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白話版》卷五十一 李陳龐陳橋列傳第四十一:◆李恂傳,李恂字叔英,安定臨涇人。少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後漢書白話版》卷五十一 李陳龐陳橋列傳第四十一

後漢書白話版

卷五十一 李陳龐陳橋列傳第四十一

(李恂、陳禪、龐參、陳龜、橋玄)

◆李恂傳,李恂字叔英,安定臨涇人。

少學《韓詩》,教授諸生常數百人。

太守穎川李鴻請署李恂為功曹,沒有到職,而州里召他做從事。

恰逢李鴻死去,李恂不應州之命,而送李鴻之喪回故里。

已經葬了,留起塚墳,持喪三年。

後來李恂被召入司徒桓虞府。

後又升為侍御史,持節出使幽州,宣佈皇上的恩澤,慰撫北狄,所過之處都描寫山川圖,以及屯田、聚落等情況,共百餘卷,全部封奏上,肅宗嘉獎他,拜他做兗州刺史。

他以清約做表率,常以羊皮為席,蓋布被。

升為張掖太守,有威重之名。

當時大將軍竇憲率領兵士駐紮在武威,天下州郡無論遠近沒有不修禮饋送財物,李恂奉公不阿,被竇憲所奏而免職。

後來又徵召做謁者,使持節領西域校尉。

西域殷實富足,多珍寶,諸國侍子及督使和胡之商賈數次送給李恂以奴婢、宛馬、金銀、香軛..之類的東西,李恂一樣也不接受。

北匈奴數次截斷西域車師、伊吾,隴沙以西地區使命不得通,李恂設購賞,於是斬了虜帥,懸首在軍門。

從此道路清平,恩威並行。

後來遷武威太守。

因事免職,步行回鄉里,隱居山澤之間,結草為茅屋,獨自與諸生織席以自給。

碰上西羌反叛,李恂到田舍,被羌人抓住。

羌人素聞恂之名,放遣他。

恂就到洛陽謝恩。

當時年歲饑荒,司空張敏、司徒魯恭等各派兒子送糧食給恂,恂全部不受。

遷居新安關下,拾橡實飽肚子。

年九十六歲而死。

◆陳禪傳,陳禪字紀山,巴郡安漢人。

做郡裡的功曹,舉善罰惡,被邦內人所怕。

察孝廉,州里辟他做治中從事。

當時刺史被人檢舉受納贓賂,陳禪應當逮捕考查,沒有什麼財物,只是一些喪殮之具罷了。

到了後,笞掠無算,五毒全部用上,禪神意自如,口供不變,案情便散釋了。

車騎將軍鄧騭聽到他的名聲而召他,舉為茂才。

當時漢中蠻夷反叛,以陳禪為漢中太守。

夷賊素來聽到他的名聲,立即降服。

陳禪升為左馮翊,入朝拜為諫議大夫。

永寧元年(120),西南夷撣國王獻樂及幻人,能夠吐火,自己肢解身一體,為牛馬換頭。

第二年元會,在庭中表演,安帝與群臣共同觀賞,很覺奇怪。

陳禪獨自離席舉手大聲說「:從前齊魯兩國為夾谷之會,齊國作侏儒之樂,孔子攝相事,認為有侮諸侯,於是斬了侏儒。

又說:『放鄭聲,遠佞人。

』帝王之庭,不宜設夷狄之技。」

尚書陳忠劾奏陳禪道「:古時合一歡之樂舞於堂,四夷之樂陳於門,所以《詩經》說『:以雅以南,韋末任朱離。

』(註:韋未音昧,東方之樂名。

)今撣國經過流沙河,越過縣度山,萬里前來貢獻,不是鄭衛之一聲,佞人可比,可陳禪在朝廷譏訕朝政,請劾陳禪下獄。」

有詔書,不許收捕,降職為玄菟侯城障尉,詔書說:「膽敢不去上任,把妻子從者的名姓報上來。」

陳禪已經出發,朝廷多控告他。

碰上北匈奴進犯遼東,追拜陳禪為了遼東太守。

胡人怕他威強,退回去數百里。

陳禪不加兵追趕,只派吏卒前去曉喻慰勞他們,單于隨使者回到郡裡。

陳禪於學行禮,講說道義以感化他們。

單于心服,送一些胡地珍寶而去。

後來鄧騭被殺,陳禪因為是鄧之故吏而免官。

又做了車騎將軍閻顯的長史。

順帝即位,升為司隸校尉。

第二年,死於官府。

兒子陳澄,有清名,官做到漢中太守。

◆龐參傳,龐參字仲達,河南緱氏人。

開始在那裡做官,不知名,河南尹龐奮看見了認為很奇特,舉為孝廉,拜為左校令。

犯了法關進了若盧獄。

永初元年(107),涼州先零鐘羌人反叛,朝廷派車騎將軍鄧騭討伐他們。

龐參在流放中使他的兒子龐俊上書道「:當今西州流民擾動,而徵兵不絕,水潦不止,地力不恢復。

加上大軍出動,遠戍很疲勞,農功忙於轉運,資財盡於征發。

田畝不能開墾,莊稼不得收割,兩手無計,來秋沒有希望。

百姓力竭,不堪承受。

臣愚認為萬里運糧,遠就羌戎,不如總兵養眾,等到人家疲勞。

車騎將軍鄧騭應該帶兵出征,留下征西校尉任尚讓他督涼州士民,轉居在三輔。

讓徭役休息以助其時,停止繁賦以增其財,使男的能夠耕種,女的能夠織布,然後養一精一蓄銳,乘懈狙擊,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那麼邊民的仇能報,奔北之恥可雪了。」

