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白話版》卷五 孝安帝紀第五:恭宗孝安皇帝名祜,肅宗孫。父清河孝王劉慶,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後漢書白話版》卷五 孝安帝紀第五

後漢書白話版

卷五 孝安帝紀第五

孝安帝紀(劉祜)

恭宗孝安皇帝名祜,肅宗孫。

父清河孝王劉慶,母左姬。

帝自從住在父王邸第,多次有神光照室,又有赤蛇盤於一床一鋪上。

年十歲,好學《史書》,得到和帝稱讚,多次在宮中召見。

延平元年(106),劉慶才到封國,鄧太后特詔令留劉祜住清河邸中。

八月,殤帝逝世,太后與兄車騎將軍鄧騭在宮中決定帝位問題。

當夜派鄧騭帶著符節,用王青蓋車迎劉祜,在宮殿中整潔身心。

皇太后來到崇德殿,百官都穿吉服,群臣出席相陪,引見拜劉祜為長安侯。

皇太后詔令說:「先帝聖德淑茂,早棄天下。

我侍奉皇帝,日夜瞻仰歲月,希望快快長大。

不料突然發生變故,天年不永,悲痛斷心。

我考慮平原王素患痼疾,宗廟的重任,繼位嗣後的大統,只有長安侯劉祜質一性一忠孝,小心謹慎,能通《詩》、《論》,篤學樂古、仁惠一愛一下,很是合適。

現年已十三歲,有成一人一般的志氣。

親民明德傳宗接代,沒有比劉祜再好的。

《禮記》說:『兄弟之子猶如是自己的兒子』;《春秋》之義,出繼於人就是他的兒子,不受父親之命而受祖父之命。

應以祜為孝和皇帝的後嗣,繼承祖宗,合乎禮儀標準。」

又下策書說:「延平元年(106)秋八月初八,皇太后說:『咨!長安侯劉祜:孝和皇帝懿德巍巍,光照四海;新逝世的天子,壽命太短。

我想到你長安侯,是孝章帝世嫡皇孫,謙恭慈順,幼年就很勤勉,適宜於奉祀郊廟,繼承帝業。

今以長安侯為孝和皇帝後嗣。

應慎重統治漢家天下,誠信地執掌中庸之道。

『一人有慶,萬民賴之。

』皇帝應好好勉勵啊!」讀完策書,太尉奉上御璽,劉祜就繼皇帝位,年十三。

太后仍臨朝聽政。

九月二十六日,拜謁高廟。

二十七日,拜謁光武廟。

六州發大水。

己未,派謁者分別考察虛實,報告災害,賑濟匱乏斷糧的貧民。

丙寅,葬孝殤皇帝於康陵。

乙亥,陳留隕石。

西域諸外族叛變,攻打都護任尚,派副校尉梁堇援救任尚,把外族打敗。

冬十月,四州發大水,下冰雹。

詔令因宿麥不能下種,賑濟賞賜貧人。

十二月二十一日,清河王逝世,派司空持符節弔祭,車騎將軍鄧騭維護喪事。

乙酉,罷去魚龍曼延百戲。

永初元年(107)春正月初一,大赦天下。

蜀郡邊外羌人歸附內屬。

初六,分出犍為南部為屬國都尉。

以倉廩儲糧貸給司隸、兗、豫、徐、冀、并州貧民。

二月初四,將廣成遊樂打獵的地方及遭災郡國公田借予貧民。

二十五日,分清河國封帝弟劉常保為廣川王。

二十八日,司徒梁鮪逝世。

三月初二,日蝕。

詔令公卿內外眾官、郡國守相,舉薦賢良方正有道術的士人,明政術、達古今、能直言極諫的各一人。

初七,永昌邊外僬僥種夷人納貢內屬。

十二日,葬清河孝王,贈龍旗、虎賁。

夏五月初三,任長樂衛尉魯恭為司徒。

初六,詔封北海王劉睦孫壽光侯劉普為北海王。

九真邊外夜郎蠻夷舉土內屬。

六月初八,封皇太后母陰氏為新野君。

十七日,河東地陷。

二十二日,罷西域都護。

先零種羌叛變,切斷隴道,大事寇掠,派車騎將軍鄧騭、征西校尉任尚去討伐,二十七日,赦免諸羌人相互勾結陰謀叛逆的罪惡。

秋九月初一,詔令三公重申舊令,禁奢侈,毋作浮誇奇巧的冥物,耗費資財從事厚葬。

這天,太尉徐防免職。

初二,司空尹勤免職。

初四,調運揚州等五郡租米,供給東郡、濟陰、陳留、梁國、下邳、山陽。

初八,詔令說:「從現在開始,長吏被考問完了卻未斷決,如果不是父母喪事無故去職的,官吏多的縣十年以後、一般的縣五年以後,才能依次任用。」

十三日,詔令太僕、少府減去黃門鼓吹,用來補羽林士,廄馬不是乘輿經常御一用的,都減半食;凡造作器物,不是供宗廟園陵用的,一律暫時停止。

十七日,詔令死罪以下及逃亡的可以贖罪,分別贖物不等。

二十一日,任太傅張禹為太尉,太常周章為司空。

冬十月,倭國派使者進貢。

二十三日,新城山泉水大出。

十一月十九日,司空周章密謀廢立,被策書免職,自一殺。

二十日,命令司隸校尉、冀並二州刺史說「:居民因謠言互相驚擾,離開自己的舊居,扶老攜幼,窮困潦倒。

應各告誡所屬長吏,親自去對居民加以說明,不要上當。

如果有要回本郡的,當地政一府發給證明文件;不想回去的,就不要勉強。」

十二月十八日,任穎川太守張敏為司空。

這年,郡國十八處地震,四十一處雨水,有的山水暴至,二十八處大風、下冰雹。

二年(108)春正月,以倉廩儲糧賑濟河南、下邳、東萊,河內貧民。

車騎將軍鄧騭在冀縣西被種羌所打敗。

二月二十九日,派光祿大夫樊准、呂倉分別視察冀、兗二州,以倉廩儲糧賑濟流民。

夏四月十九日,漢陽城中火災,燒殺三千五百七十人。

五月,天旱。

初一,皇太后到洛陽寺及若盧獄,審查記錄囚徒,賞賜河南尹、廷尉、卿及官屬以下各分別不等,當天下了雨。

六月,京師及郡國四十處大水、大風、下冰雹。

秋七月初四,詔令說:「從前的帝王,秉承天命治理人民,沒有不掌握天文儀器,瞭解日月五星的變化的,我以薄德之身,總理一國大業,陰陽不調,變異時見,萬民饑寒流離,羌貊叛逆。

日夜反省,憂心忡忡。

近來命令公卿郡國舉薦賢良方正,遠求博選,打開不忌諱敢直諫的局面,希望得到上好的謀略,以匡不逮。

但得到的只是一些飄浮的虛詞,沒有卓識遠見。

今著令百官及郡國吏人,凡有道術研究災異陰陽、通曉天文律令的,叫他們指明問題的所在。

二千石長吏明白說明詔書,廣泛的引用幽深隱晦,我將親自聽取意見,給以優待,總的是想得到好的計謀,以接受上天的警告。」

閏七月初七,廣川王劉常保逝世,無子,撤除封國。

癸未,蜀郡邊外羌人全部內屬。

九月初七,詔令王國官屬墨綬下至郎、謁者,經書奧義明曉者任博士,居鄉里有清廉孝順的好名聲,才能勝任治理民眾的,國相每年造冊備文,與計吏一同上報尚書,公府通選,以便外補官員。

