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第四十回 蕭雲仙廣武山賞雪 沈瓊枝利涉:周圍十里,六座城門,城裡又蓋了五個衙署。出榜招集流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儒林外史》第四十回 蕭雲仙廣武山賞雪 沈瓊枝利涉

儒林外史

第四十回 蕭雲仙廣武山賞雪 沈瓊枝利涉

話說蕭雲仙奉著將令,監督築城,足足住了三四年,那城方才築的成功。

周圍十里,六座城門,城裡又蓋了五個衙署。

出榜招集流民進來居住,城外就叫百姓開墾田地。

蕭雲仙想道:「像這旱地,百姓一遇荒年,就不能收糧食了,須是興起些水利來。」

齊評:要著。

天二評:欲開墾先興水利,不易之道也因動支錢糧,雇齊民夫,蕭雲仙親自指點百姓,在田旁開出許多溝渠來。

溝間有洫,洫間有遂,開得高高低低,彷彿江南的光景。

到了成功的時候,蕭雲仙騎著馬,帶著木耐,在各處犒勞百姓們。

每到一處,蕭雲仙殺牛宰馬,傳下號令,把那一方百姓都傳齊了。

蕭雲仙建一壇場,立起先農的牌位來,擺設了牛羊祭禮。

蕭雲仙紗帽補服,自己站在前面,率領眾百姓,叫木耐在旁贊禮,升香、奠酒,三獻、八拜。

拜過,又率領眾百姓,望著北闕,山呼舞蹈,叩謝皇恩。

齊評:舉動不凡。

天二評:此鼓舞亦不可少便叫百姓都一團一團一坐下,蕭雲仙坐在中間,拔劍割肉,大碗斟酒,歡呼笑樂,痛飲一天。

天二評:雲仙又經濟,又風雅,又豪爽,我以為在虞、莊、杜三人之上。

作者於大祭之後敘郭孝子蕭雲仙,非無意也,而評者以為餘波,豈其然乎?吃完了酒,蕭雲仙向眾百姓道:「我和你們眾百姓,在此痛飲一天,也是緣法。

而今上賴皇恩,下托你們眾百姓的力,開墾了這許多田地,也是我姓蕭的在這裡一番。

我如今親自手種一棵柳樹,你們眾百姓每人也種一棵,或雜些桃花、杏花,亦可記著今日之事。」

齊評:可比甘棠遺愛眾百姓歡聲如雷,一個個都在大路上栽了桃、柳。

蕭雲仙同木耐,今日在這一方,明日又在那一方,一連吃了幾十日酒,共栽了幾萬棵柳樹。

眾百姓感激蕭雲仙的恩德,在城門外公同起蓋了一所先農祠,中間供著先農神位,旁邊供了蕭雲仙的長生祿位牌。

又尋一個會畫的,在牆上畫了一個馬,畫蕭雲仙紗帽補服,騎在馬上;前面畫木耐的像,手裡拿著一枝紅旗,引著馬,做勸農的光景。

百姓家男男一女女,到朔望的日子,往這廟裡來焚香點燭跪拜,非止一日。

黃評:雲仙之功,得此亦足以報矣,何必封侯始以為榮

到次年春天,楊柳發了青,桃花、杏花都漸漸開了,蕭雲仙騎著馬,帶著木耐出來遊玩。

見那綠樹蔭中,百姓家中的小孩子,三五成群的牽著牛,也有倒一騎在牛上的,也有橫睡在牛背上的,在田旁溝裡飲了水,從屋角邊慢慢轉了過來。

黃評:寫出太平景象蕭雲仙心裡歡喜,向木耐道:「你看這般光景,百姓們的日子有的過了。

只是這班小孩子,一個個好模好樣,也還覺得聰俊,怎得有個先生教他識字便好。」

