方、郭盛帶領伴當四十名護送,命時遷、張魁為嚮導。

一行人馬徐出南門,只見一片平陽,濃陰繚繞,朝霞輕清,東山一帶霞光異樣鮮紅。

吳用歎道:「此霞赤如血色,東方殺氣正旺。

今我南行,須顧東憂。」

宋江道:「雲天彪、陳希真兩路人馬,固屬可憂,但我梁山戰將如雲,謀臣如雨,四方豪傑悉來聚義,上應天道,下合人心,又何向而不利哉!」說罷大笑,便對張魁道:「賢弟來聚大義,我等增輝。

不識賢弟交好中,才智膂力過人者,尚有幾人?」

張魁道:「小弟交好中除戴全兄弟外,武藝十分者,尚有一個姓真的,雙名大義。

曲阜縣人,年方四十,力敵萬夫,狀貌魁梧,一性一情質直。

此人現在東京,與小弟最為莫逆,時有書信來往。

如果小弟修書招致,必來聚義。」

宋江大喜。

張魁又道:「只可惜這裡武解元金成英,與我交情疏遠,近又不在此地,這倒也是一位英雄。」

吳用道:「說起金成英,我也曉得。

此來曹州,正欲訪他,他卻往何處去了?」

張魁道:「往濟南府去了。」

一路說說談談,早已烈日當空,炎光流爍。

時遷向前一指道:「前面已是曹南山也。」

只見眼前一條山路,微微灣曲,望去杳茫茫的接到那邊山腳。

驕陽棲嶺,分外炎威,宋江、吳用一干人皆道口渴,急要取水。

呂方、郭盛道:「此路並非無水,只是被太陽曬得火熱,急切飲不得。」

只見時遷捧上兩個西瓜,宋江大喜道:「賢弟何處得來?」

時遷道:「適才路上見有一所瓜園,順便取了兩個,準備止渴。」

眾皆大喜,分食而盡。

張魁道:「前去到了山腳,抹轉灣,便有一帶樹林,可以遮蔭;下有清溪,可以止渴。」

大眾聽了,便飛速冒暑前進。

又走了一回,到了曹南山麓,眾人急隨了張魁,由山麓轉灣,行不數步,果然千林綠蔭,一派清泉。

宋江眾頭領及四十個伴當,俱已走得喘一息無氣。

宋江吩咐權且憩息,大眾連人帶馬,共取溪泉暢飲,足息了半個時辰。

吳用道:「我等此來,為相度地勢,並非耽玩山景,不宜久息了。」

一聲吩咐,張魁、時遷早已起身先行,大眾隨了,一路盤上山頂。

張魁指著對吳用道:「此曹南山最高處也。」

吳用便四邊看望一遭,對宋江指指劃劃說了許多,宋江一一點頭。

吳用又道:「此山南面形勢,尚未了了,尚煩張兄弟領路前進,大眾隨行。」

張魁道:「山南一路都有樹陰遮蔽,不比山北酷暑,沒躲閃處。」

行不數武,果然流泉界道,萬樹蟬聲,宋江一干大眾如行綠幕之中。

只見前面張魁已渡過一條大板橋,時遷也隨了過去。

眾人追上,看那橋下流水,卻濁如黃泥,不解其故。

過得橋時,又是酷熱平陽。

張魁、時遷前導,宋江等在後,遠遠望見前面叢綠中,擁出一座牌樓。

宋江、吳用看時,只見牌樓上鏨著斗大四字,乃是「清涼世界」。

望見張魁等已進了牌樓,眾人隨著進去,裡面一帶長堤,槐陰夾道。

長堤盡處,便是渡口。

長橋斜渡,小屋如鱗,另是山居村景。

張魁到了橋邊,時遷趕上問道:「張兄,這是什麼地方?小弟卻不認識。」

張魁立住了腳,定睛四看道:「奇了,這是什麼地方,幾時走錯的?」

隨後宋江、吳用、呂方、郭盛一干人都到,吳用道:「登山迷路,亦是常事。

前面漁村不遠,且去問聲。」

大眾過得長橋,已是午牌時分。

吳用上前便向一個漁翁問道:「此處是甚地名?」

漁翁答道:「此甘露嶺也。」