書奏上去,碰上御史中丞樊准上疏薦龐參道「:臣聽說鷙鳥上百隻,不如一隻鶚。

從前孝文皇帝領悟了馮唐的話,而赦了魏尚之罪,使他做了邊守,匈奴不敢向南一步。

用一個臣子之身,解一方之難,選用得人哩。

臣看見故左校令龐參,有勇有謀,與眾不同,高才武略,有魏尚的風度。

前因犯了微法,輸作很長時間。

現在羌戎為患,大軍西屯,臣認為像龐參這種人,應在行伍之列。

希望明詔采前世的舉措,觀魏尚之功勞,免赦龐參之刑,用作軍鋒,必有成效,宣助國威。」

鄧太后採納了他的話,立即從德徒中提拔龐參,拜為謁者,使他向西督三輔諸軍屯,而召鄧騭回來。

四年(110),羌寇又捲土重來,兵費日廣,且連年收成不好,谷每石需五萬餘錢。

龐參報告鄧騭道「:連年羌寇特別困擾隴右,供徭賦役開支甚大,官府負債達數十億萬。

現在再向百姓,調取比帛,..賣什物,以應官吏之需求。

外傷羌虜,內困徵賦。

於是千里運糧,遠給武都西郡。

道路險阻,困難太多,走得快就鈔暴為害,走得慢就糧食受損,運糧散於曠野,牛馬死在山澤。

縣官不足,常向百姓借貸。

百姓已經窮困了,將向誰去索取?名義上救金城,實際上困了三輔。

三輔已經貧困,反轉來又成為金城之禍了。

參以前數次說過,應放棄西域,卻被西州士大夫所笑。

現在如果貪戀不一毛一之地,憂恤無用的百姓,讓軍隊在伊吾之野受苦,替三族之外擔心,如果破了涼州,禍亂至今不止。

開拓之邊境不得安寧,對國家之強大毫無益處;有許多田地不去耕種,怎能救得饑荒!所以會治國者,一定著眼國內,不求外利;讓百姓富足,不貪廣土。

三輔山原曠遠,民眾稀少,故縣空城,可住人之地方甚多。

今應將邊郡不能自存的,遷入諸陵,田戍故縣。

孤城絕郡,強迫遷去;轉運遠費,聚而近之;徭役太多,休而息之。

這是好中之好計策哩。」

鄧騭及公卿們因國用不足,想聽從龐參的建議,眾多人不贊同,才停止了。

後來拜龐參為漢陽太守。

郡人任棠有奇節,隱居教授學徒。

龐參到任,先去拜訪他。

任棠不和他說話,只把薤一大本、水一盂放在戶屏之前,自己抱著孫子伏一在戶下。

主簿報告,認為任棠倨傲。

龐參想了一下他的用意,過了好久便說:「任棠是想告訴太守:水,是想我清白哩。

拔一大本薤,想我打擊強宗哩。

抱兒當戶,想我開門憐惜孤兒哩。」

於是歎息而回。

龐參在職時,果然能抑強助弱,用惠政贏得民心。

元初元年(114),升為護羌校尉,叛羌懷念他的恩信。

第二年,燒當羌種號多等都投降,才又得到還都令居,通河西之路。

這時先零羌豪強在北地僭號,朝廷詔參率領降羌及湟中起義的胡兵七千人,與行征西將軍司馬鈞約期會合於北地攻打他們。

龐參在路上被羌人打敗。

已經失了期,於是稱病帶兵回來,犯了詐疾罪召而下獄。

校書郎中馬融上書請求道「:西戎反叛,寇抄五州,陛下同情百姓之疾苦,哀百姓之失業,用盡一愛一庫之財物以養軍隊。

從前周宣王時,獫狁侵略鎬和方,孝文帝時,匈奴也入侵上郡,而宣王立了中興之功,文帝建太宗之號。

不只是兩個皇帝有明睿又的天資,也因為有虎將捍衛城池的幫助,所以『南仲赫赫』,列在《周詩》『,亞夫糾糾』,載在漢策。

前護羌校尉龐參,文武全才,智略遠大,既有義勇果毅的氣節,兼有博雅深謀的天資。

又度遼將軍梁堇,前時統領西域,勤苦數年,回來留在三輔,能立功效,閒在北邊,單于降服。

現在都關起來,陷於法網。

從前荀林父在必打了敗仗,晉侯恢復了他的職位;孟明視在崤喪師,秦伯不廢他的官。

所以晉景並赤狄的土地,秦穆公於是稱霸西戎。

應該遠看兩君,使龐參、梁堇得到寬宥,的確對折衝有好處,對聖化有幫助。」

