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寇志》第九十四回 司天台蔡太師失寵 魏河渡宋公明折兵:卻說天錫、應元押解了錢吉一干人赴省,一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蕩寇志》第九十四回 司天台蔡太師失寵 魏河渡宋公明折兵

蕩寇志

第九十四回 司天台蔡太師失寵 魏河渡宋公明折兵

第九十四回 司天台蔡太師失一寵一 魏河渡宋公明折兵

卻說天錫、應元押解了錢吉一干人赴省,一路無話。

不日到了濟南府,進得城來,頭站伴當引入公館歇下。

提刑檢討賀太平早接到文書,已委員弁來查點人犯,收入監禁。

一切公項使費,俱是畢應元去說合。

那應元才本能幹,又善說詞,此次解犯費項,卻不吃虧。

當日,天錫換了公服,到檢討司前稟參。

恰好銜中發晚鼓時候,賀太平尚未退堂,當時放參。

天錫隨著那承局參見了,遞上由冊折子。

賀太平看了,打鼓退堂,隨教天錫內衙相見,賜坐,問道:「此案人犯,盡可委員弁解送,太守何必親來?」

天錫便將恐群盜翻供,劉安一撫處須得打點之事說了。

賀太平道:「此說也是,但不知太守帶了多少打點銀兩?」

天錫道:「五百兩銀。」

賀太平道:「濟得甚事!這劉安一撫是個極要錢的人,一切房費、盤費、過堂公款、硃墨紙筆,都休算上,只是通內堂,極苦也須得一千兩銀子;兜底包一皮到,裡裡外外,總須二千餘兩,方只看得過。」