宋江道:「離曹南山幾里?」

漁翁道:「不曉得。」

又一個漁翁道:「你問曹南山做甚?曹南山遠得緊哩。」

眾人道:「我們一干人方才此刻從曹南山來,怎麼說遠?」

兩漁翁哈哈大笑,其一道:「你們這班人敢是青天白日裡做夢,你問的是不是曹州的曹南山?」

宋江道:「正是。」

漁翁道:「曹州乃山東地方,這裡乃河南歸德府寧陵縣地界,與曹州路隔黃河,你們好道飛到這裡的!」眾人聽了,各自驚疑。

宋江對眾人道:「休去睬他,我們只管回舊路去,不問怕他做甚!」

眾人走轉長堤,那張魁好生慚愧,也隨了眾人過橋。

行不數步,乃是一帶荊籬,萬竿修竹,微風颯颯吹來,又迷失了槐陰長堤。

宋江急命轉路,眾人急走,只道荊籬盡處便是長堤,卻望見紅一牆一角。

走近前時,乃是法王宮殿。

宋江、吳用看那山門,高懸著「清涼寺」匾額。

只見伴當數內一人叫苦道:「這裡莫非真是寧陵縣甘露嶺?」

宋江忙問其故,伴當答道:「那年小人往寧陵縣時,曾隨了母親到這寺裡燒香過的,今日記起來一點不差。」

宋江道:「休得胡說!我們既然到此,且進寺內去問問何妨。」

眾人隨宋江進了山門。

那宋江嘴裡雖強,心裡卻也有幾分驚疑。

但見數人在廊龐下乘涼,宋江正欲差伴當去問,忽見柏陰內立有碑石,宋江、吳用遂同去先看,乃是隋文帝駕幸寧陵,至此甘露下降,故隱嶺名為甘露,立碑記瑞。

宋江、吳用一齊大驚道:「真是河南寧陵縣地界也,我們幾時渡的黃河?」

眾人聽了都面面相覷道:「這是何故?」

吳用道:「此真天下未有之奇事。」

宋江道:「此地果是寧陵。

我等就從此問路回去,亦不過三四日路程,只是我等來時,並不帶盤川乾糧,如何是好?就是現在,自辰刻至此,尚未飲食,好生饑一渴。」

眾人正在躊躇,猛見一個僧人出來,便合掌問訊道:「眾位客官,想是登山迷路的?」

宋江道:「正是。

弟子們自黎明至此,未曾飲食。」

那僧人道:「客官既已來此,卻是有緣,便請小寺敘齋。」

宋江大喜拜謝,便問道:「大師想是寶剎方丈?」

僧人道:「非也,貧僧乃是知客,本師卻在裡面禪房。」

宋江對吳用道:「我們何不進去參拜?」

吳用稱是。

那知客欣然領入。

眾人都在外面等候。

宋江、吳用進去,只見松篁交翠,軒宇清明,正是曲徑通幽處,撣房花木深。

到了裡面,只見一老僧躍坐蒲一團一,宋江、吳用上前參拜。

老僧起了蒲一團一,打個問訊,便請二人坐地。

知客命侍者看茶,又命辦齋。

老僧開言道:「義士遠涉黃河,來訪荒山,定有事故。」

宋江、吳用都暗吃一驚。

宋江停了半晌,只得將曹南山邐迤到此情形說了,便道:「弟子等不解何故,乞老師指示。」

老僧回顧知客信道:「此必筍冠道人之所為也。」

因歎道:「此老心腸太熱。」

宋江便問:「筍冠道人是何人?」

知客僧道:「這道人開封人氏,生長名門,少喜談兵,戰陣上也去過幾次。

暮年無意功名,來此深山修養。

卻是道法圓明,神通廣大,就中單表縮地一術,能令千里輿圖,縮成跬步。

義士由曹南頃刻到此,敝師所以料是此公也。」

宋江、吳用聽了,不能做聲。

老僧道:「義士既已來此,何不就去見見,休辜負他指引苦心。」

宋江便問:「道人現住何處?」

知客道:「出寺後不數步,有一道清溪,是甘露嶺發源來的。

