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白話版》卷十七 馮岑賈列傳第七:◆馮異傳馮異字公孫,穎川郡父城縣人。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後漢書白話版》卷十七 馮岑賈列傳第七

後漢書白話版

卷十七 馮岑賈列傳第七

(馮異、岑彭、賈復)

◆馮異傳

馮異字公孫,穎川郡父城縣人。

喜一愛一讀書,通曉《左氏春秋》、《孫子兵法》。

漢兵興起時,馮異以郡掾身份監五縣,與父城縣長苗萌共同守城,為王莽拒漢兵。

光武略地穎川,攻父城不下,屯兵巾東鄉。

馮異微行屬縣,被漢兵捉住。

當時馮異的堂兄馮孝及同郡人丁林、呂晏都跟從著光武,於是共同薦舉馮異,得到光武召見。

馮異說:「我一個人的作用,不足以為強弱。

有老母在城中,願意回去佔據五城,以效功報德。」

光武說:「好。」

馮異回去,對苗萌說「:現在各將領都是壯士崛起,多半暴虐專橫,只有劉將軍所到之處不虜掠。

看他的言語舉止,不是庸碌之人,可以向他歸順。」

苗萌說:「我與你死生同命,恭敬地聽從你的意見。」

光武南歸宛,更始諸將前後有十多人率部攻打父城,馮異都堅守不下;等到光武做了司隸校尉,路經父城時,馮異等即開門奉獻牛酒迎接。

光武令馮異暫為主籍,苗萌為從事。

馮異於是就推薦同邑人銚期、叔壽、段建、左隆等,光武都以他們為掾史,跟隨自己到洛陽。

更始幾次想派遣光武攻取河北,諸將都以為不可。

這時左丞相曹竟的兒子曹詡為尚書,父子當權,馮異勸光武好好與他們父子結納。

後來過黃河北往,曹詡幫了大忙。

自從光武兄伯升被更始殺害後,光武不敢表露出悲慼之情,常獨居,不進酒肉,枕席之上常有涕泣。

馮異獨向光武叩頭寬心安慰哀情。

光武阻止道「:你不要瞎說。」

馮異因而再乘機對光武說「:天下同苦於王莽,思漢已久了。

現在更始諸將橫衝直闖暴虐平民,到哪裡搶到哪裡,百姓失望,不好擁戴誰。

現主公可不經請示而自行其事,施行恩德。

有桀紂之亂,就見到商湯武王的功勞;人饑一渴久了,容易充飽。

應當急切分遣官屬,審理釋放囚徒,撫養鰥寡,逃亡自首的免除其罪。」

暗中把與二千石長吏同一條心及不附他的列上名冊呈給光武。

等到王郎起,光武自薊縣向東南奔馳,日行夜宿,到了饒陽縣的無蔞亭。

這時天氣寒烈,部眾都飢餓疲乏,馮異獻上豆粥。

第二天一早,光武對諸將說:「昨天得到馮異豆粥,饑寒都解除。」

等到了南宮縣,遇到大風雨,光武把車引入道傍空捨,馮異抱著柴薪,鄧禹把柴薪燒燃,光武對灶烤著衣服。

馮異再進麥飯菟肩。

因而再渡過滹沱河到信都,拜馮異為偏將軍。

從而破王郎,又封為應侯。

馮異為人謙退不自誇己功,在路上與諸將相逢,常常引車避道。

進退都有標幟,軍中號為整齊。

每次駐紮休息,諸將們坐在一起論功,馮異獨隱藏樹下,軍中稱他為「大樹將軍」。

後來破了邯鄲,就更換了一部分將領,各有配屬。

軍士都說願分屬於大樹將軍,光武從此看重馮異。

另擊破鐵脛於北平,又降匈奴於林顂頓王,因跟從平定了河北。

這時更始派遣舞陰王李軼、廩丘王田立、大司馬朱鮪、白虎公陳僑,統率兵馬號稱三十萬,與河南太守武勃共守洛陽。

光武將要北征燕趙,以魏郡、河內沒有兵事,城邑完整,倉廩充實,就拜寇恂為河內太守,馮異為孟津將軍,統率二郡軍於黃河邊上,與寇恂合勢,以拒朱鮪等。

馮異就致書李軼說「:我聽說明鏡是用來照形的,往事能用來說明今天的道理。

以前微子離開殷商而入周,項伯叛楚而歸漢,周勃迎代王而廢黜少帝,霍光尊孝宣而廢昌邑王劉賀。

他們都是畏天知命,看到了存亡的徵兆,見到了廢興的事實,所以能成功於一時,垂偉業於萬世哩!假如長安還可以扶助,延期歲月,疏不間親,遠不逾近,你李軼怎麼會獨居一隅呢?現在長安壞亂,赤眉已臨近市郊,王侯們製造災難,大臣們各懷去意,朝綱法紀已經絕滅,四方分崩離析,異姓並起,所以光武不避艱苦,經營河北。