冬十月二十八日,以倉廩儲糧賑濟濟陰、山陽、玄菟貧民。

征西校尉任尚與先零羌戰於平襄,任尚軍失敗。

十一月二十九日,授鄧騭為大將軍,召還京師,留任尚駐屯隴右。

先零羌滇零在北地稱天子。

寇掠三輔,東犯趙、魏,南入益州,殺漢中太守董炳。

十二月三十日,以倉廩儲糧賑濟東郡、巨鹿、廣陽、安定、定襄、沛國貧民。

廣漢塞外參狼羌投降,分廣漢北部為屬國都尉。

這年,郡國十二處地震。

三年(109)春正月初九,皇帝加冠於首。

大赦天下。

分別賞賜王、主、貴人、公、卿以下金帛各不等;男子為父後,及三老、孝悌、力田爵,每人二級,流民歸首的一級。

派騎都尉任仁討伐先零羌,不利,羌便攻陷臨兆。

高句驪派使者進貢。

三月,京師大饑荒,饑民人吃人。

初二,公卿到皇帝居所謝罪認錯。

詔令說:「我以年幼繼承帝業,不能弘揚傳統風化,反而弄得陰陽乖舛,以致百姓饑荒,互相口敢食。

讓我久久地痛悼哀歎,好像掉在無底深淵中。

咎戾在於我一人,不是各部官員的責任,而你們引過自貶內咎,更加重顯示了朝廷的不德。

務必考慮改變恢復的辦法,以便幫助我的不夠。」

初三,詔令把鴻池借與貧民,可以在其中捕魚。

十二日,司徒魯恭免職,夏四月初七,任大鴻臚九江夏勤為司徒。

三公以國用不足,奏請令吏民納谷,得為關內侯、虎賁羽林郎、五大夫、官府吏、緹騎、營士分別各不等。

初十,詔令上林、廣成苑可以墾植開闢的,租給貧民。

二十五日,清河王劉虎威逝世。

五月初七,封樂安王劉一寵一子劉延平為清河王。

初八,沛王劉正逝世。

二十四日,京師大風。

六月,烏桓寇掠代郡、上谷、涿郡。

秋七月,海賊張伯路等寇掠緣海九郡,派侍御史龐雄督促州郡兵討伐打敗他們。

十二日,詔令長吏巡視京城地區,都叫種宿麥蔬食,務必地盡其力,貧窮的農民給種一子食糧。

九月,雁門烏桓及鮮卑叛變,在高渠谷打敗五原郡兵。

冬十月,南單于叛變,在美稷圍中郎將耿種。

十一月,派代理車騎將軍何照討伐。

十二月初五,郡國九處地震。

十九日,有彗星出現於天苑星。

這年,京師及郡國四十一次下冰雹,並、涼二州大饑荒,人食人。

四年(110)春正月元日,大朝會,撤歌樂,不陳乘輿法物車輦於庭,因為年荒。

初六,詔令因三輔連遭寇亂,人丁流散,免除三年欠租,過更、口算、芻稿;用倉廩儲糧賑濟上郡貧民,分別不等。

海賊張伯路又與渤海、平原勢力強大的盜寇劉文河、周文光等攻打厭次,殺縣令,派御史中丞王宗督青州刺史法雄打敗他們。

度遼將軍梁堇,遼東太守耿夔討破南單于屬國故城。

二十一日,詔令減少百官及州郡縣官吏薪俸各不等。

二月初二,以糧食賑濟九江貧民。

南匈奴寇掠常山。

初十,開始設置長安、雍二營都尉官。

二十日,詔令自建初年間以來,因各種妖言和其他過錯送往邊遠地區的,讓各歸本郡;沒收入官為奴婢的,免為庶人。

詔令謁者劉珍及《五經》博士,校定東觀《五經》、諸子、傳記、百家藝術,整理脫誤,訂正文字。

三月,南單于投降。

先零羌寇掠褒中,漢中太守鄭勤戰死。

遷移金城郡首府到襄武。

初四,杜陵園火災。

初九,郡國九地震。

夏四月,六州蝗災。

二十三日,大赦天下。

秋七月初三,三郡大水。

己卯,騎都尉任仁監死獄中。