天錫道:「似這般怎地好?」

賀太平道:「我也拮据得緊,不能全行替你成全。

你再去商量得五百兩來,我遮莫與你湊一千兩幫助你。」

天錫拜謝道:「得恩相如此成全,卑府方放下心。」

當下天錫辭了賀太平,回到公寓,與畢應元商量,恁地再得五百兩。

應元道:「前日卑職原說這點銀子不夠,此刻若回曹州,往返多日。

不如想個樹上開花的法子,安一撫衙內當案王孔目,卑職與他廝熟,太尊只須立紙文書與他,待結案時交付,豈不省一番急迫。」

天錫依言。

應元便去見了王孔目說明,王孔目也依了。

上下都打點明白,那安一撫使劉彬方才掛牌放參。

天錫帶了由冊折子,並檢討使的公文稟見。

那劉彬升廳,驗了案由,問了備細,天錫一一稟了。

劉彬教天錫且退,帶錢吉一干人上來審訊,錢吉等都供認了。

劉彬將錢吉等收禁,途與那幾個幕賓商議具奏,奏稱大略雲;宋江不受招安,陽遣錢吉等迎接詔書,陰遣賊目喬扮武一妓一,刺殺天使侯蒙,搶去詔書。

錢吉等懼罪自首,供出喬扮武一妓一之賊目郭盛,在逃無獲。

臣伏查錢吉等,雖屬賊一黨一,訊據不知情由,且見天使被害,畏罪自首,應姑免死罪,刺配沙門島。

查取職名,侯蒙遇害在前,護理曹州府知府之推官蓋天錫任事在後,應免其失察之咎。

前任知府某雖有失察,已死無庸議。

其賊目郭盛,訊據已逃回梁山泊,應俟就擒之日,歸案訊結。

是否允洽,伏乞睿斷等語。

繕畢,便請賀檢討一同會銜具奏。

賀太平道:「此案事關大盜逆命,鎮撫將軍張繼,亦須知會他。」

劉彬道:「檢討說得是。」

就命備文移知張繼。

那張繼是勳戚之後,世襲侯爵,鎮守山東全省地方。

雖是督領重兵,為一方閫帥,卻是為人懦弱無能,一切軍務大事,全仗夫人賈氏替他決斷。

閒話慢表,當日劉彬依賀太平之言,移知張繼去訖。

忽報新任曹州府知府,從東京到來稟見。

劉彬見了手本大喜。

你道這新任曹州府知府是誰?卻是高太尉的兒子高衙內。

原來高衙內自從被陳麗卿割去耳鼻之後,高俅謊奏稱是收捕陳希真受傷,官家准記其功,且賜醫藥。

所以他不以為辱,反以為榮。

得他老子之力,銓選曹州知府。

那劉彬本是高俅提拔之人,今見高衙內,怎不奉承他。

當時參見罷,即請入內堂私禮相見,宴會贈送,自不必說。

劉彬就教蓋天錫將曹州府印信交代高衙內,留天錫、畢應元在都省公幹。

高衙內接了印信,辭了各上司,帶了僕從,得意揚揚到曹州赴任去了。

早有細作報與梁山,那林沖在濮州一聞此信,便有攻打曹州之心。

看官且莫一性一急,按下慢表。

且說當日戴宗、呂方兩個離了曹州府,行了二百多里,方才天晚。

二人卸去甲馬,尋客店歇了,就住在店內。

等了三日,不見畢應元一干人到來,二人疑惑,戴宗道:「呂兄弟且在此等待,我迎上去看來。」

當日戴宗拴了甲馬,作起法來,仍轉曹州,正撞著蓋知府、畢押獄解錢吉一干人動身。

戴宗大驚,飛忙回到下處,說與呂方。

呂方也吃一驚,二人急回梁山,報知宋江。

宋江見呂方已回,大喜,遂罷攻打曹州之事。

戴宗稟說前因,吳用便道:「此是番犬伏窩之計,錢吉等如何省得,必然被害。

他既放回呂方,必然謊奏朝廷,反說我們不是。

可煩戴院長速去東京探聽消息。」

宋江道:「說得是。」

戴宗領命,當日扎扮下山去了。

宋江見呂郭二人都回山寨,並無損傷,稍為放心,遂簡練軍馬,觀看動靜。

且說戴宗直到東京,逕投范天喜家,具道來意。

天喜道:「怎的山泊裡壞了天使,把這招安弄決裂了?」

戴宗道:「你怎麼顛倒說是山泊裡壞了天使?這都是陳希真那賊道遣女兒來刺殺天使,阻我梁山招安之路,現有公明哥哥與太師的書信在此。」

天喜道:「你休題太師,目下官家盛怒,已將大師貶去三級,現為工部侍郎了。」

戴宗驚道:「此卻為何?」

天喜道:「說也可恨,那日官家御司天台,占望雲氣,忽見太陽中心有一顆黑子,有棋子大小,當問左右近臣。

彼時道士郭天信在旁,侍陪聖駕。

那廝深曉天文,當時奏道:日中有黑子,是大臣欺蔽君王之象,恐宰輔侵權,望官家留意。

天子聽信此言,深疑在太師身上,恩禮漸漸衰薄。

昨接到山東安一撫司奏章,稱說錢吉等供認,刺殺天使侯蒙之武技,乃是我山寨中郭盛頭領。

天子覽奏大怒,當喚入太師,大加申斥。

那陳瓘、宋昭等一班兒從旁和哄。

若不虧童郡王、高太尉力救,定將太師發配州軍編管,如今已降了侍郎。

這不打緊,如今官家又懸一口上方劍在至德殿上,有旨說:再有敢奏招安梁山泊者,立斬不赦。

此刻只等種師道征遼奏凱,便拜大將征討梁山。

聖意已定,天怒難回,誰敢多說。」

戴宗聽了大驚道:「似這般說怎好?現在公明哥哥有信,多多拜上大師,求他鼎力周全,兄長可怎生引我去面見太師?」

天喜道:「太師此刻已是不在其位,況近日憂愁成病,未便引你去相見。

這信,我與你呈遞上去。」

當晚天喜留戴宗歇在家裡,將書信傳遞入去。

次早,太師喚天喜入後堂多時;天喜回家,將了蔡京的回書與戴宗,說道:「太師吩咐,多多致意宋頭領,千乞看覷我的女兒、女婿。

此刻雖失天一寵一,童貫與我心腹至交,我的事便是他的事,我重托他好歹在聖上前周全貴寨,眾位頭領放心為要。」

又有許多金帛賞賜戴宗。

戴宗收了,不敢怠慢,當時別了天喜,拽起大步,作法回梁山泊去了。

一見宋江,備說一切,呈上蔡京回書。

眾頭領聽了,俱各大驚。

宋江聽了朝廷不准招安,蔡京卻失了一寵一,又喜又憂,對吳用道:「可恨陳希真害了天使,劉彬這伙一奸一賊竟橫架在我身上。

枉是冤屈難明,不如興師去打猿臂寨,擒得陳希真父女來,不愁沒分辨處。」

吳用道:「兄長之言極是,小可所以說過,不乘此刻攻打陳希真,待他養成氣力,急切難圖。

近日狄雲兄弟又病故了,此仇更當報。」

正說話間,忽報差到猿臂寨去的下書人回來,有陳希真回信帶轉。

宋江喚入問道:「那陳希真如何?」

下書人稟道:「那陳希真一見了大王一爺的書信,十分欽敬,留小人客館安歇。

連留三日,酒筵相待。

小人恐誤日期,苦辭要行。

陳希真方付了這封回書,又與了小人好多金銀。」

宋江、吳用心中疑惑,且看那信面封皮上寫得甚是謙卑,卻也歡喜。

當時拆信與眾頭領同目觀看,只見上面寫道:

「總督猿臂、青雲、新柳三營都頭領陳希真,謹覆書於梁山泊主宋公明閣下:嘗聞古人有言: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

萬歲更相送,賢聖莫能度。

撫易盡之光陰,而不於其間作消遣法者,愚人也。

希真有生之後,虎豹其姿,豺狼其一性一,目盡圖書,心通鬼物。

幸生當盛時,光天化日之下,為無可為,遂移情方外,從事於導引辟榖,與夫朝菌蟪蛄度長絜大,不過一消遣法也。

既而見忤於當道,遂潛伏爪牙,苟全一性一命。

不意公明方快心於沂州之野,蚩尤橫飛,驚霆不測,地軸震盪,百川亂流,巔無安巢,淵無恬鱗,俾希真失其棲遲,於是嘯聚猿臂,為通逃淵藪,膾肝殺越,行所無事。

希真初不知綠林為終南捷徑,而逆天害道,公然行之者,亦不過為消遣法也。

希真既有猿臂,而公明之青雲山當我咽喉,希真規取形勢,欲戎馬出入之利,是以襲而取之。

臥榻之下,原非人酣睡地,不足問也。

卓哉公明!談忠論義,天下英雄莫不頫首。

又蒙誼不遐棄,雖不肖如希真者,尚不憚以此二字諄諄惠誨,此一團一希真所未嘗習聞者也。

雖然,往訓有言:不背所事曰忠,行而宜之曰義。

又曰:智足以欺王公,而不足以欺豚魚;忠義足以感天地泣鬼神,而不足以動盜賊之心。

何則?盜賊、忠義之不相蒙,猶冰炭之不相入也。

希真與公明同為跋扈飛揚,千載定論,莫不共見為劇賊渠魁,亦何所用其深諱?以賊取賊,不得為竊;以盜攻盜,不得為討。

青雲本非公明所固有,希真取之不為貪,而公明不怒不為厚也。

天子未嘗以征伐命公明,而公明私自發難於猿臂不為順,而希真悉力拒戰不為過也。

方今宋室無東周之衰,而公明欲以匹夫行威文莊穆之事,希真竊疑之。

夫天下莫恥於惡其名而好其實,又莫恥於無其實而竊其名。

公明忠義之名滿天下,而不察殺人亡命,有司所宜問,無故而欲傚法黃巢;血染潯陽,世人所宜駭,乃飲怨銜毒,報復盡情,行而宜之之說安在?嘯聚而後,官兵則抗殺官兵,王師則拒敵王師,華州、青州、東平、東昌,皆天子外郡,橫遭焚掠;黃鉞白旄,賞功戮罪,皆朝廷玉章,俱為僭用,不背所事之說又安在?如是而猶自稱為忠義,希真雖愚,斷不能受公明教也。