現在英俊雲集,百姓風一靡一,雖然像..、岐歸古公..父,也不足以比喻。

你李軼如果能覺悟成敗,及時確定大計,也像微子項伯一樣論功成業,轉禍為福,就在此時了。

如果等到猛將們長一驅一直一入,嚴厲的兵眾把城圍了起來,雖然悔恨,也來不及了。」

起初,李軼與光武首先結立謀約,加上相親相一愛一,等到更始即位,反而共同陷害伯升。

雖明知長安已經很危險,想投降又感到不能自安。

就回書馮異說「:我本來與光武首謀興漢事宜,結生死之約,同成敗之計。

現在我守洛陽,你鎮孟津,都據守要津,這是千載一時的機會,想成斷金之交。

惟請深達光武,願他進納我的策略,以佐國安民。」

李軼自通書後,就不再與馮異廝殺,所以馮異因此得以北攻天井關,拔上一黨一兩城,又南下河南成皋以東十三縣,和所有屯聚,都平定了,投降的有十多萬。

與武勃戰於士鄉下,大破並斬武勃,殺五千餘人,李軼又閉門不救。

馮異看到李軼守信用,就奏給光武。

光武故意宣露李軼的書信,讓朱鮪知道。

朱鮪怒,就派人把李軼刺殺了。

由此城中人心離散,多有出城投降的。

朱鮪就派遣討難將軍蘇茂率領數萬人攻溫,朱鮪自率數萬人攻平陽縣以連綴攻馮異。

馮異派遣校尉護軍領兵,與寇恂合擊攻破蘇茂,馮異因而渡黃河擊朱鮪,朱鮪逃走;馮異追到洛陽,環城一周而回。

移送檄文呈上文書,諸將都進來祝賀,並勸光武即帝位。

光武就召馮異回到高邑,詢問四方動靜。

馮異說:「張..等三王反叛,更始敗亡,天下無主,社稷之憂,在大王身上。

應當聽從眾人意見,上為社稷,下為百姓。」

光武說:「我昨夜夢乘赤龍上天,醒來後,心中跳得很厲害。」

馮異於是伏地再拜恭賀說「:這是天命在你一精一神上的感應,心中跳動,是大王慎重的個一性一。」

馮異就與諸將商定上尊號的問題。

建武二年(26)春,定封馮異為陽夏侯。

馮異往擊陽翟賊嚴終、趙根,破賊。

詔馮異回家上塚祭祀,使太中大夫帶著牛酒,令二百里以內的太守、都尉以下及宗族參與祭會。

這時赤眉、延岑暴虐擾亂三輔,郡縣大姓各擁兵眾,大司徒鄧禹不能平定,就派遣馮異代鄧禹討伐。

光武送到河南,賜以車輿和七尺具劍。

命令馮異說「:三輔遭了王莽和更始之亂,又加上受了赤眉、延岑的酷虐,平民百姓災難困苦,沒有地方依靠申訴。

現在去征伐他們,不是略取土地或破城後屠一殺城中軍民,而是要平定戰亂,安集百姓。

諸將不是不善於戰鬥,然而好搶劫虜掠。

你是能駕馭吏士的,望你好好領會我的意旨,莫讓郡縣受苦。」

馮異叩頭受命,引兵向西,所到之處都廣為傳播威信,弘農群盜稱為將軍的有十多起,都率領部眾投降馮異。

馮異與赤眉在華陰相遇,相拒六十多日,戰數十回合,赤眉將劉始、王宣等五千餘人向馮異投降。

建武三年(27)春天,光武派使者即拜馮異為征西大將軍。

恰逢鄧禹率車騎將軍鄧弘等引兵回來,與馮異相遇,鄧禹、鄧弘要馮異共攻赤眉。

馮異說:「我與賊相拒已數十天,雖屢次獲其雄將,然餘眾還很多,可慢慢以恩信來引一誘他們,難以很快用兵攻破他們。

今皇上使諸將駐紮在黽池以攔斷其東歸之路,而馮異攻擊其西部,一舉攻取,這是萬成之計。」

鄧禹、鄧弘不從。

鄧弘就與赤眉大戰多日,赤眉佯敗,拋棄輜重而逃。

車上裝的是土,以豆子蓋在土上面,兵士餓了,爭相取豆為食。

赤眉引兵返回攻擊鄧弘,鄧弘軍崩潰亂奔。

馮異與鄧禹合兵相救,赤眉少退。

馮異以為士卒飢餓疲倦,可暫休息,鄧禹不聽,再戰,為赤眉所大敗,死傷三千餘人。

鄧禹得以逃脫回到宜陽,馮異棄馬步行走回奚谷阪,與部下數人回營。

再堅守壁壘,收回散卒,招集諸營保數萬人,與賊約定時間會戰。

使帳下壯士穿著與赤眉一樣的衣服,埋伏一在道路的旁側。

一早,赤眉使萬人進攻馮異的前部,馮異故意出少兵相救。

賊見馮異軍勢弱,就全線向馮異進攻,馮異就縱兵大戰。

太陽偏西時,賊兵氣衰,馮異伏兵忽然殺出,衣服與赤眉同,赤眉不能識別,賊眾於是驚恐潰敗。

馮異追擊,大破賊兵於崤底,男一女八萬人都向馮異投降。

餘眾還有十多萬,向東走到宜陽也投降了。

光武璽書慰勞馮異說「:赤眉被攻破平定,士吏勞苦,開始時雖敗走回奚谷阪,最後終成大功於黽池,可說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正在論功行賞,以酬謝你的大功勞。」

這時赤眉雖已投降,諸多盜寇還很盛;延岑佔據蘭田,王歆佔據下圭,芳丹佔據新豐,蔣震佔據霸陵,張邯佔據長安,公孫守佔據長陵,楊周佔據谷口,呂鮪佔據陳倉,角閎佔據..,駱延佔據..稨,任良佔據..,汝章佔據槐裡,各自稱將軍,擁兵多的有萬餘人,少的也有數千人,互相攻擊。