九月初三,益州郡地震。

冬十月二十三日,新野君陰氏逝世,使司空持符節護辦喪事。

大將軍鄧騭罷去。

五年(111)春正月初一,日蝕。

初七,郡國十地震。

初十,太尉張禹免職。

初五,任光祿勳李..為太尉。

二月十八日,詔減省郡國貢獻太官口食。

先零羌寇掠河東,並至河內。

三月,詔令隴西遷襄武,安定遷美陽,北地遷池陽,上郡遷衙。

夫余夷人進犯邊塞,殺傷吏民。

閏四月十九日,赦涼州河西四郡。

二十日,詔令說:「我以薄德之身,奉祠郊廟,繼承大統,不能興隆和善,為人們造福。

反而災禍迭起,寇賊縱橫,夷狄寇掠,戰爭不息,以致百姓貧困,稅役繁重。

加以蝗蟲滋生,為害莊稼,稻不結實,秋收無望,令人傷痛。

我因為不英明,統治失當,同時也沒有找到忠良的助手來輔助。

傳書上說『:倒下了不能扶一把,十分危險了不能拉一把,那麼在什麼地方需要臣相呢?』公卿大夫應當怎樣進行幫助,賑濟這艱難困苦,接收上天的警誡呢?為政的根本沒有什麼比得到人才更重要。

褒獎表揚賢良的人,是聖人法制首要強調的。

『有眾多的人才,文王所以安寧。

』我很想得到忠良正直的臣下以匡輔我。

現命令三公、特進、侯、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守、諸侯相舉賢良方正、有道術、通達政治教化、能直言極諫之士各一人,以及最有孝道與眾不同的,送到公車,我將親自接待聽取意。」

六月二十七日,樂成王劉巡逝世。

秋七月二十三日,詔令三公、特進、九卿、校尉,舉薦子孫中明曉戰陣能任將帥的,將名單上報。

九月,漢陽人杜琦、王信叛逆,與先零諸種羌攻陷上圭城。

十二月,漢陽太守趙博派刺客殺杜琦。

這年,九州蝗災,郡國八雨水。

六年(112)春正月十七日,詔令越..設置長利、高望、始昌三苑,又令益州郡設置萬歲苑,犍為設置漢平苑。

三月,十州蝗災。

夏四月乙丑,司空張敏罷去。

初七,任太常劉愷為司空。

五月,旱災。

二十五日,詔令中二千石下至黃綬,一切復秩還贖,賜爵各分別不等。

二十七日,皇太后到洛陽寺,訊問並記載囚徒罪行情況,清理冤獄。

六月二十一日,豫章、員溪關、原山崩。

十月,大赦天下。

派侍御史唐喜討伐漢陽賊王信,把他打敗並殺掉。

冬十一月初二,護烏桓校尉吳祉監死獄中。

這年,先零羌滇零死,子零昌復襲偽號。

七年(113)春正月十二日,皇太后率領大臣命婦拜謁宗廟。

二月丙午,郡國十八地震。

夏四月二十九日,平原王劉勝逝世。

三十日,日蝕,五月初四,京師雩祭求雨。

秋,護羌校尉侯霸、騎都尉馬賢打敗先零羌。

八月初二,京師大風,蝗蟲飛過洛陽。

詔賜民爵。

郡國被蝗傷稼十分之五以上,不收今年田租;不到十分之五的,按實際免除。

九月,調撥零陵、桂陽、丹陽、豫章、會稽租米,賑給南陽、廣陵、下邳、彭城、山陽、廬江、九江饑民,又調濱水縣谷送往敖倉。

元初元年(114)春正月初二,改元元初。

賜民爵,每人二級;孝悌、力田每人三級;爵過公乘,可以移與子或同母兄弟、同母兄弟的兒子;民無戶籍及流民歸首的每人一級;鰥、寡、孤、獨、患絕症、窮得不能活下去的,每人發谷三斛;貞節婦人,每人帛一匹。