書奏上,梁堇、龐參得到赦免。

後來用龐參為遼東太守。

永建元年(126),升為度遼將軍。

四年(129),進朝廷做了大鴻臚。

尚書僕射虞詡薦參說他有宰相的器量和才幹,順帝時用他為太尉,錄尚書事。

這時三公之中,龐參名聲忠直,多次被左右所陷害與譭謗,認為所舉用的人有違帝旨,司隸承風案之。

這時當會茂才孝廉,龐因被奏,稱疾不得會。

上計掾廣漢段恭因會上疏道「:臣看到道路行人,農夫織婦,都說『太尉龐參,謁忠盡節,徒因直道不能做違心之事,孤立在群邪之中,自處被中傷之地。

』臣還希望在陛下之世,當蒙安全,而又因讒佞之人傷毀忠正之士,這是天地之大禁,人主之至誠。

從前白起賜死,諸侯酌酒相賀;季子回來,魯人喜其紓緩國難。

國因賢臣而化君因忠臣而安。

今天下都高興陛下有這種忠賢之臣,願卒一寵一任,以安天下。」

書奏上,朝廷就派小黃門視龐參的病,派太醫送羊酒。

後來龐參恨前妻之子,把他投在井裡殺掉。

龐參素來與洛陽令祝良不平,祝良聽說這事,帶領吏卒進入太尉府查實其事,於是上報龐參之罪,便因災異策免。

有司認為祝良不先報告,就侮辱宰相,關進了牢獄。

祝良能得百姓之心,洛陽吏人守在宮闕請求代受罪的,每天有幾千萬人,詔書便免刑。

陽嘉四年(135),又用龐參為太尉。

永和元年(136),因久病罷官,死在家中。

◆陳龜傳,陳龜字叔珍,上一黨一泫氏人。

家世是邊將,從小一便習弓馬,稱雄於北州。

陳龜年少即有志氣。

永建年間,舉為孝廉,五次陞遷,做了五原太守。

永和五年(140),拜為出使匈奴的中郎將。

當時南匈奴左部反亂,龜認為單于不能制一服下面,外面恭順,內心反叛,促使他自一殺,犯罪召令下獄,免予執行。

以後兩次陞遷,拜為京兆尹。

這時三輔強豪之族,多次侵枉百姓。

陳龜到任,厲行威嚴,全部審理那些受怨屈的人,郡內百姓非常高興。

碰上羌胡進犯邊境,殺了長吏,驅趕掠奪百姓。

桓帝認為陳龜世代熟悉邊疆風俗,拜他為度遼將軍。

陳龜臨行之時,上疏道「:臣龜代蒙受皇恩,馳騁在邊陲,雖然展盡鷹犬的作用,死在胡虜之庭,魂骸不回漢室,用狐狸作祭品,還不能塞厚責,報答君恩萬分之一。

臣極頑駑,沒有鉛刀一割之用,過受國恩,榮譽官階均受優等,生之年,死之日,永怕不能報效。

臣聽說三辰不軌,提拔士人為相;蠻夷不恭,選拔士卒為將。

臣沒有文武之才,而辱盡鷹揚之任,上愧聖明,下怕素餐,雖盡力而死,也無補益。

今西州邊鄙,土地瘠薄,百姓習於鞍馬,以射獵為業,男的不會種田,女的不會織布,守塞候望,懸命於鋒鏑之上,聽到緊急號令而長驅,去後即不想回來。

近年以來,匈奴數次攻擊營部,殘殺官吏,侮掠百姓。

戰士身死沙漠,居民頭懸馬鞍。

有的全國掩埋一屍一首,盡種灰飛煙滅,孤兒寡一婦,號哭空城,野無青草,室如懸磬。

即使還有一性一命,實在如同枯木朽株。

往年并州雨水過多,災螟為害,莊稼荒耗,租賦空缺。

年老的擔心活不到老,少壯的害怕困厄。

陛下以百姓為子,庶民以陛下為父,怎可不日昃勞神,垂撫循的恩惠呢!唐堯帝捨其子把帝位讓給虞舜,是想百姓遇到聖君,不叫他們碰上暴君哩。

所以古公..父遷到岐山,百姓趨附的比從前增加五倍;文王西伯行仁政,天下百姓歸附他。

難道要輿金輦寶,給百姓施恩惠麼!近來孝文皇帝被緹縈一女子的話所感動。

廢除肉刑之法,體德行仁,成為漢代的賢君。

陛下繼承中興的傳統,承光武帝的基業,臨朝聽政,而未留聖意。

且牧守不一良,或出中官,害怕違背旨意,取餅目前。

呼嗟之一聲,招來災害,胡虜凶悍,趁衰乘隙。