馮異邊戰邊走,屯兵於上林苑中。

延岑既破赤眉,自稱武安王,設置州牧郡守,想佔據漢中,引張邯、任良共同攻打馮異。

馮異將他擊破,斬首千餘級,諸營保守附於延岑的都來向馮異歸降。

延岑走攻析縣,馮異派遣復漢將軍鄧曄、輔漢將軍於匡邀擊延岑,大破岑,其將蘇臣等八千餘人向漢軍投降。

延岑就從武關逃到南陽。

這時百姓飢餓,人吃人,一斤黃金只能換到五升豆子。

道路斷絕隔離,運輸不到,軍士都以果實為糧。

下詔拜封南陽趙匡為右扶風,率領軍隊援助馮異,並且送去絹和谷子,軍中都稱呼萬歲。

馮異兵士糧食逐漸增多,就對不聽從命令的豪傑們漸漸加以誅滅打擊,而對那些降附後有功勞的人加以表彰賞賜,凡是大帥都遣往京師,凡是部眾都散歸本業,威德盛行於關中。

只有呂鮪、張邯、蔣震派遣使者投降了蜀,其餘全部平定。

第二年,公孫述派遣將領程焉,率領數萬人從呂鮪出駐陳倉。

馮異與趙匡迎擊,大破程焉,程焉退走漢川。

馮異追戰於箕谷,再破程焉,回軍攻擊又破呂鮪,營保投降的很多。

後來蜀又多次派遣將領乘間而出,馮異常給予摧垮挫敗。

招來百姓,申理冤屈,前後只三年工夫,來上林歸附的人很多。

馮異自己以久率兵在外,心不自安,上書說思慕朝廷,願意相親於宮室,帝不許。

後來有人上奏章說馮異在關中獨斷專行,殺了長安縣令,威望權力很重,百姓心中歸服,稱他為「咸陽王。」

帝派人把奏章給馮異觀看。

馮異惶恐害怕,上書謝罪說「:臣本來是個儒生,在戰亂中獲得受命的機會,充備於行伍之間,過分地蒙受恩私,被拜為大將,封爵為通侯,受任專委西方,以期建立微功,都是從國家利益著想,不計一己之私。

我俯伏自思:以詔命征討,常獲得如意結果;有時以私心來決斷,未嘗不有所悔。

皇上獨見的明智,久而更加遠大,就知道『一性一與天道,是不可得而聞的了。

』當兵革開始興起,擾攘混亂的時候,豪傑群起競逐,迷惑的人很多,我在遭遇之中,得以托身在你的麾下,在以前那樣危險混亂的形勢下,我尚且不敢有過失差錯,何況現在天下平定,上尊下卑,而我在受爵恩一寵一的情況下,還能做出高深莫測的事情嗎?我是誠心希望謹慎勤勉,以做到始終如一。