二月己卯,日南地坼。

三月十二日,日蝕。

夏四月初七,大赦天下。

京師及郡國五旱災、蝗災。

詔令三公、特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守舉薦敦厚耿直之士各一人。

五月先零羌寇掠雍城。

六月二十八日,河東地陷。

秋七月,蜀郡夷寇掠蠶陵,殺縣令。

九月初七,太尉李..罷去。

先零羌寇掠武都、漢中,斷絕隴道。

十三日,任大司農山陽司馬苞為太尉。

冬十月初一,日蝕。

先零羌在狄道打敗涼州刺史皮陽。

二十八日,詔令免除三輔三歲田租、更賦、口算。

十一月。

郡國十五地震。

二年(115)春正月,詔令以糧食賑濟三輔及並、涼六郡流散貧民。

蜀郡青衣道夷納貢內屬。

修理西門豹所分漳水為支渠,以灌溉民田。

二月十二日,派中謁者收葬京師客死無家屬及棺槨朽敗者,都為設祭;有家屬但特貧無力埋葬的,每人賜錢五千。

辛酉,詔令三輔、河內、河東、上一黨一、趙國、太原各修理舊渠,通利水道,以灌溉公私田疇。

三月初八,京師大風。

先零羌寇掠益州,派中郎將尹就討伐他們。

夏四月二十一日,立貴人閻氏為皇后。

五月,京師旱,河南及郡國十九處蝗災。

二十日,詔令說:「朝廷不明,政務失當,災害變異不止,我憂心如焚。

遭蝗災以來,前後七年,而州郡隱瞞情況,僅言被災幾多頃幾多畝。

現群蝗蔽天,為害廣遠,所言與所見,難道相符合嗎?三司之職,內外都要監督。

既不向上報告,又不實地糾正。

天災如此嚴重,欺天罔上的罪過特大。

今方盛夏,暫且免除追究給以寬容,以觀後效。

應當消除災害所造成的疾苦,安一撫百姓。」

六月初二,太尉司馬苞逝世。

洛陽新城地裂。

秋七月二十八日,任太僕太山馬英為太尉。

八月,遼東鮮卑圍無慮縣。

九月,又攻夫犁營,殺縣令。

三十日,日蝕。

冬十月,派中郎將任尚屯駐三輔。

詔令郡國中都官系囚減死一等,勿笞,送馮翊、扶風屯墾,妻子自隨,上當地戶籍;女子不要送去。

亡命死罪以下贖罪,分別不等。

吏民聚而為盜,有悔過表現好的,免罪。

十三日,右扶風仲光、安定太守杜恢、京兆虎牙都尉耿溥與先零羌在丁奚城戰鬥,仲光等人一大敗,並戰死。

左馮翊司馬鈞下獄,自一殺。

十一月初九,郡國十地震。

十二月,武陵澧中蠻反叛,州郡兵將他們打敗。

二十八日,司徒夏勤罷去,二十九日,任司空劉愷為司徒,光祿勳袁敞為司空。

三年(116)春正月二十四日,修理太原舊溝渠,灌溉官田私田。

東平陸上報出現木連理。

蒼梧、鬱林、合浦蠻夷反叛,二月派侍御史任..督促郡兵討伐。

郡國十地震。

三月初二,日蝕。

初七,赦免蒼梧、鬱林、合浦、南海吏民為賊所脅犯下的罪。

夏四月,京師旱災。

五月,武陵蠻再度反叛,州郡把他們打敗。

二十五日,度遼將軍鄧遵率領南匈奴攻擊先零羌於靈州,把他們打敗。

越..邊外夷人率全部族內屬。

六月,中郎將任尚派兵在丁奚城攻破先零羌。

秋七月,武陵蠻再度反叛,州郡打敗他們。

緱氏地坼。

九月初五,趙王劉宏逝世。

冬十一月,蒼梧、鬱林,合浦蠻夷降服。

初十,開始聽任大臣、二千石、刺史實行三年喪服。

二十七日,郡國九地震。

十二月十二日,任尚派兵在北地擊敗先零羌。

四年(117)春二月初一,日蝕。

十一日,大赦天下。

十八日,武庫遭火災。

夏四月初五,司空袁敞逝世。

二十六日,鮮卑寇掠遼西,遼西郡兵與烏桓打敗他們。

五月初五,任太常李..為司空。

六月二十六日,三郡下冰雹。

秋七月三十日,陳王劉鈞逝世。

京師及郡國十雨水。

詔令說「:今年秋稼茂盛,將要收穫,而連雨不晴,惟恐淹傷。

戒慎恐懼,思念咎戾。

霪雨霏霏,是因人民怨恨的緣故。

武官以一婬一威虐一待下屬,文官妄行苛刻,鄉吏假公生一奸一,是為百姓所患難而痛苦的,有關部門應公開懲罰。

又《月令》上說:『仲秋養護衰老,授老人幾杖,賜老人糜粥。

』現在正是八月按驗戶口,比較核實的時候,但郡縣多不執行。

雖有糜粥,糠秕參半,長吏怠惰,沒有親自辦理的。

大大違背詔令養老的本意。

