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魯人有周豐也者:——身教重於言教 【原文】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禮記》魯人有周豐也者

禮記

魯人有周豐也者

(1)

——身教重於言教

【原文】

,哀公執摯請見之(2)。

而曰:「不可。」

公曰:「我其已夫(3)?」

使人問焉曰:「有虞氏未施信於民而民信之(4),夏後氏未施敬於民而民敬之(5),何施而得斯於民也(6)?」

對曰:「墟墓之間(7),未施哀於民而民哀;社稷宗廟之中(8),未施敬於民而民敬。

殷人作誓而民始畔(9),周人作會而民始疑(10)。

苟無禮儀忠信誠愨之心以蒞之(11),雖固結之(12),民其不解乎?」

【註釋】

1本節選自《植弓》下。

2摯:同「贄」,古人相見時所帶得禮物。

(3)其:豈,怎能.已:止.。

(4)有虞氏:古代部落,首領為堯、舜、禹。

(5)夏後氏:古代部落,首領禹建立了夏朝。

(6)斯:此。

這裡指代信任和尊敬。

(7)墟:廢墟。

(8)社稷:這裡指祭祀土神和谷神得寺廟。

(9)畔:同「叛」,反叛。

(10)作會:舉行盟會。

(11)愨(que):質樸。

蒞(li):君臨。

(12)固結:安定一團一 結。

【譯文】

魯國 有個叫周豐得人,魯哀公帶著禮物去請求見他,他卻說:「不行。」

哀公說:」我難道就此算了嗎?」

於是哀公派使者去請教周豐說:「虞瞬沒有對百姓進行信義得教化,而百姓卻信任他;夏禹沒有對百姓進行誠敬的教化,而百姓卻敬重他。

那麼,要進行怎樣的正教才能得到百姓的信任和敬重呢?」

周豐回答說:「在先民的廢墟和墳墓之間,用不著教百姓悲哀,而百姓會悲哀;在社稷和宗廟裡,不必教百姓敬重,百姓自然會敬重。

殷代統治者曾用誓言約束民眾,而民眾卻背叛了他們;周代的統治者曾舉行盟會來一團一 結民眾,即使能使民眾安定一團一 結,但最終民眾怎能不離散呢?」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禮記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