義士但從此溪,傍石岸溯流前行,到了嶺下,自有小橋接渡。

嶺上一路蒼松,下有細徑,可以步行前進。

但見亂石牆邊,籐蘿掩映之處,三間茅屋,便是筍冠道人家也。」

宋江、吳用皆欣然願往。

只見香積廚內飯頭進來,告稱齋已辦齊。

老僧便道:「請義士外面禪堂用齋。」

即命知客奉陪。

那呂方、郭盛、張魁、時遷及伴當一干人,俱請向齋堂赴齋。

大眾告飽,宋江、吳用復進禪房,向老僧深深造擾。

便辭了老僧,領著眾人,去訪筍冠仙。

知客送到寺後,告別回寺。

再說宋江等依知客指引的話,取路前進,一路清涼,竟忘炎熱。

吳用道:「這大仙引我們至此,不知有何見渝。」

宋江道:「陳希真那廝妖鍾擋路,我等無法破他,想這位仙人定有以教我也。」

一路談說,不覺到了籐陰門首。

只見一個童子在門前掃葉,見了宋江等一行大眾,便笑道:「義士來也,本師恭候久矣。」

宋江又陪吃了一驚,方知真是這筍冠仙戲他,心中十分凜凜。

童子領宋江、吳用進去,眾人在外等候。

只見裡面十步茅廊,三弓隙地,蒼松古柏,盤舞成陰。

童子引二人到了一精一合,見了仙人。

宋江、吳用不覺肅然下拜,仙人急忙扶住,施禮遜坐,童子看茶。

宋江看那仙人年近七旬,身長八尺,一精一神矍鑠,面貌魁梧,目有餘神,須垂銀白,飄然仙風道骨。

宋江開言道:「弟子偶玩曹南,不意到此仙境。

因遇清涼寺長老,始知仙師神力,弟子等奉攝至此。

想仙師必有指教,特此晉謁,伏望指示迷途,並詳休咎。」

仙人頷首微笑,因命童子,取書架上一卷《太乙雷公式》來。

仙人翻出一頁,命童子遞與二人。

二人看時,只見上寫著:「引敵軍深陷重地第三十六:凡敵軍遠屯境外,及隔河為陣者,但運式三轉,將杜門移加敵人營後方位,以天大將軍印封之,三呼敵人主將姓名,敵人自不覺從開門前行,陷入我重地也。

但敵軍在五百里以內,皆可以此致之。」

宋江、吳用大駭,登時汗流浹背。

童子將書收去。

宋江神定半晌,忽然心生希冀,便拜問道:「仙師此書,授自何人?弟子愚蒙,不識可指授否?」

仙人道:「山人寂寞閒居,藉此消遣,義士要他何用?」

宋江道:「弟子宋江避居水涯,恭候招安,現在替天行道,到處翦除貪一官污吏,為民除害。

倘得仙人傳授此書,以除殘暴,各路生民幸甚。」

仙人笑道:「貪一官污吏干你甚事?刑賞黜陟,天子之職也;彈劾奏聞,台臣之職也;廉訪糾察,司道之職也。

義士現居何職,乃思越俎而謀?」

宋江、吳用皆錯愕無言。

仙人歎道:「世路崎嶇,運途變易,半生驚險,卻為誰來?寓主開蒙汗之樽,梢公作板刀之面;山頭逢燕順,燈下遇劉高;王章倖免於江州,追捕潛身於還道:此皆義士之所親為嘗試者也。

聚義而來,快心有幾?昔日群英協輔,今朝勍敵成仇;戰長嶺而良將殞身,渡魏河而金珠輸敵;寰中疆域,盡成支絀之形;寨內星辰,已見離披之兆;憂患倍增於曩日,存亡未卜於將來;奉勸回頭,且請息足。」

宋江、吳用都道:「仙師之言是也。」

仙人道:「人壽幾何,去日苦多。

英雄無名死,不如棲巖阿。」

宋江道:「蒙仙師指示迷津,實銘肺腑。

惟弟子大倫未盡,暫且告辭。

倘能擺脫塵緣,異日必依門下。

但未知終身結果如何,還求指示一二。」

仙人笑而不答,暗忖道:「孺子不可教也。」

遂口占一律云:

「到處干戈動鬼神,夜深人靜憶前因。

明如金鏡超三界,渡得銀河撫萬民。

遇合有緣隨世運,漁樵無限樂天真。

而今欲問前程事,終是朝廷社稷臣。」

二人聽罷,一一記了,都未解其旨,卻又不敢多問,目中打個照會,起身告辭。

仙人拱手道:「二位前程遠大,沿途保重。」

吳用道:「弟子們急回曹州,尚求仙師法力,途中保護。」

仙人道:「無傷也,此去必然穩便。」

進長揖而別。

童子送出門首,遞一把小石子與宋江道:「沿途糧食,願以奉贈。」

宋江接了,不解其故。

童子道:「但宜整吞,不可碎嚼。

不然,不敷曹州路程也。」

宋江告別了,同眾人下嶺。

只見夕陽在山,遠遠清涼寺暮鍾掩動,途中談論筍冠仙,眾人互相詫異。

順路行來,大眾又覺飢餓。

宋江捻那手中石子,覺軟如飯一團一,便取嚼一枚,清香絕勝,飢火頓消。

宋江道:「妙哉仙糧!」吳用道:「看有幾枚?」

宋江將石子一數,不多不少,手中四十五枚,原來是一枚給一人的。

宋江便分與眾人吃了,大眾都稱妙不絕。

一路行來,不覺幾個轉灣,不見了清涼寺,卻好撞著那槐陰長堤。

眾人順堤北行,晚霧朦朧,到了牌樓,張魁愕然片刻。

吳用問故,張魁道:「此刻天暗,不辨字跡。

起先進來時,眾位見上面寫著什麼?」

宋江道:「是『清涼世界』四字。」

張魁頓足道:「怎的我這般糊塗!我進來時只道是曹南山的牌樓,那曹南山南面也有一座牌樓,鏨著『曹南第一山』五字。」

吳用道:「悔他則甚!那時就曉得了,也是無益。」

宋江等六位頭領上了頭口。

少頃霧消月出,眾人趁月光下揀北便行,腹內果然一精一神爽一快。

大眾不辨路徑,一口氣走到天明,叫一聲苦不知高低,原來寧陵回曹州只是正北,卻錯走了東北。

此地土名雙棚,距黃河尚有六十里,渡河是定陶縣地界。

末伏初秋天氣,喜得是日炎熱頓消。

行至辰牌時分,到一市鎮,望見黃河渡口,大家又漸覺飢餓。

宋江叫苦道:「是我忘卻仙童叮囑,將那仙糧嚼碎,果然不能耐久,如何是好?」

呂方、郭盛道:「我們且去射些蟲蟻兒,胡亂充飢。」

時遷道:「小弟有個計較。」

說罷,看他下了馬,踅到前邊一爿米店裡去了。

饒你時遷手段高強,青天白日如何做得來賊?倒也虧他,偷得一袋米來。

行至中途,吃店中人看見追來,時遷早已逃到宋江面前。

店中一群人趕出,見他們大伙客人,身邊都有軍器,不敢一逼一攏來,只得遠遠地爛賊、臭賊、瘟賊的辱罵。

惱得呂、郭、時、張四籌好漢一齊一性一起,殺奔前去。

不知這場廝殺有無奇文,且聽下回分解。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蕩寇志
結水滸全傳第七十一回 猛都監興師剿寇 宋天子訓武觀兵第七十二回 女飛衛發怒鋤奸 花太歲癡情中計第七十三回 北固橋郭英賣馬 辟邪巷希真論劍第七十四回 希真智斗孫推官 麗卿痛打高衙內第七十五回 東京城英雄脫難 飛龍嶺強盜除蹤第七十六回 九松浦父女揚威 風雲莊祖孫納客第七十七回 皂莢林雙英戰飛衛 梁山泊群盜拒蔡京第七十八回 蔡京私和宋公明 天彪大破呼延灼第七十九回 蔡太師班師媚賊 楊義士旅店除奸第八十回 高平山騰蛟避仇 鄆城縣天錫折獄第八十一回 張觷智穩蔡太師 宋江議取沂州府第八十二回 宋江焚掠安樂村 劉廣敗走龍門廠第八十三回 雲天彪大破青雲兵 陳希真夜奔猿臂寨第八十四回 苟桓三讓猿臂寨 劉廣夜襲沂州城第八十五回 雲總管大義討劉廣 高知府妖法敗麗卿第八十六回 