應當崇尚仁恕,賑濟保護寡獨,做得稱我的心意。」

九月,護羌校尉任尚派刺客殺死叛羌零昌。

冬十一月初九,彭城王劉恭逝世。

十二月,越..夷寇掠遂久,殺縣令。

二十五日,任尚及騎都尉馬賢與先零羌在富平上河戰鬥,把他們打敗。

虔人羌率部眾投降,隴右平定。

這年,郡國十三地震。

五年(118)春正月,越..夷反叛。

二月十四日,中山王劉憲逝世。

三月,京師及郡國五旱,詔令以糧食賑濟遭旱貧民。

夏六月,高句驪與歲貊寇掠玄菟。

秋七月,越..蠻夷及旄牛豪反叛,殺長吏。

初十,詔令說:「舊令制度,各有品類等級,其目的就是要百姓務必崇尚節約。

永初年代,人心離散生活荒困,朝廷親自菲薄,去除奢飾,食不兼味,衣不二采。

這些年雖獲豐收,仍少儲蓄,而小人沒有盤算,不想久遠,嫁娶送終,競尚豪華,以至販夫走卒奴婢下人也穿綾羅,戴珍寶首飾。

京師尚且如此,何以能作四方的表率?各種法令禁條,懇切明白,而各級衙門官員,怠惰放任,一直不遵照執行。

秋天來了,不遵法令,必將治罪,順秋行誅。

現再一次重申,以觀後效。」

八月初一,日蝕。

鮮卑寇掠代郡,殺長吏。

冬十月,鮮卑寇掠上谷。

十二月十八日,中郎將任尚有罪,斬首於市。

這年,郡國十四地震。

六年(119)春二月十二日,京師及郡國四十二地震,或坼裂,水泉一湧一出。

十九日,詔令三府選掾屬高貴門第,能惠利牧養者各五人,光祿勳與中郎將選孝廉郎寬博有謀、清白行高的五十人,用以補任令、長、丞、尉。

二十二日,詔令說:「政治,先京師,後諸夏。

《月令》仲春『養幼小,存諸孤』,季春『賞賜貧窮,賑濟無以為生的,減少一婦女勞動,表彰忠節女子』,是為了順理陽氣,崇尚生長,現令賞賜特困、孤弱、單獨的人每人三斛谷;貞節義婦每人十斛。

甄別表揚門閭,表揚高尚的德行。」

三月十八日,始立天地四方六宗,祀於洛城西北。

夏四月,會稽時疫流行,派光祿大夫帶太醫循行治病。

死了的賞賜棺木,免除田租、口賦。

沛國、勃海大風、下冰雹。

五月,京師旱。

六月十七日,樂成王劉賓逝世。

二十六日,平原王劉得逝世。

秋七月,鮮卑寇掠馬城,度遼將軍鄧遵率南單于打敗他們。

九月初四,陳王劉竦逝世。

十二月初一,日蝕,郡國八地震。

這年,永昌、益州蜀郡夷反叛,與越..夷殺長吏,燒城邑,益州刺史張喬打敗他並使降附。

永寧元年(120)春正月十七日,任城王劉安逝世。

三月十一日,濟北王劉壽逝世。

車師後王反叛,殺部司馬。

沈氐羌寇掠張掖。

夏四月十一日,立皇子保為皇太子,改元永寧,大赦天下。

賞賜王、公、三公、列侯下至郎吏、從官金帛;又賜民爵及布粟分別不等。

十四日,詔封陳王劉羨子劉崇為陳王,濟北王子劉萇為樂成王,河間王子劉翼為平原王。

二十七日,琅笽王劉壽逝世。

六月,沈氐種羌反叛,寇張掖,護羌校尉馬賢討伐沈氐羌,打敗他。

秋七月初一,日蝕。

冬十月十六日,司空李..免職。

二十日,衛尉廬江陳褒為司空。

自三月至這月,京師及郡國三十三大風,雨水一多。

十二月,永昌邊外撣國遣使納貢。

十六日,司徒劉愷罷去。

遼西鮮卑投降。

二十一日,任太常楊震為司徒。

這年,郡國二十三地震。

夫余王派兒子到帝宮納貢。

燒當羌反叛。

建光元年(121)春正月,幽州刺史馮煥率領二郡太守討伐高句驪、歲貊,沒有克服。

二月十二日,大赦天下。

賞賜諸園貴人、王、公、主、卿以下錢帛各不等。

以公、卿、校尉、尚書子弟一人為郎、舍人。

三月十三日,皇太后鄧氏逝世。

二十六日,葬和熹皇后。

二十七日,樂安王劉寬逝世。

二十八日,追尊皇考清河孝王為孝德王,皇妣左氏為孝德皇后,祖妣宋貴人為敬隱皇后。

夏四月,歲貊又與鮮卑寇掠遼東,遼東太守蔡諷追擊,戰死。

初六,以廣川併入清河國。

初七,尊孝德皇元妃耿氏為甘陵大貴人。

十四日,樂成王劉萇有罪,廢為臨湖侯。

十九日,令公、卿、特進、侯、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國守相,薦舉有道之士各一人,賜鰥、寡、孤、獨、窮不能活命的每人三斛谷。

