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直譯》三十八: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道德經直譯》三十八

道德經直譯

三十八

【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故去彼取此。

【直譯】

高級的修養( 上德)不求有所得,所以就有所得。

(有德)低級的修養(下德)不放棄求有所得,所以無德。

最好的修養是無為,一切依照自然發展規律去作,而沒有什麼需要加以人為的措施,所以說無以為。

低級的修養是為之,(無為的反面)認為有人為的措施是必要的,所以是有以為。

最好的仁術是為之,而無以為。

最好的義行是為之,而有以為。

最好的禮制也是為之,但結果都是沒有用的,(莫之應)就應伸手把它扔掉。

由於不執行道,(按自然法則辦事)才有了德,失了德才有了仁,失了仁才有了義,失了義才有了禮。

所謂禮是由於人心不夠忠厚,社會開始混亂而制定出來的。

以前的智者不認識道的十精十神實質,而去追求一些表面現象,(華)這是愚昧的開始。

所以大丈夫採取忠厚實際的道,(厚)而不採取虛華的仁和禮。

(薄)因此才扔掉(去)它,(彼)而採取道。

(此)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道德經直譯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