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大學之法:——方法是成功的保證 【原文】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禮記》大學之法

禮記

大學之法

(1)

——方法是成功的保證

【原文】

:禁於未發之謂豫(2),當其可之謂時(3),不陵節而施之謂孫(4),相觀而善之謂摩(5)。

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

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6);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7);燕辟廢其學(8)。

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為人師也。

故君子之教喻也(9),道而弗牽(10),強而弗抑(11),開而弗達(12)。

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

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

【註釋〕

1本節選自《學記》。

2豫:同「預」,預防。

3可:適當。

時:及時。

(4)陵:超過。

節:限度。

孫:同「遜」,順。

(5)摩;觀摩。

(6)扞(han)格:牴觸。

勝:克服。

(7)燕朋:輕慢而不莊重的朋友。

(8)燕辟:輕慢邪辟的言行。

(9)喻:啟發誘導。

(10)道:同「導」,引導。

牽;強拉。

(11)強(一qiang一):勉勵。

抑:壓制。

(12)開:啟發。

達:通達。

【譯文】

大學的教育方法是:在不合正道的事發生之前加以禁止,叫做預先防備;在適當的時候加以教導,叫做合乎時宜,不超過學生的接受能力進行教導,叫做順應;使學生相互觀摩而得到好處,叫做切磋。

這四點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原因。

事情發生以後才禁止,就會遇到障礙而難以克服;過了適當時機才去學習 ,雖然勤勉努力,也難以有成就;雜亂施教而不按順序學習 ,就會使學生頭腦混亂而無法補救;獨自學習 而沒有朋友一起商量,就會孤陋寡聞;輕慢而不莊重的朋友會使人違背師長的教導;輕慢邪僻的言行會使學生荒廢學業。

這六點是導致教育失敗的原因。

君子既然知道了教育獲得成功的原因,又知道了教育失敗的原因,然後才可以作別人的老師。

所以君子教育和誘導學生,靠的是引導而不是強迫服從,是勉勵而不是壓制,是啟發而不是全部講解。

引導而不是強迫,就會使師生關係和諧;勉勵而不是壓制,學習 就容易成功;啟發而不是全部講解,學生就會善於思考。

能使師生關係和諧,使學習 容易成功,使學生善於思考,就可以說是善於誘導了。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禮記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