二十四日,遼東屬國都尉龐奮,接受偽璽書殺玄菟太守姚光。

五月初一,特進鄧騭及度遼將軍鄧遵,都因誣告自一殺。

十七日,貶平原王劉翼為都鄉侯。

秋七月初一,改元建光,大赦天下。

十四日,太尉馬英逝世。

八月,護羌校尉馬賢討伐燒當羌於金城,戰事不利。

十六日,任前司徒劉愷為太尉。

鮮卑寇居庸關,九月,雲中太守成嚴擊鮮卑,戰死。

鮮卑圍烏桓校尉於馬城,度遼將軍耿夔去援救。

戊子,帝到衛尉馮石府。

這年秋,京師及郡國二十九雨水。

冬十一月十二日,郡國三十五地震,或坼裂。

詔令三公以下,各秘密上書批評建議,議論利害得失,派光祿大夫巡視,賞賜死了的每人錢二千。

免除今年田租。

遭災特重的免收人口稅。

鮮卑寇掠玄菟。

二十三日,再停止大臣二千石以上服三年喪。

二十六日,詔令三公、特進、侯、卿、校尉,薦舉堪任將帥的武猛人士各五人。

二十九日,詔京師及郡國被水災損害了莊稼的,按田畝減少田租。

甲子,初置漁陽營兵。

冬十二月,高句驪、馬韓、歲貊圍攻玄菟城,夫餘王派兒子與州郡合力把他們打敗。

延光元年(122)春二月,夫余王派兒子統兵救玄菟,攻擊高句驪、馬韓、歲貊,把他們打敗,於是派使者納貢。

三月初二,改元延光。

大赦天下。

返回遷移的,恢復戶口籍貫。

賞賜民爵及三老、孝悌、力田每人二級;加賜鰥、寡、孤、獨、患絕症、窮得不能活下去的每人粟三斛;貞節婦人每人帛二匹。

夏四月初九,京師郡國二十一處下冰雹。

十九日,司空陳褒免職。

五月初七,任宗正彭城劉授為司空。

二十六日,改樂成國為安平,封河間王劉開子劉得為安平王。

六月,郡國蝗災。

秋七月初一,京師及郡國十三地震。

高句驪降服。

虔人羌反叛,攻打穀羅城,度遼將軍耿夔把他們打敗。

八月十六日,陽陵園寢起火。

十九日,九真上言黃龍現無功。

二十七日,詔令三公、中二千石,舉薦刺史、二千石、令、長、相,視事一歲以上至十歲,清白一愛一民利民,自身勤勉率下,防止一奸一詐調理繁雜,有益於人的人,不一定按常規晉陞,可以越級提升,刺史薦舉部下,郡國太守相薦舉墨綬,不表現自己,盡心公務,而不是浮華不實的人。」

九月甲戌,郡國二十七地震。

冬十月,鮮卑寇掠雁門、定襄。

十一月,鮮卑寇太原。

燒當羌首領降服。

十二月,九真邊外蠻夷納貢內附。

這年,京師及郡國二十七雨水,大風,殺人。

詔令賞賜壓死溺死的在七歲以上每人二千錢;廬舍損壞,失去食谷的每人發粟三斛;又稻田被淹傷的,一律不收田租;若一家被災僅存弱小的,郡縣為收殮死者。

虔人羌攻谷羅城,度遼將軍耿夔討伐打敗他們。

二年(123)春正月,旄牛夷反叛,寇掠靈關,殺縣令。

益州刺史蜀郡西部都尉討伐他們。

詔令選拔三署郎及吏人能通曉《古文尚書》、《一毛一詩》、《谷梁春秋》的各一人。

十六日,河東、穎川大風。

夏六月十五日,郡國十一大風。

九真報告生長嘉禾。

二十九日,北海王劉普逝世。

秋七月,丹陽山崩。

八月初四,開始命令三署郎通達經術能治國管理老百姓的,視事三歲以上,都得考察舉薦。

九月,郡國五雨水。

冬十月初六,太尉劉愷罷去。

初九,任司徒楊震為太尉,光祿勳東萊劉熹為司徒。

十一月初九,帝校獵上林苑。

鮮卑在曼柏打敗南匈奴。

這年,分蜀國西部為屬國都尉。

京師及郡國三地震。

三年(124)春二月十三日,帝視察東部。

十四日告陳留太守,祭祀南頓君、光武皇帝於濟陽,免除濟陽今年田租、芻稿。

二十七日,派使者祭祀唐堯於成陽。

二十五日,濟南報告,鳳凰集於台縣丞霍收住捨樹上。

賞賜台縣長帛五十匹,丞二十匹,尉半數,吏卒每人三匹。

鳳凰所過行人停留的亭子及衙署,免出今年田租。

賜男子爵,每人二級。

二十八日,帝到泰山,望岱宗燔柴告天。

齊王劉無忌、北海王劉翼、樂安王劉延前來朝拜。

二十九日,在汶上明堂祭祀五帝。

三十日,告祀高祖、光武二祖,告祀孝文、孝武、孝宣、孝元、孝明、孝章六宗,慰勞賞賜郡縣,作樂。

三月初一,陳王劉崇逝世。

初五,在闕里祭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自魯相、令、丞、尉及孔氏親屬、婦女、諸生都參與集會,賞賜褒成侯以下帛分別不等。

