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集注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一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186] 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187]
正言若反。
[188]
【註釋】
[186]那麼攻「柔一弱」者是否也「莫之能勝」水呢?這裡,「以其無以易之」的「易」,是理解的重點。
一般說,「易」有「容易」、「平易進人」、「改變」、「交換」、「輕視」這些意思。
這裡比較接近的應該是「改變」。
就是說,水因為不能改變,所以能夠「攻堅強者莫之能勝」。
當然,解釋成「容易」,與前文呼應,也未嘗不可。
即單純的、樸素。
或許在古代,「易」還有其他的解釋,等等。
[187]奇怪!奇怪!垢,不祥,這些都是不吉利的東西,為什麼老子認為,「受」了這些之後可以成為「主」、「王」呢?(根據中國古代行文的特點——互文——這裡不再進一步區別「垢」,與「不祥」。
雖然我們知道,二者的確存在非常明顯的不同。
)
如果沒有更多的解釋,那麼這裡延續的就是「傳統」。
對於統治而言,沒有比傳統更加重要的了。
只有傳統得到確認,統治才能得以正常延續。
為什麼要把「傳統」理解為「垢」,「不詳」呢?還是前面已經指出的,這裡老子強調了矛盾的一個方面,也就是消極的那個方面。
如果我們進一步問,為什麼老子總是要強調這個方面,而沒有提到「傳統」的另一方面,即光輝、順應潮流的那一個方面呢?而我們知道,儒家,正是從後者出發,闡述其觀點的。
應該看到,孔子的那些觀點,在老子看來,除了廢話,就是謊話。
如果統治的原則只是正面的、積極的,那麼,也就沒有什麼可以需要多說的了。
就好像直到現在,戀一愛一沒有發展成一門專門的科學一樣。
另一方面,統治隨著時間的流逝,其消極的方面,否定的因素也同樣得到發展。
這個時候,就形成了所謂的「傳統」。
[188]當然也可以把「垢」,「不祥」這些東西換一種說法,說成「潔」、「祥」等等。
但這對於老子來說沒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總之,在第一感覺看來,這些東西就是「垢」,「不祥」而不是其他的。
而這也就夠了。
因為老子闡述的是道,而不是形式上的東西。
【譯文】
天下沒有比水更柔一弱的,但攻破堅強的東西沒有什麼能勝過它,因為沒有什麼東西能夠更換它。
所以柔能勝剛,弱的能勝過強的,天下沒有誰不知,但沒有誰能實行;「能夠承受天下的侮辱,這叫做國家的君主;能夠承受國家的妖孽,這叫做天下的君主。」
正面的話好像反面的話。
分類: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