且夫希真所為,非不大類公明,然逆料天下後世,必薄責希真,而厚疑公明者,何哉?希真不敢樹忠義之望,而公明不肯受盜賊之名也;希真自知逆天害道,而公明必欲替天行道也。

無鹽自慚媸陋,人皆諒之;夏姬自伐貞節,適足為人笑耳!假使公明果能奉天子明詔,鼓行而東,希真束手就戮,夫復何言。

若乃假忠義之名,徘徊觀望,必有先公明而為之者。

公明自顧不暇,奚暇為希真借耶?夙慕梁山強兵百萬,公明韜略淵深,倘惠然肯來,希真亦有贏卒萬人,靖壁以待。

兩相攻殺,彼此無名,亦一消遣法也。

或勝或負,等諸觸蠻之得失。

所謂盜弄演池,無足重輕者,何用假朝廷,說忠義,陳天道,如此驚天動地為也?謹復左右,其熟圖之。」

宋江看罷大怒,吳用等也都呆了。

宋江氣得面如噴血,手腳冰冷,不覺昏厥了去。

眾人忙喚,方醒過來。

宋江大罵:「希真賊盜,我與你勢不兩立!」眾頭領無不大怒。

只見李逵在旁冷笑道:「哥哥不聽我的言語,卻吃這廝奚落。」

宋江大喝道:「黑廝省得什麼,又來胡說!」李逵道:「我雖不懂文理,只看哥哥見了書信,氣得這般光景,必是那廝笑我們受招安。

早知不聽那鳥知府哄,豈不是好?」

宋江聽了這話越怒,要斬李逵。

吳用喝道:「哥哥正在不快,你省說句,靠後去!」喝開了李逵,又對宋江道:「哥哥息怒,那廝依仗有些人馬,要和俺對敵。

正要去擒他,他倒來吹一毛一求疵,定要洗蕩了那廝的巢一穴一。」

宋江道:「軍師說得是。」

次日,宋江教裴宣計較下山人數。

正說間,忽報濮州林沖頭領差人投文來。

宋江喚入,取信看時,乃是林沖探得高衙內做曹州知府,林沖記念前仇,要求公明准其起兵攻打曹州,擒拿高衙內,「千萬與兄弟作主」等語。

宋江看了,與吳用、公孫勝商量道:「林兄弟此仇不容不報,只是攻打猿臂寨這機會不可失,其勢不能兩顧,怎好?」

吳用道:「可寫信與林頭領,勸他暫忍數日之氣,等打猿臂寨得勝之後,定然與他報仇便了。」

公孫勝道:「林頭領每提起高俅陷害一節,怒髮衝冠,眼中冒火。

今日仇人相見,分外眼睜,雖寫信去勸他,恐他未必忍耐得。

貧道想,何不遣人去替他回來,同去打猿臂寨。

一乃仇人離開眼前,二乃林頭領武藝超群,須知少他不得,豈非兩全其美?」

宋江道:「此論極是。」

當日便令雙槍將董平往濮州去替回林沖,這裡且按兵等待。

不日,林衝回到梁山。

宋江接著道:「非是不許賢弟報仇,奈此番攻陳希真,機會不可失,望賢弟助我。

俟勝了希真,攻打曹州,報賢弟之仇,都在宋江身上。

賢弟休煩惱!」林沖領諾。

當日便寫下告示,將下山打猿臂寨頭領分作兩起:頭一撥宋江、花榮、李俊、穆洪、李逵、楊雄、石秀、黃信、歐鵬、楊林,共帶六千步兵,六百馬軍;第二撥便是林沖、秦明、戴宗、張橫、張順、馬麟、鄧飛、王矮虎,又去兗州調回時遷,以備探路之用,也帶領六千步兵,六百馬軍。

兩起共是一萬二千步軍,一千二百馬軍。

教宋清先備得勝酒筵,眾頭領歡聚一一夜。

宋江向吳用道:「那年我打祝家莊,先是自己去,未能得利,幸虧軍師到來,助我成功。

今仍欲煩軍師同往,早晚可以商議,未知可否?」

吳用欣然領諾。

便又派呂方、郭盛同行,宋萬、鄭天壽接應糧草。

盧員外並一切頭領鎮守山寨。

當日宋江領眾下山,殺奔猿臂寨來,早有細作報與陳希真。

卻說陳希真自從吞併了青雲山,又開得銀礦,煎煉銅斤,又招撫散亡流民,開墾地畝,四方無業饑民多來歸附,又令侯達提調窯器,私通客商,發去各路銷賣,官府幾番也禁止不得,因此兵糧充足。