返還,帝到東平,至東郡,經歷魏郡、河內。

二十九日,帝回京師,到太學。

這天,太尉楊震免職。

夏四月初二,帝入宮,至父神主廟。

壬戌,沛國報告豐縣得及時雨。

任光祿勳馮石為太尉。

五月,南匈奴左日逐王反叛,派匈奴中郎將馬翼把他打敗。

日南邊外蠻夷內附。

六月,鮮卑寇玄菟。

初八,閬中山崩。

初九,扶風報告白鹿出現於雍。

十九日,派侍御史分別視察青、冀二州災害。

督促逮捕盜賊。

秋七月初六,開始恢復右校、左校令丞官。

日南邊外蠻豪帥到宮闕納貢。

馮翊報告頻陽、衙得及時雨。

穎川報告生長木連理。

陽翟出現白鹿、麒麟。

鮮卑寇掠高柳。

梁王劉堅逝世。

八月二十日,任大鴻臚耿寶為大將軍。

二十七日,穎川報告陽翟出現麒麟一隻,白虎二隻。

九月初七,廢皇太子劉保為濟陰王。

十五日,詔令郡國中都官對死罪系囚減罪一等,遣送敦煌、隴西及度遼營;刖右腳以下及亡命的贖罪,分別不等。

二十一日,濟南報告歷城出現黃龍。

三十日,日蝕。

冬十月,帝到長安。

二十二日,新豐報告西界亭有鳳凰飛集。

二十七日,會集三輔守、令、掾史於長安,作樂。

閏十月初六,祭祀高廟,祭祀十一陵,歷觀上林、昆明池。

派使者祭祀太上皇於萬年,以豬羊祭祀蕭何、曹參、霍光。

十一月初六,帝自長安回宮。

十二月初七,琅笽報告諸縣出現黃龍。

這年,京師及郡國二十三地震;三十六雨水、疾風、下冰雹。

四年(125)春正月二十四日,東郡報告濮陽出現黃龍二、麒麟一。

二月乙亥,下邳王劉衍逝世。

十七日,帝視察南部。

三月初一,日蝕。

初三,帝到宛,身一體不舒適。

初四,令大將軍耿寶代行太尉工作。

祭祀章陵園廟,告長沙、零陵太守,祭祀定王、節侯、鬱林府君。

初八帝從宛還。

初十,帝到葉,逝世於乘輿中,年三十二。

秘不敢宣,所到之處上食問起居照舊。

十三日,還宮。

十四日晚,發喪。

尊皇后為皇太后,太后臨朝執政,以後兄大鴻臚閻顯為車騎將軍,定策宮中,立章帝孫濟北惠王劉壽子北鄉侯劉懿為帝。

十七日,濟南王劉香逝世。

二十八日,北鄉侯即皇帝位。

夏四月十一日,任太尉馮石為太傅,司徒劉熹為太尉,參與總領尚書事務;任前司空李..為司徒。

初五,大將軍耿寶、中常侍樊豐、侍中謝惲、周廣、一乳一母野王君王聖,因結一黨一陰謀不軌,樊豐、謝惲、周廣監死獄中,耿寶自一殺,王聖遣送去雁門。

二十三日,葬孝安皇帝於恭陵,尊稱廟號為恭宗。

六月二十日,大赦天下。

詔令先帝巡視所到之處,都半入今年田租。

秋七月,西域長史班勇攻擊車師後王,把他殺掉。

二十一日,東海王劉肅逝世。

冬十月二十二日,越..山崩。

二十七日,少帝逝世。

這年冬,京師疾疫流行。

史家評論說:「安帝雖稱尊統治天下,而權一柄一掌握在鄧太后手中,以至衣食菲薄,能盡心政務。

然號令出自宮房帷幕,聲威不能遠及,開始失去根本,終於形成漢家衰敗的局面,且竟然計入錢谷鬻官賣爵,移民內遷逃避羌寇,推咎於三公,以答對上天的過失。

這就是所謂『哲夫成城,哲婦傾城,牛七雞司晨,國家一定頹敗了。

』」

史家頌讚說:「安帝德行不高,政教不行。

立皇太子,旋又信譖廢去,為江京等的邪蠹行為開綠燈。

特別一寵一幸衛尉馮石,並任為太傅。

又聽信樊豐的譖言,免去太尉楊震。

君道..亂不明,政化凌遲,所以漢祚歸於衰微了。」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後漢書白話版
《後漢書》簡介卷一上 光武帝紀第一上卷一下 光武帝紀第一下卷二 顯宗孝明帝紀第二卷三 肅宗孝章帝紀第三卷四 孝和孝殤帝紀第四卷五 孝安帝紀第五卷六 孝順孝沖孝質帝紀第六卷七 孝桓帝紀第七卷八 孝靈帝紀第八卷九 孝獻帝紀第九卷十上 皇后紀第十上卷十上 皇后紀第十上卷十一 劉玄劉盆子列傳第一卷十二 王劉張李彭盧列傳第二卷十三 隗囂公孫述列傳第三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傳第四卷十五 李王鄧來列傳第五卷十六 鄧寇列傳第六卷十七 馮岑賈列傳第七卷十八 吳蓋陳臧列傳第八卷十九 耿弇列傳第九卷二十 銚期王霸祭遵列傳第十卷二十一 任李萬邳劉耿列傳第十一卷二十二 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第十二卷二十三 竇融列傳第十三卷二十四 馬援列傳第十四卷二十五 