看了聖上轉示給我的奏章,戰戰兢兢恐怖害怕。

我想明主知我的愚一性一,所以才敢於自陳心跡。」

光武以詔書回答說「:將軍之於國家,義為君臣,恩如父子。

有什麼嫌疑,而感到害怕呢?」

建武六年(30)春天,馮異到京朝帝。

帝引見,對公卿們說:「他是我起兵時的主簿。

為我披荊斬棘,平定關中。」

朝罷,使中黃門賜以珍寶、衣服、錢帛。

詔書說「:倉卒困箏時無蔞亭送我的豆粥,滹沱河送我的麥飯,深情厚意很久沒有報答。」

馮異叩頭謝道「:我聽說管仲曾對齊桓公說過:『願君王不要忘了射句的事,我也不要忘了檻車的事。

』齊國賴此而強。

我今也願皇上莫忘了河北的災難,我也不會忘了你赦我於巾車的恩德。」

後來幾次賜宴引見,商議討伐公孫述問題,留了十多天,就令馮異的妻室兒女跟隨馮異回到西邊去。

夏天,派遣諸將前往隴,被隗囂打敗,光武就詔命馮異進軍..邑。

還沒有到,隗囂乘勝派他的將領王元、行巡率領二萬多人下隴,因而分遣行巡攻取..邑。

馮異即刻驅兵,準備搶先佔據..邑。

諸將都說「:隗囂兵盛而且是乘勝而來,不可與他相爭。

應在便利的地方把軍隊停下,慢慢思考方略。」

馮異說:「隗囂兵臨境,習慣於爭奪小利,就想乘勢深入。

如奪取了..邑,就會使三輔動搖,是我的憂慮。

兵法說『攻者不足,守者有餘』。

現在先佔據城邑,以逸待勞,並不是與他相爭哩。」

就暗中進城關閉城門,偃旗息鼓,行巡不知道,奔往..邑。

馮異乘其不意,驟然擊鼓建旗殺出,行巡軍驚慌錯亂奔走,馮異追擊數十里,大破行巡。

祭遵也在..攻破王元。

於是北地諸豪長耿定等,都叛隗囂而降漢。

馮異上書說明情況,不敢自矜其功。

諸將有的想分享其功。

光武感到憂慮。

就頒下璽書說「:詔令大司馬,虎牙、建威、漢忠、捕虜、武威將軍:虜兵率眾下隴,三輔驚恐。

..邑危亡,在於旦夕。

北地各營保,都按兵觀望。

現在偏城得以保全,虜兵遭到挫折,使耿定之流,復念君臣之義。

將軍征西功如丘山,還自以為不足矜持。

與過去的孟之反殿後拒齊兵而不自言其功,又有什麼區別呢?現派遣太中太夫賞賜征西吏士死傷者以醫藥、棺殮,大司馬以下親自吊死問傷,以表謙讓。」

於是使馮異進軍義渠縣,並兼北地太守事宜。

青山胡率萬餘人投降馮異。

馮異又攻擊盧芳將賈覽、匈奴..革建日逐王,都攻破了。

上郡、安定都投降,馮異又兼安定太守事宜。

建武九年(33)春,祭遵去世,詔令馮異代理征虜將軍,並統率原祭遵部隊。

等到隗囂死,隗部將王元、周宗等再立隗囂兒子隗純,繼續總兵佔據冀縣,公孫述派遣部將趙匡等往救隗純,光武再令馮異兼任天水太守。

進攻趙匡等近一年,把他們都斬了。

諸將共攻冀縣,不能攻下,準備暫時回兵休整,馮異堅持固守不動,常常為眾軍先鋒。

第二年夏,與諸將攻落門,沒攻下,馮異病發,在軍中逝世,賜謚號為節侯。

◆岑彭傳

岑彭字君然,南陽郡棘陽縣人。

王莽時,署理棘陽縣長。

漢兵興起後,攻拔了棘陽縣,岑彭攜帶家屬奔前隊大夫甄阜。

甄阜忿怒岑彭不能固守棘陽,將岑彭的母親及妻都拘留起來,命令岑彭立功自贖。

岑彭的部將賓客戰鬥都很賣力。

後來甄阜死,岑彭受了傷,逃歸宛縣,與前線甄阜的副將嚴說共同守城。

漢兵進攻數月,城中糧盡,人吃人,岑彭就與嚴說以全城降漢。

諸將準備殺掉岑彭,大司徒伯升說:「岑彭是郡的大吏,一心堅守,是他的節氣。

現在舉兵興漢,應當表彰義士,不如封他以官爵,這樣對以後的降將也可立個榜樣。」

更始就封岑彭為歸德侯,由伯升統領。

後來伯升遇害,岑彭又成為大司馬朱鮪的校尉,跟從朱鮪向王莽揚州牧李聖發起攻擊,殺了李聖,平定了淮陽城。

朱鮪舉薦岑彭為淮陽都尉。

更始派遣立威王張..與將軍徭偉鎮撫淮陽。

徭偉反叛,把張..擊走。

岑彭引兵攻徭偉,把徭偉打敗。

被遷升為穎川太守。

恰逢舂陵劉茂起兵,攻下穎川,岑彭沒得到官職,就與麾下數百人跟從河內太守同鄉人韓歆。

剛好光武討伐河內,韓歆想守城,岑彭勸止不聽。

後來光武到懷縣,韓歆在緊迫無奈的形勢下投降。

光武知道他守城的謀劃,大怒,把韓歆置於旗鼓下面,準備把他殺掉。

召見岑彭,岑彭因此進說道:「今赤眉進了關中,更始岌岌可危,權臣放縱,假傳聖旨,道路阻塞,四方蜂起,群雄競相逐鹿,百姓無所歸命。

聽說大王平定河北,開創帝王之業,這真是皇天保佑漢朝,百姓的幸福哩!岑彭幸蒙司徒公伯升解救,沒有報德,後來又遭禍難,永遠遺憾在心。

現在再次遭遇大王,願捨身效命。」

光武願意接納岑彭。

彭因而說韓歆是南陽的大家豪右,可以為大王所用。

光武就赦免韓歆,讓他為鄧禹作軍師。

更始大將軍呂植率領軍隊駐紮淇園,岑彭說服他投降了光武,於是拜岑彭為刺一奸一大將軍,派他督察各營,授以平時所持的符節,跟隨平定河北。

光武即位,拜岑彭為廷尉,歸德侯像過去一樣,行使大將軍職事。

與大司馬吳漢,大司空王梁,建義大將軍朱..,右將軍萬..,執金吾賈復,驍騎將軍劉植,揚化將軍堅鐔,積射將軍侯進,偏將軍馮異、祭遵、王霸等,圍洛陽數月。

