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古之教者:——用制度確保教育的是實施 【原文】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禮記》古之教者

禮記

古之教者

(1)

——用制度確保教育的是實施

【原文】

,家有塾(2),一黨一 有庠(3)。

術有序(4),過有學(5)。

比年入學(6),中年考校(7)。

一年視離經辨志(8),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一習一 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9)。

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10)。

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11),而遠者懷之(12),此大學之道也。

記曰(13):「蛾子時術之(14)。」

其此之謂乎!

【註釋】

1本節選自《學禮》。

2家:這裡指「閭」,二十五戶人共住一巷稱為閭。

塾:閭中的學校。

(3)一黨一 :五百戶為一黨一 。

庠(xiang):設在遂中的學校。

4術(sui):同「遂」,一萬二千五百家為遂。

序:設在遂中的學校。

(5)國:京城。

學:大學。

(6)比年:沒年。

(7)中年:沒隔一年。

(8)離經:給經書斷句。

(9)小成:小有成就。

(10)大成:大有成就。

(11)說:同

「悅」。

(12)懷:嚮往。

(13)記:記言記得事的書。

(14)蛾(yi)子:小螞蟻。

術:學習 。

【譯文】

古時教學,閭中有塾,一黨一 中有庠,遂中有序,京城有大學。

每年有新生入學,隔一年有一次考試。

入學第一年考查斷句的能力,辨別志向所趨;第三年考查是否專心於學業,是否樂於合群切磋;第五年考查是否敬愛師長;第七年考查對學問的見解,和對朋友的選擇。

如果考查合格,就叫做「小成」。

第九年考察知識暢達,觸類旁通,能遇事不惑,不違背師訓,這就叫做「大成」。

像這樣,就能夠教化民眾,改變風俗,使近處的人心悅誠服,使原處的人都來歸附,這就是大學教育的道理。

古書上說:「小螞蟻經常學習 街土堆成堆。」

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禮記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