卓魯魏劉列傳第十五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第十六卷二十七 宣張二王杜郭吳承鄭趙列傳第十七卷二十八上 桓譚馮衍列傳第十八卷二十九 申屠剛鮑永郅惲列傳第十九卷三十上 蘇竟楊厚列傳第二十上卷三十下 郎顗襄楷列傳第二十下卷三十一 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第二十一卷三十二 樊宏陰識列傳第二十二卷三十三 朱馮虞鄭周列傳第二十三卷三十四 梁統列傳第二十四卷三十五 張曹鄭列傳第二十五卷三十六 鄭范陳賈張列傳第二十六卷三十七 桓榮丁鴻列傳第二十七卷三十八 張法滕馮度楊列傳第二十八卷三十九 劉趙淳於江劉周趙列傳第二十九卷四十上 班彪列傳第三十上卷四十下 班彪列傳第三十下卷四十一 第五鍾離宋寒列傳第三十一卷四十二 光武十王列傳第三十二卷四十三 朱樂何列傳第三十三卷四十四 鄧張徐張胡列傳第三十四卷四十五 袁張韓周列傳第三十五卷卷四十六 郭陳列傳第三十六卷四十七 班梁列傳第三十七卷四十八 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第三十八卷四十九 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第三十九卷五十 孝明八王列傳第四十卷五十一 李陳龐陳橋列傳第四十一卷五十二 崔駰列傳第四十二卷五十三 周黃徐姜申屠列傳第四十三卷五十四 楊震列傳第四十四卷五十五 章帝八王列傳第四十五卷五十六 張王種陳列傳第四十六卷五十七 杜欒劉李劉謝列傳第四十七卷五十八 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卷五十九 張衡列傳第四十九卷六十上 馬融列傳第五十上卷六十下 蔡邕列傳第五十下卷六十一 左周黃列傳第五十一卷六十二 荀韓鍾陳列傳第五十二卷六十三 李杜列傳第五十三卷六十四 吳延史盧趙列傳第五十四卷六十五 皇甫張段列傳第五十五卷六十六 陳王列傳第五十六卷六十七 黨錮列傳第五十七卷六十八 郭符許列傳第五十八卷六十九 竇何列傳第五十九卷七十 鄭孔荀列傳第六十卷七十一 皇甫嵩朱俊列傳第六十一卷七十二 董卓列傳第六十二卷七十三 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卷七十四上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上卷七十四下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卷七十五 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第六十五卷七十六 循吏列傳第六十六卷七十七 酷吏列傳第六十七卷七十八 宦者列傳第六十八卷七十九上 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上卷七十九下 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下卷八十上 文苑列傳第七十上卷八十下 文苑列傳第七十下卷八十一 獨行列傳第七十一卷八十二上 方術列傳第七十二上卷八十二下 方術列傳第七十二下卷八十三 逸民列傳第七十三卷八十四 列女傳第七十四卷八十五 東夷列傳第七十五卷八十六 南蠻西南夷列傳第七十六卷八十七 西羌傳第七十七卷八十八 西域傳第七十八卷八十九 南匈奴列傳第七十九卷九十 烏桓鮮卑列傳第八十志第一 律歷上(原文)志第二 律歷中(原文)志第三 律歷下(原文)志第五 禮儀中(原文)志第六 禮儀下(原文)志第七 祭祀上(原文)志第八 祭祀中(原文)志第九 祭祀下(原文)志第十 天文上(原文)志第十一 天文中(原文)志第十二 天文下(原文)志第十三 五行一 (原文)志第十四 五行二 (原文)志第十五 五行三 (原文)志第十六 五行四 (原文)志第十七 五行五 (原文)志第十八 五行六 (原文)志第十九 郡國一(原文)志第二十 郡國二(原文)志第二十一 郡國三(原文)志第二十二 郡國四(原文)志第二十三 郡國五(原文)志第二十四 百官一(原文)志第二十五 百官二(原文)志第二十六 百官三(原文)志第二十七 百官四(原文)志第二十八 百官五(原文)志第二十九輿服上(原文)志第三十輿服下(原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