朱鮪等堅守不肯降。

光武以岑彭曾經做過朱鮪校尉,令他去說服朱鮪。

朱鮪在城上,岑彭在城下,互相慰問歡談一如過去。

岑彭因而說「:我岑彭過去得以追隨侍從大司馬,多蒙大司馬薦舉為都尉,常想有以報恩。

今赤眉已得長安,更始被張..等三王所反叛而敗亡,光武受命,平定了燕、趙,幽、冀之地已盡遍其所有,百姓歸心,賢俊之士雲集,親率大兵,來攻洛陽。

天下的大事,過去的已經是過去了。

公雖然繞城固守,還將等待什麼呢?」

朱鮪說:「大司徒伯升被害時,我也參與了謀害,又向更始建議不要派遣光武北伐,我知道我的罪很深哩。」

岑彭回來,把這個情況報告光武。

光武說:「建大事業的,不忌諱小的怨恨。

朱鮪現在如果歸降,官爵可以保住,哪裡還會殺他呢?黃河水在這裡可以作證,我不自食此言。」

岑彭再往告朱鮪,朱鮪從城樓上放下一根繩索說:「必信,可乘這繩上來。」

岑彭靠近繩索準備上。

朱鮪見他心誠,即刻許諾投降。

五天後,朱鮪率領輕裝的騎兵去會見岑彭。

回頭命令各部將說「:堅守此城以等待我。

我如果不回來,諸位可直接率領大兵到頧轅去歸於郾王。」

就自縛,與岑彭同到河陽。

光武即刻解其縛,召見朱鮪,再令岑彭送朱鮪回城。

第二天一早,率領全部部眾出城投降,光武拜朱鮪為平狄將軍,封扶溝侯。

朱鮪是淮陽人,後來官為少府,子孫傳封了幾代。

建武二年(26),使岑彭出擊荊州,攻下韜縣、葉縣等十餘城。

當時南方尤其紛亂。

南郡人秦豐佔據黎丘,自稱楚黎王,佔領了十二個縣;董斤起兵堵鄉;許邯起兵杏聚;又更始諸將各擁兵佔據南陽諸城。

光武派遣吳漢討伐,吳漢的軍隊所過之處多有侵犯暴虐。

這時破虜將軍鄧奉請假回到新野,怒恨吳漢掠奪了他的鄉里,就造**,擊破漢軍,繳獲了漢軍的輜重,屯兵佔據育陽,與各路賊軍聯合。

秋,岑彭破杏聚,許邯投降,遷岑彭為征南大將軍。

又派遣朱..、賈復及建威大將軍耿..,漢忠將軍王常,武威將軍郭守,越騎將軍劉宏,偏將軍劉嘉、耿植等,與岑彭併力討伐鄧奉。

先攻擊堵鄉,而鄧奉率萬餘人救董斤。

董斤、鄧奉都是南陽一精一兵,岑彭等進攻,連續幾個月也沒攻下。

建武三年(27)夏,光武親自率軍南征,到達葉縣,董斤的別將率領數千人攔住去路,車駕騎兵不能前進。

岑彭追奔進擊,大破賊兵。

光武到達堵陽,鄧奉乘夜逃回育陽,董斤投降。

岑彭再與耿..、賈復及積一弩一將軍傅俊、騎都尉臧宮等跟蹤追擊鄧奉於小長安。

光武率領諸將親戰,大破鄧奉軍。

鄧奉迫急,於是投降。

光武憐憫鄧奉是舊功臣,而且他造**是由於吳漢官兵侵暴百姓,想赦免他。

岑彭與耿..都勸諫道:「鄧奉背恩反叛,使軍隊在外暴露經年,致使賈復受傷,朱..被獲。

陛下既已到此,他仍不知悔悟從善,而親在陣上指揮,直到兵敗才被迫投降。

如果不殺鄧奉,就無以懲罰惡人。」

光武於是斬鄧奉。

鄧奉,是西華侯鄧晨哥哥的兒子。

光武還京,令岑彭率領傅俊、臧宮、劉宏等三萬餘人向南攻擊秦豐,攻拔黃郵聚,秦豐與他的大將葵宏拒岑彭等於鄧,數月不得前進。

光武感到奇怪,責讓岑彭,岑彭恐懼,於是夜間統率兵馬,申令軍中,使次日一早西擊山都縣。

就放鬆對俘虜的管理,讓他們逃亡,回去告訴秦豐,秦豐就將所有軍隊向西邀擊岑彭。

岑彭卻暗中率兵渡沔水,攻擊秦豐部將張楊於阿頭山,大破張楊。

又從山谷間伐木開道,直襲黎丘,擊破各路屯兵。

秦豐聞訊大驚,還軍援救。

岑彭與諸將依托東山為營,秦豐與蔡宏乘夜間攻岑彭,岑彭預先作好了防備,出兵攻擊,秦豐敗走,追擊斬了蔡宏。

更封岑彭為舞陰侯。

秦豐的相趙京舉宜城降岑彭,拜趙京為成漢將軍,與岑彭共圍困秦豐於黎丘。

這時田戎擁兵夷陵,聽說秦豐被圍,害怕大兵將到,準備投降。

而妻兄辛臣勸諫田戎說:「現在四方豪傑各佔據郡國,洛陽地如手心一樣,不如按兵不動以觀察其變化。」

田戎說「:以楚黎王秦豐的強大,還被征南大軍所圍困,何況我呢?我已決定投降了。」

建武四年(28)春,田戎就留辛臣守夷陵,自己率領軍隊沿長江溯沔水止於黎丘,規劃了投降的日期,而辛臣在後盜取了田戎的珍寶,從小道先向岑彭投降,反而以書招喚田戎來降。

田戎懷疑辛臣必定出賣了自己,就不敢投降,而反與秦豐會合。

岑彭出兵攻田戎,幾個月,大破戎軍,他的大將伍公到岑彭處投降,田戎逃亡回到夷陵。

光武到黎丘勞軍,封岑彭吏士中有功勞的一百多人。

岑彭攻秦豐三年,斬首九萬餘級,秦豐余兵只剩下千人,又城中糧食也將吃盡了。

光武以秦豐變弱了,就令朱..代岑彭圍守他,而使岑彭與傅俊向南攻擊田戎,大破戎軍,於是攻克夷陵,追到秭歸。

田戎與數十騎逃亡入蜀,盡獲田戎妻子兒女士眾數萬人。

岑彭以即將征伐蜀漢,而川江兩岸谷少,水險漕運又很困難,留威虜將軍馮駿屯軍江州縣,都尉田鴻屯軍夷陵,領軍李玄屯軍夷道,自己引兵還屯津鄉縣,當荊州的咽喉要地,曉諭各蠻夷,投降的奏請封賜其君長。