女諸葛定計捉高封 玉山郎諸兵伐猿臂第八十七回 陳道子夜入景陽營 玉山郎贅姻猿臂寨第八十八回 演武廳夫妻宵宴 猿臂寨兄弟歸心第八十九回 陳麗卿力斬鐵背狼 祝永清智敗艾葉豹第九十回 陳道子草創猿臂寨 雲天彪征討清真山第九十一回 傅都監飛錘打關勝 雲公子萬弩射索超第九十二回 梁山泊書諷道子 雲陽驛盜殺侯蒙第九十三回 張鳴珂薦賢決疑獄 畢應元用計誘群奸第九十四回 司天台蔡太師失寵 魏河渡宋公明折兵第九十五回 陳道子煉鍾擒巨盜 金成英避難去危邦第九十六回 鳳鳴樓紀明設局 鶯歌巷孫婆誘姦第九十七回 陰秀蘭偷情釀禍 高世德縱僕貪贓第九十八回 豹子頭慘烹高衙內 筍冠仙戲阻宋公明第九十九回 禮拜寺放賑安民 正一村合兵禦寇第一百回 童郡王飾詞諫主 高太尉被困求援第一百一回 猿臂寨報國興師 蒙陰縣合兵大戰第一百二回 金成英議復曹府 韋揚隱力破董平第一百三回 高平山叔夜訪賢 天王殿騰蛟誅逆第一百四回 宋公明一月陷三城 陳麗卿單槍刺雙虎第一百五回 雲天彪收降清真山 祝永清閒遊承恩嶺第一百六回 魏輔梁雙論飛虎寨 陳希真一打兗州城第一百七回 東方橫請玄黃吊掛 公孫勝破九陽神鍾第一百八回 真大義獨赴甑山道 陳希真兩打兗州城第一百九回 吳加亮器攻新柳寨 劉慧娘計窘智多星第一百十回 祝永清單入賣李谷 陳希真三打兗州城第一百十一回 陳義士獻馘歸誠 宋天子誅奸斥佞第一百十二回 徐槐求士遇任森 李成報國除楊志第一百十三回 白軍師巧造奔雷車 雲統制兵敗野雲渡第一百十四回 宋江攻打二龍山 孔厚議取長生藥第一百十五回 高平山唐猛擒神獸 秦王洞成龍捉參仙第一百十六回 陳念義重取參仙血 劉慧娘大破奔雷車第一百十七回 雲天彪進攻蓼兒窪 宋公明襲取泰安府第一百十八回 陳總管兵敗汶河渡 吳軍師病因新泰城第一百十九回 徐虎林臨訓玉麒麟 顏務滋力斬霹靂火第一百二十回 徐青娘隨叔探親 汪恭人獻圖定策第一百二十一回 六六隊大攻水泊 三三陣迅掃頭關第一百二十二回 吳用智御鄆城兵 宋江奔命泰安府第一百二十三回 東京城賀太平誅佞 青州府畢應元薦賢第一百二十四回 汶河渡三戰黑旋風 望蒙山連破及時雨第一百二十五回 陳麗卿斗箭射花榮 劉慧娘縱火燒新泰第一百二十六回 凌振捨身轟鄆縣 徐槐就計退頭關第一百二十七回 哈蘭生力戰九紋龍 龐致果計擒赤髮鬼第一百二十八回 水攻計朱軍師就擒 車輪戰武行者力盡第一百二十九回 吳用計間顏務滋 徐槐智識賈虎政第一百三十回 麗卿夜戰扈三娘 希真晝逐林豹子第一百三十一回 雲天彪旗分五色 呼延灼力殺四門第一百三十二回 徐虎林捐軀報國 張叔夜奉詔興師第一百三十三回 沖頭陣王進罵林沖 守二關雙鞭敵四將第一百三十四回 沉螺舟水底渡官軍 臥瓜錘關前激石子第一百三十五回 魯智深大鬧忠義堂 公孫勝攝歸乾元鏡第一百三十六回 宛子城副賊就擒 忠義堂經略勘盜第一百三十七回 夜明渡漁人擒渠魁 東京城諸將奏凱捷第一百三十八回 獻俘馘君臣宴太平 溯降生雷霆彰神化第一百三十九回 雲天彪進春秋大論 陳希真修慧命真傳第一百四十回 辟邪巷麗卿悟道 資政殿嵇仲安邦結子 牛渚山群魔歸石褐 飛雲峰天女顯靈蹤附錄一:清咸豐三年初刻本序跋附錄二:清同治十年重刻本所增序跋附錄三:貫華堂本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滸傳第七十回結末校點說明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