齊評:能養能教,真是一片熱心為民之人。

天二評:既有以養之,必思所以教之坐言起行,方不愧儒者,我於雲仙無間然。

黃評:先養後教,儒將風雅木耐道:「老爺,你不知道麼?前日這先農祠,住著一個先生,是江南人,黃評:直伏沈瓊枝而今想是還在這裡。

老爺何不去和他商議?」

蕭雲仙道:「這更湊巧了。」

便打馬到祠內會那先生。

進去同那先生作揖坐下,蕭雲仙道:「聞得先生貴處是江南,因甚到這邊外地方?請問先生貴姓?」

那先生道:「賤姓沈,敝處常州。

因向年有個親戚在青楓做生意,所以來看他。

不想遭了兵亂,流落在這裡五六年,不得回去。

近日聞得朝裡蕭老先生在這裡築城、開水利,所以到這裡來看看。

老先生尊姓?貴衙門是那裡?」

蕭雲仙道:「小弟便是蕭雲仙,在此開水利的。」

那先生起身從新行禮,道:「老先生便是當今的班定遠,晚生不勝敬服。」

蕭雲仙道:「先生既在這城裡,我就是主人。

請到我公廨裡去住。」

便叫兩個百姓來搬了沈先生的行李,叫木耐牽著馬,蕭雲仙攜了沈先生的手,同到公廨裡來,備酒飯款待沈先生,說起要請他教書的話,先生應允了。

蕭雲仙又道:「只得先生一位,教不來。」

便將帶來駐防的二三千多兵內,揀那認得字多的兵選了十個,托沈先生每日指授他些書理。

開了十個學堂,把百姓家略聰明的孩子都養在學堂裡讀書。

讀到兩年多,沈先生就教他做些破題、破承、起講。

但凡做的來,蕭雲仙就和他分庭抗禮,以示優待。

齊評:誘掖獎勸,一片苦心。

天二評:誘掖獎勸,教民之法備矣。

可惜只學的時文這些人也知道讀書是體面事了。

蕭雲仙城工已竣,報上文書去,把這文書就叫木耐繼去。

木耐見了少保。

少保問他些情節,賞他一個外委把總做去了。

少保據著蕭雲仙的詳文,咨明兵部。

工部核算:「蕭采承辦青楓城城工一案,該撫題銷本內:磚、灰、工匠,共開銷銀一萬九千三百六十兩一錢二分一厘五毫。

查該地水草附近,天二評:照顧前文燒造磚灰甚便,新集流民,充當工役者甚多,不便聽其任意浮開。

應請核減銀七千五百二十五兩有零,在於該員名下著追。

天二評: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送他些使費就沒話了查該員系四川成都府人,應行文該地方官勒限嚴比歸款可也。

奉旨依議。」

黃評:天下事如此類者甚多,不可勝歎。

古今來有幾人實心辦事得便宜哉?蕭雲仙看了邸抄,接了上司行來的公文,只得打點收拾行李回成都府。

比及到家,他父親已臥病在床,不能起來。

蕭雲仙到床面前請了父親的安,訴說軍前這些始末緣由。

說過,又磕下頭去,伏著不肯起來。

蕭昊軒道:「這些事你都不曾做錯,黃評:豈止不錯為甚麼不起來?」

蕭雲仙才把因修城工,被工部核減追賠一案說了,又道:「兒子不能掙得一絲半粟孝敬父親,倒要破費了父親的產業,實在不可自比於人,心裡愧恨之極!」蕭昊軒道:「這是朝廷功令,又不是你不肖花消掉了,何必氣惱?我的產業攢湊攏來,大約還有七千金。