而使金庫盡於豺狼之口,功業沒有銖兩的效果,都是由於將帥不忠,聚一奸一所致。

前涼州刺史祝良,初到州郡,多所糾罰,太守令長,貶黜將近半數,政未過時,功效顯著。

實應受到賞賜,以勸勉有功之人,改任牧守,去斥一奸一殘之徒。

又應更選匈奴、烏桓護羌中郎將校尉,簡練文武,授之法令,除並涼二州今年租更,寬赦罪隸,掃除更始。

那麼善吏知道奉公之..,惡者懂得營私的禍,胡馬可不窺長城,塞下沒有候望之患了。」

帝覺悟了,於是更選幽州、并州刺史,自營郡太守都尉以下,多所革除更易,下詔「為陳將軍減除並、涼二州一年的租賦,以賜給官吏百姓。」

陳龜到職之後,州郡重足害怕,鮮卑不敢走近邊塞,省息經費開支,每年以億計。

大將軍梁冀與陳龜素有嫌隙,向君主譖言說陳龜沮毀國威,獨取寶譽,不被胡虜所畏。

陳龜被召回,於是請求退職回到家鄉。

後來又拜為尚書。

梁冀暴虐日甚一日,陳龜上疏言其罪狀,請求誅殺之。

皇帝不覺悟。

陳龜自知必被梁冀所害,七天絕食而死。

西域胡夷,并州、涼州百姓,都替他舉哀,弔祭他的墳墓。

◆橋玄傳,橋玄字公祖,梁國睢陽人。

七世祖橋仁,從同郡戴德學習,著《禮記章句》四十九篇,號稱「橋君學」。

成帝時做了大鴻臚。

祖父橋基,做過廣陵太守。

父親嚴肅,做過東萊太守。

橋玄年輕時做過縣功曹。

當時豫州刺史周景行部到梁國,橋玄謁見周景,於是伏地講陳相羊昌的罪惡,請求做領陳從事,深入檢查其罪行。

周景認為橋玄很有膽量,就寫上他的名字並派遣他。

橋玄到達後,全部逮捕羊昌的賓客,具體考問臧罪。

羊昌素來和大將軍梁冀交情很深,梁冀替他快馬草檄救援。

周景奉了旨意召玄,橋玄還檄不發,追查更急。

羊昌坐檻車應一召,橋玄從此著了名。

橋玄被舉為孝廉,補洛陽左尉。

這時梁不疑做了河南尹,橋玄因公事當詣府對,不想受這番恥辱,棄官回到鄉里。

後來四次陞遷做了齊相,因事犯了罪罰為城旦。

刑期已完,被徵召,再升為上谷太守,又做了漢陽太守。

這時上圭令皇甫禎有臧罪,橋玄逮捕並用髡笞等刑罰,死在冀縣之市上,一境都被震動。

郡人上圭姜岐,守道隱居,名聲傳遍西州。

橋玄召他為吏,他稱病不肯出來。

橋玄發怒,勒令督郵尹益強迫他,並說「:姜岐如果不來,促嫁他的母親。」

尹益堅決爭取不能得到,連忙開導姜岐。

岐堅臥不起一床一。

郡內士大夫也爭往勸阻,橋玄才停止行動。

當時人頗有些譏諷。

後來謝病免職,又被用公車召為司徒長史,拜為將作大匠。

桓帝末年,鮮卑、南匈奴及高勾驪嗣子伯固一起反叛,成為寇抄,四府舉橋玄做度遼將軍,假黃鉞。

橋玄到鎮,休兵養士,然後督諸將守討擊胡虜及伯固等,都打敗四散退走。

在職三年,邊境安靜。

靈帝初年,召入做河南令尹,轉少府,做大鴻臚。

建寧三年(170),升為司空,轉為司徒。

橋玄素來與南陽太守陳球有隙,等到自己在三公之位,便推薦陳球做廷尉。

橋玄認為國家正弱,自己度量力無所用,於是稱病上疏,引眾災以自責。

於是策罷。

年餘後,拜為尚書令。

當時太中大夫蓋升與帝有舊恩,前做南陽太守,贓獲數億以上。

橋玄奏請免去蓋升之職並將他關起來,沒收其財賄。

皇帝不同意,而提拔蓋升做侍中。

橋玄托病免職,拜為光祿大夫。

光和元年(178),升為太尉。

數月後,又因病罷官,拜為太中大夫,就醫裡捨。

橋玄的小兒子年十歲,獨遊門次,卒有三人持杖劫持他,入捨登樓,向橋玄索取財物,橋玄不給。

不久,司隸校尉陳球率領河南尹、洛陽令圍守橋玄之家。

球等怕連他兒子一起殺掉,不想迫他。