眾英雄見希真並不劫掠而自豐富,都各歡喜。

陳希真恐梁山來戰爭,將三寨錢糧計會一切事務,都委劉廣、苟桓在猿臂寨掌管,自提一精一兵駐紮青雲山。

那時正是三月中旬,天氣和暖,祝永清與陳麗卿已成合巹之禮,正在新婚之際,連日慶賀宴會。

自希真復了宋江信之後,乃集眾英雄議事。

眾英雄禮畢,分班坐了。

希真笑道:「可笑宋江這廝,把這等信來唬嚇我。

我等豈是受他籠絡的,吃我回他這封書。

那廝見了,不歐個死,也有九分沒氣。

他必然興兵動眾,拚命而來,當如何對付他,願聞眾位妙策。」

只見慧一娘一答道:「邇年來梁山正強,兵一精一馬壯,今被姨夫一激,來勢必然兇猛。

兵法云:避其朝銳,擊其暮歸。

何不深溝高壘,守老了敵兵。

待那廝退去,隨後掩殺,可獲大勝。」

語未畢,只見祝永清道:「秀妹妹之言,雖合兵法,但我更有一計在此。

我早料這廝要來,已差心腹人在魏河西岸,如此如此安排下了。

今求泰山與小婿三千一精一兵,渡過魏河,背水下營。

那廝若打從這條路來,先殺他個下馬威,再依秀妹之計堅守。」

希真大喜道:「你二人之計都妙。

賢婿去時,三千兵恐不敷用,竟帶五千兵去。

我在魏河這一岸,紮營等你。」

眾頭領聽了,無不忻然。

慧一娘一道:「玉山兄既有此妙計,奴家索一性一再助你一件器械。」

希真問是何物,慧一娘一道:「甥女前日曾教水軍用捍水橐稐,可以伏居水底,姨夫已准用了。

今就以此法變化,造成飛橋。

此橋亦用黃牛皮做就。

這橋若拆散了,軍士們身邊可以分帶。

湊起來頃刻成一座浮橋,千軍萬馬,任意可渡。

用畢,頃刻可以收拾,毫無形跡。

奴已備好在此,今玉山要背水立營,這橋正得用。」

永清聽了大喜。

希真道:「且待梁山去的探子回來,便知端的。」

不日,細作回來報道:「宋江等領一萬多人馬來廝殺也。」

希真便傳令先將磚城工作停了,張家道口,除苟英領三百兵鎮守鐘樓之外,不許存留一人。

一面去新柳營調回祝萬年;又去虎爪關調回劉麒;猿臂寨調回苟桓、王天霸,派謝德、婁熊權去代領。

這裡兵馬分作兩起:第一撥祝永清、祝萬年、陳麗卿、欒廷玉、欒廷芳、王天霸,共領步軍五千,馬軍五百,下山渡過魏河,背水下寨;第二撥只是希真同慧一娘一、劉麒、苟桓四人,領大兵隨後下山,就魏河東岸下寨。

另撥一千軍,帶著飛橋,接應視永清。

分派已定,只等梁山泊軍馬到來。

卻說宋江帶領人馬殺奔猿臂寨來,離青雲山尚有二十餘里,下了寨柵。

宋江在中軍帳裡坐下,和吳用商議道:「我聽說青雲山左側張家道口,四邊都無依傍,敵兵難以把守,我就那裡長驅直進如何?」

吳用道:「不可。

陳希真不比等閒之輩,豈肯留此大破綻,那裡必有防備,莫如夾魏河立寨。」

宋江道:「夾河為陣,他不肯來,我不可往,守到幾時去?」

吳用道:「事難預定,只可相機而行。

且先使兩個分頭去探聽路徑,才可與他對敵。」

宋江便差戴宗、時遷去探路。

次日一早,戴宗回來道:「陳希真差他女婿祝永清,同祝萬年領一枝兵在魏河西岸背水下營,希真自己卻在河那一岸,倚山紮寨。

魏河裡並無浮橋,亦不見一隻渡船。

祝永清的營盤系是五營,分東西南北中,海棠花式樣安扎,背後緊一靠著魏河。」

正說間,時遷亦回來,說道:「小弟去張家道口打探,那張家道口空蕩蕩的並無一人一馬,正在那裡修造磚城,滿地堆著磚石,亦不見一個工匠,四面各處看探,人影也無。

只有十里遠近,正中間一座鐘樓,旁有幾間小屋,想有些少兵丁居住,余無別物。

任憑生人來往,亦不稽查。」

宋江、吳用聽了,甚是疑惑。

宋江道:「這也作怪,卻是何故?」

忽報祝永清下戰書,吳用批刻日交鋒。

宋江道:「他背水紮營,必有緣故,軍師怎樣勝他?」

吳用道:「拔寨前進,我自有道理。

就前面險要處安營,我兵初到,銳氣甚盛,休要鬥將,可與他混戰取勝。

我兵即或不利,可以退守。

那張家道口必有備防,休去睬他。」

宋江依言,當命三軍飽餐戰飯,拔寨都起,離祝永清不過三二里之遙,依著樹林,一字兒紮下三個營盤。

中軍是宋江、吳用、呂方、郭盛、林沖、花榮、李逵,左營是李俊、穆洪、楊雄、石秀、張橫、張順,右營便是秦明、黃信、歐鵬、楊林、戴宗、馬麟、鄧飛、王矮虎、時遷。

安營已定,吳用對宋江道:「既與他混戰,可將軍馬分為四隊,奇正相生,必獲大利。」

宋江道:「有理。」

當時宋江與林沖、花榮、李逵領前隊,李俊、穆洪領左隊,秦明、黃信、歐鵬領右隊,楊雄、石秀、楊林、戴宗領後隊,只有吳用、呂方、郭盛、二張、馬麟、鄧飛、王英、時遷守營。