你一總呈出歸公便了。」

天二評:非此父不生此子。

此部辦的功令,非朝廷功令也蕭雲仙哭著應諾了。

看見父親病重,他衣不解一帶,伏伺十餘日。

眼見得是不濟事,蕭雲仙哭著問:「父親可有甚麼遺言?」

蕭昊軒道:「你這話又呆氣了。

我在一日,是我的事。

我死後,就都是你的事了。

天二評:聖人複起,不易此言總之,為人以忠孝為本,其餘都是末事。」

齊評:語簡而大,可敬可佩說畢,瞑目而逝。

蕭雲仙呼天搶地,盡哀盡禮,治辦喪事十分盡心。

黃評:雲仙忠孝二字足以當之,昊軒可以瞑目矣卻自己歎息道:「人說塞翁失馬,未知是福是禍。

前日要不為追賠,斷斷也不能回家,父親送終的事,也再不能自己親自辦。

可見這番回家,也不叫做不幸。」

天二評:仁義之人,其言藹如喪葬已畢,家產都已賠完了,還少三百多兩銀子。

地方官仍舊緊追。

適逢知府因盜案的事降調去了,新任知府卻是平少保做巡撫時提拔的,到任後,知道蕭雲仙是少保的人,替他虛出了一個完清的結狀,叫他先到平少保那裡去,再想法來賠補。

少保見了蕭雲仙,慰勞了一番,黃評:仍不過「慰勞」替他出了一角咨文,送部引見。

兵部司官說道:「蕭採辦理城工一案,無例題補。

天二評:給你幾十兩銀子就有例了應請仍於本千總班次,論俸推升守備。

俟其得缺之日,帶領引見。」

蕭雲仙又候了五六個月,部裡才推升了他應天府江淮衛的守備,黃評:僅得一衛守備,置之閒散,惜哉!帶領引見。

奉旨:「著往新任。」

蕭雲仙領了札付出京,走東路來南京。

過了朱龍橋,到了廣武衛地方,黃評:選到廣武衛者,以便到南京得與諸賢相會也晚間住在店裡。

正是嚴冬時分,約有二更盡鼓,店家吆呼道:「客人們起來!木總爺來查夜!」眾人都披了衣服坐在鋪上,只見四五個兵打著燈籠,照著那總爺進來,逐名查了。

蕭雲仙看見那總爺原來就是木耐,木耐見了蕭雲仙,喜出望外,叩請了安,忙將蕭雲仙請進衙署,住了一宿。

次日,蕭雲仙便要起行,木耐留住道:「老爺且寬住一日,這天色*想是要下雪了。

今日且到廣武山阮公祠遊玩遊玩,黃評:恰好是阮公祠,也虧作者想得到卑弁盡個地主之誼。」

天二評:木耐被雲仙陶鎔,居然風雅起來蕭雲仙應允了。

木耐叫備兩匹馬,同蕭雲仙騎著,又叫一個兵,備了幾樣餚饌和一尊酒,一徑來到廣武山阮公祠內。

道士接進去,請到後面樓上坐下。

道士不敢來陪,隨即送上茶來。

木耐隨手開了六扇窗格,正對著廣武山側面。

看那山上,樹木凋敗,又被北風吹的凜凜冽冽的光景,天上便飄下雪花來。

黃評:隨意寫景必妙蕭雲仙看了,向著木耐說道:「我兩人當日在青楓城的時候,這樣的雪不知經過了多少,那時倒也不見得苦楚。

如今見了這幾點雪,倒覺得寒冷的緊。」

木耐道:「想起那兩位都督大老爺,此時貂裘向火,不知怎麼樣快活哩。」

齊評:冷語傳神。

天二評:此其所以為都督大老爺。

雲仙語甚和平,木耐則不免牢騷矣,然尚蘊藉說著,吃完了酒,蕭雲仙起來閒步。

樓右邊一個小閣子,牆上嵌著許多名人題詠,蕭雲仙都看完了,內中一首,題目寫著《廣武山懷古》,讀去卻是一首七言古風。

蕭雲仙讀了又讀,讀過幾遍,不覺淒然淚下。

黃評:寫雲仙真是儒將,並無不平之鳴,至此則不覺淚下者,詩教之感人深矣。

天二評:有觸於中,亦木耐有以啟之木耐在旁,不解其意。

蕭雲仙又看了後面一行,寫著「白門武書正字氏稿」,看罷記在心裡。

