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樂者,天地之和也:——以禮樂維護秩序與和諧 【原文】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禮記》樂者,天地之和也

禮記

樂者,天地之和也

(1)

——以禮樂維護秩序與和諧

【原文】

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

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別。

樂由天作,禮以地制。

過制則亂,過作則暴(2)。

明於天地,然後能興禮樂也。

論倫無患(3),樂之情也;欣喜歡愛,樂之官也(4)。

中正無邪,禮之質也;莊敬恭順,禮之制也(5)。

若夫禮樂之施於金石(6),越於聲音(7),用於宗廟社稷,事乎山川鬼神,則此所與民同也。

【註釋〕

(1)本節選自《樂記.樂論》。

(2)暴:越出正道。

(3)論倫無患:意思是和諧而不亂。

(4)官:功能。

(5)制:指職能。

(6)金石:鍾、磬一類的東西。

(7越:傳播。

【譯文】

樂所表現的是田地間的和諧;禮所表現的是田地間的秩序。

因為和諧,萬物能化育生長;因為秩序,萬物能顯現出差別。

樂依天道而鑿,禮按地理而制。

制禮超過分寸會造成混亂,作樂超過分寸會越出正軌。

明白田地的道理,然後才能制禮作樂。

和諧而不混亂,是樂內在的精神;讓人欣喜歡愛,是樂有的功能。

中正無邪,是禮的本質;莊重恭順,是禮的職能。

至於運用樂器來表現禮樂,聲音使禮樂得到傳播,用於宗廟社稷的祭祀活動,祭祀山川鬼神,統治者與民眾都要共同這樣做。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禮記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