分派已定,宋江正待領兵出陣,忽聽得右軍營裡喊聲大振,槍炮震天,連次來報:「敵兵劫寨,已殺入圍子裡,兵馬不知從何而來。」

宋江、吳用大驚,忙傳令道:「右營已中一奸一計,中軍、左營休動,切不可去救,那廝必有外應。

但有外應賊兵來搶中左二營,不問多少,只把神臂弓射去,休容他近寨。」

道言未了,中營後面早已火發,糧草堆齊著,人馬亂竄。

吳用只教體動,妄動者立斬,只將神臂弓、佛郎機保住中軍,又吩咐左營一樣如此。

果然陳麗卿來搶中營,王天霸來搶左營,三五番衝突,都被神臂弓射回,不能殺入。

那神臂弓是兩人分用一張,一弓發三箭,長六尺,發遠五百步,乃是宋朝利器。

當時祝永清、祝萬年從宋江營後殺出,乘勢縱火燒糧,也被神臂弓、佛郎機阻住,不能殺到中軍。

只有欒廷玉、欒廷芳,出其不意殺入右邊營內,逢人便砍。

右營賊兵不及備防,吃欒氏弟兄殺得馬仰人翻,那馬麟、鄧飛、王矮虎、時遷都從亂軍中逃出一性一命。

祝氏、欒氏弟兄四人,合兵一處,斬首無數,掌得勝鼓回營。

麗卿、王天霸已收兵而回。

這一陣殺得那梁山兵膽戰心驚,更不知猿臂寨人馬從何處殺入。

細細查看,中營後面、右營圍子裡,都有七石缸大小地一穴一數十處。

原來都是祝永清預先使心腹人掘下的地道,料得宋江必在此等所在紮營,果然中計。

當時查點,損傷二千餘人,燒壞糧草器械無數,幸虧軍師吳用鎮定中營、左營,不致失利。

宋江大怒道:「祝小畜生焉敢如此!」便傳令起合營兵馬前去廝並。

只見探路兵來報道:「祝永清得勝後,便拔寨都渡過河去了。

紮營處只是一片空地,一物全無。」

宋江、吳用驚訝道:「這廝又不備船隻,不搭浮橋,卻怎生渡得這般快?」

當夜宋江與眾頭領在寨中商議,都疑惑不定。

次日,宋江差人渡過魏河,直到希真營內下戰書。

希真批來日渡河交戰,書後又批道:「夜來小婿行小狡獪,戲一弄足下,幸勿介意。」

宋江愈怒。

次日,宋江嚴整隊伍,在魏河西岸,擺成陣勢等候,希真並不出戰。

宋江著人去催,希真回書謝道:「小女于歸,今日正當彌月,敝寨設酒慶賀,無暇廝殺,故而爽約,望改期明日。」

宋江怒極。

氣得個李逵暴躁如雷,道:「為何不渡過河去,怕他甚鳥!」宋江道:「兄弟也說得是。」

便傳令搭浮橋渡河。

吳用再三苦勸道:「哥哥,你忘了天書上明明寫著:臨敵休急暴,對陣莫匆忙;急暴難取勝,匆忙多敗亡。

古來兵家犯此取敗者,不知其數,兄長豈可蹈其覆轍。

請暫息一時之怒,從長計較。

吳某不才,管取一條計勝他。」

宋江只得忍一口氣,收兵回營。

次日,宋江又陳兵西岸,遣人去希真處挑戰,仍不見動靜。

直至下午,希真方批回戰書道:「公明既善用兵,何不渡過東岸一決勝負?希真若半渡邀擊,非丈夫也。」

宋江腦門都氣破了,對吳用道:「這賊道欺我太甚,當用何法攻他?」

吳用道:「小可算定了,這廝欺我不敢渡河。

我一面只顧搭浮橋,假作欲渡之勢。

仍將兵馬分作兩撥,兄長領一撥,今夜悄悄從上流頭黃葉村渡過去,小弟探得那個村坊有百十家煙灶,多是漁戶,水勢尚淺,漁船甚多,可借他作浮橋。

但必須另留一枝兵射往岸口,方可過去。

一到彼岸,先佔地利,紮下營寨,然後進戰。

小弟自同眾兄弟從此地進路。

兩面策應,此河可渡也。」

宋江聽罷甚喜。

當日黃昏時分,宋江仍同花榮、李俊、穆洪、李逵、楊雄、石秀、黃信、歐鵬、楊林,帶一半人馬,投黃葉村去;吳用分一半人馬鎮住河口,催督軍士鋪搭浮橋,假作渡河之勢。

