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白話版》卷七 孝桓帝紀第七:孝桓皇帝劉志,肅宗章帝曾孫,祖父河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後漢書白話版》卷七 孝桓帝紀第七

後漢書白話版

卷七 孝桓帝紀第七

孝桓帝紀(劉志)

孝桓皇帝劉志,肅宗章帝曾孫,祖父河間孝王劉開,父親蠡吾侯劉翼,母親..氏。

劉翼死後,劉志襲為蠡吾侯。

本初元年(146),梁太后徵召劉志到洛陽城夏門亭,打算將她的妹妹嫁給劉志。

適逢質帝逝世,梁太后便與兄大將軍梁冀決策宮中,閏六月初七,派梁冀持符節,以王青蓋車接劉志入南宮,這一天就登帝位,時年十五歲。

梁太后仍然臨朝聽政。

秋七月初二,葬孝質皇帝於靜陵。

齊王劉喜逝世。

二十八日,拜謁高廟、光武廟。

丙戌,詔令說:「有孝心廉潔的人,不貪贓枉法的官吏,都應當守土牧民,禁一奸一邪舉真善,興旺教化的根本,常常由這裡產生。

詔書連下,講得很明白懇切悲憫,而所有單位,輕忽不重視,以至怠惰隨便,選拔推舉亂七八糟,都不得人心,因而害了老百姓。

近來雖然略有些改正,但還沒有深切地吸取經驗教訓,痛改前非。

現在淮夷的寇盜沒有消滅,討伐的軍隊去了一批又一批,弄得老百姓疲憊憔悴,陷於當差的困境,希望全體官員,加惠於勞苦大眾,蠲棄洗滌貪一污濁穢,以期得到幸福吉祥。

現命令官秩滿百石,干了十年以上,有特殊才華和特異行為的人,才得參與選拔。

有貪一污賄賂行為官員的子孫,不得薦舉。

杜絕邪惡虛偽走後門的根源,讓那些廉潔清白堅守道義的人得以伸展他們高尚的節一操一。

大家應盡自己的職責,我將考察今後的表現。」

九月戊戌,追尊皇祖河間孝王為孝穆皇,夫人趙氏為孝穆皇后,皇父蠡吾侯為孝崇皇。

冬十月十二日,尊皇母..氏為孝崇博園貴人。

建和元年(147)春正月初一,日蝕。

詔三公、九卿、校尉對朝政各言得失。

初八,大赦天下。

賜吏更勞一歲;男子爵,每人二級,為父後及三老、孝悌、力田每人三級;鰥、寡、孤、獨、患絕症、貧而不能生存的每人粟五斛;貞節婦人每人帛三匹。

受災害損失在十分之四以上的,不收田租;不及此數的照實際情況減免。

二月,荊、揚二州人多餓死,派四府掾巡視考察,進行賑濟貸給。

沛國上報黃龍見於譙。

夏四月十一日,京師地震。

詔令大將軍、公卿、校尉,薦舉賢良方正能大膽直言批評過錯的人各一個。

又命列侯、將、大夫、御史、謁者、千石、六百石、博士、議郎、郎官各秘密上書,檢揭發,指陳利害得失。

又詔令大將軍、公卿、郡、國薦舉十分孝順篤實力行之士各一人。

十三日,詔令州郡不得一逼一迫威脅驅逐長吏。

長吏貪贓滿三十萬而不見糾劾舉報者,刺史、二千石以縱容避匿論罪。

假使有擅自借給印綬關防以假文件作惡,與殺人一樣論罪,棄市。

二十七日,詔令郡國系囚減死罪一等,不笞打。