起初,岑彭與交趾牧鄧讓厚交親善,就寫信給鄧讓陳述光武威德,又派遣偏將軍屈充傳檄文到江南,頒行詔命。

於是鄧讓與江夏太守侯登、武陵太守王堂、長沙相韓福、桂陽太守張隆、零陵太守田翕、蒼梧太守杜穆、交趾太守錫光等,陸續遣使貢獻,都封為列侯。

有的還遣子率兵助岑彭征伐。

於是江南的各種珍貴物品開始流通起來。

建武六年(30)冬,徵召岑彭到京師,多次召見賜宴,厚加賞賜。

再南回津鄉縣,有詔命他經過家裡時為先人上塚,大長秋以初一、十五向太夫人請安。

建武八年(32),岑彭引兵從光武破天水,與吳漢圍隗囂於西城。

時公孫述部將李育率兵救隗囂,鎮守上圭,光武留蓋延、耿..圍住上圭,光武東歸。

以書令岑彭說「:如果西城、上圭都攻下了,就可率兵南擊蜀虜。

人苦不知足,既平定了隴,又望著蜀。

每一次發兵,都急得頭髮發白。」

岑彭就堵塞谷水灌西城,水離城牆還有一丈多,隗囂將領行巡、周宗率領蜀救兵趕到,隗囂得以出城回到冀城。

漢軍糧盡,燒掉輜重,引兵退去,蓋延、耿..也相繼退走。

隗囂出兵尾擊諸營,岑彭殿後為之掩護,所以諸將能安全退走全師東歸。

岑彭回師津鄉縣。

建武九年(33),公孫述派遣將領任滿、田戎、程凡,率數萬人乘坐用竹木編成的桴筏下到江關,擊敗馮駿及田鴻、李玄等。

於是攻拔夷道、夷陵,佔據荊州、虎牙。

在長江江面上搭起浮橋、戰樓,立下許多木柱以斷絕水道,結紮營地在山上,以抗拒漢兵。

岑彭數次進攻都不利,於是建造可直進的有樓的戰船,人在船中,只有楫露在外的戰船數千艘。

建武十一年(35)春,岑彭與吳漢及誅虜將軍劉隆、輔威將軍臧宮、驍騎將軍劉歆,發動南陽、武陵、南郡的兵馬,又發動桂陽、零陵、長沙擔任運輸任務的水兵,共六萬多人,騎五千匹,都在荊門會齊。

吳漢以三郡水兵多費糧食,想罷而不用。

岑彭以為蜀兵強盛,水兵不可遣散,上書光武說明情況。

光武回答岑彭說「:大司馬吳漢習慣於用步騎作戰,不曉水戰,荊門會戰,一切都由征南公岑彭主持。」

岑彭下令軍中招募勇士攻浮橋,能先登上去的受上賞。

於是偏將軍魯奇應募而向前突擊,當時狂風急刮,魯奇戰船逆流而上,直衝浮橋,但被木柱鉤住船體不能前進,魯奇乘勢作拚死戰,用飛射的火炬去焚燒,風怒火盛,浮橋、斗樓都燒垮了。