當晚宋江領兵奔黃葉村來,叫穆洪、石秀帶數十個嘍囉,先到村中去曉諭百姓:「休得驚恐,我不過借此渡河,決不煩惱村坊。

各宜安靜,妄動者立斬。」

穆洪、石秀領命去了。

宋江到得黃葉村,已是初更天氣,那些百姓漁戶都來焚香迎接。

宋江都安一撫了,就叫借眾漁戶的漁船,趁月光下搭起浮橋。

二更時分,早已完畢。

宋江留黃信、歐鵬帶領弓一弩一手,射住岸口,宋江同眾好漢渡過魏河東岸,果然神也不知,鬼也不覺。

宋江甚喜,暗傳號令,人皆銜枚,馬皆勒口,順流迎下去。

走得五七里,已近半夜時分,宋江同花榮相了地利,倚山傍水之處,住下兵馬。

宋江對眾好漢道:「吾在此處安營下寨,希真堅守不出以為得計,今已入其內地,再奪得他幾處險阻,更有吳軍師策應,那怕這廝不敗!明日眾位弟兄與我努力。」

眾頭領欣然領諾。

宋江正令軍漢們搬泥運石,掘濠鑿塹,安立營寨,忽聽半山裡一個號炮飛入雲端,四面喊聲大起,猿臂寨兵馬漫山遍野而來,梁山兵慌忙迎敵。

兩下交鋒,混戰了一一夜,天色大明,希真方才收兵。

宋江帳房器械失去無數,安營不得,只得屯在一個林子內。

正與眾好漢商議間,只見戴宗趕來道:「軍師請大哥不如收兵回去,河口浮橋已被希真燒斷了。

昨夜賊兵渡過河來劫營,吃軍師防備得緊,只傷了些伏路兵,不曾吃他得便宜。

特請大哥回去商議。」

宋江道:「我已渡過此岸,正好與敵人決戰,何故退兵?」

花榮道:「既是軍師如此說,定有妙計,哥哥須要依他。

現在黃葉村的浮橋,得黃信、歐鵬把守,雖不妨事,恐再中那廝一奸一計,老大不便。」

戴宗道:「那廝渡河,並不用船隻橋樑,在水面上來去如飛,正不知是何故。」

宋江與眾人都甚驚疑。

宋江聽了這話,只得收兵回黃葉村。

希真亦知宋江軍有紀律,兵勢未衰,不敢追一逼一,亦自收兵而回。

那宋江到了黃葉村,黃信、歐鵬接應,仍過了魏河西岸,令花菜、穆洪、黃信、歐鵬斷後。

歸到大寨,吳用接入。

宋江問吳用道:「賊兵雖與我混殺一一夜,不過小失了些人馬器械,並未挫動銳氣,軍師何故要我收回?」

吳用道:「那廝昨夜亦來劫寨,吃我防備,不被他著手。

我因見彼軍渡河,不用舟楫橋樑,大有可疑,真有神出鬼沒之機。

深恐兄長有失,所以請回,從長計較。

如果勝他不得,小弟愚見,不如且歸山寨,再候機會。

若曠日持久,糧草不繼,兵馬守老了,一發吃虧。」

宋江聽罷,沉吟不語。

眾頭領亦意見不同,也有說退兵是的,也有不甘心退兵的。

看官,就是熟諳兵法的人,到此也難預決。

究竟不知梁山兵進退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蕩寇志
結水滸全傳第七十一回 猛都監興師剿寇 宋天子訓武觀兵第七十二回 女飛衛發怒鋤奸 花太歲癡情中計第七十三回 北固橋郭英賣馬 辟邪巷希真論劍第七十四回 希真智斗孫推官 麗卿痛打高衙內第七十五回 東京城英雄脫難 飛龍嶺強盜除蹤第七十六回 九松浦父女揚威 風雲莊祖孫納客第七十七回 皂莢林雙英戰飛衛 梁山泊群盜拒蔡京第七十八回 蔡京私和宋公明 天彪大破呼延灼第七十九回 蔡太師班師媚賊 楊義士旅店除奸第八十回 高平山騰蛟避仇 鄆城縣天錫折獄第八十一回 張觷智穩蔡太師 宋江議取沂州府第八十二回 宋江焚掠安樂村 劉廣敗走龍門廠第八十三回 雲天彪大破青雲兵 陳希真夜奔猿臂寨第八十四回 苟桓三讓猿臂寨 劉廣夜襲沂州城第八十五回 雲總管大義討劉廣 高知府妖法敗麗卿第八十六回 