只有謀反大逆不道,不援用此詔。

又詔令說:「近來起靜陵填墳塋,經歷了很長時間,徵召的勞役很多,判刑的奴隸更加勤苦。

這些日子,不下一點雨,密雲也散去了,出現天旱,也許原因就在這裡。

今命令凡囚徒作陵的減刑各六個月。」

這月,立阜陵王劉代的哥哥勃遒亭侯劉便為阜陵王。

郡國六處地震,井水漫溢,壞屋殺人。

芝草生於掌貨幣金銀的中黃藏府。

六月,太尉胡廣罷免,任大司農杜喬為太尉。

秋七月,勃海王劉鴻逝世。

立桓帝弟蠡吾侯劉悝為勃海王。

八月十八日,立皇后梁氏。

九月二十一日,京師地震。

太尉杜喬免職,冬十月,任司徒趙戒為太尉,司空袁湯為司徒,前太尉胡廣為司空。

十一月,濟陰上報有五色大一鳥見於己氏。

十二日,減天下死罪一等,送往戍邊。

清河劉文反叛,殺國相射詗,想立清河王劉蒜為天子;事變發覺,劉文被誅。

劉蒜因而貶為尉氏侯,遣往桂陽,自一殺。

前太尉李固、杜喬都監死獄中。

陳留盜賊李堅自稱皇帝,被殺。

二年(148)春正月十九日,皇帝加冠於首。

二十五日,大赦天下。

賜河間王劉建、勃海王劉悝各黃金百斤,彭城諸國王各五十斤;公主、大將軍、三公、特進、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將、大夫、郎吏、從官、樊、郭、陰、馬及梁、鄧一小一侯、諸夫人以下帛,各分別不等,年八十以上賜米、酒、肉,九十以上加帛二匹,綿三斤。

三月戊辰,帝隨皇太后梁氏到大將軍梁冀府第。

白馬羌寇掠廣漢屬國,殺長吏,益州刺史率領板..蠻討伐打敗他們。

夏四月初三,封帝弟劉碩為平原王,奉孝崇皇祀,尊孝崇皇夫人馬氏為孝崇園貴人。

嘉禾生於大司農藏金幣的地方。

五月初十,北宮嬪妃居住的地方德陽殿及左掖門起火,帝移居南宮。

六月,改清河為甘陵,立安平王劉得之子經侯劉理為甘陵王。

秋七月,京師大水。

河東報告,有樹長出連理枝。

冬十月,長平陳景自號「黃帝子」,成立官署設置官員,又南頓管伯也自稱「真一人」,並企圖起兵造**,陳景、管伯都被誅滅。

三年(149)春三月甲申,彭城王劉定逝世。

夏四月三十日,日蝕。

五月初八,詔令說「:天生這麼多老百姓,不能自己管理自己,於是為他們設立君王,派些官吏治理他們。

君王推行的辦法能得到下面百姓的擁護,那麼幸福吉祥就在上天表現出來。

今平民百姓所實行的眾多事務混亂無序,那麼咎戾的徵兆就從自然現象上顯示。

近來,日蝕損毀缺陷,陽光陰暗,我嚇得私自反省思考,不得安居。

《公羊傳》不是說嗎,『發生日蝕,我們就要修養德一性一;發生月蝕,我們就要修明刑事法制。

』以前孝章帝對前代禁錮或遠徙犯人,深為憐憫,故在建初元年下詔,犯人都得到他的恩澤,流放徙邊的使他們歸還故土,沒入為徒的免為庶民。

先皇的這種德政,不值得我們傚法嗎?現令自順帝永建元年到今年,凡是妖邪作惡,旁支親族株連坐罰,以及官吏平民減死罪徙邊的,一律回歸本郡;只有沒入罪犯的家屬不依從此令。」