岑彭再率領全軍順風並進,所向無敵。

蜀兵大亂,被溺死的達數千人。

斬任滿,活捉程凡,田戎逃命到江州以求自保。

岑彭上奏劉隆為南郡太守,自己率臧宮、劉歆長一驅一直一入江關,下令軍中不得虜掠。

所過之處,百姓都奉獻牛酒以示歡迎慰勞。

岑彭見到各耆老們,就說大漢哀憐巴蜀久遭賊虜奴役,所以興師遠伐,以討伐有罪之人,為百姓除害。

推讓不接受百姓所奉的牛酒。

百姓都大為喜悅,爭著開門投降。

詔令岑彭暫署理益州牧,下面的郡,就由岑彭選任太守。

岑彭到江州,以田戎糧食充足,難以立刻攻取,就留下馮駿守江州,自己卻引兵乘勝直指墊江縣,攻破平曲,收其米數十萬石。

公孫述使其將領延岑、呂鮪、王元及弟公孫恢,率所有部隊拒守廣漢和資中縣,又派遣將領侯丹率二萬餘人拒守黃石。

岑彭於是多設疑兵,使護軍楊翕與臧宮抗拒延岑等,自己卻分兵浮江而下回到江州,溯都江而上,襲擊侯丹,大破丹軍。

因晝夜兼道而行二千餘里,直接攻拔武陽。

派遣一精一騎馳騁到廣都縣,離成都只有數十里地,其攻勢如驟風暴雨,所到之處蜀兵都奔逃而散。

起初,公孫述聽說漢兵還在平曲,所以派遣大軍去抵抗。

等到岑彭到武陽,繞到了延岑軍的後面,蜀地震動驚駭。

公孫述大驚,以杖擊地說:「怎麼這麼神速啊!」岑彭紮營的地名叫彭亡,岑彭聽了很厭惡,準備遷徙,剛好日暮,蜀刺客假冒為亡奴詐降,乘夜刺殺了岑彭。

岑彭首破荊門,長驅武陽,治軍整齊,秋毫無犯。

邛谷王任貴聽說岑彭的威信,數千里派遣使者迎降。

恰逢岑彭被刺身死,光武將任貴所獻盡數賞賜給岑彭妻子兒女,賜謚號為壯侯。

蜀人憐慕其德,為岑彭在武陽建立祠廟,按歲時前往祭祀。

◆賈復傳

賈復字君文,南陽郡冠軍縣人。

少年時好學,習《尚書》。

從學於舞陰李生,李生驚奇,對弟子們說:「賈君的容貌志氣是這樣好,又勤於學習,是將相的器材啊。」

王莽末年,為縣掾,到河東去接鹽,恰好遇上盜賊,與他情況相同的十多人都把鹽拋棄或散掉了,惟有賈復完完整整運鹽回到縣裡,縣中都認為他辦事可靠。

當時下江、新市兵起,賈復也聚眾數百人於羽山,自號為將軍。

更始立,就率領其部眾歸附於漢中王劉嘉,劉嘉以他為校尉。

賈復看到更始政治混亂,諸將放肆縱虐,就對劉嘉說:「我聽說謀求堯舜的事業而不能達到的,是商湯周武王;謀求商湯周武王的事業而不能達到的,是齊桓晉文;謀求齊桓晉文的事業而不能達到的,是六國;確定六國的法度,想各自安守而不能達到的,是六國的滅亡。

現在漢室中興,大王以劉氏宗親而為藩屏輔佐,天下未定而安守所保,所保難道不是有不可保的嗎?」

劉嘉說「:你說的事太大,不是我擔任得起的。

大司馬劉秀在河北,他必定能用,只要持我的手書前往。」

賈復於是辭別劉嘉,接受劉嘉書信北渡黃河,追及光武於柏人,由鄧禹引見光武。

光武驚奇,鄧禹也稱讚賈復有將帥的氣節,於是暫以賈復為破虜將軍督盜賊。

賈復馬羸弱,光武解車駕左邊的馬賞賜給賈復。

官屬們因賈復是後來的而且喜歡欺侮挫折同輩,擬調他輔高尉,光武說「:賈督有擊退敵軍於千里之外的威風,剛剛任以要職,不得隨意撤除。」

光武到信都,以賈復為偏將軍。

攻拔邯鄲後,遷都護將軍。

從光武攻擊青犢於射犬,大戰到日中,賊陣勢堅固不退卻。

光武傳召賈復說「:官吏士兵們都餓了,可暫吃了飯再說。」

賈復說:「先破賊,再吃飯好了。」

於是背負鳥羽作為旌旗率先赴敵,所到之處敵都披一靡一,賊於是敗走。

諸將都信服他的神勇。

又在北面與五校賊戰於真定,大破賊軍。

賈復受了重傷。

光武大驚說「:我之所以不讓賈復擔任與主力部隊配合作戰的將領,是因為他輕敵。

果然,失去了一位名將。

聽說他妻子懷了孕,如果生的是女兒,我兒子要娶她,如果生的是男兒,我女兒要嫁給他,不讓他為妻子兒女擔心哩!」賈復傷病不久痊癒了,追及光武於薊,相見後非常歡喜,大宴士卒,令賈復處在前面,攻擊鄴賊,勝了。