橋玄瞪著眼睛喊叫道:「一奸一人沒有王法,我豈因一個兒子的一性一命而放掉國賊嗎!」促令兵進。

於是攻打起來,橋玄的兒子也死了。

橋玄於是到朝廷謝罪,請求下令天下「:凡有搶劫人質,都一併殺掉,不得用財寶贖罪,開張一奸一路。」

詔書寫下這項奏章,起初從安帝以後,法禁稍有松一弛,京師搶劫人質,不避豪貴之家,從此就再沒有了。

橋玄在光和六年(183)死去,時年七十五歲。

橋玄的個一性一剛急不顧大體,然而謙恭儉約、禮賢下士,他的子弟親宗沒有做大官的。

等他死後,家中沒有什麼產業,喪事沒有殯殮,當時人稱讚他。

起初,曹一操一微賤之時,沒有人知道,曾經到橋玄那裡問候,橋玄見了覺得有些奇異,對他說:「現在天下將亂,安定百姓的人一大概要靠你吧!」曹一操一常感激他是知己。

後來一經過橋玄之墓,就很悲傷地祭奠。

自己寫一篇祭文道:「故太尉橋公,美德高尚,泛一愛一博容。

國念明訓,士思令謨。

幽靈仍在,美哉遠隔。

一操一在幼年,到君堂室,特因頑質,被君賞識。

增加榮耀,都由獎勵,等於孔子說自己不如顏淵,李生厚歎賈復。

士為知己而死,懷此永不忘記。

又承從容約誓的話『:我死以後,你路過時,不用鬥酒隻雞祭奠,車過三步之後,肚痛不怨。

』雖是臨時戲笑之話,不是至親篤好,怎肯說這話呢?懷念舊情,心中難過。

奉命東征,屯軍鄉里,北望貴土,心向陵墓。

裁致薄奠,公其享之!」橋玄之子橋羽,官做到任城相。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後漢書白話版
《後漢書》簡介卷一上 光武帝紀第一上卷一下 光武帝紀第一下卷二 顯宗孝明帝紀第二卷三 肅宗孝章帝紀第三卷四 孝和孝殤帝紀第四卷五 孝安帝紀第五卷六 孝順孝沖孝質帝紀第六卷七 孝桓帝紀第七卷八 孝靈帝紀第八卷九 孝獻帝紀第九卷十上 皇后紀第十上卷十上 皇后紀第十上卷十一 劉玄劉盆子列傳第一卷十二 王劉張李彭盧列傳第二卷十三 隗囂公孫述列傳第三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傳第四卷十五 李王鄧來列傳第五卷十六 鄧寇列傳第六卷十七 馮岑賈列傳第七卷十八 吳蓋陳臧列傳第八卷十九 耿弇列傳第九卷二十 銚期王霸祭遵列傳第十卷二十一 任李萬邳劉耿列傳第十一卷二十二 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第十二卷二十三 竇融列傳第十三卷二十四 馬援列傳第十四卷二十五 卓魯魏劉列傳第十五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第十六卷二十七 宣張二王杜郭吳承鄭趙列傳第十七卷二十八上 桓譚馮衍列傳第十八卷二十九 申屠剛鮑永郅惲列傳第十九卷三十上 蘇竟楊厚列傳第二十上卷三十下 郎顗襄楷列傳第二十下卷三十一 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第二十一卷三十二 樊宏陰識列傳第二十二卷三十三 朱馮虞鄭周列傳第二十三卷三十四 梁統列傳第二十四卷三十五 張曹鄭列傳第二十五卷三十六 鄭范陳賈張列傳第二十六卷三十七 桓榮丁鴻列傳第二十七卷三十八 張法滕馮度楊列傳第二十八卷三十九 劉趙淳於江劉周趙列傳第二十九卷四十上 班彪列傳第三十上卷四十下 班彪列傳第三十下卷四十一 第五鍾離宋寒列傳第三十一卷四十二 光武十王列傳第三十二卷四十三 朱樂何列傳第三十三卷四十四 鄧張徐張胡列傳第三十四卷四十五 袁張韓周列傳第三十五卷卷四十六 