六月初四,詔令大將軍、三公、特進、侯以及卿、校尉,各舉薦賢良方正能講實話提出批評之士一人。

十九日,憲陵寢屋遭地震。

秋七月庚申,廉縣像下雨一般落肉。

八月三十日,彗星出現於東北旗星十二顆中的天市星。

京師漲大水。

九月十四日,地震。

二十五日,又地震,詔令對死罪以下及逃亡的贖罪,贖物分別不等。

郡國五處山崩。

冬十月,太尉趙戒免職,任司徒袁湯為太尉,任大司農河內張歆為司徒。

十一月二十日,詔令說:「我在施政中失卻中和,以致災惡不斷,日月星三光不明,陰陽顛倒。

寤寐不安,痛心疾首。

現京師貧民住所,死去的人互相枕積成堆,郡縣阡陌之間,處處都有死人,大大地違背了周文王掩骼埋..的道義。

死者有家屬而貧窮得無力埋葬的,給以賞錢,每人三千,給喪主三匹布;如果沒有親屬,可以葬在城郭旁地,標誌姓名,並為祭奠。

又服刑的囚徒,在勞役的,生病傍醫藥,死亡要善為掩埋。

平民無法自給,或流散遷移的,以廩谷賑濟如已有的規定。

這些,州郡要進行檢查考察,務必施恩,讓老百姓康寧。」

和平元年(150)春正月初一,大赦天下,改元和平。

初二,詔令說:「往日,家遭不幸,先帝死得早,長久考慮天地原氣事物本源的重大,深深想到子孫後嗣的福澤,咨詢三公九卿,考查占卜吉凶。

既然建立起了法則,就能奠定統一大業,天命人事上下諧和,萬國都和睦安寧。

帝冠冕已加,即將委付大任,而四方盜竊,多有未靜,因而暫且延長臨朝聽政,以求安謐。

幸賴百官禦侮得力,殘留的醜類消滅殆盡,人民和綏,年豐歲稔,普天之下,遠近融洽同心。

遠察周公還政於成王之義,近慕閻太后歸政授權於先帝的法則,趁今天吉日良辰,皇帝稱制,總攬一切。

全體官員,忠於本職,戮力同心,其利斷金。

誠信為國,天下就太平了。

這是我所期望的啊!」二月,扶風妖賊裴優自稱皇帝,被殺。

二十二日,皇太后梁氏逝世。

三月,帝遷居北宮。

甲午,葬順烈皇后。

夏五月十九日,尊博園..貴人為孝崇皇后。

秋七月,梓潼山崩。

冬十一月二十四日,減天下死罪一等,遷往戍邊。

元嘉元年(151)春正月,京師疾疫,使光祿大夫帶著醫生藥品視察診治。

十六日,大赦天下,改元元嘉。

二月,九江、廬江大疫。

初七,河澗王劉建逝世。

夏四月初三,安平王劉得逝世。

京師旱災,任城、梁國饑荒,人吃人。

司徒張歆罷免,任光祿勳吳雄為司徒。

秋七月,武陵蠻叛亂。

冬十月,司空胡廣罷免。

十一月二十八日,京師地震。

閏十二月十八日,任城王劉崇逝世,任太常黃瓊為司空。

二年(152)春正月,西域長史王敬被於..國所殺。

丙辰,京師地震。

夏四月初四,孝崇皇后..氏逝世。

二十日,常山王劉豹逝世。

五月十二日,葬孝崇皇后於博陵。

秋七月初二,日蝕。

八月,濟陰報告黃龍出現於句陽,金城報告黃龍出現於允。

冬十月二十八日,京師地震。

十一月,司空黃瓊免職。

十二月,任特進趙戒為司空。

右北太守和..因貪一污,下獄處死。

永興元年(153)春二月,張掖報告出現白鹿。

三月十二日,帝到鴻池。

夏五月二十二日,大赦天下,改元永興。

二十三日,濟南王劉廣逝世,無子,封國撤消。

秋七月,郡國三十二處發生蝗災。

黃河水氾濫。

百姓飢餓窮困。

流離散失道路,以至有數十萬戶,冀州特別嚴重。

詔令各所在地方賑給困乏絕食饑民,使之安心居業。

冬十月,太尉袁湯免職,任太常胡廣為太尉。

司徒吳雄罷免,司空趙戒免職,任太僕黃瓊為司徒,任光祿勳房植為司空。

十一月初六,詔令減天下死罪一等,遷往戍邊。

這年,武陵太守應奉招撫誘導叛蠻投降。

二年(154)春正月二十四日,大赦天下。

二月初二,開始聽任刺史、二千石實行三年喪服。

初四,京師地震,詔令公、卿、校尉舉薦賢良方正肯批評提意見的人各一個。

詔令說「:近來天上的星辰錯亂越位,地神震動,災害及特異現象都不是偶然的,必有實際的事物相應照。