當下收拾回到衙署,又住了一一夜。

次日天晴,蕭雲仙辭別木耐要行,木耐親自送過大柳驛,方才回去。

蕭雲仙從浦口過江,進了京城,驗了札付,到了任,查點了運丁,看驗了船隻,同前任的官交代清楚。

那日,便問運丁道:「你們可曉的這裡有一個姓武名書號正字的,是個甚麼人?」

旗丁道:「小的卻不知道。

老爺問他卻為甚麼?」

蕭雲仙道:「我在廣武衛,看見他的詩,急於要會他。」

黃評:由詩遞到武書,因得與虞、杜諸人相見旗丁道:「既是做詩的人,小的向國子監一問便知了。」

蕭雲仙道:「你快些去問。」

旗丁次日來回復道:「國子監問過來了。

門上說,監裡有個武相公叫做武書,是個上齋的監生,就在花牌樓住。」

蕭雲仙道:「快叫人伺候!不打執事,我就去拜他。」

當下一直來到花牌樓,一個坐東朝西的門樓,投進帖去。

武書出來會了。

蕭雲仙道:「小弟是一個武夫,新到貴處,仰慕賢人君子。

前日在廣武山壁上,奉讀老先生懷古佳作,所以特來拜謁。」

武書道:「小弟那詩,也是一時有感之作,不想有污尊目。」

當下捧出茶來吃了。

武書道:「老先生自廣武而來,想必自京師部選的了?」

蕭雲仙道:「不瞞老先生,說起來話長。

小弟自從青楓城出征之後,因修理城工多用了帑項,方才賠償清了。

照千總推升的例,選在這江淮衛。

卻喜得會見老先生,凡事要求指教,改日還有事奉商。」

武書道:「當得領教。」

蕭雲仙說罷,起身去了。

武書送出大門,看見監裡齋夫飛跑了來,說道:「大堂虞老爺立候相公說話。」

武書走去見虞博士。

虞博士道:「年兄,令堂旌表的事,部裡為報在後面,駁了三回,如今才准了。

天二評:部吏能事件件如此,正與蕭雲仙報銷對照牌坊銀子在司裡,年兄可作速領去。」

武書謝了出來。

次日帶了帖子,去回拜蕭守備。

蕭雲仙迎入川堂,作揖奉坐。

武書道:「昨日枉駕後,多慢!拙作過蒙稱許,心切不安。

還有些拙刻帶在這邊,還求指教。」

因在袖內拿出一卷詩來。

蕭雲仙接著,看了數首,讚歎不已。

隨請到書房裡坐了,擺上飯來。

吃過,蕭雲仙拿出一個卷子遞與武書,道:「這是小弟半生事跡,專求老先生大筆,天二評:又是儒林外史本色*來了。

不朽正不在此或作一篇文,或作幾首詩,以垂不朽。」

武書接過來,放在桌上,打開看時,前面寫著「西征小紀」四個字。

中間三幅圖:第一幅是「椅兒山破敵」,第二幅是「青楓取城」,第三幅是「春郊勸農」。

黃評:題圖,名士之惡習也,不如武夫。

此圖實事實功,足稱題詠,亦作者不平之意每幅下面都有逐細的紀略。

武書看完了,歎惜道:「飛將軍數奇,古今來大概如此。

老先生這樣功勞,至今還屈在卑位。

這做詩的事,小弟自是領教。

但老先生這一番汗馬的功勞,限於資格,料是不能載入史冊的了。

須得幾位大手筆撰述一番,各家文集裡傳留下去,也不埋沒了這半生忠悃。」

齊評:文人之筆重於丘山,往往有正史所無,一經妙筆描寫,反津津在人口角者,正是這個意思蕭雲仙道:「這個也不敢當。

但得老先生大筆,小弟也可藉以不朽了。」

武書道:「這個不然。

卷子我且帶了回去,這邊有幾位大名家,素昔最喜讚揚忠孝的。

若是見了老先生這一番事業,料想樂於題詠的。

容小弟將此卷傳了去看看。」

蕭雲仙道:「老先生的相知,何不竟指小弟先去拜謁?」

武書道:「這也使得。」