光武即位,拜為執金吾,封為冠軍侯。

先渡過黃河攻朱鮪於洛陽,與白虎公陳僑戰,連連破敵,迫敵投降。

建武二年(26),加封穰、朝陽二縣。

更始郾王尹尊及諸多大將在南方沒有投降的還很多,光武帝召集諸將商議兵事,沒有發言,深思了很久,才以木簡叩地說「:郾王尹尊最強,宛為其次,誰可擔攻擊之責?」

賈復慨然回答說「:臣請命攻擊尹尊。」

光武帝笑說:「執金吾去攻郾王,我還有什麼憂慮呢!大司馬應去攻宛。」

於是派遣賈復與騎都尉陰識、驍騎將軍劉植南渡五社津擊郾,連破郾等。

一月有餘,尹尊投降,其地全部平定。

又引兵東擊更始淮陽太守暴汜,暴汜投降,各屬縣全部平定。

這年秋,又南擊召陵、新息,平定了。

第二年春,遷左將軍,另擊赤眉於新城、澠池之間,連破赤眉軍。

與光武帝會於宜陽,迫使赤眉投降。

賈復跟從征伐,從來沒有喪師失敗過,多次與諸將在潰圍中解救危急,身上受傷達十二處。

光武帝因賈復敢深入敵軍,很少令他遠征,而稱讚他的勇敢節氣,常讓他跟隨自己,所以賈復少有獨當一面的功勳。

諸將每每論功自誇,賈覆沒有說過自己。

光武帝常說「:賈君的功勞,我自己知道。」

建武十三年(37),定封膠東侯,食邑郁秩、壯武、下密、即墨、梃、觀陽,共六縣。

賈復知道光武帝想偃息干戈,修理文德,不想讓功臣擁眾在京師,就與高密侯鄧禹共同削去甲兵,敦重儒學。

光武帝深以為然,就罷掉左右將軍。

賈復以列侯賜以大第,加位特進。

賈復為人剛毅正直,多大節。

既回私第,關門修養威德。

朱..等薦舉賈復宜為宰相,光武帝正以吏事責讓三公,所以對功臣都不重用。

這時的列侯只有高密侯鄧禹、固始侯李通、膠東侯賈復三位能與公卿參議國家大事,恩一寵一待遇甚厚。

建武三十一年(55)逝世,謚號剛侯。

史官評論說:中興將帥立功名的很多啊。

只有岑彭、馮異建功立業,自函谷以西,方城以南,兩將的功勞最大。

如馮異、賈復的不自居功,岑公的義信,真足以感三軍而驚敵人,所以他們能夠成大業,終能保全榮慶。

從前高祖忌「柏人」之名,就離開那裡,因此全福;岑彭惡「彭亡」之地,想徙而不得,留在那裡遭了災禍。

難道幾微之間自有明惑,而幸與不幸,也許是天命使它這樣的嗎?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後漢書白話版
《後漢書》簡介卷一上 光武帝紀第一上卷一下 光武帝紀第一下卷二 顯宗孝明帝紀第二卷三 肅宗孝章帝紀第三卷四 孝和孝殤帝紀第四卷五 孝安帝紀第五卷六 孝順孝沖孝質帝紀第六卷七 孝桓帝紀第七卷八 孝靈帝紀第八卷九 孝獻帝紀第九卷十上 皇后紀第十上卷十上 皇后紀第十上卷十一 劉玄劉盆子列傳第一卷十二 王劉張李彭盧列傳第二卷十三 隗囂公孫述列傳第三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傳第四卷十五 李王鄧來列傳第五卷十六 鄧寇列傳第六卷十七 馮岑賈列傳第七卷十八 吳蓋陳臧列傳第八卷十九 耿弇列傳第九卷二十 銚期王霸祭遵列傳第十卷二十一 任李萬邳劉耿列傳第十一卷二十二 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第十二卷二十三 竇融列傳第十三卷二十四 馬援列傳第十四卷二十五 卓魯魏劉列傳第十五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第十六卷二十七 宣張二王杜郭吳承鄭趙列傳第十七卷二十八上 桓譚馮衍列傳第十八卷二十九 申屠剛鮑永郅惲列傳第十九卷三十上 蘇竟楊厚列傳第二十上卷三十下 郎顗襄楷列傳第二十下卷三十一 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第二十一卷三十二 樊宏陰識列傳第二十二卷三十三 朱馮虞鄭周列傳第二十三卷三十四 梁統列傳第二十四卷三十五 張曹鄭列傳第二十五卷三十六 鄭范陳賈張列傳第二十六卷三十七 桓榮丁鴻列傳第二十七卷三十八 張法滕馮度楊列傳第二十八卷三十九 劉趙淳於江劉周趙列傳第二十九卷四十上 班彪列傳第三十上卷四十下 班彪列傳第三十下卷四十一 第五鍾離宋寒列傳第三十一卷四十二 光武十王列傳第三十二卷四十三 朱樂何列傳第三十三卷四十四 鄧張徐張胡列傳第三十四卷四十五 袁張韓周列傳第三十五卷卷四十六 郭陳列傳第三十六卷四十七 班梁列傳第三十七卷四十八 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第三十八卷四十九 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第三十九卷五十 孝明八王列傳第四十卷五十一 李陳龐陳橋列傳第四十一卷五十二 崔駰列傳第四十二卷五十三 周黃徐姜申屠列傳第四十三卷五十四 楊震列傳第四十四卷五十五 章帝八王列傳第四十五卷五十六 張王種陳列傳第四十六卷五十七 杜欒劉李劉謝列傳第四十七卷五十八 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卷五十九 張衡列傳第四十九卷六十上 馬融列傳第五十上卷六十下 蔡邕列傳第五十下卷六十一 左周黃列傳第五十一卷六十二 荀韓鍾陳列傳第五十二卷六十三 李杜列傳第五十三卷六十四 吳延史盧趙列傳第五十四卷六十五 皇甫張段列傳第五十五卷六十六 陳王列傳第五十六卷六十七 黨錮列傳第五十七卷六十八 郭符許列傳第五十八卷六十九 竇何列傳第五十九卷七十 鄭孔荀列傳第六十卷七十一 皇甫嵩朱俊列傳第六十一卷七十二 董卓列傳第六十二卷七十三 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卷七十四上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上卷七十四下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卷七十五 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第六十五卷七十六 循吏列傳第六十六卷七十七 酷吏列傳第六十七卷七十八 宦者列傳第六十八卷七十九上 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上卷七十九下 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下卷八十上 文苑列傳第七十上卷八十下 文苑列傳第七十下卷八十一 獨行列傳第七十一卷八十二上 方術列傳第七十二上卷八十二下 方術列傳第七十二下卷八十三 逸民列傳第七十三卷八十四 列女傳第七十四卷八十五 東夷列傳第七十五卷八十六 南蠻西南夷列傳第七十六卷八十七 西羌傳第七十七卷八十八 西域傳第七十八卷八十九 南匈奴列傳第七十九卷九十 烏桓鮮卑列傳第八十志第一 律歷上(原文)志第二 律歷中(原文)志第三 律歷下(原文)志第五 禮儀中(原文)志第六 禮儀下(原文)志第七 祭祀上(原文)志第八 祭祀中(原文)志第九 祭祀下(原文)志第十 天文上(原文)志第十一 天文中(原文)志第十二 天文下(原文)志第十三 五行一 (原文)志第十四 五行二 (原文)志第十五 五行三 (原文)志第十六 五行四 (原文)志第十七 五行五 (原文)志第十八 五行六 (原文)志第十九 郡國一(原文)志第二十 郡國二(原文)志第二十一 郡國三(原文)志第二十二 郡國四(原文)志第二十三 郡國五(原文)志第二十四 百官一(原文)志第二十五 百官二(原文)志第二十六 百官三(原文)志第二十七 百官四(原文)志第二十八 百官五(原文)志第二十九輿服上(原文)志第三十輿服下(原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