我們要修明政治,希望有所補益。

車馬服飾制度有過於奢侈炫耀的,都應當減少或省掉。

郡縣務必保持儉約,申明原來的規定,如永平年間所作的一樣。」

六月,彭城泗水高漲倒流。

詔令司隸校尉、部刺史說:「蝗災為害,水災也連連發生,五穀沒有收穫,百姓沒有隔夜的口糧,現命令受災郡國廣種蕪菁好補足民食。」

京師蝗災,東海朐山崩。

九月初一,日蝕。

詔令說:「朝廷政治失之中和,天降旱災,河流有水患,蝗蟲遍野,殘害百谷,太陽缺光,饑荒一再發生。

沒有遭災的郡縣,應當為受災地區儲備糧食。

天下一家,趣不糜爛,則為國寶。

現禁止郡國釀酒,祭祠盡量節制。」

太尉胡廣免職,任司徒黃瓊為太尉。

閏九月任光祿勳尹頌為司徒。

減天下死罪一等,徙去戍邊。

蜀郡李伯詐稱宗室,當立為「太初皇帝」,被誅。

冬十一月初九,帝校獵上林苑,並至函谷關,賞賜所過道旁九十歲以上的老人錢,分別不。

太山、琅笽賊公孫舉等反叛,殺長吏。

永壽元年(155)春正月十四日,大赦天下,改元永壽。

二月,司隸、冀州饑荒,人吃人。

敕令州郡賑濟貧民弱小。

如果王侯官員富民有積穀的,權且貸..十分之三,以之幫助倉廩進行賑濟,是百姓吏民的谷,以現金酬值。

是王侯的谷,要等新租上收以後償還。

夏四月,白烏現於齊國。

六月,洛水氾濫,淹壞鴻德苑。

南陽大水。

司空房植免職,任太常韓寅為司空。

詔令太山、琅笽遭賊盜侵害的人家,不收田租、賦稅,免除更賦和人口稅三年。

又詔令被水淹死流失了一屍一骸的,郡縣要找到一屍一體收葬;有被衝撞壓死溺死的,七歲以上每人賜錢二千。

損壞了廬舍,沖走了穀物,特別窮的每人發二斛廩谷。

巴郡、益州郡山崩。

秋七月,初次設置太山、琅笽都尉官。

南匈奴..革建台耆、且渠伯德等反叛,寇擾美稷,安定屬國都尉把他們討伐除掉。

二年(156)春正月,開始讓中官可以實行三年喪服。

二月二十六日,東海王劉臻逝世。

三月,蜀郡屬國夷人反叛。

秋七月,鮮卑寇擾雲中。

太山賊公孫舉等寇擾青、兗、徐三州,派中郎將段赹討伐,打破並殺掉他們。

冬十一月,設置太官右監丞官。

十二月,京師地震。

三年(157)春正月己未,大赦天下。

夏四月,九真蠻夷反叛,太守兒式討伐,戰死;派九真都尉魏朗去打敗了他們。

恢復屯兵據守日南。

閏五月三十日,日蝕。

六月,開始以小黃門為守宮令,設置..從右僕射官。

京師蝗災。

秋七月,河東地裂。

冬十一月,司徒尹頌逝世。

長沙蠻反叛,寇擾益陽。

任司空韓寅為司徒,任太常北海孫朗為司空。

延熹元年(158)春三月初四,開始設置鴻德苑令。

夏五月初四,大會公卿以下,賞賜各有不等。

二十九日,日蝕。

京師蝗災。

六月初四,大赦天下,改元延熹。

十二日,分中山置博陵郡,以奉孝崇皇園陵。

旱祭祈雨。

秋七月二十五日,雲陽地裂。

二十日,太尉黃瓊免職,任太常胡廣為太尉。

冬十月,鮮卑寇掠邊境,使匈奴中郎將張奐率領南單于把他們打敗。

二年(159)春二月,鮮卑寇掠雁門。

二十九日,阜陵王劉便逝世。

蜀郡夷寇蠶陵,殺縣令。

三月,再行停止刺史、二千石所實行的三年喪服。

夏天,京師雨水一多。

六月,鮮卑寇掠遼東。

秋七月,開始建造顯陽苑、設丞。

初二,皇后梁氏逝世。

二十一日,葬懿獻皇后於懿陵。

大將軍梁冀陰謀作亂,八月初四,帝到前殿,詔令司隸校尉張彪領兵圍梁冀邸第。

收繳大將軍印綬,梁冀與妻都自一殺。

衛尉梁淑、河南尹梁胤、屯騎校尉梁讓、越騎校尉梁忠、長水校尉梁戟等及中外宗親數十人,都被誅。

太尉胡廣因此免職。

司徒韓寅、司空孫朗下獄。

初九,立皇后鄧氏,追廢懿陵為貴人塚。

詔令說:「梁冀一奸一險殘暴,把王室搞得混濁紛亂。

孝質皇帝聰敏早茂,梁冀心存忌恨畏懼,私行鴆殺。

永樂太后親尊莫二,梁冀又加阻遏隔絕不讓從博園還住京師,以致使我們母子得不到一團一聚,以報養育之恩。