黃評:借此便與博士諸人相聯絡蕭雲仙拿了一張紅帖子,要武書開名字去拜。

武書便開出:虞博士果行、遲均衡山、莊征君紹光、杜儀少卿。

俱寫了住處,遞與蕭雲仙。

帶了卷子,告辭去了。

蕭雲仙次日拜了各位,各位都回拜了。

隨奉糧道文書,押運赴淮。

蕭雲仙上船,到了揚州,在鈔關上擠馬頭。

正擠的熱鬧,只見後面擠上一隻船來。

船頭上站著一個人,叫道:「蕭老先生!怎麼在這裡?」

蕭雲仙回頭一看,說道:「啊呀,原來是沈先生!黃評:由此遞到沈瓊枝你幾時回來的?」

忙叫攏了船。

那沈先生跳上船來。

蕭雲仙道:「向在青楓城一別,至今數年。

是幾時回南來的?」

沈先生道:「自蒙老先生青目,教了兩年書,積下些修金。

回到家鄉,將小女許嫁揚州宋府上,此時送他上門去。」

天二評:何以送上門?蕭雲仙道:「令愛恭喜!少賀。」

因叫跟隨的人封了一兩銀子,送過來做賀禮。

說道:「我今番押運北上,不敢停泊。

將來回到敝署,再請先生相會罷。」

作別開船去了。

這先生領著他女兒瓊枝,黃評:遞到沈瓊枝岸上叫了一乘小轎子抬著女兒,自己押了行李,到了缺口門,落在大豐旗下店裡。

天二評:無媒無妁自送到門,非妾而何?既知為鹽商,必無娶貧士女為正室之理那裡夥計接著,通報了宋鹽商。

那鹽商宋為富黃評:為富不仁打發家人來吩咐道:「老爺叫把新娘就抬到府裡去。

天二評:此句明明是作妾了沈老爺留在下店裡住著,叫帳房置酒款待。」

沈先生聽了這話,向女兒瓊枝道:「我們只說到了這裡,權且住下,等他擇吉過門。

黃評:為何要自送上門怎麼這等大模大樣?看來這等光景,竟不是把你當作正室了。

天二評:呆鳥這頭親事,還是就得就不得?女兒,你也須自己主張。」

黃評:妙在叫他自已主張,卻居然貢生沈瓊枝道:天二評:姑娘何其老氣「爹爹,你請放心。

我家又不曾寫立文書,得他身價,為甚麼肯去伏低做小?他既如此排場,爹爹若是和他吵鬧起來,倒反被外人議論。

黃評:逃走倒不怕人議論我而今一乘轎子抬到他家裡去,看他怎模樣看待我。」

齊評:此段議論正欲自顯其才耳。

天二評:如此便無人議論邪?荒謬沈先生只得依著女兒的言語,黃評:妙在就依看著他裝飾起來。

頭上戴了冠子,身上穿了大紅外蓋,黃評:既戴冠子、穿大紅袍,得不謂之出嫁乎?謬極拜辭了父親,上了轎。

那家人跟著轎子,一直來到河下,進了大門。

幾個小老媽抱著小官,在大牆門口同看門的管家說笑話,看見轎子進來,問道:「可是沈新娘來了?請下了轎,走水巷裡進去。」

沈瓊枝聽見,也不言語,下了轎,一直走到大廳上坐下。

說道:「請你家老爺出來!我常州姓沈的,不是甚麼低三下四的人家。

他既要娶我,怎的不張燈結綵,擇吉過門,把我悄悄的抬了來,當做娶妾的一般光景?天二評:何以聽其抬來?黃評:打轎時已算定如此,然何如不來?此所以入《儒林外史》而為第三甲第一人我且不問他要別的,只叫他把我父親一親筆寫的婚書拿出來與我看,我就沒的說了!」老媽同家人都嚇了一跳,甚覺詫異,慌忙走到後邊報與老爺知道。

那宋為富正在藥房裡看著藥匠弄人參,聽了這一篇話,紅著臉道:「我們總商人家,一年至少也娶七八個妾,齊評:好誇口都像這般淘氣起來,這日子還過得?黃評:叫你且過不得他走了來,不怕他飛到那裡去!」黃評:他竟會飛了去躊躇一會,叫過一個丫鬟來,吩咐道:「你去前面向那新娘說:「老爺今日不在,黃評:不在者,不在家也,揚州語新娘權且進房去。