郭陳列傳第三十六卷四十七 班梁列傳第三十七卷四十八 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第三十八卷四十九 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第三十九卷五十 孝明八王列傳第四十卷五十一 李陳龐陳橋列傳第四十一卷五十二 崔駰列傳第四十二卷五十三 周黃徐姜申屠列傳第四十三卷五十四 楊震列傳第四十四卷五十五 章帝八王列傳第四十五卷五十六 張王種陳列傳第四十六卷五十七 杜欒劉李劉謝列傳第四十七卷五十八 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卷五十九 張衡列傳第四十九卷六十上 馬融列傳第五十上卷六十下 蔡邕列傳第五十下卷六十一 左周黃列傳第五十一卷六十二 荀韓鍾陳列傳第五十二卷六十三 李杜列傳第五十三卷六十四 吳延史盧趙列傳第五十四卷六十五 皇甫張段列傳第五十五卷六十六 陳王列傳第五十六卷六十七 黨錮列傳第五十七卷六十八 郭符許列傳第五十八卷六十九 竇何列傳第五十九卷七十 鄭孔荀列傳第六十卷七十一 皇甫嵩朱俊列傳第六十一卷七十二 董卓列傳第六十二卷七十三 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卷七十四上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上卷七十四下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卷七十五 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第六十五卷七十六 循吏列傳第六十六卷七十七 酷吏列傳第六十七卷七十八 宦者列傳第六十八卷七十九上 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上卷七十九下 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下卷八十上 文苑列傳第七十上卷八十下 文苑列傳第七十下卷八十一 獨行列傳第七十一卷八十二上 方術列傳第七十二上卷八十二下 方術列傳第七十二下卷八十三 逸民列傳第七十三卷八十四 列女傳第七十四卷八十五 東夷列傳第七十五卷八十六 南蠻西南夷列傳第七十六卷八十七 西羌傳第七十七卷八十八 西域傳第七十八卷八十九 南匈奴列傳第七十九卷九十 烏桓鮮卑列傳第八十志第一 律歷上(原文)志第二 律歷中(原文)志第三 律歷下(原文)志第五 禮儀中(原文)志第六 禮儀下(原文)志第七 祭祀上(原文)志第八 祭祀中(原文)志第九 祭祀下(原文)志第十 天文上(原文)志第十一 天文中(原文)志第十二 天文下(原文)志第十三 五行一 (原文)志第十四 五行二 (原文)志第十五 五行三 (原文)志第十六 五行四 (原文)志第十七 五行五 (原文)志第十八 五行六 (原文)志第十九 郡國一(原文)志第二十 郡國二(原文)志第二十一 郡國三(原文)志第二十二 郡國四(原文)志第二十三 郡國五(原文)志第二十四 百官一(原文)志第二十五 百官二(原文)志第二十六 百官三(原文)志第二十七 百官四(原文)志第二十八 百官五(原文)志第二十九輿服上(原文)志第三十輿服下(原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