禍害深廣,罪孽凶兆日益嚴重。

幸賴祖宗的威靈,及中常侍單超、徐璜、具瑗、左官、唐衡、尚書令尹勳等激於義憤建議對策,宮內外協同動作,頃刻之間,桀逆梟首除滅。

這真是國家之福澤,臣下之奮力,應當頒布功勳,進行慶賀賞賜,用以酬答忠貞報國的元勳。

今封單超等五人為縣侯,尹勳等七人為亭侯。」

其他故舊私恩人等,多受封爵。

任大司農黃瓊為太尉,光祿大夫中山祝恬為司徒,大鴻臚梁國盛允為司空。

開始設置秘書監官。

冬十月初五,帝到長安巡視。

十八日,到未央宮。

二十七日,祭祀高廟。

十一月初四,祭十一陵。

初六,任中常侍單超為車騎將軍。

十二月初三,帝自長安回,賜長安老百姓每人十斛粟。

園陵每人五斛,巡視所經過的縣三斛。

燒當等八種羌人反叛,寇掠隴右,護羌校尉段赹在羅亭追擊,把他們打敗。

天竺國來獻禮。

三年(160)春正月初一,大赦天下。

十一日,車騎將軍單超逝世。

閏正月,燒當羌反叛,寇掠張掖,護羌校尉段赹在積石追擊,把他們打個大敗。

白馬令李雲因直言敢諫,批評朝政,監死獄中。

夏四月,上郡報告得了及時雨。

五月十一日,漢中山崩。

六月初八,司徒祝恬逝世。

秋七月,任司空盛允為司徒,任太常虞放為司空。

長沙蠻寇掠郡界。

九月,太山、琅笽賊勞內等再度叛變,寇掠百姓,派御史中丞趙某持節督促州郡討伐。

二十六日,詔令無實際工作的官員,暫且停俸,豐年照舊給予。

冬十一月,日南蠻賊率領部眾到郡投降。

勒姐羌圍允街,段赹把他們打敗。

太山賊叔孫無忌攻殺都尉侯章。

十二月,派中郎將宗資討伐打敗他們。

武陵蠻寇掠江陵,車騎將軍馮緄去討伐,降的降,逃散的逃散。

荊州刺史度尚討平長沙蠻。

四年(161)春正月初二,南宮嘉德殿起火。

二十九日,丙署起火。

大疫。

二月初三,武庫起火。

司徒盛允免職,任大司農種詗為司徒。

三月,省去..從右僕射官。

太尉黃瓊免職。

夏四月,任太常劉矩為太尉。

二十六日,封河間王劉開子劉博為任城王。

五月初四,彗星出現於心宿星。

初十,原陵長壽門起火。

二十二日,京師落雹,大如雞蛋。

六月,京兆、扶風及涼州地震。

十三日,岱山及博縣尤來山一併傾頹崩裂。

二十二日,大赦天下。

司空虞放免職,任前太尉黃瓊為司空。

犍為屬國夷寇擾掠奪百姓,益州刺史山昱把他打敗。

零吾羌與先零諸種一同叛變,寇掠三輔。

秋七月,京師雩。

減少公卿以下官員薪俸,..貸王侯一半田租。

估計錢數出賣關內侯、虎賁、羽林、緹騎營士、五大夫等官銜,各分別不同。

九月,司空黃瓊免職。

任大鴻臚劉一寵一為司空。

冬十月,天竺國來獻禮。

南陽黃武與襄城惠得、昆陽樂季以邪惡的話,熒惑人心,都被誅殺。

先零沈氐羌與諸種羌寇掠並、涼二州,十一月,中郎將皇甫規打敗了他們。

十二月,夫余王派使者來獻禮。

五年(162)春正月,省去太官右監丞。

二十九日,南宮丙署起火。

三月,沈氐羌寇掠張掖、酒泉。

三十日,濟北王劉次逝世。

夏四月,長沙賊起,寇掠桂陽、蒼梧。

受驚的馬逃亡的象闖入宮殿。

乙丑,恭陵墓門東邊起火。

戊辰,虎賁所在宮中旁門起火。

己巳,太學西門自行壞損。

五月,康陵園寢起火。

長沙、零陵寇賊興起,攻掠桂陽、蒼梧、南海、交止,派御史中丞盛..督促州郡去討伐,沒有克服。

十八日,京師地震。

詔令公、卿秘密上書批評建議,檢舉揭發。

二十七日,中藏府承祿署起火。

秋七月初八,南宮承善闥起火。

鳥吾羌寇掠漢陽。

隴西、金城,諸郡兵討伐打敗他。

八月二十日,詔令減少虎賁、羽林疲弱不勝軍事留住辟捨的人半薪,勿發冬衣;其公卿以下給一半冬衣。

艾縣寇賊焚燒長沙郡縣,侵掠益陽,殺長吏。

又零陵蠻也叛亂,掠長沙。

己卯,罷去琅笽都尉官。

冬十月,武陵蠻叛亂,寇掠江陵,南郡太守李肅因臨陣脫逃,斬於鬧市。

二十二日以太常馮緄為車騎將軍,討伐武陵蠻。

借公卿以下薪俸。