女諸葛定計捉高封 玉山郎諸兵伐猿臂第八十七回 陳道子夜入景陽營 玉山郎贅姻猿臂寨第八十八回 演武廳夫妻宵宴 猿臂寨兄弟歸心第八十九回 陳麗卿力斬鐵背狼 祝永清智敗艾葉豹第九十回 陳道子草創猿臂寨 雲天彪征討清真山第九十一回 傅都監飛錘打關勝 雲公子萬弩射索超第九十二回 梁山泊書諷道子 雲陽驛盜殺侯蒙第九十三回 張鳴珂薦賢決疑獄 畢應元用計誘群奸第九十四回 司天台蔡太師失寵 魏河渡宋公明折兵第九十五回 陳道子煉鍾擒巨盜 金成英避難去危邦第九十六回 鳳鳴樓紀明設局 鶯歌巷孫婆誘姦第九十七回 陰秀蘭偷情釀禍 高世德縱僕貪贓第九十八回 豹子頭慘烹高衙內 筍冠仙戲阻宋公明第九十九回 禮拜寺放賑安民 正一村合兵禦寇第一百回 童郡王飾詞諫主 高太尉被困求援第一百一回 猿臂寨報國興師 蒙陰縣合兵大戰第一百二回 金成英議復曹府 韋揚隱力破董平第一百三回 高平山叔夜訪賢 天王殿騰蛟誅逆第一百四回 宋公明一月陷三城 陳麗卿單槍刺雙虎第一百五回 雲天彪收降清真山 祝永清閒遊承恩嶺第一百六回 魏輔梁雙論飛虎寨 陳希真一打兗州城第一百七回 東方橫請玄黃吊掛 公孫勝破九陽神鍾第一百八回 真大義獨赴甑山道 陳希真兩打兗州城第一百九回 吳加亮器攻新柳寨 劉慧娘計窘智多星第一百十回 祝永清單入賣李谷 陳希真三打兗州城第一百十一回 陳義士獻馘歸誠 宋天子誅奸斥佞第一百十二回 徐槐求士遇任森 李成報國除楊志第一百十三回 白軍師巧造奔雷車 雲統制兵敗野雲渡第一百十四回 宋江攻打二龍山 孔厚議取長生藥第一百十五回 高平山唐猛擒神獸 秦王洞成龍捉參仙第一百十六回 陳念義重取參仙血 劉慧娘大破奔雷車第一百十七回 雲天彪進攻蓼兒窪 宋公明襲取泰安府第一百十八回 陳總管兵敗汶河渡 吳軍師病因新泰城第一百十九回 徐虎林臨訓玉麒麟 顏務滋力斬霹靂火第一百二十回 徐青娘隨叔探親 汪恭人獻圖定策第一百二十一回 六六隊大攻水泊 三三陣迅掃頭關第一百二十二回 吳用智御鄆城兵 宋江奔命泰安府第一百二十三回 東京城賀太平誅佞 青州府畢應元薦賢第一百二十四回 汶河渡三戰黑旋風 望蒙山連破及時雨第一百二十五回 陳麗卿斗箭射花榮 劉慧娘縱火燒新泰第一百二十六回 凌振捨身轟鄆縣 徐槐就計退頭關第一百二十七回 哈蘭生力戰九紋龍 龐致果計擒赤髮鬼第一百二十八回 水攻計朱軍師就擒 車輪戰武行者力盡第一百二十九回 吳用計間顏務滋 徐槐智識賈虎政第一百三十回 麗卿夜戰扈三娘 希真晝逐林豹子第一百三十一回 雲天彪旗分五色 呼延灼力殺四門第一百三十二回 徐虎林捐軀報國 張叔夜奉詔興師第一百三十三回 沖頭陣王進罵林沖 守二關雙鞭敵四將第一百三十四回 沉螺舟水底渡官軍 臥瓜錘關前激石子第一百三十五回 魯智深大鬧忠義堂 公孫勝攝歸乾元鏡第一百三十六回 宛子城副賊就擒 忠義堂經略勘盜第一百三十七回 夜明渡漁人擒渠魁 東京城諸將奏凱捷第一百三十八回 獻俘馘君臣宴太平 溯降生雷霆彰神化第一百三十九回 雲天彪進春秋大論 陳希真修慧命真傳第一百四十回 辟邪巷麗卿悟道 資政殿嵇仲安邦結子 牛渚山群魔歸石褐 飛雲峰天女顯靈蹤附錄一:清咸豐三年初刻本序跋附錄二:清同治十年重刻本所增序跋附錄三:貫華堂本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滸傳第七十回結末校點說明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