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吳侵陳:——師出必須有名目 【原文】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禮記》吳侵陳

禮記

吳侵陳

(1)

——師出必須有名目

【原文】

(2)。

斬祀殺厲(3)。

師還,出竟(4),陳太宰嚭使於師(5)。

夫差謂行人儀曰(6):「是夫也多言,盍嘗問焉(7):師必有名,人之稱斯師也者,則謂之何?」

太宰嚭曰:「古之侵伐者不斬祀,不殺厲,不獲二毛(8)。

今斯師也,殺厲與?其不謂之殺厲之師與?」

與曰:「反爾地(9),歸爾之,則謂之何?」

曰:「君王討敝邑之罪(10),又在矜而赦之(11),師與,有無名乎?」

【註釋】

1本節選自《檀弓》下。

2吳:春秋時諸侯國名,姬姓。

陳:春秋時諸侯國名,媯(gui)姓。

3斬祀:破壞祭神地場所。

殺厲:殺害患疫病地人。

4竟:同「境」。

(5)太宰:古代官名。

嚭嚭(pi):人名。

(6)行人:官名,負責朝勤聘問。

儀:人名。

(7)盍(he):何不。

(8)二毛:鬢髮班白的人。

(9)反:同「歸」,歸還。

(10)敝邑:對自己國家的謙稱。

(11)矜:憐憫。

【譯文】

吳國侵伐陳國,破壞了祭祀的場所,殺害了患疫病的人。

後來吳軍返回,離開陳國邊境。

陳國的太宰嚭出使吳軍。

吳王夫差對行人儀說道:「這個人能說會道,我們何不試著問他一下:出師討伐一定要有個名目,如果人們問起我們的軍隊來,該怎樣稱呼呢?」

太宰嚭回答道:「古人侵伐他國時,不破壞祭祀場所,不殺害患疫病的人,不俘獲鬢髮斑白的人。

現在貴國軍隊不是殺了病人嗎?不是可以稱為殺害病人的軍隊嗎?」

夫差說:「要是歸還你們土 地,歸還你們被俘的子女,又該怎樣稱呼我們的軍隊呢?」

太宰嚭回答說:「君王討伐我國的罪過,卻又憐憫並赦免我們,這樣的軍隊,還能沒有好的名目嗎?」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禮記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