又交換王侯田租以助軍餉,拿出濯龍園中府庫存錢償還。

十一月,馮緄在武陵大敗叛蠻。

京兆虎牙都尉宗謙因貪一污,監死獄中。

滇那羌寇掠武威、張掖、酒泉。

太尉劉矩免職,任太常楊秉為太尉。

六年(163)春二月十一日,司徒詗逝世。

三月二十二日,大赦天下。

任衛尉穎川許栩為司徒。

夏四月初五,康陵東署起火。

五月,鮮卑寇掠遼東屬國。

秋七月初十,平陵園寢起火。

桂陽盜賊李研等寇掠郡界。

武陵蠻再度叛亂,太守陳奉與戰,大敗敵人並使他們投降。

隴西太守孫羌討伐滇那羌,把他們打敗。

八月,車騎將軍馮緄免職。

冬十月十三日,帝校獵廣成,並到函谷關、上林苑。

十一月,司空劉一寵一免職。

南海盜賊寇掠郡界。

十二月,任衛尉周景為司空。

七年(164)春正月十八日,沛王劉榮逝世。

三月癸亥,隕石於..。

夏四月二十六日,梁王劉成逝世。

五月十九日,京師落冰雹。

秋七月二十二日,趙王劉乾逝世。

野王山上有死龍。

荊州刺史度尚擊零陵、桂陽盜賊及蠻夷,大敗並平息了他。

冬十月初五,帝巡視南部。

二十三日,到章陵,告祠舊宅,祭祀園廟,賞賜守令以下各不等。

十一月初一,到雲夢,臨漢水;返轉,到新野,祭祀湖陽、新野公主、魯哀王、壽張敬侯廟。

護羌校尉段赹擊當煎羌,打敗他們。

十二月初四,帝還洛陽。

八年(165)春正月,派中常侍左官到苦縣,祭祀老子。

勃海王劉悝陰謀造**,降為鞼陶王。

三十日,日蝕。

詔令公、卿、校尉舉薦賢良方正的人士。

二月十三日,南宮嘉德署有黃龍出現,千秋萬歲殿起火。

太僕左稱有罪自一殺。

二十七日,皇后鄧氏廢。

後叔河南尹鄧萬世、後兄虎賁中郎將鄧會監死獄中。

護羌校尉段赹出擊罕姐羌,把他們打敗。

三月十六日,大赦天下。

夏四月十九日,安陵園寢起火。

二十二日,壞郡國諸祠堂。

濟陰、東郡、濟北黃河水清。

五月初八,罷去太山都尉官。

二十二日,太尉楊秉逝世。

六月二十二日,緱氏地裂。

桂陽胡蘭、朱蓋再度造**,攻沒郡縣,轉寇零陵,零陵太守陳球抵拒他們;帝派中郎將度尚、長沙太守抗徐等抗擊胡蘭、朱蓋,大敗並殺掉他們。

蒼梧太守張敘為賊所俘獲,又桂陽太守任胤對敵恐懼軟弱,兩人都被斬於市。

閏七月初一,南宮長秋和歡殿後句..、掖庭、朔平署起火。

六月,段赹出擊當煎羌於湟中,大敗敵軍。

秋七月,太中大夫陳蕃為太尉。

八月初六,開始命令郡國有田地的一畝收稅十錢。

九月十五日,京師地震。

冬十月,司空周景免職,任太常劉茂為司空。

二十日,立貴人竇氏為皇后。

勃海妖賊蓋登等稱「太上皇帝」,有玉印、王圭璧、鐵券,設置官職並任用官吏,都被誅殺。

十一月二十一日,德陽殿西閣、黃門北寺起火,延及洛陽宮西廣義、神虎門,燒死人。

派中常侍管霸到苦縣,祭祀老子。

九年(166)春正月初一,日蝕。

詔令公、卿、校尉、郡國舉薦至孝的人士。

沛國戴異得黃金印,無文字,於是與廣陵人龍尚等共同祭井,作符書,稱「太上皇」,被誅。

十九日,詔令說:「這幾年五穀歉收,人民多數挨餓受窮,又有水患旱災時疫的困擾。

因盜賊頻頻徵用民間人力物力,長沙、桂陽、零陵等郡更加嚴重。

災患異象日蝕,譴責接二連三的到來。

這是政治紊亂所造成,責任完全在我,所以頻繁地遭受咎戾和懲罰。

現在命令大司農停止今年田租賦稅的徵調,以及前年徵調未完的,不再收討。

遭受了水旱疾疫盜賊損害的郡,不收租,其餘的郡收半租。」

三月初四,京師有火光轉行,人們相互驚詫而喧噪。

司隸、豫州餓死的人達十分之四、五,甚至有全戶死光的,派三府掾發廩糧賑濟。

陳留太守因貪一污自一殺。

夏四月,濟陰、東郡、濟北、平原黃河水清。

司徒許栩免職。

五月,任太常胡廣為司徒。

六月,南匈奴及烏桓、鮮卑寇擾邊緣九郡。

秋七月,沈氐羌寇掠武威、張掖。

詔令舉薦武猛的人士,三公各舉二人,卿、校尉各舉一人。

太尉陳蕃免職。