有甚麼話,等老爺來家再說。」

」丫鬟來說了。

沈瓊枝心裡想著:「坐在這裡也不是事,不如且隨他進去。」

黃評:隨進去更大謬便跟著丫頭走到廳背後左邊,一個小圭門裡進去,三間楠木廳,一個大院落,堆滿了太湖石的山子。

沿著那山石走到左邊一條小巷,串入一個花園內,竹樹交加,亭台軒敞,一個極寬的金魚池,池子旁邊都是朱紅欄杆,夾一著一帶走廊。

走到廊盡頭處,一個小小月洞,四扇金漆門。

走將進去,便是三間屋,一間做房,鋪設的齊齊整整,獨自一個院落。

媽子送了茶來。

沈瓊枝吃著,心裡暗說道:「這樣極幽的所在,料想彼人也不會賞鑒,且讓我在此消遣幾天。」

黃評:閒情逸致。

齊評:大有玩世不恭之致那丫鬟回去回復宋為富道:「新娘人物倒生得標緻,只是樣子覺得憊賴,不是個好惹的。」

過了一宿,黃評:過了一宿,更大謬了宋為富叫管家到下店裡,吩咐賬房一中兌出五百兩銀子送與沈老爺,「叫他且回府,著姑娘在這裡,想沒的話說。」

沈先生聽了這話,說道:「不好了!他分明拿我女兒做妾,這還了得!」黃評:至此方知,好貢生一徑走到江都縣,喊了一狀。

那知縣看了呈子,說道:「沈大年既是常州貢生,也是衣冠中人物,怎麼肯把女兒與人做妾?鹽商豪橫,一至於此!」齊評:故作正論,口氣極妙。

黃評:好知縣。

天二評:青天將呈詞收了。

宋家曉得這事,慌忙叫小司客具了一個訴呈,打通了關節。

次日,呈子批出來,批道:「沈大年既系將女瓊枝許配宋為富為正室,何至自行私送上門?顯系做妾可知。

天二評:又是青天架詞混瀆,不准。」

黃評:好知縣那訴呈上批道:「已批示沈大年詞內矣。」

沈大年又補了一張呈子。

知縣大怒,說他是個刁健訟棍。

天二評:更是青天一張批,兩個差人,押解他回常州去了。

沈瓊枝在宋家過了幾天,不見消息,想道:「彼人一定是安排了我父親,再來和我歪纏。

不如走離了他家,再作道理。」

將他那房裡所有動用的金銀器皿、真珠首飾打了一個包袱,黃評:大謬大謬穿了七條裙子,扮做小老媽的模樣,買通了那丫鬟,五更時分,從後門走了。

天二評:謬不可言,是魯智深二龍山手筆清晨出了鈔關門上船。

黃評:來去自一由那船是有家眷的。

沈瓊枝上了船,自心裡想道:「我若回常州父母家去,恐惹故鄉人家恥笑。」

細想:「南京是個好地方,有多少名人在那裡。

我又會做兩句詩,黃評:會做詩,所以入《儒林外史》何不到南京去賣詩過日子?或者遇著些緣法出來,也不可知。」

齊評:此女子真是奇特。

天二評:是何緣法?立定主意,到儀征換了江船,一直往南京來。

只因這一番,有分教:賣詩女士,反為逋逃之流;科舉儒生,且作風一流之客。

畢竟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臥評】

蕭雲仙在青楓,能養能教,又能宣上德而達下情,乃是有體有用之才,而限於資格,卒為困鱗。

此作者之所以發憤著書,一吐其不平之鳴也。

昔日阮藉登廣武而歎曰:「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書中賞雪一段,是隱括此意。

雲仙與木耐閒閒數語,直抵過一篇《李陵答蘇武書》,千載之下,淚痕猶濕。

天二評:不倫

才寫過蕭雲仙,接手又寫一沈瓊枝。

雲仙,豪傑也;瓊枝,亦豪傑也。

黃評:沈瓊枝何得與蕭雲仙並論?此評大謬。

書中沈瓊枝者,取其聊備一種人,《春秋》所謂「雜羈」也,豈許之耶雲仙之屈處於下僚,瓊枝之陷身於傖父,境雖不同,而其歌泣之情懷則一。

作者直欲收兩副淚眼,而作同聲之一哭矣。

天二評:不倫

【天二評】

如評者之意似欲以瓊枝配雲仙,謬哉!瓊枝行徑正與鳳四老爹相同,觀其作為似乎動聽,而實無謂,惡得與雲仙同日而語?