庚午,祭祀黃帝、老子於濯龍宮。

遣使匈奴中郎將張奐出擊南匈奴、烏桓、鮮卑。

九月,任光祿勳周景為太尉。

南陽太守成王晉、太原太守劉質,同以誣陷罪被斬於市。

司空劉茂免職。

大秦國王派使者獻禮。

冬十二月,洛城旁竹柏枯傷。

任光祿勳汝南宣邦為司空。

南匈奴、烏桓率領部眾到張奐跟前投降。

司隸校尉李膺等二百餘人被誣為一黨一人,因此一併下獄,書名王府。

永康元年(167)春正月,先零羌寇掠三輔,中郎將張奐把他們打敗平定。

當煎羌寇掠武威,護羌校尉段赹追擊於鸞鳥,大敗他們。

西羌全部平定。

夫余王寇掠玄菟,太守公孫域戰敗他們。

夏四月,先零羌寇掠三輔。

五月十四日,京師及上一黨一地裂。

廬江賊起,寇掠郡界。

三十日,日蝕。

詔令公、卿、校尉薦舉賢良方正的人士。

六月初八,大赦天下,全部解除一黨一錮之禁,改元永康。

十四日,阜陵王劉統逝世。

秋八月,魏郡報告有嘉禾生長;又下及時雨。

巴郡報告有黃龍出現。

六州大水,勃海海水漫溢。

詔令州郡賜給溺死者七歲以上每人錢二千;一家人都被害的,都為收殮;有漂失穀物的,每人廩糧三斛。

冬十月,先零羌寇掠三輔,使匈奴中郎將張奐擊敗了他們。

十一月,西河報告發現白虎。

十二月二十三日,恢復鞼陶王悝為勃海王。

二十八日,帝在德陽前殿逝世,年三十六。

二十九日,尊皇后為皇太后,太后臨朝。

這年,恢復博陵、河間二郡,如豐、沛一樣。

史家評論說「:從前的史書稱桓帝一愛一好音樂,善於琴笙。

以樹木花草裝飾成濯龍宮苑。

設張華蓋祭祀佛老,這可能就是所謂『國將亡,聽於神』吧!及至誅梁冀,奮威怒,天下特別企盼休養生息。

可是卻一寵一愛一厚封單超等五宦官,以致五邪肆虐,流毒蔓溢四方。

如果不是李膺等忠貞賢德的義士直言極諫,屢屢折殺群一奸一的鋒銳,那麼桓帝雖想有夏帝相依附於諸侯斟灌和周厲王出奔於彘一樣的結果,也是得不到的。」

史家贊說「:桓帝出自劉氏宗室的遠房支系,超越次序而躋身天位。

政一柄一濫移單超等五佞,刑獄濫施於李固等三獄。

納三皇后,宮女五六千。

佳麗雖充斥寢宮,而終沒有子嗣,皇身得不到延續。」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後漢書白話版
《後漢書》簡介卷一上 光武帝紀第一上卷一下 光武帝紀第一下卷二 顯宗孝明帝紀第二卷三 肅宗孝章帝紀第三卷四 孝和孝殤帝紀第四卷五 孝安帝紀第五卷六 孝順孝沖孝質帝紀第六卷七 孝桓帝紀第七卷八 孝靈帝紀第八卷九 孝獻帝紀第九卷十上 皇后紀第十上卷十上 皇后紀第十上卷十一 劉玄劉盆子列傳第一卷十二 王劉張李彭盧列傳第二卷十三 隗囂公孫述列傳第三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傳第四卷十五 李王鄧來列傳第五卷十六 鄧寇列傳第六卷十七 馮岑賈列傳第七卷十八 吳蓋陳臧列傳第八卷十九 耿弇列傳第九卷二十 銚期王霸祭遵列傳第十卷二十一 任李萬邳劉耿列傳第十一卷二十二 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第十二卷二十三 竇融列傳第十三卷二十四 馬援列傳第十四卷二十五 卓魯魏劉列傳第十五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第十六卷二十七 宣張二王杜郭吳承鄭趙列傳第十七卷二十八上 桓譚馮衍列傳第十八卷二十九 申屠剛鮑永郅惲列傳第十九卷三十上 蘇竟楊厚列傳第二十上卷三十下 郎顗襄楷列傳第二十下卷三十一 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第二十一卷三十二 樊宏陰識列傳第二十二卷三十三 朱馮虞鄭周列傳第二十三卷三十四 梁統列傳第二十四卷三十五 張曹鄭列傳第二十五卷三十六 鄭范陳賈張列傳第二十六卷三十七 