【黃評】

沈瓊枝戴冠子、穿大紅,居然出嫁矣,乃因不願為妾,在鹽商家經了一一夜,已屬大謬,又竊其金銀而遁,謂之為俠且不可,而以豪傑許之乎?作者第雲仙於二甲第一,沈瓊枝三甲第一,其意可見。

乃以之與蕭雲仙相提並論,毋乃不倫。

分類:譴責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儒林外史
第001回 說楔子敷陳大義 借名流隱括第二回 王孝廉村學識同科 周蒙師暮年登第三回 周學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戶行兇鬧第四回 薦亡齋和尚契官司 打秋風鄉紳遭第005回 王秀才議立偏房 嚴監生疾終正寢第六回 鄉紳發病鬧船家 寡婦含冤控大伯第七回 范學道視學報師恩 王員外立朝敦第008回 王觀察窮途逢世好 婁公子故里遇貧交第九回 婁公子捐金贖朋友 劉守備冒姓打第十回 魯翰林憐才擇婿 蓬公孫富室招親第十一回 魯小姐制義難新郎 楊司訓相府第十二回 名士大宴鶯脰腹溯 俠客虛設人第十三回 蘧駪夫求賢問業 馬純上仗義疏第十四回 蘧公孫書坊送良友 馬秀才山洞第十五回 葬神仙馬秀才送喪 思父母匡童第十六回 大柳莊孝子事親 樂清縣賢宰愛第十七回 匡秀才重遊舊地 趙醫生高踞詩第十八回 約詩會名士攜匡二 訪朋友書店第十九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業橫遭禍第二十回 匡超人高興長安道 牛布衣客死第二十一回 冒姓字小子求名 念親戚老夫第二十二回 認祖孫玉圃聯宗 愛交遊雪齋第二十三回 發陰私詩人被打 歎老景寡婦第二十四回 牛浦郎牽連多訟事 鮑文卿整第二十五回 鮑文卿南京遇舊 倪廷璽安慶第二十六回 向觀察陞官哭友 鮑廷璽喪父第二十七回 王太太夫妻反目 倪廷珠兄弟第二十八回 季葦蕭揚州入贅 蕭金鉉白下第二十九回 諸葛佑僧寮遇友 杜慎卿江郡第三十回 愛少棵友神樂觀 逞風流高會第三十一回 天長縣同訪豪傑 賜書樓大醉第三十二回 杜少卿平居豪舉 婁煥文臨去第三十三回 杜少卿夫婦遊山 遲衡山朋友第三十四回 議禮樂名流訪友 備弓旌天子第三十五回 聖天子求賢問道 莊征君辭爵第三十六回 常熟縣真儒降生 泰伯祠名賢第三十七回 祭先聖南京修禮 送孝子西蜀第三十八回 郭孝子深山遇虎 甘露僧狹路第三十九回 蕭雲仙救難明月嶺 平少保奏第四十回 蕭雲仙廣武山賞雪 沈瓊枝利涉第四十一回 莊濯江話舊秦淮河 沈瓊枝押第四十二回 公子雞院說科場 家人苗疆報第四十三回 野羊塘將軍大戰 歌舞地酋長第四十四回 湯總鎮成功歸故鄉 余明經把第四十五回 敦友誼代兄受過 講堪輿回家第四十六回 三山門賢人餞別 五河縣勢利第四十七回 虞秀才重修元武閣 方鹽商大第四十八回 徽州府烈婦殉夫 泰伯祠遺賢第四十九回 翰林高談龍虎榜 中書冒占鳳第五十回 假官員當街出醜 真義氣代友求第五十一回 少婦騙人折風月 壯士高興試第五十二回 比武藝公子傷身 毀廳堂英雄第五十三回 國公府雪夜留賓 來賓樓燈花第五十四回 病佳人青樓算命 呆名士妓館第五十五回 添四客述往思來 彈一曲高山第五十六回 神宗帝下詔旌賢 劉尚書奉旨第045回 滿月麟兒扶正室 春風燕子賀華堂儒林人物誌:杜少卿讀後感才女會武術,誰也擋不住讀後感范進的大蝦元子和馬二先生的酥餅讀後感家醜---范進中舉讀後感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