桓榮丁鴻列傳第二十七卷三十八 張法滕馮度楊列傳第二十八卷三十九 劉趙淳於江劉周趙列傳第二十九卷四十上 班彪列傳第三十上卷四十下 班彪列傳第三十下卷四十一 第五鍾離宋寒列傳第三十一卷四十二 光武十王列傳第三十二卷四十三 朱樂何列傳第三十三卷四十四 鄧張徐張胡列傳第三十四卷四十五 袁張韓周列傳第三十五卷卷四十六 郭陳列傳第三十六卷四十七 班梁列傳第三十七卷四十八 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第三十八卷四十九 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第三十九卷五十 孝明八王列傳第四十卷五十一 李陳龐陳橋列傳第四十一卷五十二 崔駰列傳第四十二卷五十三 周黃徐姜申屠列傳第四十三卷五十四 楊震列傳第四十四卷五十五 章帝八王列傳第四十五卷五十六 張王種陳列傳第四十六卷五十七 杜欒劉李劉謝列傳第四十七卷五十八 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卷五十九 張衡列傳第四十九卷六十上 馬融列傳第五十上卷六十下 蔡邕列傳第五十下卷六十一 左周黃列傳第五十一卷六十二 荀韓鍾陳列傳第五十二卷六十三 李杜列傳第五十三卷六十四 吳延史盧趙列傳第五十四卷六十五 皇甫張段列傳第五十五卷六十六 陳王列傳第五十六卷六十七 黨錮列傳第五十七卷六十八 郭符許列傳第五十八卷六十九 竇何列傳第五十九卷七十 鄭孔荀列傳第六十卷七十一 皇甫嵩朱俊列傳第六十一卷七十二 董卓列傳第六十二卷七十三 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卷七十四上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上卷七十四下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卷七十五 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第六十五卷七十六 循吏列傳第六十六卷七十七 酷吏列傳第六十七卷七十八 宦者列傳第六十八卷七十九上 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上卷七十九下 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下卷八十上 文苑列傳第七十上卷八十下 文苑列傳第七十下卷八十一 獨行列傳第七十一卷八十二上 方術列傳第七十二上卷八十二下 方術列傳第七十二下卷八十三 逸民列傳第七十三卷八十四 列女傳第七十四卷八十五 東夷列傳第七十五卷八十六 南蠻西南夷列傳第七十六卷八十七 西羌傳第七十七卷八十八 西域傳第七十八卷八十九 南匈奴列傳第七十九卷九十 烏桓鮮卑列傳第八十志第一 律歷上(原文)志第二 律歷中(原文)志第三 律歷下(原文)志第五 禮儀中(原文)志第六 禮儀下(原文)志第七 祭祀上(原文)志第八 祭祀中(原文)志第九 祭祀下(原文)志第十 天文上(原文)志第十一 天文中(原文)志第十二 天文下(原文)志第十三 五行一 (原文)志第十四 五行二 (原文)志第十五 五行三 (原文)志第十六 五行四 (原文)志第十七 五行五 (原文)志第十八 五行六 (原文)志第十九 郡國一(原文)志第二十 郡國二(原文)志第二十一 郡國三(原文)志第二十二 郡國四(原文)志第二十三 郡國五(原文)志第二十四 百官一(原文)志第二十五 百官二(原文)志第二十六 百官三(原文)志第二十七 百官四(原文)志第二十八 百官五(原文)志第二十九輿服上(原文)志第三十輿服下(原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